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药材》2010,(9)
目的:研究山鸡椒各部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提取山鸡椒各部位挥发油,用GC-MS分析和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从其果实、根、叶中分别鉴定出19种(占挥发油总量的93.57%)、17种(占挥发油总量的98.01%)、28种(占挥发油总量的95.33%)化合物。山鸡椒果实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柠檬醛(69.22%)、柠檬烯(8.69%)等,根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柠檬醛(34.70%)、3,7-二甲基-6-辛烯醛(26.56%)、3,7-二甲基-2辛烯-1-醇(21.81%)等,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柠檬醛(19.05%)、桉叶油素(13.80%)、α-香茅醇(7.37%)、3,7-二甲基-6-辛烯醛(16.74%)等。结论:山鸡椒各部位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和含量均有差异,在入药和研究中都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2.
山鸡椒治疗冠心病有效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分析,山鸡椒含有80种以上化学成分,其中所含的黄樟素有致癌作用。为了保障用药安全,本文对山鸡椒果实挥发油中的有效成分进行了研究,经化学分离、鉴定、药理筛选和临床验证,得到治疗冠心病的有效化学成分—柠檬醛。以柠檬醛作为治疗冠心病的新药,可避免山鸡椒挥发油中其它有害成分对人体的毒付作用,为寻找新药提供了信息。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陕西汉中产吴茱萸和密楝叶中挥发油成分.方法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吴茱萸和密楝叶中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检测.结果 两种植物叶挥发油共鉴定出93种化学成分,主要为萜类、脂类及酰胺类等化合物.其中吴茱萸叶中挥发油中鉴定出61种化学成分,未知2种;主要成分有β-氧化石竹烯(相对含量为14.7%,下同),反式-11-十五烯醛(13.61%),球朊醇(7.2%)等.密楝叶中挥发油中鉴定出56种化学成分,未知2种;主要成分有β-氧化石竹烯(15.59%),α-库贝醇(10.2%),乙酸法呢烯酯(9.94%),橙花叔醇(9.42%)等.在吴茱萸和密楝叶的挥发油化学成分中,有28种成分是它们共有的,分别占各自挥发油总量的49.92%和43.38%.结论 吴茱萸和密楝叶中挥发油的主要成分种类和含量比较相似,与果实中挥发油相比,同种植物叶与果实的挥发油在组成成分种类及含量上都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浙产山鸡椒根、茎、叶和花序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进行定性分析,按峰面积归一化法,求出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百分含量。结果:鉴定出75个化合物。根挥发油主要成分是柠檬烯、α-柠檬醛和β-柠檬醛。茎挥发油主要成分是芹子-6-烯-4-醇、(R)-4-萜品醇和α-柠檬醛。叶挥发油主要成分是α-蒎烯、桉树脑和桧烯。花序挥发油主要成分是α-萜品醇和顺式-β-萜品醇。结论:浙产山鸡椒根、茎、叶和花序挥发油主要成分有所差异,且相同化学成分的百分含量也有差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拟草果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拟草果果实中的挥发油,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共分离出43个峰,分析鉴定了其中的36种成分,其中相对质量分数较高的有癸醛(20.96%)、乙酸辛酯(12.67%)、乙酸癸酯(9.95%)、癸酸(5.36%)、癸醇(4.36%)和2-癸烯醛(4.32%)。结论:首次从拟草果果实挥发油中分离鉴定出36种成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浙产山鸡椒叶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进行定性分析,按峰面积归一化法,求出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百分含量。结果:鉴定出42个化合物。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α-蒎烯(17.04%)、桉树脑(15.92%)和桧烯(12.87%),此外还含有一定量的β-榄香烯、γ-榄香烯、石竹烯及其氧化物。结论:浙产山鸡椒叶中挥发油含有丰富的药用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枇杷叶紫珠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枇杷叶紫珠叶中挥发油,通过GC-MS法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检索,应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得出各类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从枇杷叶紫珠中鉴定出43种成分,占总挥发油的97.03%.结论 挥发油中烯烃类及其含氧化合物占60.89%、醇类占27.81%、醛酮类占8.33%.其中相对含量大于5%的有β -石竹烯(20.87%)、4-松油醇(15.99%)和甘香烯(6.97%)为其主要成分;此外,石竹烯氧化物(4.32%)、脱氢香橙烯(4.17%)、紫罗烯 (2.49%)及α-松油醇(2.14%)的含量也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蚌兰花Rhoen discolor(L'Her.)Hance的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蚌兰花的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从蚌兰花挥发油中鉴定出了所有相对含量大于0.3%的20种化学成分,占总油量的92.96%.结论: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天竺葵醛,占总油量的25.72%,其余主要成分分别为棕榈酸(22.79%)、壬酸(18.94%)、月桂酸(7.72%)、异香兰醛(2.84%)、葡萄花酸(2.20%)、羊脂酸(1.89%)、亚油酸(1.71%).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铁仔果实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 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铁仔果实的挥发油,GC-MS法分析和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 从其果实中鉴定出了39种化学成分.其挥发油主要成分为:(1R)-5,6a-二甲基-8-异丙烯基双环[4.4.0]癸-1-烯(5.823%)、反-10-甲基-1-亚甲基-7-亚异丙基十氢化萘(7.712%)、α-芹子烯(2.410%)、顺-(1S)-1,2,3,5,6,8a-六氢-4,7-二甲基-1-异丙烯基萘(3.775%)、氧化石竹烯(2.830%)等.结论 铁仔果实挥发油成分丰富,含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药物植物研究中心选育出的浓香型药用菊花新品种河北香菊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方法 GC-MS法进行挥发油的分离鉴定.结果 从河北香菊挥发油中分离出266个组分,经分析鉴定出了其中的70种化学成分,所鉴定成分约占总挥发油含量的78.69%,其中8种主要成分约占70种被鉴定成分的61.79%.结论 检测确定了河北香菊挥发油中70种化学结构,其中2-Naphthalenemethanol(2-萘甲醇)含量为17.3%,1R-.alpha.-Pinene(α-蒎烯)含量为10.97%.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大猪屎豆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大猪屎豆茎叶及根的挥发油,并通过GC-MS技术对其进行分析,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其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大猪屎豆茎叶的挥发油中分离出84个化合物,鉴定出其中的46个成分,占挥发油总含量的86.93%,其中主要成分为:植醇(23.50%)、大马士酮(14.26%)、十六碳醛(9.18%)、正十六烷酸(6.06%)、9,12,15-十八碳三烯醛(5.40%);从大猪屎豆根的挥发油中分离出84个化合物,鉴定出其中的24个成分,占挥发油总含量的84.42%,其中主要成分为:正十六烷酸(46.33%)、肉豆蔻酸(7.57%)、十六酸乙酯(6.77%)、植醇(4.23%)、(Z)-9,17-十八碳二烯醛(2.68%);其茎叶与根有7个相同的化合物。结论:大猪屎豆茎叶与根的挥发油中含量较大的有正十六烷酸及植醇,可为大猪屎豆的合理利用及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山柰饮片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与指纹图谱,以控制其质量.方法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后,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TR)和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结果 在10批山柰挥发油的FTIR图谱20个峰中有17~19个共有峰;GC-MS分析每个样品鉴定了37~44种化学成分,特征成分均为对甲氧基桂皮酸乙酯(反式57.3%~78.7%,顺式0.7%~3.4%)、反式桂皮酸乙酯(9.8%~19.5%)、正十五烷(6.9%~17.1%)、3-蒈烯、8-十七碳烯、龙脑、莎草烯,这8种成分共约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4.1%~98.2%.结论 FTIR能准确地鉴别山柰,GC-MS法能以特征成分为指标精确地控制山柰饮片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广西九里香挥发油GC-MS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对广西原产地的广西九里香挥发油进行气相-质谱研究。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广西九里香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鉴定化学成分,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相对含量。结果:从广西九里香挥发油中共分离出50多个组分,鉴定了其中36个化合物,占总量的90%以上,主要成分为香叶醛(Geranial,19.33%)、橙花醛(Neral,17.26%)、乙酸香叶酯(Geranyl acetate,11.27%)、香茅醛(Citronellal,11.12%)等。结论:广西九里香挥发油中含萜类、醛类、烃类等多种化学成分,本实验为广西九里香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中药材》2015,(3)
目的:分析阴香皮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阴香皮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阴香皮挥发油中鉴定出20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3.53%,相对百分含量较大的有:桉油精(30.93%)、龙脑(18.31%)、(R)-(+)-柠檬烯(15.01%)、(+)-4-蒈烯(10.93%)、桂皮醛(6.55%)。结论:阴香皮中的挥发油含多种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山木通根及根茎与茎叶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从山木通根及根茎、茎叶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 从根及根茎挥发油中鉴定了96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0.03%;茎叶挥发油中鉴定了108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5.23%.结论 两者主要成分基本相同,但相对含量有差异.  相似文献   

16.
邱孟  曾池清  覃军 《中药材》2005,28(8):662-664
目的:研究双柏散复方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采用GC-MS法对单味药材及全方挥发油进行分析.结果:双柏散含挥发油约0.32 ml/100 g,主要来自薄荷、侧柏叶二味药材,分别约占32%~42%、42%~50%.结论:双柏散挥发油主要含有薄荷醇(25.92%~30.86%)、柏木脑(17.76%~21.09%)、异石竹烯(4%)、α-石竹烯(3%)、薄荷酮(2%)、十六酸(3%)等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7.
山苍子又名山鸡椒[Litsea cubeba(Lours.)Per-8),为樟科木姜子属植物,民间常用于祛风散寒、理气止痛、健胃消食、腹鸣泄泻,痢疾痰癖。山苍子油(HD)系从山苍子果实、根、叶中提取的挥发油。自70年代以来,我国对山苍子油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发现其中含有数十种化学成分,具有一定的平喘、抗过敏、抗血栓、抗心律失常,抗微生物及寄生虫、降解黄曲霉毒素等作用。临床上应  相似文献   

18.
罗汉果中的挥发油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罗汉果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挥发油提取器收集罗汉果成熟果实中挥发油,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挥发油成分达20余个,从中鉴定出13个主要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4.96%。结论:n-十六烷酸(45.609%)和9,12-十八碳二烯酸(36.151%)是主要成分,它们共占挥发油总量的81.76%。  相似文献   

19.
山苍子油及其主要成分柠檬醛抗阴道滴虫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山苍子油系从樟科植物山鸡椒(Litsea cubeba)果实中提取的挥发油。实验证明其有明显的抗真菌作用(涂新义等:中药通报,10(5):39,1985)。本文取该油及其主要成份柠檬醛进行了体外抗阴道滴虫作用的实验观察,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草果果仁、果壳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的差异,为其开发及应用提供基础.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草果果仁及果壳的挥发油,并计算其含量;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分析鉴定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组成及结构.结果:从3个不同批次的草果中共鉴定出75个成分.其中从草果仁挥发油样品中分别鉴定出35,48,42个组分,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94.8%,95.6%,93.7%;从果壳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55,70,68个组分,分别占其挥发油总量的94.5%,91.5%,91.4%.其中果仁挥发油共有成分有33个,果壳挥发油共有成分有54个;果壳与果仁挥发油成分大部分相同,其共有成分主要有1,8-桉油素、α-蒎烯、β-蒎烯、α-松油醇、橙花叔醇等29个成分,分别占果壳和果仁挥发油总成分的69.27%~77.29%,91.56% ~93.88%.草果果壳挥发油的特有成分有β-桉叶醇、葑醇、反式-松香芹醇、δ-杜松烯、(-)-桃金娘烯醇等18个化合物,果仁挥发油中无此类成分.结论:草果果壳挥发油含量约为果仁的1/4,果壳及果仁的挥发油成分大部分相同,均含有较高含量的1,8-桉油素和α-松油醇,但两者成分仍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