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长程脑电图与剥夺睡眠加睡眠诱发脑电图在癫癎疑似病人中的变化。方法:对癫癎疑似病人各随机抽取101人分别进行长程脑电图或剥夺睡眠加睡眠诱发检测。结果:长程脑电图与剥夺睡眠加睡眠脑电图二者在癎性放电和总异常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值大于0.05)。但两种检测均能提高癫癎疑似病人的阳性率。长程脑电图组临床发作次数明显高于剥夺睡眠加睡眠诱发组(0.01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患儿剥夺睡眠--自然入睡和口服水合氯醛药物诱导睡眠脑电图的变化.方法:对256例癫(癎)及临床上有发作性症状尚未确诊为癫(癎)的患儿分别用禁睡6~12小时后自然入睡;口服水合氯醛药物诱导入睡作脑电图描记.结果:自然入睡组脑电图癎样放电率高于口服水合氯醛药物诱导睡眠组.睡眠纺缍波在口服水合氯醛药物诱导睡眠中受到抑制.结论:睡眠剥夺-自然入睡脑电图阳性率癎样放电指数明显高于药物诱导睡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患儿剥夺睡眠--自然入睡和口服水合氯醛药物诱导睡眠脑电图的变化.方法:对256例癫(癎)及临床上有发作性症状尚未确诊为癫(癎)的患儿分别用禁睡6~12小时后自然入睡;口服水合氯醛药物诱导入睡作脑电图描记.结果:自然入睡组脑电图癎样放电率高于口服水合氯醛药物诱导睡眠组.睡眠纺缍波在口服水合氯醛药物诱导睡眠中受到抑制.结论:睡眠剥夺-自然入睡脑电图阳性率癎样放电指数明显高于药物诱导睡眠.  相似文献   

4.
儿童癫070101.gif (120 bytes)自然睡眠与药物诱导睡眠的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患儿剥夺睡眠--自然入睡和口服水合氯醛药物诱导睡眠脑电图的变化.方法对256例癫(癎)及临床上有发作性症状尚未确诊为癫(癎)的患儿分别用禁睡6~12小时后自然入睡;口服水合氯醛药物诱导入睡作脑电图描记.结果自然入睡组脑电图癎样放电率高于口服水合氯醛药物诱导睡眠组.睡眠纺缍波在口服水合氯醛药物诱导睡眠中受到抑制.结论睡眠剥夺-自然入睡脑电图阳性率癎样放电指数明显高于药物诱导睡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脑电图剥夺睡眠诱发试验在癫诊断上的应用价值。方法:记录58例癫儿童剥夺睡眠后的脑电图变化。结果:与本组常规脑电图比较,样放电检出率提高至79·31%。结论:剥夺睡眠诱发试验能明显提高癫儿童脑电图阳性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剥夺睡眠和睡眠诱发试验脑磁图(MEG)对癫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6例临床确诊的癫病人剥夺睡眠之后进行睡眠诱发的MEG检查,比较在清醒期和睡眠期样放电的出现率。结果:睡眠和剥夺睡眠状态MEG的异常率都有提高,还可增加棘波的检出率,但各种癫发作类型之间的棘波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样放电检出率的提高不仅与诱发方法有关,而且与癫的发作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剥夺睡眠EEG在小儿癫(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2例疑诊为癫(癎)的患儿进行清醒EEG及剥夺睡眠EEG检查,作自身对照,比较两种方法(癎)样放电的检出率.结果:两种状态下描记的EEG(癎)样放电的阳性率:清醒EEG为32.2%,剥夺睡眠EEG为53.3% .结论:剥夺睡眠EEG是提高小儿(癎)样放电检出率的简单易行的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癫癎病人加做睡眠诱发试验的临床意义。方法:在常规脑电图检查基础上加做睡眠诱发试验。结果:在清醒状态下未记录到异常的患者,约40%可以在睡眠中记录到癫癎样放电。结论:脑电图常规检查合并睡眠诱发试验既安全无痛苦,又经济可靠,可在基层医院常规作为癫癎病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9.
sleep deprivation 睡眠剥夺 也叫剥夺睡眠,在给癫(癎)病人描记脑电图时,对睡眠中易发作者应作睡眠描记,对觉醒时易发作者应作睡眠剥夺描记.剥夺睡眠后描记易出现(癎)样放电,与其说是剥夺睡眠后因疲劳而出现,不如说是觉醒程度差而出现异常波.在实践中,剥夺睡眠描记主要是观察觉醒-入睡过程,因此期最易出现(癎)样放电.次日进行描记,前晚减少睡眠时间,叫部分睡眠剥夺(尤是小儿),前晚通宵不睡,叫全部睡眠剥夺.在一些有趣的实验里,还可以选择性地剥夺睡眠周期中某个阶段,如REM剥夺(梦境剥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AEEG)监测对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癎)(BECT)的价值.方法:使用MB 8000型8道AEEG仪对2005年1月至2007年10月监测的36例BECT患儿的AEEG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作间歇期常规脑电图(REEG)与AEEG(癎)样波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意义,χ2=16.15,P<0.001.发作间歇期AEEG睡眠期(癎)样波与清醒期(癎)样波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χ2=5.184,P<0.05.发作期一侧中央-颞区有(癎)样放电(尖、棘波)者26例(72.2 %),双侧中央-颞区有(癎)样放电者10例(27.8 %).结论:BECT是儿童最常见的原发性良性部分性癫(癎),是与睡眠密切相关的癫(癎),具有特殊的发作症状和EEG放电,AEEG睡眠期发作对BECT诊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成人与儿童癫痫患者发作间期脑电图阳性率。方法:178例癫痫患者分为成人组和儿童组,统计清醒和睡眠期的脑电图阳性率。结果:两组患者睡眠图阳性率均较清醒时高,儿童组清醒期和睡眠期的脑电图检查阳性率均较成人组为高,但无显著差异。结论:睡眠脑电图可提高癫痫病人脑电图阳性率,儿童比成人有更高的阳性率,规范化脑电图可缩短二者差距。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异常睡眠纺锤波与婴幼儿智能障碍的关系。方法:利用动态脑电图仪对100例智力测验低于70的婴幼儿(试验组)进行24小时脑电图监测,同时与100例智力测验大于70的婴幼儿(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试验组中睡眠纺锤波形成不良且量少59例(59%);睡眠纺锤波缺失9例(9%),其中,单侧缺失6例(67%),双侧缺失3例(33%);极度纺锤波28例(28%);睡眠纺锤波正常4例,异常率96%。对照组中极度纺锤波2例,异常率2%,明显低于试验组。结论:异常睡眠纺锤波与婴幼儿智能障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i比较抗癫痫药物或非药物治疗反射性癫痫的临床疗效和脑电图改变。方法i将27例患者分为3组:第1组为反射性癫痫伴脑电图异常(痫样放电1~4次/24h),未用抗癫痫药者;第2组:反射性癫痫伴脑电图异常(痫样放电1~4次/24h),使用抗癫痫药者;第3组为反射性癫痫伴脑电图异常(痫样放电≥5次/24h),使用抗癫痫药者。各组均需避开诱因。根据患者既往最长癫痫发作间期的3倍时间随访其癫痫发作次数和视频脑电图表现。结果:各组无1例临床加重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63%~100%,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电图改善总有效率3个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脑电图异常(痫样放电1~4次/24h)病人用药与否脑电图改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各组反射性癫痫预后良好,伴脑电图异常的反射性癫痫建议给予抗癫痫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儿童睡眠中癫痫性电持续状态(ESES)的临床、脑电图(EEG)、神经心理障碍的特点及对治疗的反应。方法:对36例ESES患儿进行V—EEG监测,随访观察临床、EEG、神经心理障碍的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36例中27例(75oA)经治疗临床发作完全控制或明显减少,EEG上ES—ES消失。22例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中的17例(77%)在临床发作改善和抑制痫样放电方面都有良好的疗效。32例神经心理障碍患儿26例(81%)经治疗后有明显改善。结论:ESES是一种特殊的EEG现象,非快速眼动(NREM)睡眠期持续放电是神经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抗癫痫治疗除控制其临床癫痫发作外,还必须及早消除EEG痫样放电持续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13例视频脑电监测到癫癎发作而发作间期正常的患儿发作期脑电图特征。方法:收集2010至2011年两年中视频脑电监测到癫癎发作而发作间期正常的患儿13例,分析脑电图特征。结果:①13例病例占同期监测总数5.7‰。②清醒期4例、睡眠期7例、清醒及睡眠期均发作2例。睡眠期占63.2%。③部分运动性发作4例、部分运动性发作继发全面发作9例,无全面性发作。④起源部位(部分存在于两电极之间)前三位分别是颞区、中央区、顶区,占72.2%。⑤发作初期多表现为低波幅棘波、尖波或快波节律,占76.9%。结论:①睡眠诱发在癫癎诊断中意义很大。②表现为部分性发作的患儿,癫癎漏诊的风险相对较大。③起源于颞区、中央区或顶区的癫癎漏诊风险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术中颅内电极脑电监测在癫痫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难治性癫痫患者78例术中采用颅内电极脑电监测,在病灶切除前对致痫灶区行皮层电极描记,记录有无痼样放电和范围,对痫灶部位进一步精确定位。采用联合手术方法进行病灶切除,之后再次或多次描记,以判断痼样放电有无减少或消失,对有痫样放电的皮层再次进行软膜下横切术。术后常规应用抗癫痫药物。结果:78例患者,术前均在预定的致痫灶局部记录到棘波、棘慢波、尖波和尖慢波;致痢灶切除后即时监测结果显示其中有7例痫样放电完全消失,56例痫样放电明显减少、背景波幅降低,15例在病灶周围仍散在有明显痫样放电,经再次处理后减少,所有患者均无神经功能损害加重。78例患者均随访6个月至4年,多数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精神状态改善。其中发作消失51例(65%),发作明显减少(75%以上)16例(21%),发作减少(50%以上)7例(9%),发作无变化4例(5%)。总有效率为95%。结论:在癫痫外科手术中运用颅内电极进行脑电监测,能进一步明确致痂灶部位、监测异常波出现的范围及异常程度,指导手术中正确切除致痫灶,在癫痫外科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早期使用安定麻醉对匹罗卡品(PILO)诱导的颞叶癫痫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从行为学角度评价抑制点燃效应对颞叶癫痫造模程度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PILO建立颞叶癫痫小鼠模型,分PILO癫痫组(A组)、安定麻醉条件下PILO癫痫组(B组)、安定麻醉对照组(C组),正常对照组(D组),对照组腹腔注射与PILO等量的生理盐水。各组小鼠进行Morris水迷宫学习记忆实验,测其寻找到隐藏平台所需潜伏期。结果:Morris水迷宫实验中,A组癫痫小鼠逃避潜伏期时间明显延长(P<0.05),B组癫痫小鼠第一次癫痫发作程度有大幅度的减轻,逃避潜伏期时间延长,但延长时间较正常情况下点燃癫痫小鼠低。结论:早期使用安定麻醉可明显改善颞叶癫闲小鼠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贵州省农村惊厥性癫痫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为农村癫痫患者的综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对贵州省农村癫痫项目县开阳、惠水、风岗的癫痫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并以健康成人进行对照。结果:共计305例农村癫痫患者完成调查过程,均存在明显的抑郁症状,SDS抑郁评分(55±4.5)分,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7±3.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程度达到中重度抑郁(0.687);癫痫患者的SAS评分虽没有达到焦虑的诊断标准,但也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贵州农村惊厥性癫痫患者存在明显的抑郁症状,焦虑评分也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农村癫痫患者的精神状态应该受到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颞叶内侧癫痫(MTLE)及颞叶外侧癫痫(颞叶新皮层癫痫,NCTLE)蝶骨电极长程视频脑电(V-EEG)的特点。方法:根据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癫痫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从发作类型、临床特征以及解剖部位、病因等方面,将112例难治性颞叶癫痫分为MTLE89例,NCTLE23例,对其蝶骨电极长程V—EEG监测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MTLE组和NCTLE组均具有高先兆出现率,蝶骨电极发作间期EEG棘波、棘慢波、尖波、尖慢波总检出率分别为83.1%和30.4%,其间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1)。发作期蝶骨电极EEG定位准确率较高,MTLE定侧率为70.8%(63/89),临床发作形式以手口自动症为主。结论:MTLE与NCTLE具有相应EEG及临床发作特征,蝶骨电极长程V—EEG监测能有效鉴别诊断MTLE与NCTLE,在一定程度上可为准确定位致痫灶提供可靠依据,进而有利于指导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