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医学报》2013,(7):1072-1075
目的:探讨补中益气汤治疗肛肠科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临床典型案例的分析,总结补中益气汤的应用。结果:补中益气汤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作用,适用于脾胃气虚、气虚下陷、气虚发热诸证,具有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的优点。结论:补中益气汤对肛肠科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升阳散火汤是李东垣益气升阳理论的代表方,均可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脾胃气虚证。然各方运用症状轻重、证机、治法却略有不同。文章总结认为:补中益气汤,气虚程度较重,证属脾胃气虚,清阳下陷,热不显,治疗重在补中升阳;升阳益胃汤,气虚程度较前轻,证属脾胃气虚,湿热中阻,湿热兼见,治疗偏于祛湿清热;升阳散火汤,气虚程度最轻,证属脾胃气弱,气郁化火,内热明显,治疗偏于升散郁火。  相似文献   

3.
补中益气汤出自著名医学家李杲《脾胃论》中,由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升麻、柴胡、当归、陈皮组成。功效:调补脾胃,升阳益气。用于治疗中气不足,气虚下陷诸证。人到老年,机能衰退,更易出现气虚征候,笔者将此方用在老年人疾病治疗上,常获良效,兹择数例与同道交流。  相似文献   

4.
补中益气汤治疗泌尿外科疾病举偶黄晓军青海省中医院泌尿外科中图分类号R277.591方药组成:黄芪、炙甘草、人参、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白术〔1〕。主治脾胃气虚及气虚下陷诸症。临床各科应用很广泛。笔者用该方治疗泌尿科疾病,疗效颇佳,将报告如下:尿道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补中益气汤治疗脾胃气虚、中气下陷所致病证的效果.方法 应用补中益气汤化裁治疗舌痛、发热、水肿、崩漏等病证病人各1例.结果 4例病人均获良好疗效.结论 补中益气汤治疗脾胃气虚、中气下陷所致病证可获良效.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李东垣《脾胃论》中补中益气汤以其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而被常用于治疗脾胃气虚,气虚下陷之证,诸如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妇女崩漏等,疗效可观。近年来,笔者引申其运方机制,以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慢性肝炎数例,以及其他一些常见难治性病症,收效较好,现将一些心得体会以案例形式逐一分析介绍如下,与同道共勉。  相似文献   

7.
补中益气汤为李东垣<脾胃论>经典方之一,其功在补,主升阳,调脾胃;主治由于脾胃气虚、中气下陷所致诸证.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运用本方加味,治疗一些慢性疾病疗效甚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补中益气汤现代药理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补中益气汤由金元时期著名医家李东垣创立,首载于《内外伤辨惑论》。原方用于脾虚、气虚、气虚下陷等证,现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各科。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除传统的益气健脾和甘温除大热作用外,补中益气汤还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9.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脾胃论>,主治中气不足、气虚下陷诸证.广泛的应用于内、外、妇、儿各科,近年来报道在肛肠科的应用越来越多,现将临床上运用该方治疗肛肠病的报道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补中益气汤方源于李东垣的《脾胃论》,由黄芪、人参、炙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组成,主治脾胃气虚及气虚下陷所致诸证.笔者于临床诊病中,抓住气虚这一常见发病病机,将补中益气汤广泛应用于内科杂证中,收效满意,现列举其中较具代表性的3个病例浅析之.  相似文献   

11.
潘立群教授以升阳举陷法治疗食管癌术后腹泻并发症,认为其病因病机多为手术所伤,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患病日久,命门火衰,脾肾阳虚;虚实夹杂之证亦常见,以脾胃虚弱为本,外感六淫、饮食情志所伤为标.脾虚气陷、脾失健运是致病关键,治疗以升阳举陷为立法之本,以升陷汤为基础方随证加减,从而升发脾阳,使脾胃升降协调,脾运得复,腹泻即止...  相似文献   

12.
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演变过程与中医阴火病机理论存在相通之处。脾胃虚弱,元气不足,产生阴火;脾胃元气亏虚,升降失常,脾气下陷,"阴火"上冲,胃络损伤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的病机关键。阴火证治疗原则是益气、升阳、降火,从阴火论治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治疗提供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本病证候规范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近20年来以中医药为主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文献进行整理,并运用SPSS18.0软件对该病的证候分布规律进行频次统计分析、归纳。结果 131篇文献中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机以脾胃气虚所占比例最大,其次分别为胃阴亏虛、脾胃湿热、肝胃不和、脾胃虛寒、瘀阻胃络、肝郁脾虛、气阴两虛;主要病性、病因类证候要素为气虛、血瘀、气滞、内热、阴虚;病位类证候要素为胃、脾、肝。结论通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研究,为本病的证候规范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过程中有正虚因素参与。初病多由卫表不顾,感受风寒湿邪,气血痹阻发为痹证。久病致肝肾不足、脾胃亏虚,气血两亏。故疾病不同阶段应酌加扶助正气药物。初期益气固表,病程中顾护脾胃,后期补益气血,调补肝肾。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慢性胃炎主要病名下的证素分布特点,总结慢性胃炎的发病规律。方法选择慢性胃炎中医诊断为"胃痛"、"胃痞"患者各60例,运用证素辨证方法对其证候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胃痛和胃痞主要病位证素相同,为胃、脾、肝;主要病性证素相同,为气滞、阳虚、气虚、湿;证素组合频率较高的有:肝脾胃加气滞加气虚、脾胃气虚、脾胃湿、脾胃阳虚、肝脾胃气滞。结论慢性胃炎的证素特点和发病规律基本相同,病变实质为虚实夹杂,虚证以脾气虚弱、脾阳不足为主,实证以胃气不降、肝气郁滞、湿邪阻滞为主。  相似文献   

16.
泄泻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中医学将泄泻归为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脾胃虚弱、肾阳虚衰所致。在泄泻患者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除了采用情志护理、生活起居、饮食护理等一般护理方法之外,还可以针对寒湿、湿热、食滞肠胃、肝气乘脾、脾虚泄泻和肾阳虚衰等不同证候采取相应的辨证施护,充分发挥中医辨证施护的优势,减少患者痛苦、缩短病程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中医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多因脾胃虚弱,加之饮食损伤、外邪犯胃、情志不畅、劳倦过度等导致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失和.病属本虚标实,本虚以脾胃虚弱、气虚、阴虚为主,标实以寒、热、滞、湿、浊毒、痰、瘀、痈多见.中医药辨证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可扶正祛邪,提高免疫力,保护胃黏膜,阻止病情发展.名老中医分别从"阴"伏邪"毒"气机"瘀"痈"等辨证论治,为中医辨治萎缩性胃炎拓展了思路.  相似文献   

18.
陈玉超教授认为,大肠癌主要病机为因虚致积,因积致虚,久则积渐大而体更虚,临床多见全身属虚,局部属实.病性为本虚标实,其中脾胃虚弱为发病之本,湿热瘀毒为致病之标.陈师治疗大肠癌的用药特色在于重视脾肾,固本培元;清热利湿,化瘀散结;益气养阴,解毒抗癌;提壶揭盖,宣肺顺肠.  相似文献   

19.
从病因病机、中医证型分析、治疗等论述慢性萎缩性胃炎。指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为外邪犯胃、内伤饮食、情志失调、脾胃虚弱、痰瘀内阻。把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机概括为脾胃气虚是本病之根本,气滞血瘀胃热乃病理关键,把慢性萎缩性胃炎分为五型,深入浅出的探讨了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治疗。  相似文献   

20.
慢性腹泻可由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病后体虚,或先天禀赋不足引起,该病的根本在于脾胃受损,湿困脾土,肠道功能失调。刘师认为慢性腹泻的病位虽在肠,然而脾失健运是关键,同时与肝肾密切相关。临床上分为6型:脾胃虚弱型、肝气乘脾型、肾阳虚衰型、气虚水停型、寒热错杂型、湿热中阻型;分别予参苓白术散、痛泄要方、四神丸、防己黄芪汤合苓桂术甘汤、半夏泻心汤、香连丸加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