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1 毫秒
1.
刘林  王垂杰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5,23(12):2204-2205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常见的以上腹胀闷、嗳气、早饱等为主要表现的-种疾病.近年来研究结果表明,60%以上的病人存在胃肠排空障碍[1].本项研究依据中医对本病的认识,组方用药观察其对小鼠胃排空和小肠推进功能的影响,以期探讨中药治疗胃肠动力障碍样疾病药理作用机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林惠  罗伟生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7):1289-1290
对胃肠动力学及其相关疾病的研究是近十几年来国际国内医学研究的热点,中医虽无胃肠动力学这一名称。但对此的认识和研究却是历史悠久,文献丰富。胃动力障碍是胃肠动力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多体现为胃运动功能异常,特别是胃运动减弱占大多数,临床以上腹胀满、餐后腹胀、早饱、暖气、恶心和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为其主要表现,临床常见于特发性胃运动功能障碍、消化道疾病、胃术后、代谢性疾病、肌源性或神经源性疾病、结缔组织疾病等。中医学中的痞证、暖气、呕吐、呃逆、反胃等所表现的症状与胃动力障碍的临床表现相近似,而且治疗方法多、效果好、副作用少。虽然中医切入胃动力概念的现代研究起步较晚,但已经取得一定进展。现将近10年来对胃动力障碍的中医药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胃肠动力障碍是由多种原因所导致的以胃排空延迟和小肠推进减慢为特征的一组病症,它既是众多功能性消化道疾病的共同病理变化,又是加重疾病本身和产生继发性病症的因素。根据其症状特点,它属于祖国医学的痞证、腹满、纳呆、嘈杂等疾病范畴。本文从中西医结合角度,对胃肠动力障碍疾病的基本病理和中医治疗研究概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对胃肠动力的研究成为国内外热点问题.在中医学中虽然没有胃肠动力这样的名称,但对此的认识和研究历史悠久,文献丰富.胃肠动力障碍临床上常表现为腹胀满、暖气、恶心、呕吐等,临床常见于胃肠运动功能障碍、消化道疾病、胃肠手术后、代谢性疾病、肌源性疾病等.……  相似文献   

5.
功能性消化不良证候病机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胃肠动力功能是消化道最重要的生理功能之一,其正常与否与遗传、环境、中枢神经系统、肠神经系统、胃肠激素、胃肠电节律等密切相关。胃肠动力障碍主要是指胃肠动力学异常的疾病.包括胃肠功能性疾病和各种胃肠器质性疾病伴随的动力异常,如胃排空延迟、肠推进减慢等。  相似文献   

6.
针灸治疗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是指各种原因引起胃肠运动异常所致的一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常以吗叮啉、西沙比利等促胃动力药物治疗为主。针灸治疗本组疾病常具有很好疗效。现对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麻痹性肠梗阻、胃轻瘫、非溃疡性消化不良、贲门失弛缓症及胃肠...  相似文献   

7.
<正>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经生化、内镜等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以上腹痛、腹胀、早饱、恶心等为主要症状的一组临床证候群,目前认为与胃肠动力障碍、内脏敏感性、胃酸分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肠激素、心理及社会环境等相关。近年来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控途径在针灸调整胃肠作用机制中的意义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也证实,针刺对消化道的运动、  相似文献   

8.
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为一种多发病。本研究采用葡聚糖蓝2000(BD2000)为胃肠内标记物,就7种常用于治疗胃肠疾病的消食、行气中药,对小鼠胃肠动力的影响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1 材料1.1 动物选用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部提供的6周龄昆明雄性小白鼠,体重22~26g,平均23.6g,实验前绝食12h。1.2 药物及胃肠内标记物选用鸡内金、神曲、麦芽(以上3种辽宁产),山楂、大腹皮、砂仁(以上3种广东产)及厚朴(四川产)各10g,每味药分  相似文献   

9.
<正>胃肠动力障碍(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disorders, GMD)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表现,与手术创伤、麻醉药物使用等因素有关[1]。临床上广泛应用西沙比利、多潘立酮、胃氯普安、莫沙必利等促胃肠动力药物治疗胃肠动力障碍,但由于其不良反应多等因素未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2]。近年来,药用植物在治疗胃肠动力障碍所引起的疾病方面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西沙必利加雷尼替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随着胃肠动力障碍疾病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具有良好疗效的治疗胃肠动力障碍的药物得以发展。西沙必利(商品名普瑞博思)即是此类药物之一。笔者将西沙必利和雷尼替丁联用观察它们对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在胃肠动力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中,中、西医理论存在许多相近或表述不同但观点相同的相似之处。就中、西医对胃肠动力障碍疾病的发病机制、用药分类及作用特点、实验研究中的模型制造和实验设计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2.
胃肠动力学是近十几年来国际国内研究的热点,治疗药物也有长足的发展。中医虽无胃肠动力学名词,但是对胃肠动力的认识和研究却是历史渊源,文献丰富,疗效确切。本文结合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说明中医对胃肠动力的认识是有科学依据的。特别是中医的脏腑学说,从整体功能出发,认识到胃肠的更虚更满运动,除了自身规律外,还和其它脏腑的功能密切相关,调整脏腑间的功能,对胃肠动力障碍的疾病,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借鉴中医对胃肠动力的独特见解,无疑将更加深对胃肠动力学的认识,促进其发展。1中医对胃肠动力学的认识“胃满则肠虚,肠…  相似文献   

13.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症候群,发病率高,患者占消化科门诊患者的三分之一以上,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约半数的患者有胃肠动力障碍。除了胃肠动力障碍以外,近年国外研究显示精神心理因素与FD发病密切相关。舒必利是抗精神病药,小剂量亦有抗抑郁作用。为了探讨舒必利在FD中的治疗价值,笔者作了随机对照研究,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症候群,发病率高,患者占消化科门诊患者的三分之一以上,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约半数的患者有胃肠动力障碍。除了胃肠动力障碍以外,近年国外研究显示精神心理因素与FD发病密切相关。黛立新具有抗抑郁,抗焦虑,和兴奋特性。为了探讨在FD黛立新中的治疗价值,笔者作了随机对照研究,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功能性胃肠病(FGIDs)是指有消化道症状,而应用生化、影像学和内镜检查等并未发现有器质性改变的疾病,包括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等病。其患病率较高,在消化门诊占有很高的比例,但是对其发病原因和病理生理学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认为胃肠运动功能障碍和内脏高敏感性是引起消化道功能性疾病的重要因素。近年来的研究发现,5-HT3R与消化道功能关系密切,并对胃肠感觉、运动、吸收和分泌的调节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医对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治疗研究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功能性胃肠疾病是由于胃肠道动力或感觉异常所致,现代医学多采用促胃肠动力等药物治疗。而中医认为胃肠功能疾病与脾、胃、肝三脏功能密切相关。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肝主疏泄,可调节脾胃的运化功能。因此,通过健脾益气、通降胃气、疏肝理气等方法,作用于促胃肠动力的不同位点,来治疗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并为治疗本病的中药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论胃肠疾病与调畅气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肠疾病发生的内因主要是气机的升降斡旋失司。通过论述气机的病理生理特点及其与胃肠动力障碍的关系,指出气机升降失常是胃肠疾病的病理基础,阐明调畅气机在胃肠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胃肠运动障碍疾病临床发病率较高,中药在治疗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中应用广泛,具有促进胃肠运动、抑制胃肠运动以及双向调节胃肠运动的三种基本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医对胃动力障碍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胃肠动力及其相关疾病的研究是近10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 ,目前已成为国内外消化界广泛关注和瞩目的课题 [1]。胃肠动力研究在我国具有较早的历史。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 ,中国现代生理学先驱林可胜教授就曾研究过进食脂肪对移植小胃的运动和分泌的影响 ,并发现了肠抑胃素 (entergastrone)[2]。胃动力障碍是胃肠动力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 ,多体现为胃运动功能异常 ,特别是胃运动减弱占大多数 ,临床以上腹胀满、餐后腹胀、早饱、嗳气、恶心和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为其主要表现 [1],临床常见于特发性胃…  相似文献   

20.
中医药对胃动力障碍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水泉 《光明中医》2006,21(8):37-39
中医学对胃动力障碍疾病的治疗有丰富的经验,且中药材药源丰富、副作用小,故运用中药治疗胃动力障碍疾病已逐渐得到重视.近年来人们对中药胃动力的影响及其调节机制作了有益的探索,并提出了对"胃动力中药"这一概念.有关研究表明,对胃动力功能有影响的中药可分为三类:促进胃肠运动、抑制胃肠运动、双向调节胃肠动力.通过整体实验、离体实验及整体结合离体实验研究显示,一些活血药、理气药、健脾药具有促胃动力作用;而促肠运动的中药主要集中在润肠通便类或健脾消食类中药及复方中.其机制可以分为神经调节和脑肠肽调节等途径.祖国医学非常重视脾胃(包括现代医学的胃肠)的功能,在长期实验中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从中医中药中寻找治疗胃动力障碍的有效药物,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将近年来中医药在此领域的有关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