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一些麻醉药物对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及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防治作用,但机制尚未阐明.本文从麻醉药物拮抗兴奋性氨基酸神经毒性、调节Ca2+平衡、减少NO和自由基产生、抗脂质过氧化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颅脑手术的脑细胞保护和麻醉。方法:30例颅脑手术均采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局部低温、过度通气、控制性降压等综合治疗保护脑组织。结果:30例病人29例效果良好,1例因脑疝术后2d死亡。结论:麻醉诱导平稳、术中合适的麻醉深度及颅内压、麻醉苏醒期平稳是脑细胞保护的关键既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麻醉药物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同时也有一定的神经毒性,如何实现其神经保护作用,减少神经毒性,成为临床麻醉医生面临的重要难题.本文从麻醉药物的作用分子靶点、神经保护作用、神经毒性以及如何减轻神经毒性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临床麻醉用药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7.
为比较不同麻醉药物对小鼠的麻醉作用 ,选用氯胺酮 (10 0 mg/ kg) ,戊巴比妥钠 (40 mg/ kg) ,水合氯醛(10 0 mg/ kg) ,乌拉坦 (15 0 0 mg/ kg)分别对 2 0~ 2 2 gKM小鼠施以腹腔注射 ,比较其麻醉起效时间。结果表明起效时间最短的是氯胺酮和乌拉坦 ,维持时间最长的是戊巴比妥钠和水合氯醛 ,而用水合氯醛和乌拉坦 1:1混和液麻醉动物的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最理想不同麻醉药物对小鼠麻醉作用的比较@黄灵红$复旦大学实验动物科学部!上海200032
@乔伟伟$复旦大学实验动物科学部!上海200032麻醉药物;;小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深度对手术治疗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大峰医院收治的98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均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将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全身麻醉,对照组麻醉深度为D1 (470.05);T1、T2、T3时刻两组血清S-100β、NSE水平均呈显著升高趋势,T1、T2、T3时刻两组血清S-100β、NSE水平均高于T0时刻(P<0.05);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T1、T2、T3时刻血清S-100β、NS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术中全身麻醉维持D2麻醉深度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医学综述》2016,(21)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全身麻醉下颅脑损伤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山东省巨野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相同的诱导麻醉下,试验组8 min内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负荷量0.5μg/kg,随后以0.1~0.4μg/(kg·h)维持泵注10 min;对照组注射相同剂量的0.9%NaC l注射液。记录两组患者术前(T_1)、给药后(T_2)、术后(T_3)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及血清S100B和糖分解烯醇酶(NSE)水平。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在T_1、T_2、T_3分别为(96.3±2.1)、(87.2±2.3)、(88.3±3.5)mmH g(1 mmH g=0.133 k Pa)和(97.2±2.3)、(94.2±1.4)、(90.1±2.3)mmH g,心率分别为(83.9±2.3)、(62.4±6.1)、(71.3±2.6)次/min和(84.2±1.7)、(78.2±2.3)、(79.0±2.3)次/min,在T_1时偏高,T_2~T_3时平均动脉压和心率逐渐趋于平稳,并且T_2~T_3时平均动脉压、心率低于T_1时(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中S100B在T_1、T_2、T_3水平值分别为(0.21±0.06)、(1.62±0.38)、(0.53±0.29)μg/L和(0.38±0.09)、(1.99±0.03)、(1.12±0.11)μg/L,NSE在T_1、T_2、T_3水平值分别为(8.2±2.1)、(8.1±2.4)、(8.4±1.3)μg/L和(8.3±2.0)、(9.4±1.8)、(9.5±1.2)μg/L,两组患者血清中S100B在T_1~T_2逐渐升高,T_2~T_3逐渐降低,试验组患者T_2和T_3时的S100B和NSE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1周的并发症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3.3%(7/30)比83.3%(25/30)](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以显著降低颅脑损伤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以及血清中S100B和NSE水平,对于全身麻醉下颅脑损伤患者颅脑保护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严重缺血或低氧常引起细胞和组织损伤。近年的研究表明,预先短暂缺血或轻度低氧可激发或动员机体内在防护能力,对随后的严重缺血或缺氧产生强大防御和保护作用。缺血预处理(ischemia preconditioning,IPC)是1986年Murry在心肌缺血研究中首先发现并提出,是指通过亚致死性的短暂的缺血过程,诱导组织产生内源性保护机制,使之在一定程度上免受或减轻再次发生缺血损伤。 相似文献
12.
《吉林医学》2020,(3)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药物在脑功能区手术术中唤醒麻醉的临床效果比较分析。方法:选取80例患者,将80例患者使用电脑随机分组方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以及观察组患者,分别接受瑞芬太尼麻醉以及舒芬太尼麻醉,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麻醉方式下唤醒时心率、唤醒时动脉压、唤醒时间、手术时间、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唤醒时心率、唤醒时动脉压、唤醒时间、手术时间、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数据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以及舒芬太尼均可用于脑功能区手术术中唤醒麻醉,但是相对而言舒芬太尼的安全性更高,患者苏醒更快,术后疼痛感较低,唤醒时的生命体征控制在平稳状况,因而舒芬太尼的麻醉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3.
缺血性脑卒中以其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高及神经损伤的难治性等因素倍受神经科学者关注.目前各国学者愈来愈重视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保护研究.国内外西医及传统中医药学均对此作了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4.
15.
16.
脑电双频指数与麻醉相关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有关麻醉药物与麻醉深度及脑电双频指数(BIS)关系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中,但除镇静催眠药之外,其他如阿片类镇痛药、肌松药、局麻药等麻醉相关药物对麻醉深度及BIS的影响尚存在相当大的争议,现就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桥脑内侧网状结构是脑干网状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近年来受到麻醉医师的广泛关注,因为该部位不仅与意识状态密切相关,与镇痛、肌松及自主神经反射抑制也有一定关联,而这些正是麻醉医师所关注的麻醉效应.有关桥脑内侧网状结构的深入研究,可能对全身麻醉作用机制的探索提供有力依据,同时可能使其成为有效的麻醉靶位,从而在提供充分的麻醉效应的同时减少麻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亚低温对脑梗死患者血清NO、SOD及LPO含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脑梗死患者分为亚低温组和对照组各 2 0例 ,亚低温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 ,对照组为单纯的药物治疗。二组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 2 1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并在第 1d、第 3d、第 7d测定血清NO、SOD及LPO含量变化。结果 治疗 2 1d后亚低温组神经功能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1)。血清SOD明显升高 ,NO和LPO下降 (P <0 .0 1)。结论 亚低温治疗具有升高血清SOD和降低NO和LPO水平的作用 ,从而表明血清NO、SOD及LPO含量变化是亚低温发挥脑保护作用机制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异丙酚是临床上常用的短效静脉麻醉药。有研究认为异丙酚有脑保护作用,因而被广泛用于神经外科手术的麻醉和一些脑疾患病人的镇静,也有人将异丙酚用于脑复苏治疗[1]。但另有一些研究认为异丙酚无脑保护作用,甚至有损害作用。本文就异丙酚的脑保护作用及其有关争议综述如下。1异 相似文献
20.
脑是机体高级神经活动的重要器官,具有复杂的生理功能,代谢极为活跃。生理状态下,脑血流量维持相对稳定,以维持脑组织的正常神经功能和代谢活动。神经外科患者围手术期、手术及麻醉因素均可对脑血流及代谢产生影响。掌握脑血流和脑代谢生理调节机制,了解神经外科围手术期间影响脑血流和脑代谢的影响因素,有利于合理的选择麻醉方法,指导对围术期患者的处理以及对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