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绪亭 《山东医药》2007,47(4):34-34
患者女,49岁。因腹胀5d入院。查体:神清,面色晦暗,皮肤黏膜无出血点、黄染,心肺无异常。腹膨隆,肝脾未扪及.腹部移动性浊音(+)。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血常规WBC5.4×10^9/L。N0.68.RBC4.8×10^12/L.Hb158g/L.PLT99×10^9/L。尿常规(-)。肝功:A/G=26.0/35.7.TBIL18μmol/L.ALT277U/L.AST363U/L,GGT86U/L。乙肝五项:HBsAg(+).HBeAg(+),抗HBe(+)。  相似文献   

2.
慢性乙型肝炎并发嗜血细胞综合征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性,24岁。因发热、乏力、纳差、尿黄30天于2003年6月30日入院。入院前30天无明显诱因发热,37.8℃~40℃,呈弛张热型,不规则伴寒战,体温可自行消退,热退后全身大汗淋漓,同时有轻度咳嗽,咳白色粘液样痰。感乏力、纳差,尿色黄。无服用特殊药物及与放射性物质接触史。查体:急性热病容,皮肤巩膜重度黄染,可见肝掌,无蜘蛛痣,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腹软,肝功下1.5cm,质中等,无压痛。脾肋下3.0cm,质中  相似文献   

3.
邵鸣  肖玉珍 《肝脏》2011,16(5):435-435
患者,男,19岁,山西籍人。主因“乏力、间断腹泻伴肝功能异常两个月”于2010年8月13日就诊。患者两个月前因饮食不洁后出现乏力、纳差、腹泻、上腹部疼痛,就诊于当地医院,查肝功能:TBil 30.6μmol/L,ALT46.0U/L,AST31.0U/L。HBsAg(+),HBeAg(+),抗-HBc(+)。B超:(1)肝脏肿大;(2)大量腹水。  相似文献   

4.
男性35岁,因乏力、发热一周,巩膜黄染4天,于2005年12月31日人院.乙肝病毒携带17年,其妹乙肝病毒携带.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53岁。因左上颌牙龈肿痛,消瘦1个月,发热、口腔糜烂1周入院。1个月前患者因拔除义齿后出现左上颌牙龈肿痛,在当地用青霉素、甲硝唑治疗无好转。近1周出现口腔糜烂,伴畏寒、发热,体温达39℃,消瘦明显。患者5年前旅居泰国,有冶游史。2个月前因念珠菌食管炎在我院住院,经氟康唑治疗好转。体格检查:体温39.6℃,消瘦,无皮疹,口腔糜烂,双领下淋巴结肿大,心肺无异常,腹软,无压痛,肝脾未及。血细胞沉降率30mm/1h,血清白蛋白/球蛋白比值28/35,ALT52U/L,AST120U/L,HBsAg(+)、抗-HBe(+)、抗-HBc(+),梅毒抗体(梅毒螺旋体血液凝集法)阳性,HIV抗体初筛试验阴性,口腔分泌物涂片见大量念珠菌。  相似文献   

6.
李惠珍  周小平  陈蕊丽 《肝脏》2010,15(2):116-116
患者,男性,20岁,农民。因乏力、纳差、全身水肿4d,于2008年10月入院。2003年体检时发现HBsAg阳性,肝生化指标正常。4d自觉乏力、纳差,进食不足平日的1/3,无发冷、发热、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7.
例1 男,46岁。2005年4月因“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行肝移植手术,术后常规抗排异治疗,手术前后均未行抗HBV治疗。移植术后外周血肝炎病毒标志物阴性,术后4个月发现HBsAg(+),肝功能大致正常。2006年4月因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纳差、尿黄,加重1个月入院。入院时检查:ALT 1284U/L,AST 620U/L,总胆红素(TBil)25.5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14.0μ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50.9%。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HBV DNA 2.60×10^6拷贝/ml。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35岁,泥水工。因尿黄、全身皮肤黄染45天,双下肢麻木、无力5天于1991年9月26日入院。患者45天前出现尿黄、似浓茶样,继之全身皮肤黄染,肝区闷痛,无纳差或恶心、呕吐,5天前突发腰背部针刺样疼痛,双下肢麻木、无力伴发热,当晚下腹剧烈烧灼样疼痛、束带感,麻木渐上升至下腹部,双下肢不能自主活动、感觉丧失,尿潴留,大便失禁,就诊我院。既往体健。体检:神清,对答切题,T38.2℃,P90次/min,R18次/min,BP16/9 kPa,巩膜、皮肤黄染(++),浅表淋巴结未扪及。心肺(一)。腹平软,肝肋缘下3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33岁,因乏力、纳差、尿黄7日,诊断"慢性重型乙型肝炎"于2006年7月5日入院.体检:T 36.6℃,P 80次/分,R 20次/分,BP 15/8 kPa,神志清,精神差,皮肤巩膜重度黄染,无肝掌、蜘蛛痣,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腹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墨菲氏征(-),肝区叩击痛阳性,移动性浊音( ),双下肢水肿.  相似文献   

10.
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后10年随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干扰素α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已予肯定,文献报道治疗后HBeAg、HBVDNA及HBsAg的阴转率分别为5 1%~6 6 .5 %、4 9%~72 %及2 .5 % ,抗 HBe阳转率为4 4 %~6 8% ,但对治疗以后的远期疗效的观察甚少。为了解干扰素α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远期疗效,现将我院1993年之前使用干扰素α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程在4~6个月以上者,追踪随访资料完整的门诊、住院病例进行总结,结果如下。资料与方法一、病例情况慢性乙型肝炎2 75例,男179例,女96例;年龄17~5 2岁,病程6个月~18年,其中轻度181例,中度94例,HBsAg、HBeAg、HBVDNA均为阳性,抗 H…  相似文献   

11.
周桂华 《临床内科杂志》2007,24(12):849-849
血清胆碱酯酶(ChE)的检测是临床慢性肝病的诊断、治疗及其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之一。我们通过对3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水平的检测,以探讨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水平的变化与肝病的严重程度及其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关系。对象与方法1.对象:我院2000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80例,男性310例,女性70例。年龄17~72岁,平均年龄(37.1±8.4)岁。诊断、鉴别诊断与临床分型均符合文献标准[1]。HBVM均阳性,甲、丙、丁、戊、庚及输血性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均阴性。2.方法(1)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第一天或第二天晨采集空腹…  相似文献   

12.
不典型间日疟4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典型间日疟症状多样化,涉及到人体多系统。如不仔细鉴别,易致误诊。1984~1987年的6~7月分,笔者误诊4例,报道如下。例1:男,52岁。以发热22天伴咳嗽3天入院。患者入院前22天,每只晚8时开始发热38~39℃,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性,38岁,吉林省辽源市人。因不规则发热、多汗、关节痛3个月,伴乏力、黄疸、腹水半个月,于2000年4月24日入院。3个月前无诱因突感发热,以午后和傍晚为著,测体温38℃~39℃,出汗后热退;伴关节疼痛、无红肿,以膝、踝关节为著;无咳嗽咳痰、无盗汗;当地按“感冒”给予青霉素、先锋霉素治疗,但发热不退。半个月前出现乏力、尿黄、腹胀、腹水;曾去辽源市矿务局医院检查,疑为肝硬化。遂来长春市吉林省人民医院化验抗“O”800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合并重症肌无力一例裘云庆梅怡芬干梦九女,45岁。因反复乏力,纳差,腹胀,少尿2年,伴发热5天于1994年12月7日入院。患者有HBsAg阳性史10年。近2年来反复出现乏力,纳差,腹胀,少尿等症状,以“乙肝后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腹水“住院3次...  相似文献   

15.
病历摘要:男患,38岁。入院前4天开始尿黄,皮肤发黄,纳差,腹胀,大便浅黄色,肝区钝痛。2天后发热,右侧阴囊肿痛,于1983年3月16日入院。既往无腮腺肿痛史,1982年3次出现黄疸,每次黄疸出现后2~3天发热,右侧阴囊肿痛,疑睾丸炎,经护肝药治疗,肝功能正常后,右侧睾丸炎痊愈。体检:T36.7℃,P 96次/分,R24次/分,BP120/80mmHg。  相似文献   

16.
作者于 1 999年 9月~ 2 0 0 0年 8月对 67例慢性乙型肝炎 (乙肝 )患者进行了 B超胆囊探测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全部病例均为我院按文献 [1 ]标准确诊的慢性乙肝住院患者 ,其中男 5 4例 ,女 1 3例 ,年龄1 9~ 67岁 ,平均 30岁 ;病程 7个月~ 2 9年 ,平均 6年。入院后对 67例患者同时采血查肝功能、乙肝血清标志物和 B超检查。正常对照组 38例 ,系无肝、胆疾患的健康人。两组年龄、性别比较具有可比性。1 .2 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用阿洛卡 SSD- 1 40 0 B型超声切面显像仪于清晨空腹 (禁食 1 2 h后 )检查 ,探头沿胆囊纵…  相似文献   

17.
一、病历摘要 患者男,20岁,农民,浙江省永嘉县人,因反复乏力1年,加重伴纳差、腹胀、尿黄1月于2008年5月10日入院。1年前不明原因出现乏力,无发热、腹痛、腹泻等不适,当地医院化验HBsAg(+),HBeAg(+),抗-HBc(+),血清HBVDNA定量6.9×107copies/ml,ALT142U/L,B超提示肝内回声改变,拟诊慢性乙型肝炎,给予垂盆草等治疗2月好转。1月前再次出现乏力等症状并逐渐加重,同时出现纳差、腹胀、尿黄,皮肤巩膜黄染并逐渐加深,再次自服“垂盆草”20天未见好转。  相似文献   

18.
邵鸣  肖玉珍 《肝脏》2011,16(6):470-470
患者,男,29岁。因"间断、皮肤、巩膜黄染10年余"就诊。患者于10年前无意中觉皮肤、巩膜黄染,就诊当地医院查肝功能异常,HBsAg(+),B超正常。予保肝、退黄等治疗10 d病情好转出院,后未予重视。10年来间断性目黄、皮肤黄染。一周前患者因感冒觉皮肤、巩膜黄染加重就诊。门诊以"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中度)"于2009年6月8日收住入院。无输血、献血及手术史。  相似文献   

19.
停服拉米夫定致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自成  陈庆山 《肝脏》2005,10(1):60-60
患者,男,36岁,因“肝功能反复异常半年”于2004年4月2日入院.患者3年前体检发现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指标阳性,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80U/L,按“慢性乙型肝炎”给予护肝治疗1个月,肝功能正常后停药.以后多次出现肝功能异常,自觉症状不明显,ALT波动在100~200U/L之间,先后应用甘草甜素及中药治疗,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20.
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对生存期和死亡原因的影响.方法在60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死亡患者中,20例曾接受过抗病毒治疗,40例未曾抗病毒治疗.结果两组在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和感染的发生率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性别、年龄、肝炎病程和肝功能分级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抗病毒组和未抗病毒组患者肝硬化病程分别为62.5±41.1月和30.5±45.0月(P〈0.05),3年生存率为75.0%和37.5%(P〈0.01),但在5年、7年和9年生存率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抗病毒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能提高3年生存率,但不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