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景 《中国实用医药》2014,(29):227-22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导致静脉炎发生的影响。方法 200例实施静脉留置针输液新生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和固定方法等,观察组患儿实施改良的穿刺、固定、封管方法应用静脉留置针。观察两组患儿静脉留置针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中发生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5例,发生率为5.0%;对照组患儿中发生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19例,发生率为19.0%,观察组患儿静脉留置针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脉留置针静脉炎患儿中Ⅰ度静脉留置针静脉炎3例,II度静脉留置针静脉炎2例;对照组静脉留置针静脉炎患儿中Ⅰ度静脉留置针静脉炎13例,II度静脉留置针静脉炎6例。结论改良的静脉留置针穿刺、固定和封管方法有效减少新生儿静脉留置针静脉炎发生,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护理中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新生儿11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和实验组(55例),对照组采取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实验组采取腋下静脉留置针穿刺。从留置时间、穿刺一次成功率及皮肤损伤三个方面观察两组患儿之间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在留置时间、穿刺一次成功率均展示出明显的优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皮肤损伤发生率方面,两组患儿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护理中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采用腋下静脉留置针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进行儿科护理中静脉留置针应用的探讨。方法选择我院儿科收治100例患儿,将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44例、观察组患儿56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静脉留置针护理,进行两组护理满意度、穿刺成功率的对比。结果观察组患儿穿刺成功率比对照组高,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比对照组高,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护理中留置针具有显著应用价值,能够使护理满意度和穿刺成功率有效提升,并使并发症发生率大幅降低,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国医药科学》2016,(14):91-94
目的分析小儿的护理与治疗中应用静脉留置针的问题,并对其临床应用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自2013年2月~2015年2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需要输液的患儿共计1000例,按照穿刺方法不同将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500例患儿采用普通穿刺的方式,观察组500例患儿则应用静脉留置针,由护理人员对两组患儿提供无差别的优质护理服务,并对其临床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观察组患儿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脉留置针应用过程中皮肤损伤、脱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77.0%),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静脉炎2例、外渗1例、堵管0例。对照组发生静脉炎24例、外渗48例、堵管17例。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小儿的临床护理与治疗中应用静脉留置针能够获得十分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明显地提高家长的满意程度,值得在临床中对其进行应用并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止血带法对老年患者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进行浅静脉留置针穿刺,观察组采用双止血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固定护理人员进行操作。结果观察组成功率91.67%,对照组成功率72.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双止血带法进行浅静脉留置针穿刺可以明显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肘静脉留置针与手背静脉网小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方法140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观察组采用前臂肘静脉留置针输液,对照组行手背静脉网小静脉留置针输液,比较2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穿刺一次成功率为87.14%(61/70),对照组的为85.71%(60/7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14.29%(10/7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57%(27/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留置时间、舒适度及置管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前臂肘静脉留置针具有穿刺所需时间短、一次穿刺成功率高、输液通道畅通良好、液体流速快、导管不易脱出、液体不易渗漏、置管保留时间长及静脉炎发生率低等优点,优于手背静脉网小静脉留置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寇琼 《家庭医药》2016,(1):57-58
目的:探讨腋静脉留置针在早产儿输液中的应用。方法:将1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80例,观察组使用腋静脉留置针,对照组使用头皮或四肢静脉留置针,观察两组患儿留置针一次穿置管成功率、平均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平均留置时间及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腋静脉留置针一次置管成功率高,平均留置时间长,安全性高,值得在早产儿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方法.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需行静脉留置针新生儿94例,按照其入院先后顺序分别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案,其中对照组新生儿接受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实施针对性静脉留置针护理方案,对两组新生儿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儿静脉炎的总发生率(6.38%)及Ⅱ度静脉炎的发生率(2.1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5.53%、14.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Ⅰ度、Ⅲ度静脉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新生儿应用静脉留置针期间对其实施针对性全面护理,能够有效降低静脉炎的发生风险,有利于减轻患儿痛苦,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康惠尔透明贴预防外周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以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新生儿科收治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儿120例,据入院顺序,将患儿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康惠尔透明贴固定留置针.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均未见Ⅲ级静脉炎,观察组Ⅰ-Ⅱ度静脉炎发生率31.67%、堵管发生率5.00%、更换穿刺部位率18.33%低于对照组50.00%、18.33%、4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渗血发生率、回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肤症状出现时间高于对照组,肿胀消失时间、新生儿不适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惠尔透明贴可降低新生儿外周静脉留置针相关静脉炎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外周浅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医院儿科经外周浅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住院患儿160例。患儿依据病历号尾数分为两组,单数者为观察组,双数者为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儿科静脉留置针输液护理,观察组在常规静脉输液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留置针留置时间以及非计划拔管(包括导管堵塞、穿刺点渗血、穿刺点液体渗漏、静脉炎、自行拔管)情况。结果观察组留置针的平均留置时间为(3.31±0.44)d,对照组的平均留置时间为(2.77±0.3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92,P<0.05)。观察组患儿的非计划拔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静脉输液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减轻患儿痛苦及护士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留置浅静脉套管针引起浅静脉血管闭塞的临床因素。方法520例留置套管针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60例),套管针在静脉血管内保留时间为4 d,每次输液后均用肝素配置液封管,对照组(260例),套管针在输液后拔除,留置时间不超过1 d,穿刺者均具有熟练的静脉穿刺技术,使用同一生产厂家的套管针,穿刺点一般选择在前臂浅静脉血管。观察两组血管情况。结果经统计结果显示,留置浅静脉套管针时间越长静脉炎的发生越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闭塞的发生也越高(P<0.05),且静脉炎的发生与血管狭窄和闭塞呈正相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浅静脉留置针外套管堵塞与血管闭塞没有相关性(P>0.05)。但随着留置时间的延长,留置针外套管堵塞的发生越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留置套管针时间越长,发生血管狭窄及血管闭塞的机率越高,输入药物的浓度与留置浅静脉套管针的时间不相关,留置套管针引起的静脉炎与浅静脉血管狭窄和闭塞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抢救颅脑外伤危重患儿时股静脉留置针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抢救危重患儿使用股静脉留置针穿刺与留置的效果。方法将2005年1月~2007年6月按住院先后顺序将76例颅脑外伤患儿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采用20~24G德国贝朗公司的静脉留置针对观察组行股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行头皮静脉或四肢浅静脉穿刺置管。分别观察两组不同部位留置针置管的穿刺效果和留置效果。结果观察组一针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χ2=6.13,P<0.01),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t=9.69,P<0.01),而出现外渗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股静脉留置针,解决了颅脑外伤患儿行头皮静脉及四肢浅静脉穿刺置管的难题,提高了静脉输液的护理质量,从而达到成功救治患儿的目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腋静脉穿刺留置套管针在早产儿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6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腋静脉留套管针穿刺,对照组采用头皮静脉和四肢静脉留套管针穿刺,2组均使用美国BD公司24G静脉留套管针。对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导管脱出、保留时间进行分析。结果两组留置针在输液时经比较,一次穿刺成功率无明显差异,导管脱出、保留时间上有显著差异(留置时间比较.P<0.01;导管脱出发生率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腋静脉留置针具有留置时间长、导管脱出发生率低、操作方便及经济实惠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彭聪  张英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3):1998-1998
目的:比较新生儿四肢静脉留置针与头皮静脉留置针的差别。方法:将180例住院新生儿分为四肢静留置针90例(A组)与头皮静脉留置针90例(B组),分别观察两组新生儿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及留置时间。结果:两组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χ^2=3.64,P〉0.05;留置时间比较u=0.185,P〉0.05,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对于颅内出血新生儿为了尽量减少头部搬动,防止加重颅内出血,可首选在患儿四肢静脉留置针。  相似文献   

15.
脉冲式封管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脉冲式封管用于新生儿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效果。方法 12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脉冲式封管法,对照组给予缓慢均匀静脉推注法。观察2组患儿静脉炎、堵管发生率及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堵管发生情况及留置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冲式封管法可降低新生儿静脉炎、堵管发生率,延长了留置时间,减少了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单人单手送管法与单人双手送管法临床应用的效果比较。方法将300例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患儿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150例采用传统的单人双手送管法进行留置针穿刺,实验组150例采用单人单手送管法进行留置针穿刺。比较两组患儿静脉穿刺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静脉留置针穿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患儿静脉留置针穿次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中单人单手送管法优于单人双手送管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改良小儿四肢静脉留置针的穿刺和固定法,来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的痛苦,延长静脉留置针时间。方法:选取某院2016年2月~2017年1月需要静脉留置针治疗的120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0例,两组均选择在四肢浅静脉留置针,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技术,实验组采用改良型的穿刺技术。两组再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各300例,分别使用A固定法和B固定法,比较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补送管成功率,观察两组穿刺后负性事件发生率(包括脱管、渗出、针管折转、绷带卷曲)以及留置时间。结果:实验组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补送管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A固定方法负性事件发生率均低于B固定方法(P0.05),留置针保留时间长于对照组。结论:改良型静脉穿刺和固定法能够显著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患儿的痛苦,延长留置针时间,固定效果良好,操作简单方便,有利于药物输注,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无针密闭输液接头在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封管中的效果.方法 将使用头皮静脉留置针行输液治疗患儿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使用无针密闭输液接头,对照组常规使用头皮针连接.观察2组留置针留置天数及管腔出血、管腔堵塞、静脉炎、意外扎伤情况.结果 观察组留置针留置时间优于对照组,管腔回血、管腔堵塞、静脉炎、意外扎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针密闭输液接头用于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封管效果明显优于肝素钠封管液封管,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位置头静脉留置针穿刺对手术患者静脉炎发生率、留置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50)与观察组(n=50)。观察组采用头静脉前臂下段进行留置针穿刺,实验组采用头静脉前臂中段进行留置针穿刺,观察两组手术患者头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及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于观察组,实验组静脉炎发生率低于观察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患者选择头静脉前臂中段留置留置针,可有效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和延长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一次性输液器调节器设置高度在头皮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在儿科头皮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57例),观察组患儿调节器高度距离输液器针头接口50cm,对照组患儿的调节器距离输液器针头接口10cm。观察两组穿刺针内回血的快慢,并采用统计学方法 进行分析。结果 对照组回血时间为(2.05±0.15)s,观察组回血时间为(1.59±0.37)s,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0.7%,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3.6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调节器的高低对儿科头皮静脉留置针静脉穿刺回血速度有一定影响,静脉穿刺时调节器位置越高。回血速度越快,穿刺成功率越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