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目的以尸体标本的微CT成像结果作为标准,探讨最适宜评价下颌骨髁状突骨皮质的颞下颌关节MR成像矢状位序列。方法将8例头部标本(平均年龄81岁)共16例颞下颌关节进行MR成像。两名观察者在所有MRI矢状位序列上测量了下颌骨髁状突前、上及后部的骨皮质厚度(客观分析),并且观察是否有骨皮质变薄、骨质侵蚀或骨表面不规则以及皮质下囊肿和髁状突前部骨赘形成(主观分析)。以微CT成像结果作为参考标准进行统计学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所致女性假两性畸形的CT 表现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及临床诊断为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所致女性假两性畸形6例患者,分析其CT 表现及特点。结果6例患者均未经激素治疗,双侧肾上腺内外肢弥漫性增粗、迂曲、延长,1例表现为结节状、串珠状增生;轮廓清晰,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同步强化。结论肾上腺弥漫性、串珠状增生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提高女性假两性畸形的影像诊断敏感性,结合临床综合分析,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儿童神经元移行异常性脑回畸形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神经元移行异常所引起的脑回发育畸形的CT表现。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神经元移行异常脑回畸形的CT表现。结果20例中,无脑回畸形3例,非无脑回畸形17例。前者表现为普遍性脑皮质均匀增厚,无脑沟形成或仅有少而浅的脑沟,脑表面光滑,脑回宽而扁平。后者表现为非普遍性脑皮质不均匀增厚,增厚皮质边缘高低不平,呈小波浪状或结节状隆起,增厚的皮质向深部折迭,形成皮质裂,部分病例白质内见胶质增生。结论CT能够鉴别无脑回畸形和非无脑回畸形,为外科治疗由此而引起的难治性癫痫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肾细胞癌的CT表现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提高对肾细胞癌的CT诊断和病理认识。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 3 6例肾细胞癌CT表现对照病理结果。结果 :3 3例为透明细胞癌 ,血供丰富 ,皮质期后期增强较明显 ,3例梭形细胞癌血供不丰富 ,皮质期后期无明显增强。90 %病例有皮髓质分界消失征象。 47%肾癌生长以膨胀为主有假包膜征 ;60 %以浸润生长为主有边缘棘状突及分叶征象。结论 :于皮质期后期认识皮髓质分界消失征对肾实质性占位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假包膜 ,棘状突 ,分叶征象对肾细胞癌诊断有一定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经MRI研究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枕叶皮质厚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枕叶皮质厚度改变。方法以1.5T MR仪对9例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及8名视力正常儿童进行全脑扫描,应用三维磁化准备快速梯度回波(3D MPRAGE)序列扫描,采集3D解剖数据,采用FreeSurfer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观察指标为双侧半球枕叶4个部位即楔叶、舌回、枕外侧叶和距状沟周边区的皮质厚度。结果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双侧半球舌回、左侧距状沟周边区、右侧半球楔叶及枕外侧叶皮质厚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变薄(P〈0.05)。结论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枕叶皮质存在形态学改变;通过对MR的3D解剖数据分析可以无创性衡量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视觉相关枕叶皮质发育情况,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人脑视皮质功能MRI的初步研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目的:本实验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的回波平面(EPI)技术,着重研究了人脑视皮质的血氧水平依赖(BOLD)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方法:本实验包括对36名正常健康志愿者及17例具有枕区病变患者的fMRI研究。在刺激和静止2种对比条件下采集枕区的回波平面图像。结果:主要视皮质位于双侧距状裂两侧 ,属于布劳德曼(Brodmann)17区。3例具有距状裂附近病变的患者的视皮质由于病变的占位效应而发生移位。结论:fMRI可用于在活体上脑上研究各功能区活动。视觉刺激下的fMRI可对人脑视皮质初步定位。由于病变占位效应的影响,病变周围的功能活动区常发生变形或移位。  相似文献   

7.
作者回顾复习了20例骨原发淋巴瘤,探讨X 线表现与预后的关系。治疗前X 线征象归纳为:病理骨折;浸蚀或虫蚀状破坏;软组织肿胀;软组织肿块;骨膜反应(包括层状、壳状或葱皮状);骨膜反应性新骨断裂;光芒状骨膜反应;皮质穿破;生骨反应。研究结果表明,无复发的患者,阳性X 线征象较复发者少,平均有2.1个阳性X 线征象,复发者平均有4个(P<0.02),且早复发较晚复发者有更多的X 线征。上述九种X 线征象中,以病理骨折,层状骨膜反应,骨膜新骨断裂、皮质穿破、软  相似文献   

8.
何亚奇  杨昂  唐秉航   《放射学实践》2013,28(7):755-758
目的:探讨脑皮质层状坏死(CLN)的影像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2012年6月在本院诊治的32例CLN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总结其发病机制、影像特点。患者年龄1个月~77岁,平均38.9岁;病因包括重度颅脑损伤15例、脑血管意外13例、缺血缺氧性脑病2例、烟雾病1例、脑肿瘤切除术后1例。2例仅行MRI检查,17例仅行CT检查,13例同时行2种检查。追踪复查时间最长2年。结果:本组中CLN检出时间为就诊后9~98天,平均21.8天。CT平扫均为脑皮质脑回状高密度影,平均CT值55.3HU;复查最短10天消失,最长23个月尚未消失。病变于MR T1WI上均表现为脑回状高信号,FLAIR像上呈高信号,DWI上11例(73.3%)呈高信号,T2WI上病变区信号杂乱。结论:CLN具有典型的影像特征,即脑皮质CT平扫脑回状高密度影和T1WI脑回状高信号,结合临床病史不难诊断。  相似文献   

9.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X线、CT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X线与CT诊断价值。方法18例(21个病灶)均有平片资料,其中13例(14个病灶)有CT资料,8例(9个病灶)经随访观察1~3年,2例手术病理证实。重点分析X线、CT特点。结果18例共21个病灶,其中股骨远侧干骺部10个,胫骨近侧干骺部5个,胫骨骨干3个,股骨近侧干骺部2个,肱骨近侧干骺部1个;单发15例,多发3例。X线表现:多呈类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密度灶,切线位呈杯口状或碟状的骨皮质缺损区,病灶内缘可见硬化边,周围未见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胀。14个病灶CT表现:缺损可位于骨皮质表层(11个)或骨皮质内(3个),位于骨皮质表层者缺损表面无骨壳,局限于骨皮质内者缺损表面骨壳可完整;7个病灶凹向髓腔并以硬化边与髓腔分隔,但无膨胀性改变或突入髓腔;灶内为均匀软组织密度,未见钙化灶。9个病灶经随访观察,其中4个病灶无改变,4个病灶稍有缩小,1个病灶发展为非骨化性纤维瘤。结论典型的纤维性骨皮质缺损单凭平片即可诊断,但CT比平片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掌指骨原发血管瘤的影像学特征,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掌指骨血管瘤患者的X线平片(9例)及MRI(1例)表现。结果 9例掌指骨血管瘤中髓型7例、骨膜型1例、皮质内型1例。髓型X线表现为典型的骨小梁稀疏、粗大,网格状或蜂窝状骨纹,略膨胀。骨膜型X线表现为皮质不规则增厚、边缘毛糙、见放射状骨膜新生骨,髓腔变窄。皮质内型X线表现为边界清晰的骨质破坏区,边缘轻度硬化;MRI表现为T1WI稍低信号,T2WI高信号,并夹杂少许T1WI及T2WI低信号,病灶突破骨皮质,形成软组织肿块,软组织肿块呈T1WI稍低信号,T2WI高信号,信号欠均匀,临近软组织内可见迂曲血管影。结论掌指骨原发血管瘤的典型表现为骨小梁稀疏、粗大,网格状或蜂窝状骨纹,骨质略膨胀,MRI有助于显示病灶范围、内部成分及引流血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内生软骨瘤的影像学特征,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9例内生软骨瘤的X线、CT、SPECT-CT及MRI资料。结果:29例中,短管骨23例,长管骨4例,肩胛骨2例;单发24例,多发5例;髓腔型20例,皮质型9例;临床表现为轻微疼痛22例,肿胀畸形13例,病理骨折6例;短管骨及肩胛骨表现为膨胀性骨破坏,内可见点状、斑片状、簇集团状钙化,骨皮质变薄或呈筛孔样改变或局部溶解消失,长管骨病变位于髓腔内,皮质轻度变薄,病灶内可见点状、沙砾样、斑片状或簇集团状钙化,边界清楚,边缘可见分叶状,周围软组织可伴轻度肿胀。结论:内生软骨瘤具有特征性表现,影像学检查对本病多可作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获得型肢端骨质溶解的X线表现特点,提高对本病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获得型肢端骨质溶解X线表现,其中糖尿病性5例,遗传性感觉神经根神经病2例,类风湿性2例,痛风性2例。结果:糖尿病性5例:骨质呈斑片状溶解2例,骨质完全溶解缺如1例,骨干一端骨质溶解呈"笔尖状"1例,骨干部分骨质溶解吸收、关节端骨质正常呈"图钉征"1例,5例溶解边缘的骨质均无硬化,溶解区附近骨质均无骨膜增生和骨皮质增厚。感觉神经根神经病2例:残留的骨端呈"平截状"和不规则缺损,骨质溶解完全缺如和关节脱位或半脱位、关节面糜烂;溶解边缘的骨质无骨膜增生和骨皮质增厚。类风湿性2例:残留的骨端呈"平截状"、"笔尖状"和不规则缺损;骨质明显脱钙,关节间隙明显狭窄。痛风性2例:趾骨骨质溶解的残留端呈"图钉状"和向心性溶解。结论:获得型肢端骨质溶解X线片主要表现为骨质溶解、吸收、缺如,无骨膜增生和骨皮质增厚,残留的骨端呈"平截状"、"笔尖状"、"图钉状"或不规则形,具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肾脏炎性假瘤的CT影像特征,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肾脏炎性假瘤的CT表现.结果 4例病灶均位于右肾,肾内部分呈“楔”形,病灶内出现不同程度坏死区.局部肾实质切迹3例.病变累及肾实质与肾周间隙3例,局限于肾包膜下1例.多期增强扫描4例病灶缓慢强化,其中皮质期1例呈环形强化,所有病灶强化程度均低于肾脏皮质.结论 病变呈楔形分布、内伴坏死、肾周浸润、局部切迹及缓慢强化且强化程度低于肾皮质是肾脏炎性假瘤的CT影像特征.CT对其诊断有重要价值,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应用于全身麻醉儿童疼痛评估的效果。方法 该研究为前瞻性研究,纳入2021-11至2022-09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行尿道下裂修补术或隐匿型阴茎矫治术的45例0~14岁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行阴茎背神经阻滞分为全身麻醉组(G组,n=30)和全身麻醉+阴茎背神经阻滞组(N组,n=15)。两组均采用连续波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设备采集切皮前5 min至切皮后5 min左侧前额叶脑组织血氧参数和心率,比较切皮前后左侧前额叶脑组织血氧参数和心率的平均值和峰值变化。结果 与切皮前基线(T1)相比,G组切皮后左侧前额叶皮质被激活,脑组织血氧参数均在3 s内达到峰值(T2),T2时氧合血红蛋白平均浓度、脱氧血红蛋白平均浓度、总血红蛋白平均浓度、平均心率均显著增加或增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组切皮后左侧前额叶皮质未被明显激活,T2时氧合血红蛋白平均浓度、脱氧血红蛋白平均浓度、总血红蛋白平均浓度、平均心率无显著变化,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G组接受切皮刺...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5例发生在髂骨和颅骨的婴儿骨皮质增生症。其中累及颅骨3例,双侧髂骨2例。5例均为多骨受累。累及髂骨者表现特殊,除层状骨膜增生外,尚有呈簇状堆积排列的多团块状影。  相似文献   

16.
例 1 男 ,44岁。 5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左股骨内侧肿痛 ,因影响活动而入院 ,查体 :左股骨内侧可扪及一边界不清的骨性肿物 ,表面光滑 ,不与周围组织粘连 ,X线平片 :左股骨中段内侧皮质内有 6 .5cm× 12cm大小的骨皮质破坏区 ,上下端皮质增厚 ,其内缘轻度向外突 ,边缘稍模糊 ,内侧累及图 1 左股骨中段内侧皮质内低密度区 ,内有条纹状骨结构 图 2 CT所见内侧骨皮质中段 ,病理诊断成骨细胞瘤 图 3 左胫骨上端多囊状骨破坏区 ,皮质中断 ,少许骨膜反应 图 4 CT显示左胫骨上端囊状骨质破坏区 ,中间残余骨小梁 ,皮质破坏 ,局部可见软…  相似文献   

17.
患儿 男,3个月.其父母于1个月前发现患儿睡觉时双腿不肯伸直,用手牵拉哭闹,触摸发现双下肢软组织略肿并僵硬,而到医院摄片检查,身体无其他不适症状.双下肢X线片示双侧股骨及胫骨骨干大量骨膜增生,呈层状、丘状、块状及花边状改变,边缘清楚,密度较所在部位骨皮质略高,且其内缘与相应的骨皮质分界清楚,呈典型的"管套"状改变(图1).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与皮质腺瘤的多期增强CT影像特征,以提高术前正确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7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和30例皮质腺瘤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多期增强CT影像特征,包括肿瘤的大体形态、密度、囊变坏死、钙化、强化数值,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分析各项CT影像特征对两组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将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动脉期增值的CT值进行ROC曲线分析,得出鉴别节细胞神经瘤与皮质腺瘤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阈值。结果节细胞神经瘤中8例呈卵圆形或水滴状、3例呈圆形或类圆形,皮质腺瘤中8例呈卵圆形、22例呈圆形或类圆形,两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0),节细胞神经瘤中9例呈等密度影,2例呈低密度影,皮质腺瘤中9例呈等密度影,21例呈低密度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9),坏死囊变、钙化在两组肿瘤中出现率均较低,在两组肿瘤间无统计学意义(P=0.909、0.931)。节细胞神经瘤在平扫CT值高于皮质腺瘤,皮质腺瘤在动脉期CT值、实质期的CT值及动脉期增值明显高于节细胞神经瘤,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0.012、0.004、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以动脉期CT值增加15.3HU作为阈值对鉴别节细胞神经瘤与皮质腺瘤敏感性为93.3%,特异性为100%。结论肿瘤呈水滴状或卵圆形,平扫为等密度及动脉期CT值增加小于15.3HU是节细胞神经瘤具有特征性的CT表现,皮质腺瘤组中36.6%平扫为等密度及6.6%动脉期强化较弱,与节细胞神经瘤鉴别困难。  相似文献   

19.
1 病例.1.1 例1 患者男性,19岁,双膝部多发包块3年,质硬,近来疼痛。查体:心肺未见异常。家族史:其母亲,外祖父有遗传性多发外生骨软骨瘤病史。X线表现:双侧以膝关节为中心股骨下段、胫腓骨上段干骺端见大小不等、基底宽窄不一的高密度骨性外突,瘤体成丘状,鹿角状、菜花状、棘状,其皮质与正  相似文献   

20.
长骨囊状膨胀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骨的囊状膨胀性病变是指骨的局限性囊状透明区,皮质变薄但基本保持完整或仅有小部分不连续,囊腔可呈单房状或分隔的多房状,病变与正常骨有清楚的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