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急性活动期)、胃癌患者血浆内皮素-1水平的变化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胃溃疡14例,十二指肠溃疡9例治疗前后及胃炎15例(急性活动期),胃癌15例空腹血浆内皮素-1水平,并与16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胃溃疡(6296±2001ng/L),十二指肠溃疡(4558±1657ng/L),慢性胃炎(4576±1874ng/L)及胃癌(4982±1368ng/L)患者血浆内皮素-1水平较对照组(2970±927ng/L)显著升高(P<001).胃溃疡组(活动期)血浆内皮素_1水平又明显高于十二指肠溃疡(活动期)胃炎组(P<005).治疗后胃溃疡组血浆内皮素_1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血浆内皮素_1可能参于胃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癌患者骨矿物质含量变化的意义.方法用单光子吸收法,以桡骨长度中下1/3处为测定点,测定慢性胃炎(n=31)、消化性溃疡(n=26)、胃癌(n=9)及正常对照组(n=43)的骨矿物质含量,并以骨矿含量(BMC,g/cm)及骨面密度(BMC/BW,g/cm2)表示,并进行比较.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n=14),BMC=1008±0228g/cm)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n=16),BMC=0904g/cm±0205g/cm,BMC/BW=0652g/cm2±0086g/cm2)骨矿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n=43,BMC=1176g/cm±0341g/cm,BMC/BW=0782g/cm2±0134g/cm2,P<005).结论萎缩性胃炎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BMC明显下降,需纠正.  相似文献   

3.
老年胃酸分泌与生长抑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胃泌酸功能与生长抑素的调节机制.方法我室应用RIA法对20例老年人和15例青年人胃液及9只Wistar老年鼠,20只青年鼠胃粘膜组织、血浆生长抑素含量进行测定,以及对老年人和青年人进行胃酸分泌试验.结果老年人组比青年组胃液生长抑素呈高水平分泌,空腹胃液SS为(1365±443)ng/Lvs(859±345)ng/L,P<001;刺激后SS为(1967±664)ng/Lvs(1141±1073)ng/L,P<001.老年人比青年人胃酸分泌量明显减少,BAO为(35±21)mmol/hvs(69±44)mmol/h,P<001;PAO为(136±64)mmol/hvs(208±112)mmol/h,P<005.不同年龄Wistar大鼠胃粘膜组织生长抑素具有不同的生理浓度,在老龄鼠比青年鼠SS也呈高水平分布,为(4525±1842)ng/g蛋白vs(1509±938)ng/g蛋白,P<001.结论老年胃泌酸功能改变与生长抑素调节作用存在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4.
根除幽门螺杆菌前后消化性溃疡患者胃窦粘膜组织学及胃泌素、生长抑素、表皮生长因子等相关变化的初探聂昭华,郑文尧,郭荣斌本实验试图在对一组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PU)患者胃液、血清、血浆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和表皮生长因子(EG...  相似文献   

5.
肝气郁结证患者血浆抗利尿激素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肝气郁结证的病理生理基础,检验血浆抗利尿激素含量变化与肝气郁结证的相关性.方法用RIA法测定辨证属于肝气郁结的神经衰弱、乳痛症、慢性胃炎和慢性胆囊炎患者血浆抗利尿激素含量.第一批测定30例,第二批测定28例,设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两批患者血浆抗利尿激素含量分别为528ng/L±191ng/L和485ng/L±162ng/L显著高于健康人对照组的299ng/L±104ng/L和283ng/L±98ng/L(t=579和494,P<001).异病同证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浆抗利尿激素水平升高是肝气郁结证相关性较强的指标之一.肝气郁结证与中枢神经对精神情绪调节功能异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月见草油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月见草油对十二指肠溃疡(DU)的治疗作用.方法选经内镜确诊为DU的住院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60)和对照组(n=60).治疗组服用月见草油15g,4次/d,对照组服用西味替丁200mg,4次/d,两组均为4周1疗程.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各做胃镜1次,观察溃疡的愈合情况,同时,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用放免法分别测定血浆内的PGE2含量.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消化道症状均较服药前明显减轻(P<001),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4周溃疡愈合率和有效率,治疗组为766%和866%,对照组分别为700%和833%,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于治疗前后血浆PGE2水平无显著性差异,而治疗组于治疗前后的血浆PGE2水平却有显著性差异(945ng/L±37ng/L→1723ng/L±57ng/L,P<005).结论月见草对DU的近期疗效较好,可用于治疗DU.  相似文献   

7.
消化性溃疡患者涎液和胃液中表皮生长因子含量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人涎液和胃液中表皮生长因子(hEGF)水平与消化性溃疡(PU)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免分析(RIA)药盒,检测消化性溃疡84例,慢性胃炎65例和正常人20例的涎液和胃液中的hEGF含量.结果消化性溃疡患者的hEGF(μg/L)在涎液(210±098及210±107)、胃液(125±099及118±063)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涎液274±131、胃液181±090)和慢性胃炎组(涎液257±154、胃液159±135)(P<005),活动期(A期)消化性溃疡患者涎液中hEGF含量明显低于愈合期(S期)的患者(P<005).结论测定涎液hEGF水平有助于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血浆胃动素水平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发生与愈合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放免法测定了33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及35例慢性胃炎患者血浆胃动素水平,同时检测胃粘膜HP感染情况及胃液pH值,并对其中19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进行抗HP二联治疗(得乐冲剂+甲硝唑片)共6周,观察HP转阴后胃动素变化,结果表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血浆胃动素显著高于慢性胃炎患者,分别为447.23±98.4ng/L及353.5±100.2ng/L(P<0.01),17例溃疡愈合者血浆胃动素显著下降,与慢性胃炎愈合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2例溃疡未愈者血浆胃动素仍持续升高,相关分析显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血浆胃动素升高与HP感染及胃液pH值无关。本文认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血浆胃动素升高可能是一种继发性改变,其临床意义尚有待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肝癌血清性激素及组织性激素受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人体性激素水平变化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免法测定肝癌组(20例),肝硬变组(16例)及正常对照组(20例)血清雌二醇(E2)及睾酮(TTT)含量,并用放免组化法(PAP法)检测肝癌组织及肝硬变组织的雌二醇受体(ER)及睾酮受体(AR)含量.结果肝癌组血清E2含量(4455±931n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766ng/L±170ng/L)而低于肝硬变组(6496ng/L±176ng/L)(P<001);前者TTT含量(253300ng/L±56560ng/L)明显低于后二者(458580ng/L±34960ng/L)(P<001).肝癌组织ER(80%)较肝硬变时(44%)明显增加(P<0025),且与血清E2含量有明显负相关关系(r=-08473,P<0001).AR阳性百分率在两者无明显差别(r=-03135,P>005).结论血清TTT含量改变及肝组织AR浓度改变与肝癌无明显关系,而血清E2含量改变及肝组织ER浓度改变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提示原发性肝细胞癌是一雌激素依赖性肿瘤.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刺激大鼠肋间神经通过脊神经节细胞周围突分支上的轴突反射对生长抑素和促胃液素从胃分泌的影响方洁切断大鼠(n=17)左侧T10或T11肋间神经及其神经根,用放免分析法测定电刺激肋间神经近侧断端前、后的血浆生长抑素和血清促胃液素含量(刺激强度12V,波宽0.2ms,频率40Hz,刺激时间2min~3min),结果电刺激肋间神经近侧断端导致血浆生长抑素从161ng/L±40ng/L显著增加到302ng/L±170ng/L(P<0.05)和血清促胃液素由134ng/L±38ng/L显著减少到102ng/L±38ng/L(P<0.01)结论电刺激大鼠肋问神经可通过轴突反射调节生长抑素和促胃液素从胃的分泌。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血糖、胰岛素水平和肥胖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检测36例健康老年人、28例单纯肥胖者、38例高血压及42例高血压合并肥胖者的血糖、胰岛素及糖化血红蛋白浓度,4组中各有20例做口服葡萄糖耐量及胰岛素释放试验;均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各组射血分数和心脏指数均正常。高血压组二尖瓣舒张早、晚期峰值比(E/A)明显下降,等容舒张时间明显延长,以合并肥胖者尤为明显(均为P<0005)。E/A值与空腹血糖相关(r=067,P<0005),与血清胰岛素及左室重量无关。结论肥胖及糖耐量异常可加重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人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律失常的防治措施。方法 将76例老年大面积AMI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30例)及B组(25例)每天静脉点滴25%硫酸镁10-15ml和极化液,12-14天,A组同时利多卡因72小时(首剂50-100mg静脉注射后按2-3min静脉点滴);C组(21例)静脉 点滴极化液12-14天,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加用利多卡因(用法同A组)。结果 心律失常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人吸烟与血浆一氧化氮(P-NO)、维生素C(P-VC)和E(P-VE)、β-胡萝卜素(P-β-CAR)浓度的关系。方法检测384例健康老年吸烟者和176例健康老年非吸烟者的P-NO、P-VC、P-VE、P-β-CAR浓度,在Compaq586计算机上用SPSS/PC+统计软件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非吸烟组比较,吸烟组的P-NO平均浓度显著升高及P-VC、P-VE、P-β-CAR平均浓度皆显著降低(均为P<0.001);82例61岁男性健康吸烟者随吸烟史和日吸烟量的增加,其P-NO浓度升高,P-VC、P-VE、P-β-CAR浓度均降低,均呈一定程度的直线相关(P<0.0001)。结论吸烟是导致老年人体内NO代谢异常及氧化和抗氧化平衡严重失调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大鼠海马神经元及其线粒体增龄性改变的形态计量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大鼠海马神经元及其线粒体形态结构增龄性改变的程度及性质。方法应用组织化学及电镜技术,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海马神经元及其线粒体结构进行形态计量分析。结果海马CA1和CA3区神经元随增龄出现细胞皱缩,CA3区神经元数密度在老年组较青年组显著减少(P<0.05),CA1区神经元数密度各月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CA3区神经元胞体内线粒体体密度、数密度、比表面及嵴膜密度随增龄而减少,线粒体平均体积及平均截面积随增龄而增大。结论海马神经元及其线粒体形态结构随增龄发生显著性改变,这些形态结构的改变可能是大鼠海马老化的指征。  相似文献   

16.
小鼠大脑皮质和海马结构内胆碱能纤维的分布及增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乙酰胆碱酯酶(AChE)组织化学方法和体视学测量技术,研究胆碱能纤维在小鼠大脑皮质和海马结构内的分布及增龄变化。结果显示,小鼠大脑皮质和海马结构内AChE阳性纤维呈不同的板层样分布,老年小鼠(24月龄)额-顶皮质第Ⅲ、Ⅴ层和海马CA1、CA3区分子层及齿状回分子层AChE阳性纤维密度明显低于成年小鼠(13月龄)和青年小鼠(3月龄)(P<0.01),后两组间除成年小鼠海马CA3区分子层纤维密度稍低外,其他各区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胆碱能纤维在小鼠大脑皮质和海马结构内的分布具有年龄相关性和区域特异性。  相似文献   

17.
补肾,化瘀及补肾化瘀法延缓免疫衰老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从免疫衰老角度验证中医“正虚挟瘀是衰老的主要机理”的理论。方法给3组老年小鼠分别灌服补肾方(八味地黄汤)、化瘀方(丹坤汤)或补肾化瘀方(八味丹坤汤)4周后,用生物活性法检测脾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2(IL2)及腹腔巨噬细胞白细胞介素1(IL1)的产生量。结果老年小鼠IL1、IL2产生量均低于青年小鼠。给予补肾方和补肾化瘀方的老年小鼠IL1、IL2产生均有增加,且补肾化瘀优于补肾,而化瘀方则有抑制作用。结论扶正化瘀可能是延缓免疫衰老的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普伐他汀对冠心病的微循环及血液流变性影响,探讨其降脂外作用。方法 观察102例冠心病患普伐他汀治疗前后血脂及血流流变学、微循环检测结果并作对比分析。结果 普伐他汀对冠心病血脂脂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微循环定量评分有明显影响,治疗前后比较有显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 普伐他汀能有效降低冠心病血脂水平,同时改善血液流变性异常及微循环障碍,后可能是其降脂外作用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开胸手术前应用潘生丁(双嘧达莫)试验(DP-T)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国内外通用的DP-T方法对100例选择性开胸手术前的老年患者进行检查,于入院后1周内完成。结果100例中有68例出现DP-T的变化,这些患者术中出现心脏并发症57例(83.8%);DP-T无变化32例,出现心脏并发症11例(34.4%),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老年患者开胸手术前DP-T能发现潜在性心肌缺血病变,可作为术前常规检查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