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局部浸润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在小儿扁桃体切除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择期小儿双侧扁桃体切除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局部浸润麻醉复合全身麻醉(F组)和单纯全身麻醉(D组),每组30例,术前F组用0.5%利多卡因10 ml在双侧扁桃体窝行局部浸润麻醉,D组用生理盐水10 ml进行对照。记录麻醉诱导前(T0)、手术开始时(T1)及手术结束时(T2)各时点患儿的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 O2)及平均动脉压(MAP);记录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瑞芬太尼用量;记录术后苏醒期躁动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F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D组(P<0.05);T1、T2时F组HR、MAP明显慢于或低于D组(P<0.05);F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均明显减少D组(P<0.05或P<0.01)、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D组(P<0.01)。结论 局部浸润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应用于小儿扁桃体切除术,能减少全麻药用量,有利于患儿的术中管理,术后镇痛及尽快苏醒,减少术后躁动,提高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小儿腹股沟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单侧腹股沟区手术患儿,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采用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B组采用单纯全麻。观察2组入手术室时(T1)、手术切皮时(T2)及手术结束时(T3)各时点患儿的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及平均动脉压(MAP),记录氯胺酮、咪达唑仑总用量及术后苏醒时间。结果 A组HR、MAP在各时点无明显改变,B组HR、MAP在T2、T3时点高于T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HR、MAP在T2、T3时间点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SpO2各时间点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氯胺酮和咪达唑仑总用量少于B组,术后苏醒时间明显短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较浅全麻下能产生良好的麻醉效果,减少全麻药用量,有利于患儿的术中管理和术后尽快苏醒,是小儿腹股沟区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
曹冰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2):1855-1856
目的探讨骶管麻醉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用于小儿麻醉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麻醉科行麻醉患儿86例,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骶管麻醉复合丙泊酚静脉全身麻醉,对照组采用氯胺酮静脉全身麻醉,观察并记录术前、切皮、术中、术毕时血压(BP)、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比较两组患儿麻醉疗效及苏醒时间。结果两组麻醉方式均能满足手术要求,但观察组切皮、术中及术后BP、HR、RR、SpO2平稳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中追加次数及体动频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手术时间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入睡时间、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骶管麻醉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在小儿麻醉应用中临床疗效满意,具有操作方法简单、苏醒时间短、麻醉用药少、经济实用、安全性高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小儿腹部以下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低剂量丙泊酚静脉麻醉复合局部浸润麻醉在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方法选择髋关节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A组行腰硬联合麻醉、B组行全身麻醉、C组行低剂量丙泊酚静脉麻醉复合局部浸润麻醉。对比三组一般手术情况、麻醉效果、呼吸循环功能、麻醉苏醒情况、麻醉舒适度、麻醉相关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三组中4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R)、41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BFHR)、40例行闭合复位、5例行开放复位手术,手术类型、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补液量及麻醉效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不同时间节点的SpO2、MAP、HR、CV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麻醉T2、T3、T4时SpO2、MAP显著低于A、C组,HR、CVP水平显著高于A、C组(P<0.05);三组苏醒时BIS、术后疼痛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睁眼时间、拔管时间、麻醉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麻醉药物总剂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C组显著低于B组(P<0.05);术毕三组麻醉舒适...  相似文献   

5.
陈杰  张振 《贵州医药》2020,(11):1777-1778
目的分析联合神经阻滞麻醉与全身麻醉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全身麻醉)与联合组(联合神经阻滞麻醉与全身麻醉)各30例,对比两组麻醉阻滞时间、麻药起效时间、VA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麻醉阻滞时间与麻醉起效时短于全麻组(P<0.05);联合组术后2,12,24,48 h VAS评分低于全麻组(P<0.05);联合组手术切片、缝合切口、麻醉苏醒30 min时的心率及动脉压低于全麻组(P<0.05);联合组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全麻组(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联合应用神经阻滞麻醉与全身麻醉可有效提高麻醉质量,稳定血流动力学,减少术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采取全身麻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接受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术中采用全身麻醉,研究组术中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肌松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麻醉诱导前,两组HR、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皮时、气腹20 min、术毕,两组HR、MAP均高于麻醉诱导前,但研究组HR、MA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呼吸恢复时间(8.36±1.67)min、苏醒时间(8.58±2.13)min、拔管时间(16.36±2.58)min均短于对照组的(13.35±2.42)、(14.35±2.53)、(21.68±3.52)min,术后VAS评分(4.01±0.43)分低于对照组的(5.26±0.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肌松优良率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在食管癌根治手术期间对血压、心率(HR)、术后苏醒时间及麻醉用药的影响.方法 选择需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ASAI~Ⅱ级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复合组和全麻组,每组各50例.复合组行胸段硬膜外阻滞麻醉置管后,行气管内插管全麻,全麻组按常规麻醉诱导后行气管内插管全麻,两组的全麻诱导和维持用药种类和方法相同.连续监测,比较两组麻醉前、气管插管时和拔管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HR的变化,并记录两组异丙酚的用量和术后苏醒时间.结果 复合组在气管插管时和拔管时SBP、DBP和HR的变化接近于麻醉前,全麻组出现明显的变化,尤其在气管插管和拔管时明显高于麻醉前,复合组的SBP、DBP和HR与全麻组在气管插管和拔管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组异丙酚和维库溴铵的用量显著减少,与全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组麻醉苏醒时间明显少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身麻醉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麻醉应用于食管癌根治术对血压、HR影响小,可减轻应激反应,减少麻醉用药量,术后苏醒迅速完全,术后躁动少,术后镇痛完善.  相似文献   

8.
鲁晓梅  吴雅娟  王文军 《河北医药》2013,35(15):2283-2284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麻醉质量的影响,探讨其相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0月至2012年5月拟行乳腺癌根治术的女性患者68例,随机分为全麻组(A组)和全麻加硬膜外阻滞组(B组),每组34例。检测患者插管前、手术中、拔管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记录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HR、MAP插管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中和拔管时A组HR和MAP均显著高于B组(P<0.05)。A组手术中HR和MAP均显著高于插管前(P<0.05或<0.01),拔管时又显著高于手术中(P<0.01),而B组HR和MAP在手术中和拔管时与插管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麻醉后苏醒和拔管时间均显著长于B组(P<0.05),而且B组术后的躁动和咽痛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可以维持乳腺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不良反应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医药科学》2019,(19):158-160
目的分析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对高龄患者腹部术后谵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实施腹部手术的5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分为Ⅰ组与Ⅱ组,Ⅰ组患者采取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Ⅱ组患者采取全身麻醉,对其麻醉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1)麻醉前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中各项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麻醉后PETCO_2、MAP、RR指标变化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麻醉后MAP、HR、RR、SPO_2指标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Ⅱ组患者谵妄发生率24.00%明显高于Ⅰ组患者谵妄发生率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Ⅰ组患者拔管时间、手术时间与苏醒时间均低于Ⅱ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单纯全身麻醉相比,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有效的降低高龄患者腹部术后谵妄的发生率,保证高龄患者的手术质量,缩短拔管时间、手术时间与苏醒时间,更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小儿腹股沟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单侧腹股沟区手术患儿,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采用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B组采用单纯全麻.观察2组入手术室时(T1)、手术切皮时(T2)及手术结束时(T3)各时点患儿的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及平均动脉压(MAP),记录氯胺酮、咪达唑仑总用量及术后苏醒时间.结果 A组HR、MAP在各时点无明显改变,B组HR、MAP在T2、T3时点高于T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HR、MAP在T2、T3时间点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SpO2各时间点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氯胺酮和咪达唑仑总用量少于B组,术后苏醒时间明显短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 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较浅全麻下能产生良好的麻醉效果,减少全麻药用量,有利于患儿的术中管理和术后尽快苏醒,是小儿腹股沟区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阿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宫腔镜手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1年8月于我院行无痛宫腔镜检查的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单纯丙泊酚的静脉全身麻醉方案,试验组采用阿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的静脉全身麻醉方案,观察两组患者在麻醉前(T0)、意识消失时(T1)、扩宫检查(T2)和意识恢复时(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对比术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两组患者丙泊酚的用量、睫毛反射消失时间、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麻醉诱导前(T0)两组MAP,HR及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在意识消失(T1)、扩宫检查(T2)和意识恢复时(T3)的MAP,HR,SpO2变化均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丙泊酚用量少于对照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宫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静脉全麻联合局部浸润麻醉在小儿眼窝填充术围术期麻醉效果与恢复质量。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眼窝填充手术4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20例,静脉全麻后联合眼窝深部浸润麻醉;B组20例,静脉全麻。气管内插管后持续输注0.2μg/(kg.min)瑞芬太尼以维持麻醉深度。术中通过监测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调节丙泊酚输注速率,使AAI维持在20~30,记录入室所测值为基础值(T1)、插管时(T2)、眼窝深部浸润(T3)、术中分离眼窝深部组织(T4)、术毕(T5)、拔管时(T6)六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AAI值及丙泊酚T4点给药速率和全程给药速率。观察两组患儿苏醒拔管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记录术前、术后3 h的血糖和血清皮质醇水平。结果在T4点MAP、HR、AAI值B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分离眼窝深部(T4)点丙泊酚的输注速率及均值,A组明显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3 h时血糖和血清皮质醇值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增高值明显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拔管时间小于B组,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期躁动、恶心呕吐、屏气呼吸道梗阻,A组发生率也明显小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全麻联合局部浸润麻醉对小儿眼窝填充手术,能降低术中静脉麻醉药的用量,有助于术后苏醒,可有效降低应激引起的内分泌和代谢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全麻在食管癌手术中的效果。方法本文将选取我院近几年所收治的58例ASAⅠ~Ⅱ级食管癌择期手术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和对照组(全麻),同时在术中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平均心率(HR)、动脉压(MAP)、全麻药用量、术后苏醒时间、苏醒质量以及拔管的时间等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临床统计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麻醉期HR、MAP值在拔管时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全麻用药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低;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完全清醒拔以及出气管导管时间,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由于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具有平稳的麻醉效果而在食管癌手术中其效果也是最好的,尤其是适用于老年患者。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吴群飞 《海峡药学》2013,25(5):60-61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8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和对照组(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诱导前、切皮后、术毕的MAP、HR的变化,以及自主呼吸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的MAP、HR麻醉诱导前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MAP、HR切皮后和术毕分别与诱导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切皮后、术毕的MAP、HR升高程度较观察组更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自主呼吸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快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缩短了麻醉诱导和苏醒时间,提高了麻醉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全麻)恢复期丙泊酚或瑞芬太尼输注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麻醉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全麻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80例术毕进入恢复室后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输注丙泊酚3~5 mg·kg-1·h-1(P组)或瑞芬太尼5~10μg·kg-1·h-1(R组)。记录两组进入恢复室时(T1)、停药时(T2)、拔管即刻(T3)和拔管后10 min(T4)时的MAP和HR。评估全麻恢复期相关指标,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T1时比较,T2时两组患者MAP均降低,R组HR降低(P<0.05);T3和T4时,两组MAP和HR升高(P<0.05)。T3和T4时,R组MAP和HR均低于P组(P<0.05)。R组降压药乌拉地尔使用量、呛咳评分、躁动评分及改良警觉/镇静评分低于P组,拔管时间及出室时间短于P组(P<0.05)。两组药物泵注时间、咽痛及低氧血症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全麻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围拔管期持续泵注瑞芬太尼不仅可以有效减轻拔管期应激反应,维持循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和全麻复合硬膜外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ASA分级为Ⅰ~Ⅱ级,1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GA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组(GEA组),每组各25例。记录两组不同时段MAP、HR及动脉血pH、PaCO2情况,观察记录不良反应、术后清醒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果两组患者在气腹后5min的MAP、HR均较麻醉前明显增高(P<0.05),GEA组在气腹后30min的MAP、HR仍处于较高水平(P<0.05),而GA组基本保持麻醉前水平。GEA组气腹后5、30min动脉血pH值较麻醉前明显降低(P<0.05),PaCO2明显增加(P<0.05);而GA组pH值、PaCO2较麻醉前改变不明显(P>0.05)。GA组和GEA组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04%和0.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清醒时间上差异不大(P>0.05)。两组术后均未出现与麻醉相关的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应用全身麻醉能更好地控制机体的应激反应,是一种效果好、实用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联合神经阻滞麻醉和单纯全身麻醉在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接受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比组,每组29例,研究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神经阻滞麻醉,对比组采用单纯全身麻醉.比两组麻醉诱导前(T1)、全麻前(T2)、麻醉诱导后(T3)、手术开始后(T4)、手术结束后(T5)、患者苏醒后(T6)的HR和MAP.对两组患者术后麻醉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麻醉药物用量差异.结果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0%,对比组为27.59%,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2、T3、T4和T5的HR和MA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药物用量比较,芬太尼、咪达唑仑和维库溴铵用量研究组均明显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置换术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神经阻滞麻醉作为手术麻醉手段效果更好,患者麻醉药物用量更少,对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影响更低,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丙泊酚联合小剂量地佐辛在无痛人工流产(人流)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110例接受无痛人流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参照组给予丙泊酚展开麻醉,观察组使用丙泊酚联合小剂量地佐辛展开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以及诱导前、扩宫后、苏醒时的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水平、丙泊酚用量、手术时间与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优良率96.36%高于参照组的83.64%,不良反应发生率10.91%低于参照组的27.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诱导前、扩宫后、苏醒时SpO2、MAP、HR水平、苏醒时间以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丙泊酚用量(2.0±0.1)mg/kg少于参照组的(2.5±0.3)mg/k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小剂量地佐辛在无痛人流术中的麻醉效果更优,丙泊酚的用量更少,术后苏醒速度快,不良反应较少,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咪达唑仑静脉复合、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两者复合吸入异氟烷3种全身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 45例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45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15例. A组咪达唑仑进行诱导,术中持续输注咪达唑仑维持麻醉;B组丙泊酚进行诱导,持续输注丙泊酚维持麻醉;C组咪达唑仑和丙泊酚进行诱导,同时输注咪达唑仑和丙泊酚并吸入异氟烷维持麻醉. 术中持续监测心率(HR)、血压(BP)、脉搏血氧饱和度(SaO2)、听觉诱发电位指数 (AAI),分别于术前、麻醉苏醒后恢复早期、中期、后期对各组患者进行认知功能测试并记录结果. 结果 ①恢复早期:苏醒后5 min时A组患者认知功能测试评分低于术前及B、C两组(P<0.05),15 min时即恢复至术前水平. B、C两组患者在各时点(5,15,30 min)测试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②恢复中期:苏醒后30 min时3组患者认知功能测试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 A组下降最为明显(P<0.05),其次为B组、C组(P<0.05);1 h时A、B两组患者测试评分均上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低于术前水平(P<0.05), C组已恢复至术前水平;2 h时B组认知功能恢复至术前水平,而A组仍低于术前水平(P<0.05). ③恢复后期:苏醒后4 h时A、B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测试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 A组下降较明显(P<0.05),C组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4 h时B组认知功能恢复至术前水平,而A组仍低于术前水平(P<0.05);苏醒后72 h时,A组患者认知功能低于术前水平(P<0.05),B、C两组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 3种全身麻醉方法 对老年患者术后3 d内的认知功能均有一定影响. 其中咪达唑仑静脉复合麻醉的影响程度较大,持续时间也较长;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对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采用咪达唑仑、丙泊酚静脉复合吸入异氟烷全身麻醉的老年患者认知功能恢复最快.  相似文献   

20.
摘 要 目的: 观察比较七氟烷与氯胺酮麻醉诱导用于患儿全身麻醉的效果。方法: 90例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七氟烷组采用七氟烷面罩吸入麻醉诱导,氯胺酮组患儿予氯胺酮静注麻醉诱导。监测记录两组患儿麻醉过程中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出手术室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麻醉后与切皮时,两组患儿的MAP、HR均较入室时均明显升高(P<0.05),而氯胺酮组切皮时的MAP、HR明显高于七氟烷组(P<0.05)。七氟烷组患儿的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手术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出手术室时间均明显短于氯胺酮组(P<0.01);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氯胺酮组(P<0.01)。结论:七氟烷麻醉诱导在患儿全身麻醉中应用效果良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