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医院床位统一调配的尝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住院部床位统一调配是提高床位利用率,解决病人住院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充分利用医院资源的有效手段之一。笔者结合单位的实际,介绍床位统一调配的措施:床位统一调配设立的背景;设立整体化模式病房;建立灵活的激励机制;床位协调员的设置;床位统一调配的步骤。通过6年来的尝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充分利用了医院资源;提高服务水平,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减轻了病人的负担。  相似文献   

2.
打破床位自留地的旧观念,保留医生开入院证的权力,实现床位统一调配成为解决医院床位问题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3.
应用病床工作效率指标对床位设置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建新  陈静 《中国病案》2010,11(11):39-40
目的合理优化配置临床科室开放床位数。方法采用某院病案统计管理数据库2009年度医疗统计报表数据,病床工作效率指标数据统计采用SPEL3.1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测算出开放床位数的合理区间。结果 29个临床科室中床位设置合理的有11个科室,需要调整的有18个科室,某院临床科室存在病床设置不合理情况。结论根据病床预测结果,合理地调配科室床位设置,可做到合理有效地利用卫生资源。  相似文献   

4.
医院床位的利用情况,是反映医院工作效率的主要指标。它主要包括病床周转次数和病床使用率。如果仅从单一的这两项指标去分析床位的工作效率,就很难看出床位在运转和使用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归一分析法”就是将病床使用率和病床周转次数综合起来,建立床位工作效率指数模型。因此床位工作效率指数是一个能较好地反映病床工作情况的综合性指标,它在医院病床工作评价中有着方便、快捷的作用,是医院医疗信息管理系统中必不可少的指标之一。本文采用“归一分析法”对我院2004年的床位工作效率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医院床位使用率、盘活床位、合理使用床位,将全院床位集中管理、统一调配、优化流程、运用现代化信息化管理调控床位,从而提高了收容质量,使床位得到有效合理使用,平均住院天数从2004年的16.28天降至2011年的9.21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住院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为了响应国家医改号召,落实分级诊疗政策,实现三级医院的功能定位以及促进科室学科建设,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实行床位统一调配.医院智慧化床位调配系统的设计将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及疑难复杂程度分解成可量化指标,系统根据患者住院预约凭证上填写的项目进行打分,按照分数高低形成排序并结合优先等级形成最终收治顺序.通过床位调配达到优先收治...  相似文献   

7.
医院床位效率评价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医院床位的利用是反映医院工作效率的主要指标。正确地分析床位的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床位的利用率,对医院管理有积极意义。“归一分析法”是综合病床使用率和周转次数,建立床位工作效率指数模型的统计分析方法。采用归一分析法对2005年-2007年的床位工作效率进行分析,为优化和调整床位配置,充分利用卫生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珠海市医疗机构床位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珠海市医疗机构床位配置情况,预测未来需求,为制定卫生资源配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医疗机构病床配置推荐模型,分析珠海市床位资源总量,预测病床需求量。结果全市医疗机构病床需求存在地区差异,金湾区床位需求最大,建议按照每千人口2.91张配置;香洲区按每千人口2.32张配置;斗门区按照每千人口1.87张配置。2010年、2020年、2030年总床位需求量预计达0.36、0.45、0.54万张。老年人群病床需求高于其他人群。结论合理配置医疗床位,实现地区、机构间平衡,同时实现床位配置向老年人口倾斜。  相似文献   

9.
目的:宏观角度分析耒阳市各市、区县级医疗机构病床使用效率,为政府调整区域内医疗机构的床位配置及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对耒阳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上报的2015年年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提取床位周转次数、病床使用率及平均住院日等指标进行归一分析,综合评价并对比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床位利用效率。结果:2015年耒阳市不同类型医疗机构中,除中医医院运行效率相对较低外,其余均高效率运行,尤其是综合医院及专科医院;不同经济类型医疗机构中,公立医院床位利用效率高于民营医院;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中,二级医院床位运行效率较高。结论:耒阳市的二级医院、公立医院、专科医院床位利用效率较高,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基层医院效率则相对较低,建议耒阳市卫生行政部门在制定区域卫生规划时,注重医疗资源的公平性,建立区域分级诊疗制度等合理有效的措施改善床位配置不合理的现象,从而确保卫生事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及医疗卫生行业的公益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医院病床的使用效率,为医院整体调控床位,合理配置科室人员编制、经费、设备和物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归一分析法”效率指数模型,将病床使用率和病床周转次数有机的结合,以“1”为标准来判断病床工作效率情况。结果:某院2012年的2、3、7月份床位工作效率处于高效率运行状态。9、4、6月接近等效率运行状态。1、10月低效率运行状态。结论:采用归一法分析病床工作效率,避免在医院管理中存在只注重使用率而忽略床位周转次数的问题,能准确、直观地分析医院床位运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出方便、快捷的评价。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适当调整各科室病床设置,以保证医院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6):128-131+136
目的通过对医院实际床位设置现状进行分析,为医院动态的优化床位设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选取某院2017年1~12月医疗统计报表数据,应用Excel 2003统计软件,利用病床工作效率指标计算出各科平均开放床位数的95%可信区间并据此分析。结果某院2017年全年床位设置齐全的31个临床科室中10个科室床位设置比较合理,21个科室床位设置存在偏多或偏少现象。结论在新医改背景下,建议医院定期分析床位利用情况,结合各专业临床特点动态调整床位,发展优势学科,加强双向转诊,床位资源共享,从而更有效地利用病床资源,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金舒 《中国病案》2010,11(3):44-44
目的分析某院20O8年床位工作效率,了解床位利用情况。方法应用"归一分析法"计算床位效率指数,进行效率分析。结果各月和各科病床工作效率间存在差异性。结论"归一分析法"分析医院床位工作效率是准确而直观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结合病床工作效率和每百诊次入院人数指标对某院的床位设置进行优化调整。方法采集汇总某院2014年度医疗统计数据,应用病床工作效率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测算出床位数的合理区间。结果22个临床科室中床位设置合理的有8个科室,床位配置偏少的有9个科室,床位配置偏多的有5个科室,存在床位设置不够合理的情况。结论通过对比合理区间与实际展开床位数,按需要调整部分科室床位,从而达到医院卫生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某医院各个临床科室床位的使用效率和实际的床位配置情况进行分析,使临床科室的开放床位数得到合理优化配置。方法:收集某二甲医院2013年6-12月份的工作情况,分析其病床工作效率和床位配置的合理范围。结果:全院配有病房的共19个临床科室,其中10个科室床位数设置合理,2个科室床位设置偏少,7个科室床位设置偏多。结论:应用病床工作效率指标可以对医院病床设置进行有效地指导,使医院医疗资源的利用更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运用病床工作效率指标对某医院的床位设置进行分析调整,合理优化医院临床科室开放床位数.方法 通过提取某院2013年的医疗统计数据,测算出各科室开放床位数95%的置信区间.结果 全院9个临床科室中有6个科室的床位设置比较合理,妇产科需要增加床位,五官科、空勤科需要减少床位.结论 根据工作效率指标计算出的科室目标床位开放数,适时地对床位设置进行相应的调整,可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促进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随着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卫生资源不足与浪费并存的矛盾更加突出。如何通过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利用现有医疗资源,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切实有效解决好患者及其亲属的后顾之忧,是当前医疗卫生工作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目。医院床位管理水平的高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某医院各个临床科室床位的使用效率和实际的床位配置情况进行分析,使临床科室的开放床位数得到合理优化配置。方法:收集某二甲医院2013年6-12月份的工作情况,分析其病床工作效率和床位配置的合理范围。结果:全院配有病房的共19个临床科室,其中10个科室床位数设置合理,2个科室床位设置偏少,7个科室床位设置偏多。结论:应用病床工作效率指标可以对医院病床设置进行有效地指导,使医院医疗资源的利用更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我院2011年的床位效率指数,评价我院2011年病床利用效率,为提高医院病床管理水平提供依据。方法根据2011年医疗质量报表数据中的病床使用率和周转次数建立床位效率指数模型并据此分析。结果高效率科室有10个,依次为肿瘤、胸心、神内三、心内三、心内二、内分泌、呼吸、神经内科、消化、普外,占临床科室的45.45%;等效率科室有2个,占临床科室的9.09%;低效率运行科室有10个,占临床科室的45.45%。结论医疗技术水平问题和床位配置不合理,导致床位高负荷运转与床位过剩现象并存,合理配置床位,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避免床位高负荷带来的医疗安全风险和病床使用率过低带来的资源浪费,最大限度的发挥现有医疗资源的潜力,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三级医院多维度精细化管理提高住院床位运营效率和效益的方法。方法:某院通过成立"一站式住院服务中心",针对住院床位统一调配中遇到的问题,从优化入院流程、明确各科室的床位配置及属性,制定绩效考核方案等多维度,探索管理办法;通过病床使用率、床位周转率、平均住院日、病例组合指数(CMI)均值、单位床位的医疗收入占比等指标,对床位进行精细化管理。结果:患者只跑一次即可完成住院全部手续;2016-2018年3项指标趋好:(1)床位周转次数同比提高0.39%;(2)CMI(平均权重)由1.01增至1.07,表明收治患者的疾病复杂程度和治疗难度逐年提高;(3)单位床位医疗收入结构比从34.59%增至34.80%,增长幅度0.6%,表明住院床位的经济效益结构稳步改善。结论:多维度精细化床位管理办法可以提高床位周转率、提升危重疑难患者收治、提高医护人员的技术能力,从而使医院的经济运行结构更加趋于合理、高效。  相似文献   

20.
床位统一管理 跨科收治病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到大医院“看病难”、“住院难”是目前患者面临的难题。医院床位实行统一管理,允许跨科收治病人,可以合理调配资源,减少病人等待时间,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文章通过对跨科收治病人做法的利弊分析,结合所在医院的实践,提出了做好跨科收治病人,缓解大医院就医紧张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