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肿瘤细胞DNA修复能力与化疗药物敏感性密切相关,而DNA启动子甲基化可导致DNA修复相关基因转录失活、基因沉默、蛋白表达量改变等影响DNA的修复能力,继而导致肿瘤对化疗药物的固有性或获得性耐药。该文着重阐述DNA修复相关基因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人类mut1同源物(hMLH1)和范科尼贫血互补基团F(FANCF)启动子甲基化与肿瘤化疗耐药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张鸣  刘卓刚  李梦琪 《医学综述》2014,(14):2553-2555
DNA甲基化是一种表观遗传修饰,抑癌基因高甲基化与多种肿瘤的发生有关。目前化疗是治疗肿瘤最主要的手段,而化疗耐药是化疗失败和肿瘤复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多数肿瘤中存在抑癌基因高甲基化的情况,这与化疗耐药的形成关系密切。去甲基化药物可以激活抑癌基因启动子并恢复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逆转肿瘤对化疗药物耐药性。在常见的异常甲基化基因中已证实去甲基化可逆转化疗耐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清中RUNX3、P16基因甲基化检测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收集株洲市中心医院胃癌患者41例化疗前和化疗后血浆,抽提DNA,MS-PCR法检测RUNX3和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变化,及其变化与化疗疗效的关系;20名健康献血者的血标本作为对照。结果:41例胃癌患者血清中RUNX3和P1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分别为70.7%和68.3%,而20例健康献血者未检出基因甲基化,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RUNX3和P16基因联合甲基化检出率为75.6%,比单项指标检出率高;胃癌患者化疗后血浆血清中RUNX3和P16基因甲基化率比化疗前降低,RUNX3基因甲基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P16甲基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对41例患者进行疗效评估,RUNX3启动子甲基化阳性患者化疗后的疾病总有效率RR为37.9%,而RUNX3启动子甲基化阴性患者化疗后的疾病有效率为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启动子甲基化阳性患者化疗后的疾病总有效率RR为39.3%,而P16启动子甲基化阴性患者化疗后的疾病有效率为7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血清中RUNX3、P16基因甲基化率与化疗疗效有密切关系,提示肿瘤耐药相关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可能在肿瘤化疗耐药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为发现化疗药物引起的肿瘤细胞耐药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宫颈脱落细胞中O6-甲基鸟嘌呤- DNA甲基转移酶(MGM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在宫颈癌临床早期诊断和筛查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对照组20例,CINI、CINII、CINIII期患者各50例和宫颈癌患者50例,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宫颈脱落细胞中MGM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并进行比较。结果宫颈癌和CINI、II、III期患者MGM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82.0%(41/50)、24.0%(12/50)、50.0%(25/50)和80.0%(40/50),而对照组未检测到MGM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对照组比,宫颈癌组和CINI、II、III期组MGM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阳性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宫颈癌组中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其临床分期及组织分化程度有显著相关性(均P<0.05)。结论 MGM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可能参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助于宫颈癌的早期辅助诊断和筛查。  相似文献   

5.
颜新建  李高峰 《重庆医学》2023,(10):1582-1585+1589
毛细血管扩张-共济失调症突变基因(ATM)是重要的抑癌基因和DNA修复基因,其参与细胞DNA损伤的识别、修复,细胞周期及凋亡调控等。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修饰的主要方式之一,ATM启动子异常甲基化可引起ATM表观沉默,导致细胞的肿瘤易感性及放射敏感性增加,研究ATM启动子甲基化可为精准放射治疗及放射治疗增敏提供新的思路。该文主要对ATM启动子甲基化与肿瘤的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为深入研究ATM启动子甲基化对肿瘤早期诊断、肿瘤放射治疗增敏的作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DNA修复基因0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Ras凋亡家族1A(RASSF1A)、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在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36例NSCLC患者作为肺癌组,选取同期1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甲基化特异PCR(qMSP)法检测外周血DNA中MGMT、RASSF1A和FHI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肺癌组MGMT、RASSF1A、FHI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不同病理组织学类型MGMT、FHI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与其临床分期有关(P<0.05)。NSCLC患者MGMT、RASSF1A、FHI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联合检测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准确性高于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MGMT、RASSF1A和FHI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对早期诊断NSCLC及鉴别临床病理组织学分型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7.
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发生与DNA修复机制异常有关。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是一种DNA修复酶,其能将DNA分子上的甲基转移到自身氨基酸残基上,从而修复烷化剂造成的DNA损伤。MGMT蛋白的表达的缺失及其基因多态性与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而MGMT基因的甲基化影响着肺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对MGMT与肺癌的发生、发展进行研究,有望为肺癌的检测、预防以及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DNA错配修复基因MLH1(human MutL homolog 1)、MSH2(human MutS homolog2)甲基化在人小细胞肺癌H446细胞获得性耐药中的作用。方法 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H446细胞及其多药耐药细胞H446/DDP中MLH1、MSH2基因的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检测MLH1、MSH2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状态。结果 H446/DDP细胞中MLH1、MSH2基因的mRNA及蛋白水平均较H446细胞显著降低(P〈0.01),且其启动子甲基化程度明显增强。结论 DNA错配修复基因MLH1、MSH2启动子甲基化诱导其表达下调可能是人小细胞肺癌获得性耐药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结、直肠癌中MGMT基因多位点甲基化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基因不同位点的甲基化与结、直肠癌发生、进展的关系。方法应用DNA微阵列技术对20例结、直肠癌标本及癌旁组织进行MGMT基因启动子区5种高甲基化模式的定量检测分析。结果20例样本中有17例无论是肿瘤组织还是癌旁组织其各位点均有不同程度的甲基化,且肿瘤组织启动子区各CpG位点甲基化水平均高于其对应的癌旁组织(P〈0.05),其中CpG13—15、20-23位点甲基化水平明显增高。MGMT基因各CpG位点的甲基化水平在不同的病理分级和肿瘤淋巴结转移中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结论结、直肠癌中存在高频MGMT基因启动子高甲基化,且其甲基化模式不止一种。MGMT基因表型遗传性失活可能在结、直肠肿瘤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MGMT基因启动子的异常甲基化与肿瘤发展水平并无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多药耐药(MDR)是指肿瘤细胞对一种化疗药物产生耐药的同时,对其他结构无关、作用机制不同的抗肿瘤药物也产生交叉耐药现象。多药耐药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表达增加,谷胱甘肽转移酶(GST)活性增强,DNA修复、拓朴酶活性改变等。肿瘤多药耐药过程是一个多基因、多因素和多阶段的复杂过程。化疗药联合中药制剂用于肿瘤的治疗,有助于提高临床肿瘤化疗效果,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在胃癌患者胃液脱落细胞中检测肿瘤相关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的可行性,及其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MSP(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对117例胃癌及165例非胃癌患者胃液脱落细胞P16、DAPK(死亡相关蛋白激酶)、E-cadherin(上皮细胞钙黏蛋白)、hMLH1(错配修复基因)四种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进行检测;并与组织、血浆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不同标本四种基因异常甲基化的频率,胃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16、E-cadherin、DAPK发生甲基化的频率,早期胃癌与进展期胃癌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胃液脱落细胞各基因甲基化状态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H.pylori感染无关。结论:通过胃液脱落细胞检测肿瘤相关基因DNA甲基化有望作为检测胃癌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The occurrence of osteosarcoma is related to a variety of oncogenes and tumor suppressor genes. DNA methylation is an important feature of epigenetics, which can cause the activation of oncogenes and the inactivation of tumor suppressor genes. DNA methylation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study of metastasis, recurrence and drug resistance of osteosarcoma. To study the methylation of osteosarcoma-related genes provides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study of the occurrence, metastasis and drug resistance of osteosarcoma, and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clinical diagnosis, prognosis prediction, targeted therapy and the study of new drugs.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联合检测粪便中sFRP2、Vimentin和HPP1基因甲基化状态在结直肠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 方法 将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60例为结直肠癌组,由腺瘤性息肉患者60例及正常健康人30例组成非结直肠癌组(90例),收集清晨粪便标本,提取粪便DNA,并进行亚硫酸氢盐修饰处理,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sFRP2、Vimentin和HPP1基因甲基化状态,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比较3个基因联合检测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 结果 在结直肠癌患者中,检测sFRP2、Vimentin和HPP1单基因甲基化敏感度分别为46.7%、43.3%、53.3%,特异度分别为73.3%、75.6%、76.7%;联合组以3个基因中任1个基因甲基化表达阳性判为阳性,联合检测诊断结直肠癌的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46.7%,敏感度均高于sFRP2、Vimentin和HPP1单基因甲基化检测。3个基因甲基化状态与结直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均无关(均P>0.05)。 结论 在结直肠癌患者粪便DNA中sFRP2、Vimentin和HPP1基因异常甲基化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结直肠癌患者,联合检测粪便多基因筛查结直肠癌优于单基因检测,在结直肠癌早期筛查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顺  张大水  符洁颖  孙华茂  王鹏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9):1027-1029,1032
目的:研究DNA双链断裂非同源性末端连接系统(NHEJ)保守性与敏感性的关系,寻找NHEJ系统基因的关键突变与肿瘤放射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克隆技术测定CNE、SPC-A1和MCF-7肿瘤细胞株与DNA双链损伤修复有关的NHEJ系统各基因的功能区序列,梯度比较和分析它们的功能区变化,模拟和比较突变产物亲疏水性差异。结果:CNE细胞中,NHEJ系统的终极基因LigaseⅣ存在与放射敏感性相关的突变,其氨基酸替换:313aaHis→Arg、538aaGly→Arg、579aaLys→A唱和585aaAsn→Ser影响产物蛋白结构。结论:在放射敏感性与NHEJ系统基因保守性和功能关系方面,LigaseⅣ的突变影响较大,与肿瘤细胞DNA双链断裂损伤修复能力和肿瘤放疗疗效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DNA修复基因hMLH1的甲基化状况,分析其与PTC的T1799ABRAF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对60例PTC和20例癌对侧甲状腺正常组织进行hMLH1的甲基化检测。直接测序法检测上述标本中T1799ABRAF突变。结果60例PTC中,hMLH1甲基化的发生率为23%(14/60),T1799ABRAF突变率为65%(39/60)。在正常甲状腺组织中,没有检测到hMLH1的甲基化或突变。基因的甲基化或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没有显著关联。携带T1799ABRAF突变的PTC较携带野生型BRAF基因的PTC更容易发生DNA修复基因的甲基化〔13/39(33%)vs1/21(5%),P=0.022〕。结论PTC中DNA修复基因hMLH1的甲基化较T1799ABRAF突变少见;甲基化与T1799ABRAF突变有关联。  相似文献   

16.
CXXC锌指蛋白1(CXXC finger protein-1,CFP1)是一种表观遗传调控因子,在哺乳动物细胞内参与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研究表明CFP1的失调影响细胞的基因表达、DNA损伤修复、信号转导、增殖、分裂、分化等,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治疗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本文简要综述CFP1的基本功能及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后续研究新的肿瘤标志物和潜在的治疗靶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
表遗传学修饰的DNA甲基化在基因组的稳定性和肿瘤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肿瘤可发生许多基因的异常甲基化,尤其是抑癌基因的高甲基化对肿瘤发生有很重要的作用。由于DNA甲基化的可逆转特性,因此可以作为恶性肿瘤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