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回顾分析老年人群(≥60岁)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榆林市第一医院医院2000年5月-2007年5月间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的住院患者共284例,对其临床特点进行观察,比较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0岁)与非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20~59岁)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28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60岁者48例(16.9%)。在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腹痛、黏液脓血便、单纯血便、黏液便、便秘、发热、腹胀、贫血、肠外表现、并发症和癌变的发生率与非老年患者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腹泻的发生率低于非老年患者(P〈0.05),而腹泻与便秘交替则高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病变位于直肠者明显少于非老年组(P〈0.01),病变为广泛性在老年组则明显多于非老年组(P〈0.01)。结论:老年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表现及病情程度与非老年组无明显差异,腹泻与便秘交替较多见,病变部位广泛性较非老年组为多,可能系老年患者胃肠功能易紊乱及免疫力、环境因素不同有关。结肠镜检查结合活检是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最可靠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胃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勇  陈凛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1,32(9):908-910,915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表现、手术及预后特点。方法将我院干部病房收治的209例胃癌患者分为老年组(≥65岁)与非老年组(〈65岁),对比两组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组胃癌占63.2%,无症状者明显多于非老年组(23.5%比16.9%,P〈0.05)。老年组伴随病多于非老年组(81.8%比64.9%,P〈0.05)。两组手术切除率(90.9%比97.4%、根治性切除率为(73.5%比89.6%)、围手术期并发症率(14.4%比7.8%)、围手术期死亡率(3.0%比0%)有明显差异(P〈0.05),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9.7%比61.1%,P〉0.05)。多因素分析TNM分期和手术根治度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P〈0.05)。结论老年胃癌中无症状患者多见,伴随病多见,手术风险较非老年组大;老年胃癌预后与非老年患者无明显差别,其预后与TNM分期和手术根治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优势。方法收集68例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均予西医常规治疗,但观察组加用中药保留灌肠,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症状变化、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腹泻与黏液脓血便症状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而腹痛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4.71%,复发率11.76%,低于对照组的23.53%及20.59%(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肯定,且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内镜和病理特点及与非老年患者的差异.方法 收集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349例患者的相关资料,对老年(≥60岁)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与非老年(<60岁)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和病理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老年组68例,男性37例,女性31例,年龄(68.54±7.16)岁;非老年组281例,男性150例,女性131例,年龄(42.38±10.88)岁.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腹泻、腹痛和便血等临床表现的发生率与非老年患者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老年组病情轻度患者占60.3%,较非老年组多(P<0.05).内镜下老年组溃疡性结肠炎病变范围以直肠、直乙状结肠及左半结肠多见,但与非老年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理学上老年组异型增生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老年组(P<0.05).结论 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病情相对较轻,但异型增生发生率较高,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5.
杨俊生  王军 《华夏医学》2007,20(3):441-442
目的:对老年患者血液透析中出现的急性并发症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5岁)及非老年组(〈65岁),比较两组原发病因、脏器功能情况及各种急性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老年组低血压、心律失常、肌肉痉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1),高血压的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老年组合并冠心病、心包积液、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情况高于非老年组(P〈o.05)。结论:老年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易出现的急性并发症有低血压、心律失常、肌肉痉挛。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与游离脂肪酸(FFA)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150例老年(≥60岁)T2DM患者(男81例,女69例)及115例非老年(〈60岁)T2DM患者(男63例,女52例)的ET-1与FFA水平,分析老年T2DM患者的ET-1与FFA水平的关系。结果:老年组的血浆ET-1水平(0.50±0.14pmol/L)显著高于非老年组(0.35±0.17pmol/L,P〈0.05),FFA水平(0.79±0.33mmol/L)也显著高于菲老年组(0.52±0.18mmol/L,P〈0.05)。老年T2DM患者组血浆ET-1的升高与FFA相关(r=0.370,P〈O.05),与糖尿病病程也相关(r=-0.107,P〈0.05)。结论:老年T2DM患者与非老年T2DM患者相比,血浆ET-1与FFA水平显著升高,ET-1水平的升高可能与FFA和病程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军人溃疡性结肠炎的内镜下特点,提高本病的诊疗水平。方法分析经电子结肠镜检查及病理确认的病例180例,军人组32例,非军人组148例,比较两组间在临床特点、内镜表现方面是否有差异。结果军人组患者腹泻、腹痛与黏液血便等临床的发生率与非军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部位无明显差异,但肠镜下病变程度较非军人组严重,且平均发病年龄较轻(P〈0.05)。结论军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与非军人组无明显差异,但病情较非军人组重,且年龄较非军人组年轻。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中老年高血压病高危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特征及脉压情况。方法选用2002年以来住院的中老年高血压病高危患者132例,老年组(年龄≥60岁)63例,中年组69例(40岁≤年龄≤59岁)。所有患者均作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老年组的收缩压日间与夜间均大于中年组(P〈0.05);老年组的脉压日间与夜间均大于中年组(P〈0.05);老年组的昼夜血压无差异(P〉0.05),中年组的昼夜血压存在差异(P〈0.05)。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同是高危险分层的高血压患者,老年组以收缩压增高为主,脉压增大,昼夜节律消失;中年组患者昼夜节律减弱。  相似文献   

9.
老年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造影临床特点。方法:对65例老年(〉60岁)和51例中青年(〈40岁)冠心病住院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比较。结果:危险因素中老年组高血压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1);但中青年组家族史和吸烟因素均明显高于老年组(P〈0.05或P〈0.01);两组高血脂症、糖尿病因素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老年组病变血管的支数以双支和多支病变为主(75.4%),中青年组以单支病变为主(66.7%)。老年组病变血管狭窄程度以中、重度为主,共占92.3%,而中青年组占60.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老年组阳性率为93.8%,中青年阳性率仅为70.6%,两组阳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高血脂症、糖尿病是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其冠脉病变以双支、多支、中重度病变多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一炎症一动脉硬化综合征(MIA)与低三碘甲腺原氨酸(T,)综合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3—4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肾内科进行随访的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老年组(≥65岁,49例)和非老年组(〈65岁,60例)。检测患者的血清TSH、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L)、血清游离甲状腺激素(FT4)水平,同时评估血压、主观综合营养评估(SGA)、蛋白氮呈现率(PNA)、肌酐动力法评估的瘦体重(LBM—ck)等指标。结果:老年组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C反应蛋白水平、脉压、低T3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28.6%、(9.02±10.4)mg/L、(60.2±15.0)mmHg〈42.9%,比非老年组的8.3%、(3.43±5.09)mg/L、(52.0±20.2)mmHg、21.7%更高(P〈0.05);老年组患者FT3水平为(2.41±0.35)pg/mL,低于非老年组的(2.57±0.31)pg/mL(P〈0.05)。老年组患者血清FT3水平与LBM—ck、PNA呈正相关(r=0.297、0.385,P〈0.05),而与C反应蛋白水平、脉压呈负相关(r=-0.302、-0.284,P〈0.05)。结论:老年腹膜透析患者更易罹惠MIA,且低血清FT3与MIA之间关系密切,MIA与低T3综合征之间可能存在恶性循环的通路。  相似文献   

11.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位于大肠的黏膜与黏膜下层。主要症状有腹泻、黏液血便和腹痛,病程漫长,病情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本病多见于20~40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临床表现:腹痛、腹泻、肠鸣、腹胀、下坠、大便带黏液或脓血为主,也有便秘或腹泻交替出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60岁及以上老年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武汉大学中南医院1991-2010年间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的住院患者404例,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比较老年UC患者(≥60岁)与非老年UC患者(20-59岁)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404例UC患者中,≥60岁者54例(13.4%).两组UC患者中,腹泻、腹痛、血便、里急后重、贫血、消瘦及发热等症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老年组UC患者腹胀较非老年组多见(P<0.01),而黏液便较非老年组少见(P<0.05).两组UC患者的肠外表现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9%和3.7%;4.7%和5.0%),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UC患者均以轻中度、慢性复发型为主,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发病部位、病程比较无显著差异.老年组和非老年组UC患者肠镜下表现均以弥漫性病变、充血水肿、糜烂或浅表溃疡为主,出血、脓性分泌物次之,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与20-59岁的UC患者相比,仅发现老年UC患者腹胀较多见,黏液便较少见,其余临床特点方面两组并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海南籍老年人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特征以及冠脉内支架置入术的特点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一作者作为术者自1999年7月至2001年12月期间连续完成的海南籍患者冠脉内支架置入术141例,其中≥65岁的老年患者43例(老年组),65岁以下的患者98例(非老年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情况、病变特征、支架置入术特点及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比较,老年组女性比例高(38%对16%,P<0.05)、伴高血压比例高(36.2%对21.5%,P<0.05)、伴糖尿病比例高(21.9%对9.6%,P<0.05)、伴高脂血症比例相当(25.8%对24.7%,P>0.05)、有陈旧性心肌梗死比例高(70.4%对61.8%,P<0.05)、多支血管病变比例高(64.2%对52.7%,P<0.05)、复杂病变(B2和C型)多(73.1%对62.8%,P<0.05)、钙化病变多(21.5对6.8%,P<0.05)、慢性闭塞病变多(23.8%对12.8%,P<0.05)、支架置入数量多(1.72对1.18枚,P<0.05)、支架释放压力高(14.2对11.3大气压,P<0.05)、支架直径相当(2.78对2.82mm,P>0.05)、支架长度相当(17.2对16.7mm,P>0.05)、手术成功率相当(96.9%对98.1%,P>0.05)、严重并发症(死亡、心肌梗死、争诊搭桥)相当(3.1%对2.0%,P>0.05)。结论:接受冠脉内支架置入术的海南籍老年冠心病患中女性、高血压、糖尿病及有心肌梗死的比例高,其冠脉直径较大陆籍患者编细,其冠脉病变特点为复杂、多支、钙化及慢性闭塞病变较多,置入支架直径多为2.75mm且支架置入比率高,尽管如此,行冠脉内支架置入术的成功率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海南籍非老年组患者无显著差异,说明海南籍老年冠心病患者接受冠脉内支架置入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保留灌肠肛管插入深度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80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以排黏液血便、腹泻、腹痛为主要症状,肠镜检查示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等情况。将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和观察组,在同等条件下,治疗组肛管插入深度视病变部位而定:直肠病变肛管插入深度为3-4cm,结肠病变肛管插入深度为20~35cm;观察组常规插管,常规插管深度为15-20cm^[1]。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82.5%,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保留灌肠肛管插入深度视病变部位而定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愈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5.
张瑛华 《广东医学》1998,19(7):531-532
探讨老年原发肝癌临床特点及各科治疗远期疗效。方法:对53例老年患者与47例非老年患者进行对比分析。老年组中明例接受介入治疗,8例手术治疗,另刀例未接受任何治疗,非老年组中36例接受介入治疗,9例手术治疗。结果:老年组患者与非老年组患者的肿瘤类型、大小、临床分期及肝功能均相近。老年组无症状或症状不典型者明显高于非老年组,且合并症多;3年随访存活率为22.6%,非老年组为19.1%,两组比较P>0.05;老年组手术治疗3年存活率为62.5%,高于非手术组的15.6%(P<0.05),与非老年组手术治疗3年存活率(66.9%)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原发肝癌不典型居多;只要病人许可,仍以手术切除首选,对不能手术老年患者可选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6.
田少雄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0):111-113
目的探讨五草汤加10%大蒜浸液配合毫米波辐照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番禺区大石人民医院2006年1月~2012年1月收治入院的经确诊溃疡性结肠炎患者200例临床资料,分为治疗组(五草汤加10%大蒜浸液配合毫米波辐照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氢化可的松保留灌肠组,100例),对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积分、肠镜分级及药物副作用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48,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临床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腹泻、腹痛、黏液便、矢气等症状积分明显低于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脓血便、肠鸣、腹胀、矢气、畏寒、神疲乏力、里急后重、腰酸、纳差等临床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肠镜像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肠镜像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有5例恶心、厌食,但能完成治疗。1例皮肤轻度瘙痒.停药后症状消失。结论五草汤加10%大蒜浸液配合毫米波辐照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合补中益气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方法选取我科室2008年6月。2010年6月确诊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参苓白术散合补中益气汤)和对照组(西药)各2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及支持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应用统计学方法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4.3%)(P〈0.05),观察组的临床症状如血便、便中黏液及肠黏膜的糜烂或溃疡等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合补中益气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空回肠憩室的患病情况、临床特点及其并发症。方法:对70例空回肠憩室住院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0例中,老年人和非老年人分别为30例和40例,其中老年患者占43%,40岁以上患者占34%;(2)约30%为多发憩室,其中老年组发生率(43%)显著高于非老年组(12%);(3)逾半数为症状性憩室病,老年组单纯憩室炎检出率和穿孔发生率略低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出血发生率(23%)显著高于非老年组(3%,P<0.05)。(4)老年组和非老年组的手术率分别为73%和78%,术后并发症和术后死亡率均为2%。结论:空回肠憩室以老年患者占多数,憩室出血以老年人为主,但老年组手术率和预后与非老年人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老年原发性肝癌临床特点对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病理类型、年龄、性别、肝病背景及AFP等因素与老年原发性肝癌发生的相关关系。方法对2005年1月~2008年7月住院12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其中老年组60例,非老年组6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病理特点、AFP情况及术前肝功能情况。结果两组患者HBsAg(+)阳性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合并症老年组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5);肝硬化体征老年组则明显低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肝癌病人多以结节型多见,而非老年组则以弥漫型多见。老年组以Edmondson Ⅰ-Ⅱ级多见,而非老年组则以Ⅲ-Ⅳ居多;老年组患者术前肝功能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患者(P〈o05);AFP比较,非老年组肝癌术前AFP(+)率及定量≥400ng/ml的患者明显高于老年组。结论老年原发性肝癌在临床表现、病理特征等各方面都差异于一般人群,AFP对诊断老年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分析老年和非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老年组(47例)和非老年组(65例),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特点。结果老年组的病变范围主要为直乙状结肠和左半结肠,非老年组病变范围主要为全结肠和直肠;老年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44.68%,非老年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3.85%;老年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94%,非老年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23%。老年组和非老年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病变范围、治愈率、伴发病发病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存在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治愈率和用药的不良反应高于非老年组,应重点预防老年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用药时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