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徐莲 《海南医学》2014,25(2):233-235
肛提肌是盆底的主要肌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与肛提肌的损伤密切相关,而肛提肌的损伤主要与女性妊娠及分娩相关.影像学检查对于肛提肌损伤的诊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就女性肛提肌损伤的产科因素及影像学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生殖裂孔形态和肛提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8月-2009年12月在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产科分娩的初产妇32例,其中选择性剖宫产21例,阴道自然分娩11例,同期选择健康未生育妇女13例为对照组。前两组均在产后12周选择3种不同状态下(静态、Valsalva动作时及肛提肌最大收缩状态),采用会阴三维超声检测生殖裂孔的直径(LHD)、前后径(LHAP)、横径(LHLR)、周长(LHC)及尿道中点至肛提肌的距离(LUG),计算肛提肌弹性econt,阴道指诊评估肛提肌收缩时的肌力。结果:选择性剖宫产组、阴道自然分娩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生殖裂孔各径线超声检测结果均大于对照组,肛提肌肌力和肛提肌弹性小于对照组(均P〈0.05)。选择性剖宫产组与阴道自然分娩组比较,会阴超声检测生殖裂孔的LHD、LHAP、LHLR、LHC、LUG,肛提肌弹性等差异3组均无统计学(P〉0.05),但肛提肌肌力等级较阴道自然分娩组高(P〈0.05)。结论:选择性剖宫产和阴道自然分娩者产后均存在生殖裂孔形态学变化,提示妊娠及分娩均存肛提肌损伤,选择性剖宫产对盆底保护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3.
4.
《右江医学》2019,(3):176-179
目的应用经会阴三维超声评估初产妇及未育女性肛提肌裂孔面积和肛提肌厚度的变化,探讨妊娠分娩对肛提肌裂孔面积及肛提肌厚度和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11月产后6~8周检查的首次经阴道分娩产妇50例为产后组,同期选取健康未育女性41名为对照组。应用经会阴三维超声测量静息及最大收缩状态下肛提肌裂孔面积及左右两侧肛提肌的厚度,并进行比较。结果产后组静息状态及最大收缩状态下肛提肌裂孔面积分别为(12.52±1.98)cm~2和(10.47±1.47)cm~2,均较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后组静息状态及最大收缩状态下肛提肌厚度左侧分别为(0.58±0.11)cm和(0.77±0.12)cm,右侧分别为(0.58±0.09)cm和(0.76±0.11)cm,均较对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妊娠及经阴道分娩对肛提肌存在一定损伤,经会阴三维超声可较为客观地评价肛提肌的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孕周女性胚胎肛提肌内运动终板的分布状态。方法将孕20~24周女性胚胎作为A组,孕24~28周女性胚胎作为B组,用Karnovsky-Roots铁氰化铜染色法研究两组胚胎的的平均体重、肛提肌上运动终板的形态、分布特点及运动终板数量的变化。结果孕20~28周女性胚胎其运动终板形态及分布特点基本一致且为椭圆形,均呈曲线分布于肛提肌纤维中外1/3处,A组胎儿体重及运动终板的数量均少于B组。结论孕20~28周女性胚胎肛提肌上均可见运动终板,形态无明显差别,且沿肌纤维呈曲线分布,肛提肌上运动终板数量随孕周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6.
钱伟 《中原医刊》2007,34(8):40-40
目的探讨一次性根治肛提肌以上脓肿的有效方法。方法67例肛提肌以上脓肿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一次性治愈65例,占97%,随访62例0.5~1年,均无复发。结论一次性根治术治疗肛提肌以上脓肿疗效确切,方法可行,手术成功的要点在于准确寻找内口,合理选择术式,防止肛门失禁。  相似文献   

7.
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肛提肌形态的MRI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盆底肌群的解剖及功能改变与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组)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5年初至2006年初收住入院的病例43例,年龄40~82岁,SUI组20例,对照组23例。所有病例均行MRI扫描,扫描范围是横断位上缘至髂嵴水平、下缘扫描至肛门口;矢状位向两侧扫描至髋臼外侧缘。完成平静扫描后,嘱患者进行缩肛并坚持,重复FSE序列矢状位、横断位T2WI扫描。利用医学影像分析系统软件分析处理MRI原始图像。结果运用方差分析,分别对平静、缩肛状态下及缩肛前后组间的左右两侧肛提肌厚度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在平静及缩肛状态下,将两组人群的左右肛提肌厚度进行自体比较,对照组和尿失禁组均有显著性差异;对缩肛前后同侧肛提肌厚度进行比较,对照组两侧肛提肌厚度均有显著性差异,尿失禁组两侧肛提肌厚度均无差异。结论肛提肌存在不对称现象;尿失禁患者肛提肌的收缩功能可能下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肛提肌厚度与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5年3月至2006年5月间住院治疗的POP患者(POP组)14例,年龄40~82岁,其它妇科良性疾病患者(对照组)22例,年龄24~65岁。所有病例均于静息及提肛状态下行MRI扫描,利用医学影像分析软件分析处理MRI原始图象,测量并比较肛提肌厚度。结果在平静及缩肛状态下,POP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左、右两侧肛提肌厚度差异均无有显著性(P〉0.05);在平静及缩肛状态下,对照组同一患者左侧肛提肌厚度大于右侧,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在缩肛状态下,POP组患者左侧肛提肌厚度大于右侧,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但平静状态下,POP组患者两侧肛提肌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对照组两侧肛提肌缩肛前后厚度变化差△T差异具有显著性(左侧P〈0.01,右侧P〈0.05),而POP组两侧肛提肌△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侧:P=0.146;右侧:P=0.568)。结论肛提肌存在不对称现象;POP患者肛提肌厚度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但可能存在收缩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9.
肛提肌训练对前列腺手术后尿失禁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术前术后肛提肌训练对于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暂时性尿失禁的影响. 方法 对41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的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对照组)和康复训练组(实验组),实验组给予严格的肛提肌训练,观察病程、年龄、手术方式、训练时间与术后尿失禁的关系. 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拔管后尿失禁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术后10、20、30、90 d时实验组的尿失禁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在低于70岁的年龄段中实验组在术后20、30、90 d尿失禁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在≥70岁的年龄段两组无明显差别(P>0.05).术后实验组的尿失禁持续时间为(20.0±7.6) d,低于对照组的(68.8±46.1) d (P<0.05).两种手术方式对术后尿失禁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肛提肌的早期、长期训练对预防和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尿失禁的发生有积极作用,尤其对小于70岁的患者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TUI成像是否可以量化肛提肌损伤,研究TUI技术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以盆腔器官脱垂为主诉来我院盆底门诊就诊患者,经临床触诊确诊肛提肌撕脱者50例.在截石位,启用4D超声,采集静息、Valsalva动作及最大盆底收缩时的容积数据并保存,离线进行TUI分析.结果 肛提肌左侧支单侧损伤7例,右侧支单侧损伤11例,双侧支损伤18例.肛提肌损伤评分与提肌裂孔面积变化有一定相关性(ICC=0.27).肛提肌损伤宽度与提肌裂孔面积变化有一定相关性(ICC=O.47).肛提肌损伤评分可重复性适中(ICC=0.54),肛提肌损伤宽度测量可重复性较好(ICC=0.78).结论 TUI成像可以定量分析肛提肌损伤的宽度和深度,并具有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11.
背景 目前探究妊娠期盆底肌训练(PFMT)的效果研究大多基于严格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其结果外推到临床实际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真实世界研究(RWR)能够反映临床真实情况和效果,是对RCT的进一步验证和拓展补充,可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真实的证据。目的 了解临床真实环境中孕妇妊娠期PFMT的实施情况,探讨自发性PFMT对孕妇肛提肌形态的影响。方法 利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2月于深圳地区某两家医院进行盆底三维超声检查的521例孕早、中期妇女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调查问卷收集孕妇的一般资料和妊娠期PFMT实施情况。采用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测量孕妇肛提肌形态指标〔静息状态下肛提肌裂孔面积(HAR)、Vasalva状态下肛提肌裂孔面积(HAV)与两种状态下肛提肌裂孔面积的差值(HAD)〕。结果 521例孕妇中没有实施过妊娠期PFMT 424例(81.38%),偶尔实施妊娠期PFMT 64例(12.28%),经常实施妊娠期PFMT 33例(6.34%)。不同年龄、流产史孕妇妊娠期PFMT实施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妊娠期尿失禁孕妇HAR、HAV、HAD大于无妊娠期尿失禁孕妇(P<0.05);有流产史孕妇HAV大于无流产史孕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妊娠期PFMT实施情况与孕妇HAR〔偶尔实施妊娠期PFMT(t=-1.565,P=0.118),经常实施妊娠期PFMT(t=1.022,P=0.307)〕、HAV〔偶尔实施妊娠期PFMT(t=-1.558,P=0.120),经常实施妊娠期PFMT(t=-0.259,P=0.795)〕、HAD〔偶尔实施妊娠期PFMT(t=-0.734,P=0.463),经常实施妊娠期PFMT(t=-1.436,P=0.152)〕无关。经倾向性评分法校正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妊娠期PFMT实施情况与孕妇HAR〔偶尔实施妊娠期PFMT(t=-1.514,P=0.131),经常实施妊娠期PFMT(t=1.100,P=0.272)〕、HAV〔偶尔实施妊娠期PFMT(t=-1.495,P=0.136),经常实施妊娠期PFMT(t=-0.168,P=0.866)〕、HAD〔偶尔实施妊娠期PFMT(t=-0.735,P=0.463),经常实施妊娠期PFMT(t=-1.358,P=0.175)〕无关。结论 在真实临床环境中,仅有18.61%(97/521)的孕妇在妊娠期实施过PFMT,孕妇妊娠期PFMT实施情况不容乐观。孕妇自发进行的妊娠期PFMT剂量低且无法保证正确性,尚未显现出对肛提肌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背景 体力活动对女性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优化盆底肌结构,然而现有研究多针对非妊娠期人群,妊娠期女性体力活动模式如何尚不清楚,对盆底肌的影响仍有待探索。目的 调查妊娠期女性体力活动模式的现状,探讨体力活动模式与肛提肌厚度(LA th)的关系。方法 通过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1-11月于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行常规产前检查的妊娠早中期女性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制的问卷进行一般资料的收集,采用中文版妊娠期体力活动问卷(PPAQ)评估妊娠期体力活动模式,采用经会阴盆底三维B超评估LA th,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校正混杂因素效应,以分析体力活动模式与LA th的关系。结果 共266例孕妇参与调查,由于未填写完整问卷剔除10例,最终纳入256例有效样本。妊娠早中期女性的总体能量消耗为112.13(84.78,148.03)MET-h/wk。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务活动能量消耗值第四分位(Q4)组缩肛状态下LA th〔LA th(C)〕大于第一分位(Q1)组〔β=0.699,95%CI(0.146,1.252)〕,中等强度活动Q4组静息状态与缩肛状态下LA th的差值〔LA th(D)〕大于Q1组〔β=0.319,95%CI(0.117,0.522)〕(P<0.05)。结论 妊娠早中期妇女的体力活动水平不足,家务活动和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可以增加LA th,优化盆底肌结构,应采取个体化干预措施,提升妊娠期体力活动水平,改善盆底健康。  相似文献   

13.
潘燕  俞一峰  龚海  李森 《医学综述》2012,18(17):2927-2928
目的探讨提肛运动对于直肠癌患者Dixon术后肛门功能的作用。方法提肛组在术后2周即每日进行提肛运动的功能锻炼,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测定两组术后3个月后直肠肛门压力。结果提肛组患者排便次数及控便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对于粪便质地及其里急后重感,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肛组肛管最大收缩压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而肛管静息压及肛管括约肌功能长度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肛运动可明显提高直肠癌保肛术后肛门的控便能力。  相似文献   

14.
背景 已有报道显示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盆底支持结构改变与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密切相关,但目前就术后盆底支持主要结构--肛提肌发生了何种改变尚无报道。目的 采用动态MRI及三维重建的方法观察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前后肛提肌的形态变化特点,为临床了解术后盆底障碍性疾病(PFD)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按照研究标准纳入2015年9月-2017年9月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ⅠA2~ⅡA2期宫颈鳞癌并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的患者33例,收集并对比其术前2周内和术后1年静态和最大屏气用力状态下MRI数据,三维重建出骨盆及肛提肌,利用二维MRI图像观察髂尾肌、耻骨直肠肌和肛提肌耻骨联合附着处形态的变化,利用三维模型检测肛提肌体积、肛提肌板角度、肛提肌裂孔横径和前后径、耻骨肌耻骨附着处距耻骨联合下缘距离。结果 术后11例(33.3%)髂尾肌发生“漏斗状”改变,10例(30.3%)耻骨直肠肌形态发生“U型”“O型”“不规则型”改变,19例(57.6%)肛提肌耻骨附着处发生“波浪形”和“缺损”改变。三维模型显示,术后肛提肌体积缩小了3.81 cm2,肛提肌板角度增大了4.13°,耻骨肌耻骨附着处距耻骨联合下缘距离增大0.94 mm,肛提肌裂孔横径、前后径无明显变化。结论 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部分与肛提肌支持力密切相关的形态和参数发生改变,术后肛提肌发生了趋向于盆底松弛改变的形态变化,可为临床早期盆底康复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文章就壮医经筋手法的十二经筋理论进行探讨,提出"松筋解结"手法的理论依据和操作方法,为手法治疗筋病痛证开辟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提上睑肌折叠术治疗轻、中度上睑下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一种对治疗轻、中度上睑下垂有效美观的手术方法。方法:自2002年来,采用提上睑肌折叠术方法,治疗轻、中度上睑下垂39例(48只眼),对术后效果进行随访观察。结果:上睑下垂矫正良好,外形美观自然,经术后2个月至1年随访,满意良好率达92%。结论:提上睑肌折叠术是治疗轻、中度上睑下垂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7.
<正>肛提肌是盆底支持组织的核心力量,而耻骨直肠肌又是肛提肌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盆腔器官位置正常发挥重要作用[1]。目前二维超声可以直观观察到耻骨直肠肌的形态及走形,并可对耻骨直肠肌的撕脱和断裂进行评估,但不能直接评价其弹性、硬度等各种生物学特征。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phy,SWE)是近几年出现的超声技术,可以通过此技术观察组织的弹性信息。该技术已广泛应用在乳腺、肌骨系统等器官中,但目前很少应用在肛提肌群中[2]。本研究探讨SWE技术在肛提肌中的应用,评价耻骨直肠肌弹性模量值的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18.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胎鼠支配肛提肌感觉神经元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uan KP  Yuan ZW  Wang WL  Gao F  Su PJ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131-133
目的定量观察支配肛提肌的感觉神经元,探讨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后发生排便功能障碍的病因。方法采用胎仔外科、显微注射和神经示踪相结合技术对孕20 d Wistar胎鼠支配肛提肌的感觉神经元进行荧光金标记,脊髓连续横切片,计数标记神经元数量并观察神经元形态。乙烯硫脲致畸制作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动物模型。结果支配肛提肌的感觉神经元主要分布在L5-S1脊髓节段的脊髓背根神经节。正常对照组(24只胎鼠)标记神经元数量为(11804±2362)个,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组标记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低位畸形组(18只胎鼠)为(2886±705)个,高位畸形组(41只胎鼠)为(1026±425)个,两个畸形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胎鼠支配肛提肌腰骶髓感觉神经元存在明显发育异常。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肛门瘙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肛门瘙痒症患者采用综合方法治疗。根据不同证型,运用不同方药进行加减,同时中药外用熏洗、针刺及穴位注射治疗;还可结合西药外用及静脉滴注等对症治疗。结果:28例患者痊愈16例,显效7例,好转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4%。治愈时间7~30d,平均12d。结论: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肛门瘙痒症疗效显著,治疗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