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6例应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理想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组(n=13)和预混胰岛素组(n=13).原口服药不变,每晚10点注射甘精胰岛素.预混胰岛素组采用早、晚餐前30min皮下注射胰岛素,停服原有口服降糖药,若餐后血糖高,加用阿卡波糖片用量(150mg/d).两组治疗目标为空腹血糖≤6.8mmol/L和餐后2h血糖≤10.0mmol/L.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糖均良好下降,但甘精组低血糖事件明显少于预混组.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可以良好地控制高血糖,且低血糖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在中国T2DM患者中不同胰岛素治疗模式下的胰岛素剂量。方法采用STATA软件随机效应模型计算标准均值。结果 88个研究人选。长效胰岛素类似物联合餐时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的剂量为28.30 U/d,中效胰岛素联合短效胰岛素的剂量为42.16 U/d,中效胰岛素联合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的剂量为39.41 U/d。长效胰岛素类似物联合口服降糖药的剂量为18.33 U/d,中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的胰岛素剂量为16.34 U/d。预混胰岛素类似物联合口服降糖药的胰岛素剂量为26.41 U/d,单独预混胰岛素类似物的剂量为36.14 U/d,预混人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的胰岛素剂量为29.91 U/d,单独预混人胰岛素的剂量为38.42 U/d。结论本研究全面地提供了中国T2DM患者在不同胰岛素治疗模式下胰岛素剂量的临床证据。  相似文献   

3.
过去,对严重高血糖且拒绝控制饮食的肥胖型糖尿病患者,常推荐胰岛素治疗。然而,假如高血糖仅仅是因肥胖导致的胰岛素抵抗所引起,则注射外源性胰岛素可产生过度胰岛素化而加重肥胖。作者对肥胖型的高血糖患者试用减轻体重疗法而不采用胰岛素治疗。作者挑选96(男45,女51)例外源性肥胖者,年龄28~59岁。体重指数均超过理想体重的1.15,空腹血糖>140mg/dl或餐后2小时血糖>180mg/dl。38例未曾注射过胰岛素,58例曾注射胰岛素治疗(平均剂量为64U/d,范围40~176U/d)。在作葡萄糖耐量试验前,口服降糖药物者停药5天,胰岛素停用2天。其它对 B 细胞或糖利用有影响的药物也至少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方法 常规治疗糖尿病基础上,对照组早晚餐前30min注射诺和灵30R 0.3~1.0U·kg-1·d-1;观察组每餐前15min口服瑞格列奈1mg,3次/d,根据餐后2h血糖每3d调整瑞格列奈量,最大量为4mg,3次/d;每晚睡前注射甘精胰岛素,起始剂量为0.1U·kg-1·d-1,剂量均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个体化调整.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早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观察胰岛素用量、体质量和BMI、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及安全性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早餐后2h血糖、胰岛素用量、体质量和BMI、低血糖事件发生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的患者使用长效胰岛素(注射)联合降糖药(口服)的疗效。方法选择该院100例2017年2月—2019年2月糖尿病患者。随机分组,长效胰岛素(注射)治疗组给予长效胰岛素(注射)治疗,胰岛素联合药物治疗组则实施长效胰岛素(注射)联合降糖药(口服)治疗。比较两组糖尿病疗效,糖化血红蛋白达标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相关的血糖监测指标和胰岛β细胞分泌情况,低血糖率。结果胰岛素联合药物治疗组糖尿病疗效、糖化血红蛋白达标时间、相关的血糖监测指标和胰岛β细胞分泌情况相比较长效胰岛素(注射)治疗组更好(P<0.05)。胰岛素联合药物治疗组低血糖率低于长效胰岛素(注射)治疗组(P<0.05)。结论长效胰岛素(注射)联合降糖药(口服)治疗糖尿病效果确切,可缩短达标时间和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6.
田慧 《糖尿病之友》2009,(11):36-37
一位年过八旬的老先生由于口服降糖药疗效不佳,改用胰岛素治疗1年有余,仍因不能很好控制血糖且波动较大,改为1天4次胰岛素注射的治疗模式,即三餐前注射门冬胰岛素、晚睡前注射甘精胰岛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采用甘精胰岛素和预混胰岛素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患者86例,分为两组,各43例,在所有患者同时口服阿卡波糖的基础上,A组每晚10时注射甘精胰岛素1次,而B组每日早晚餐前分别注射预混胰岛素。观察血糖水平、Hb A1c水平、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A组胰岛素用量为(13.6±4.7)U/d,明显少于B组(31.3±6.2)U/d(P<0.05)。A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糖≥10.0 mmol/L曲线下面积所占百分比、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B组(P<0.05)。A组低血糖发生率(6.98%)明显低于B组(37.21%)(P<0.05)。A组SF-36评分高于B组(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对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具有显著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作者报告用晚餐前混合胰岛素一次注射加早餐前优降糖一次口服联用治疗肥胖Ⅱ型糖尿病可较好地控制血糖,疗效优于单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病人和方法肥胖Ⅱ型糖尿病患者21例,体重指数(BMI)36.0(29.1~43.1)。均为40岁后罹病,病程1年以上,以前均接受过磺脲治疗,血糖控制不满意。21例随机分组,10例为胰岛素/安慰剂(I/P)组;11例为胰岛素/优降糖(I/G)组。在治疗16周期间两组均每天晚餐前注射混合胰岛素(70%NPH,30%正规胰岛素),另每天早餐前 I/P 组服安慰剂,I/G 组服优降糖10mg。每周自测毛细血管血糖(CBG)以指导调整胰岛素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T2DM患者胰岛素治疗的优化方案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方法 回顾性分析606例胰岛素治疗的T2DM患者资料,观察血糖达标所用的天数、血糖达标时胰岛素使用剂量及出院时胰岛素使用剂量,并记录低血糖发生的情况.主要终点目标统计方法,比较出院时FBG与血糖基线值差值.用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分析低血糖. 结果 受试者用胰岛素治疗后达到目标血糖所需的时间为(6.6±1.4)d,平均胰岛素使用总量(38.99±7.87)U/d,单位体重胰岛素剂量(0.59±0.07)U/kg.治疗中发生低血糖症(1.20±0.38)次/人、无症状低血糖(0.80±0.32)次/人、低血糖反应(1.98±0.46)次/人.主要终点目标分析,各组出院时血糖值与基线比较均明显降低,但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单位体重胰岛素剂量与病程、HbA1c呈正相关,与年龄呈负相关.依据个体化原则,胰岛素注射剂量、依从性和低血糖发生率,部分患者可能适合每天一次注射胰岛素.  相似文献   

10.
随机将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期间86例初发T2DM患者进行平分,对照组门冬胰岛素30注射,研究组给予注射甘精胰岛素和口服二甲双胍治疗,3个月.结果:研究组治疗后FPG、PPG、HbA1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FC-P、2hC-P、HOMA-β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  相似文献   

11.
报道1例在承德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后, 转换为利拉鲁肽联合达格列净治疗的诊疗过程并进行文献复习。患者为58岁男性, 体型肥胖, 主因"多尿、多饮、多食12年, 血糖控制差4个月"为主诉收入院,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 明确诊断为T2DM。予门冬胰岛素及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药物降糖治疗后第6天血糖逐渐平稳, 调整为利拉鲁肽(起始0.6 mg, 1次/d)皮下注射, 联合甘精胰岛素(起始18 U, 1次/d)睡前皮下注射及口服达格列净(10 mg, 1次/d)、吡格列酮二甲双胍(1片, 2次/d)治疗, 治疗后第9天血糖控制平稳, 逐渐停用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物, 最终只应用利拉鲁肽(1.8 mg, 1次/d)皮下注射联合口服达格列净(10 mg, 1次/d), 血糖控制良好。利拉鲁肽是一种较新型的胰高糖素样肽-1类似物, 能够在控制血糖的同时减轻体重, 同时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可作为单一疗法或与其他降糖药物联合使用来治疗T2DM, 可用于强化治疗后的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之友》2012,(3):77-77
我今年68岁,患糖尿病10年,原口服二甲双胍,但两年以后,白细胞不明原因下降。后医生将治疗方案改为口服二甲双胍加注射胰岛素诺和锐,用了3~4个月后又改为甘精胰岛素加诺和锐。我想问专家,长期使用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会不会有抗药性或失效?  相似文献   

13.
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通常病程较长、血糖波动较大,口服降糖药或皮下胰岛素注射往往不能理想控制血糖.对于难以控制的高血糖、反复发生的高血糖或低血糖交替现象等需要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可采取胰岛素泵治疗[1].  相似文献   

14.
短期应用胰岛素泵治疗老年人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比短期应用胰岛素泵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对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 5 8例 ,分为胰岛素泵治疗组和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治疗组 ,泵治疗组给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加餐前大剂量 ;注射治疗组 3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和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泵治疗组治疗 1个月后换用多次皮下注射方法继续治疗。对比两组血糖水平、血糖达标时间、血糖波动值、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以及治疗 3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素用量。 结果 在第 1个月内 ,泵治疗组和注射治疗组血糖达标时间〔( 7 3±3 6 )d和 ( 12 1± 5 8)d〕、血糖波动值〔( 4 4± 1 6 )mmol/L和 ( 6 9± 2 7)mmol/L、胰岛素用量〔( 33 7± 6 3)U/d和 ( 4 2 8± 7 9)U/d〕、低血糖发生率 ( 2次和 14次 )均有明显差别 (P <0 0 1及P <0 0 5 ) ;3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素用量差异仍有显著性。 结论 短期应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能更快、更有效、更安全的控制血糖 ,并且具有较好的中长期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甘精胰岛素注射液联合口服降糖药物瑞格列奈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和低血糖的风险. 方法 选择口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不良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64例,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组(简称甘精组)和预混胰岛素组(诺和灵30R,简称预混组),每组各32例.甘精组在每天3餐前口服瑞格列奈的基础上,每晚22时注射甘精胰岛素1次;预混组每天早、晚餐前分别注射诺和灵30R预混胰岛素;根据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的水平,每3天调整瑞格列奈及胰岛素剂量,以空腹血糖<7.2 mmol/L,餐后血糖<10.0 mmol/L为治疗目标,共治疗16周,观察血糖控制和低血糖发生情况. 结果 治疗16周后两组的全天血糖谱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有明显下降(P<0.05),甘精组全天各时点血糖均值低于预混组,其中午餐后、晚餐后2 h血糖与预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甘精组HbAlc值明显低于预混组(P<0.05);体质指数(BMI)甘精组无明显增加(P>0.05),预混组BMI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伴有因胰岛素分泌绝对或作用缺陷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异常.病因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有关[1].2型糖尿病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或相对不足,目前,2型糖尿病多通过控制饮食、口服降糖药物、注射胰岛素等治疗[2,3].本研究主要探讨甘精胰岛素与格列美脲联合应用治疗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一些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病人开始时用口服降糖药的疗效满意,但10年后往往仅约50%的病人仍有效。这些病人需改用或加用胰岛素治疗,作者对各种胰岛素疗法作了比较。方法作者将153例病人分成5组:①晨NPH 组:在口服降糖药的基础上,晨7时注射低精蛋白锌胰岛素(NPH 胰岛素);②晚 NPH 组:口服降糖药加晚9时注 NPH 胰岛素;③每日2次胰岛素注射组:NPH 胰岛素和普通胰岛素以7: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及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取于2013年7月—2014年4月期间该院治疗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予以甘精胰岛素治疗,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剂量2.0~40.0 IU/次,1次/d,90 d/疗程;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格列美脲及阿卡波糖治疗,口服格列美脲,剂量1.0~6.0mg/次,1次/d,90d/疗程;口服阿卡波糖,剂量50~200 mg/次,3次/d,90 d/疗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PG、HbA1c、OGTT时2 h血糖的改善情况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PG、HbA1c、OGTT时2 h血糖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的FPG、HbA1c、OGTT时2 h血糖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12.00%、生活质量好评率为68.00%,对照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44.00%、生活质量好评率为94.00%;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及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可显著提高疗效,治疗安全性高,具有临床可行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选择近2年使用长效甘精胰岛素1天1次睡前皮下注射联合1-2种口服降糖药,经充分调节胰岛素剂量(约达到0. 4u/kg以上)但空腹血糖仍控制不佳后改为中效诺和灵N胰岛素1天2次注射,并优化注射方案(第一针于早11:00左右注射,第二针于晚23:00之后注射)。结果:改为优化注射时间后的中效胰岛素1天2次注射方案空腹血糖控制更好,性价比更高,而在低血糖发生率及胰岛素抵抗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一、一般资料 患者男性,76岁,于2011年2月22日因"发现血糖升高20年,注射胰岛素后出现皮下结节10个月"入院.患者于20年前体检发现血糖高,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诊断为"糖尿病",当时无明显口干、多饮、多尿等症状,控制饮食和运动1年余后因血糖控制不佳开始口服阿卡波糖与二甲双胍治疗,血糖控制满意.2009年体检发现微量蛋白尿,外院建议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