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产后护理干预的实施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106例患者产后实施护理干预的措施与经验。结果 90例患者产后42d回院进行糖耐量试验(OGTT),其中糖耐量正常66例,确诊Ⅱ型糖尿病(T2DM)8例,糖耐量受损(IGT)16例。结论加强对GDM患者的产后干预,可及时发现糖尿病(DM)高危人群,有利于降低或延缓糖尿病的发生,对保护和促进妇女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妊娠期间的糖尿病有2种情况:(1)妊娠前已有糖尿病的患者妊娠,又称糖尿病合并妊娠;(2)妊娠前糖代谢正常或有潜在糖耐量减退,妊娠期才出现或发现糖尿病,又称妊娠期糖尿病。糖尿病孕妇中80%以上为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在我国发生率为1%-5%,近年有明显增高趋势[1]。现对妊娠糖尿病产妇产后的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如何建立妊娠期糖尿病的社区管理模式。方法进行前瞻性研究,在2011年9月~2012年9月到海珠区妇幼保健院和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产检的所有孕妇中抽取3000名20岁以上常住孕妇,筛查出糖尿病孕妇544例。分成两组,观察组(300例)由医院和社区联合管理,对照组(244例)按照传统的医院产检方法管理。比较两组的妊娠结局。结果在妊娠合并症方面:观察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早产、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羊水过少、胎膜早破,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围产儿预后方面:观察组巨大儿、低出生体重、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胎儿生长受限、胎死宫内、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畸形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结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管理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可进一步减少糖尿病孕妇及围生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妊娠期常见并发症之一,它可增加患者及其子代远期糖代谢异常和心血管疾病等发生风险。由于社会经济、患者自身健康意识及家庭因素,全球的GDM患者产后随访率不足50%。基于现有研究证据,现总结了GDM患者产后规范化管理和提高随访率的措施及建议,旨在提高公众及医务工作者对GDM患者产后规范管理的认识,提升院内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唐丽珍 《现代医药卫生》2014,(15):2356-2357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期管理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95例GDM孕妇,将其中血糖控制良好的66例作为观察组,血糖控制不良的29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两组母婴并发症及不良结局。结果对照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羊水过多、胎膜早破以及剖宫产发生率及新生儿巨大儿、早产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黄疸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及时、正确诊断和规范治疗GDM等孕期管理措施能够明显减少GDM母婴并发症及不良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对妊娠期糖尿病产妇进行血糖干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确诊收治的12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分为甲组(血糖控制正常)和乙组(血糖控制不良)各60例。再选择同期收治的60例来院定期检查的非糖尿病产妇作为丙组。观察三组产妇在分娩前后母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作对比分析。结果乙组患者在妊娠期羊水过多、胎膜早破、酮症酸中毒、产后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情况均明显高于甲组和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与丙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在围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甲组和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及时诊断和治疗应给予高度重视,及时控制血糖水平,有效降低妊娠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开展血糖干预对其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血糖控制情况分为两组,A组为血糖控制优良组(n=43),B组为血糖控制不良组(n=47),C组为正常妊娠产妇(n=45)。3组均开展血糖干预,对比3组妊娠结局与产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产妇分娩并发症发生率为25.6%,B组为74.5%,C组为11.1%;A组围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为37.2%,B组为78.7%,C组为15.6%,A、B两组明显高于C组,且B组明显高于A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开展血糖干预可明显改善妊娠结局,减少分娩产妇与围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梁素惠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0):1501-1502
目的 探讨产后行为干预预防妊娠期糖尿病妇女发生2型糖尿病的作用.方法 选取120例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不进行产后行为干预,观察组进行产后行为干预,比较两组1年后的临床转归情况.结果 观察组中空腹血糖受损( IFG)、糖耐量受损(IGT)患者转化为2型糖尿病的比例为1.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7%(x2=4.27,P<0.05);观察组餐后2小时血糖(2hPG)要显著低于对照组(t=4.15,P<0.05).结论 产后行为干预能有效预防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向2型糖尿病转化,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焦瑞霞  盖筱莉 《河北医药》2010,32(11):1474-1475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逐渐增高。近年来,我院重视孕期糖尿病的筛查,尤其对高危因素的孕妇,如孕前肥胖、高龄、孕妇低出生体重、2型糖尿病患者的家族史、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状态,血三酰甘油含量高等孕妇均为重点检测。妊娠可使隐性糖尿病显性化,使无糖尿病者发生妊娠期糖尿病,使原有糖尿病的患者加重。  相似文献   

10.
妊娠糖尿病是指妊娠期发生或首次发现的不同程度的葡萄糖耐量异常,约占妊娠合并糖尿病的80%~90%,包括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GT,即孕期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试验)一项血糖异常]和妊娠期糖尿病(GDM,即孕期OGTT≥2项血糖异常)。随肥胖人数不断增加,GDM发病率逐年增加,大约14%的美国孕妇发生GDM,这一比率还可能进一步增大。2007年中华医学会产科分会进行了全国妊娠糖尿病患病率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GDM平均患病率6.6%。我院妊娠糖尿病患病率接近10%。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产妇血糖控制情况对新生儿肺功能及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GDM 10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产妇入院后均接受血糖干预治疗,根据血糖控制效果分为观察组(产前血糖恢复至正常水平)51例和对照组(产前血糖未恢复至正常水平)58例。测量两组新生儿出生1周后肺功能与心脏收缩、舒张指标。结果观察组新生儿潮气量、潮气量与、潮气呼气峰流速值高于对照组(P<0.05),呼吸频率、吸呼比、功能残气量、气道阻力值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主动脉峰速、肺动脉峰速值低于对照组(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缩短分数、左心/右心输出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二尖瓣E/A峰速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尖瓣E/A峰速比低于对照组,上腔静脉前负荷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GDM产妇进行合理有效的血糖干预,可减轻高血糖对胎儿心肺功能的损害,利于提高新生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探讨妊娠期糖尿病的产后护理.方法:从本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当中选取123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53例)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70例)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采取科学、系统、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观察分析两组的产后并发症、新生儿情况及产后6 ~12周回院复查糖耐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产后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低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OGTT回院复查率、糖耐量正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产后监测、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新生儿护理、预防感染护理等一系列系统、科学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保证母婴的平安,减少患者产后并发症,促使患者糖耐量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3.
毕新新 《抗感染药学》2019,16(11):1907-1909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产妇血糖控制效果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医院诊治的妊娠期糖尿病产妇90例资料,根据血糖控制效果将其分为对照组(n=26)和观察组(n=64);分析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对分娩方式、母婴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剖宫产率为39.06%低于对照组为73.08%(χ2=8.561,P0.003<0.05);观察组产妇和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4.06%和12.50%,分别低于对照组为65.38%和57.69%(χ_1~2=23.71,P<0.05;χ_2~2=19.85,P<0.05)。结论: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做好妊娠期糖尿病产妇的血糖控制,有助于改善妊娠结局,以减少产妇和新生儿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兰玉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7):416-417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产后发生糖尿病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妊娠期糖尿病产妇产后1~5年跟踪随访,检测其血糖转归情况,并根据现在血糖情况,分为糖尿病组(n=61例)和无糖尿病组(n=164例),并随机选取该院同期无妊娠期糖尿病的妇女作为正常血糖对照组(n=70例),研究对象填写调查问卷,并进行体检和实验室检查,测定可能存在影响的指标20个,如年龄、体质量、身高、腰围、血压、血脂等,进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糖尿病家族史、分娩后体质量的减少量,WHR,BMI、高血压病史、体力活动减少等因素是GDM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分娩后体质量的减少量对模型的影响较大,而年龄与产后糖尿病发生的关联性极高,年龄在35岁以上患者发生产后糖尿病的概率为25岁以下患者的5倍。结论孕妇年龄、孕前体质量等因素是妊娠期糖尿病后再发糖尿病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有意识适当的体育锻炼为保护因素,其他均为危险因素。分娩后体质量的减少量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妊娠期糖尿病(GDM)与多种不良妊娠结局风险增加有关.未达显性糖尿病的不同程度高血糖与妊娠结局关系尚未明确,有关GDM诊断及治疗一直存在争议.根据“高血糖与不良妊娠结局”研究结果,国际糖尿病与妊娠研究组在2010年提出了GDM诊断新标准,多国相继采纳.本文综述GDM的治疗,包括饮食控制原则、胰岛素治疗及口服药物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影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发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11月接受治疗的12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其产后是否患有糖尿病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21例,为产后患有糖尿病患者。对照组患者99例,为产后未患有糖尿病患者。分析产后发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的BMI值、有糖尿病家族史率、孕早期发病率、HbA1c、孕期未锻炼发生率、合并高血压率、合并高血脂率、WHR值均高于对照组患者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BMI值、糖尿病家族史、发病时间、HbA1c、孕期锻炼情况、高血压、高血脂、WHR值均是影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发生产后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临床应对以上因素进行监测和必要的干预,以降低产后糖尿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动态血糖监测的效果。方法纳入GDM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CGMS监测血糖,对照组采用强生血糖仪监测8次血糖。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记录高血糖和低血糖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检测高血糖和低血糖发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GMS能全面的反应GDM患者的血糖情况,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促使GDM患者血糖达标,避免遗漏无症状高血糖和低血糖。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营养治疗的疗效,了解其依从性及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至7月来我院就诊的60例已经行糖耐量试验(OGTT)检测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交换法组与替代组,比较两组患者经过营养治疗后营养状况和临床治疗结果的差异,并对分娩结局进行比较。结果替代组在短期内血糖下降时间优于交换法组(P〈O.05),在妊娠结局中合并羊水过多、胎膜早破、巨大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酮体阳性发生率比较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俨〈0.05)。依从性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代组短期的血糖控制效果优于交换法组,并能有效干预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妊娠期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秀敏 《河北医药》2007,29(2):159-160
妊娠合并糖尿病包括糖尿病患者妊娠(即糖尿病合并妊娠)以及妊娠期糖尿病(GDM,即妊娠期发生或发现的糖尿病).妊娠合并糖尿病对母儿健康有较大影响,常导致围生儿病率及病死率增加,且易引起产科并发症,如早产、妊高征、感染、产后出血、羊水过多、羊水过少、胎儿窘迫、巨大儿、胎儿生长受限(FGR)、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等.  相似文献   

20.
胡玲 《中国医药指南》2013,(33):372-373
目的:探究控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本院于2010年7月至2012年2月期间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78名,将其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针对实验组孕妇采取控制血糖措施,而对于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比较和分析二组产妇、新生儿的结局。结果实验组中孕妇羊水过多、产后出血、巨大儿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新生儿低血糖、患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情况少见于实验组。结论控制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血糖水平可以有效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