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中型颅脑损伤患者躁动的原因及护理要点。 方法 对43例中型颅脑损伤伴躁动患者给予严密观察病情、加强气道管理、镇静药物的合理使用、疼痛护理、安全管理、心理护理、生活护理等护理措施。 结果 本组43例患者,躁动均得到有效控制,未发生误伤、坠床、拔管等意外事件。结论 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使躁动得到有效控制,降低意外事件的发生率,保障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2.
金茜茜 《护理与康复》2010,9(10):860-861
总结颅脑外伤患者躁动的观察及护理。认为重点是对颅脑外伤躁动患者做好安全护理,重视病情观察及用药反应的观察,加强舒适护理、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家属提供医疗性、信息性、情感性支持,使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95例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的原因及护理要点。主要包括肌松药未代谢安全,阵痛药的残余作用,患者对手术的担忧,患者不能耐受气管导管,留置导尿管与引发躁动。护理要点包括术前访视,消除疼痛,消除引起躁动的因素等。认为麻醉苏醒期躁动应分析原因,做出正确诊断和处置。根据不同情况作出相应处理,保证患者安全渡过麻醉苏醒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本科45例全麻苏醒期躁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提出护理对策.结果 45例躁动患者经及时处理,病情稳定后安返病房.麻醉用药、术后不良刺激、在麻醉状态下行导尿术、吸入麻醉药等是患者产生躁动的原因,应给予心理护理、药物预防等相应护理措施.结论 针对不同的原因进行护理,可减少全麻苏醒期躁动对患者所造成的危害,从而保障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总结了78例颅脑损伤患者躁动的原因及相应的护理措施,包括颅内和颅外两方面的因素。采取了相对有效的护理措施,如加强安全防护,加强专业护理水平,予以舒适护理等。认为细致观察病情,用评判性思维分析躁动的原因和对症护理能有效缓解躁动患者的症状,减轻痛苦,控制病情发展,提高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麻醉复苏患者躁动发生率的影响,为提高全麻患者的安全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7年6月在本院手术室全身麻醉下行手术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在麻醉复苏期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麻醉复苏期间发生躁动和躁动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10%明显低于对照组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躁动不良反应包括非计划拔管、血压升高、心率增快、伤口渗血增多等,实验组的发生率1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麻醉复苏期患者提供预见性护理,是针对全身麻醉复苏期诱发躁动高发因素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麻醉复苏患者躁动发生情况,保障全身麻醉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的原因并做好相应的护理。方法:统计2008年8月—2009年8月间65例全麻苏醒期躁动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麻醉因素、手术因素和患者本身以及各种不良刺激是引起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原因。结论:针对不同的原因进行护理,可减少全麻苏醒期躁动对患者所造成的危害,从而保障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EA)的概述,分析了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的影响因素,主要与麻醉因素、手术因素、管道因素、疼痛因素及个体因素相关,并归纳总结了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的护理对策,主要做好术前健康宣教、安全护理、减少管路刺激、镇静、镇痛管理及改善环境舒适护理综合措施,为临床护理人员的护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全麻苏醒期躁动为全麻苏醒期的不良反应之一,表现为兴奋、躁动和定向障碍并存,导致耗氧量增加、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一系列症状,甚至出现伤口裂开出血、窒息、导管脱落、坠床等并发症。随着优质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开展,术前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更好地预防患者躁动的发生,帮助患者安全舒适地渡过麻醉恢复期。本研究通过手术室护士对手术患者实施术前护理干预,观察该措施对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ICU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芳  杨兵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4):3404-3405
目的:分析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的原因以做好相应的护理。方法:通过统计2007年269例ICU患者躁动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69例中不能耐受气管导管106例,伤口疼痛68例,不能耐受尿管66例,脑出血及脑外伤术后患者29例。结论:分析引起患者躁动的原因,针对不同的原因进行护理,减少躁动对患者所造成的伤害,保障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1.
复方冬眠灵治疗重型颅脑外伤躁动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复方冬眠灵治疗32例重型颅脑外伤躁动患者的护理经验,主要包括应用微量泵持续静脉输注复方冬眠灵,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情况,根据躁动分级和镇静程度调整剂量,加强呼吸道护理与安全护理.认为以上护理要点有利于保证复方冬眠灵取得满意的镇静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注射液维持麻醉与七氟烷维持麻醉对患者术后恢复期躁动的影响及安全护理方法。方法:将357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麻醉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A组168例和B组189例,A组患者术中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注射液维持麻醉,B组患者采用七氟烷维持麻醉。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期躁动发生情况和需要药物干预的例数及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原因。结果:A组发生躁动2例,未进行药物干预,苏醒后对躁动无回忆;B组发生躁动26例,18例给予静脉注射丙泊酚注射液镇静,苏醒后23例患者对躁动无回忆,3例男性患者自诉为尿管不适。结论:七氟烷维持麻醉患者恢复期躁动发生率明显高于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注射液维持麻醉。有预见性的对患者采取安全护理可减少术后患者躁动引发的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腰背式约束带对术中躁动患者的应用效果,寻找更安全有效的约束方法。方法针对术中躁动患者的特点,利用患者通过自身重量约束自己的原理制作腰背式约束带,应用于术中躁动患者,观察使用效果。结果使用约束带对1216例手术患者进行约束,其中进入手术室前躁动患者136例,术后苏醒期患者953例,儿童患者22例,俯卧位手术患者上肢约束105例。使用时长平均3.6h,无1例患者因约束不当导致患者挣脱、坐起、翻身或误伤等不良事件发生。结论该约束带结构科学、选材制作容易、经济,使用方便,能有效对躁动患者进行约束,保证围手术期患者的安全,缩短交接流程,为安全护理提供保障并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4.
躁动是指在意识障碍情况下以肢体为主的不规则运动,是全麻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躁动时患者的体动及挣扎如处理不当,可危及患者安全,导致严重后果。我科对全麻恢复期明显躁动的患者采取了有效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制约束手套在神经外科躁动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躁动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约束工具对患者进行约束护理,实验组采用自制约束手套对患者进行约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约束过程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自制约束手套可明显减少躁动患者皮肤破损和意外拔管的发生率,保证了患者的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李佳 《妇幼护理》2022,2(8):1701-1703
麻醉复苏期躁动妇女患者会降低自身护理依从性,容易导致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效果大打折扣,甚至会增加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因此对麻醉复苏期躁动妇女患者开展针对性护理是非常必要的。基于此,本文首先对麻醉复苏期及躁动的概念简要阐述,然后分析麻醉复苏期躁动的原因和影响,最后分别阐述常规护理、围术期护理、镇痛药物护理、催醒药物护理、插管护理、尿管护理、吸痰护理等麻醉复苏期躁动妇女患者护理策略,希望能够显著改善麻醉复苏期躁动妇女患者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的原因及护理体会。方法对331例全麻患者进行观察,调查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原因及护理方法。结果术后疼痛占45.3%,气管导管、尿管刺激占23.6%,心理因素占8.1%,其他原因所致(如缺氧、药物作用、反复吸痰、体位不适等)占5.4%。通过术前访视、选择适当的导尿时间、正确安置手术体位、适时拔除气管导管、术后充分镇痛等患者安全度过苏醒期。结论针对不同的原因进行护理,可减少躁动对患者所造成的伤害,保障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8.
叶秋霞 《妇幼护理》2023,3(7):1691-1693
目的 研究针对性麻醉护理对甲状腺癌患者手术麻醉的效果。方法 2021 年 1 月至 2023 年 1 月到本院接受甲状腺癌手术 治疗的患者 120 例,依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作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手术常规护理,观察组手术针对性麻醉护理。比较两组 的护理满意度、非计划拔管风险指标、NRS 评分、麻醉复苏时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 察组非计划拔管风险指标、NR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复苏时反应躁动发生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16.67%) (P<0.05)。结论 甲状腺癌手术患者运用针对性麻醉护理,可降低患者麻醉苏醒后躁动的程度、疼痛感、非计划拔管风险指 标,改善临床指标,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全身麻醉后苏醒患者躁动原因的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翠伶 《华西医学》2010,(9):1755-1756
目的分析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发生躁动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09年10月收治的148例全身麻醉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39例患者发生躁动的原因,并加以预防。结果 148例全身麻醉患者中有39例发生躁动,发生率为26.35%。用纳洛酮催醒患者躁动的发生率为48.6%(36/74),明显高于自动清醒患者4.1%(3/74),两者躁动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37.9139,P〈0.001)。全身麻醉患者的躁动发生率为35.3%(36/102),高于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患者6.5%(3/46),两者躁动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8.1369,P〈0.001)。结论疼痛、促醒、导管刺激为常见躁动原因;掌握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加强护理,确保患者安全渡过麻醉苏醒期,可以防止躁动所致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患者术后苏醒早期疼痛的临床表现及针对性护理效果。方法将76例全身麻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2组患者麻醉方法相同,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Ricker镇静-躁动评分(SA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HR、MAP、SAS评分、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全身麻醉患者术后苏醒早期疼痛较为明显,患者常伴有HR加快、MAP升高等临床表现。实施针对性护理可减轻全身麻醉患者术后苏醒早期的疼痛程度,降低躁动、脱管及坠床等风险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