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肾脏生成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减少,是导致血透患者发生贫血的最主要原因。各种血液净化技术可以延长尿毒症患者的生命,但均不能明显改善贫血,而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使肾性贫血得到了有效的病因治疗,是一种疗效确切的生物制剂。  相似文献   

2.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铁缺乏的监测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衰竭的重要并发症之一,肾小球滤过率低于30ml/min时,必然出现贫血,其主要原因是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所致。自从20世纪80年代末使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以来,血液透析患者的贫血明显改善。然而在10年后的美国统计数据显示血液透析患者的平均红细胞压积水平只有30.2%,其中43.0%患者小于30.0%。影响促红细胞生成素疗效的因素很多,包括感染、铝中毒、  相似文献   

3.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肾脏生成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减少,是导致血透患者发生贫血的最主要原因。各种血液净化技术可以延长尿毒症患者的生命,但均不能明显改善贫血,而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使肾性贫血得到了有效的病因治疗,是一种疗效确切的生物制剂。不仅明显改善了血透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而且纠正了与贫血有关的病理生理紊乱,避免了反复输血所致乙型、丙型病毒性肝炎,爱滋病等严重并发症。近2年作者应用rHuEPO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观察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静脉用蔗糖铁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慢性伴肾性贫血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2年9月在六盘水水矿总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伴慢性肾性贫血患者50例,给予静脉滴注蔗糖铁,100 mg/次,每周2次,直至补完总铁量,改成维持治疗,每2周1次,100 mg/次,同时静脉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前后对照观察以明确静脉应用铁剂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蔗糖铁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等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伴慢性肾性贫血患者,效果明显,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蔗糖铁联合促红素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伴慢性肾性贫血患者有效、安全,患者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素联合蔗糖铁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贫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贫血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蔗糖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促红素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2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红细胞参数、铁代谢指标、炎症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38%,高于对照组的6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后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及铁蛋白(SF)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重组人促红素联合蔗糖铁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贫血患者可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铁代谢情况,促进红细胞代谢,降低机体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血液透析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济南市中心医院友谊肾脏病/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伴有高血压的患者共55例,其中长期接受EPO治疗者40例随机分为A、B组;不接受EPO治疗及输血患者15例随机分为C、D组。A、C两组接受缬沙坦治疗;B、D两组作为对照。观察治疗前后患者Hb、Hct、EPO水平的变化,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A、B、D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EPO水平无显著性差异,C组患者治疗后Hb、EPO浓度明显降低。A组缬沙坦平均用药剂量大的11例患者治疗后Hb下降。结论缬沙坦可能通过抑制内源性EPO的产生而加重贫血;小剂量缬沙坦一般不影响外源性EPO的疗效,而大剂量的缬沙坦对外源性EPO的疗效可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姚海文  林竹 《山西临床医药》2009,(26):2008-2010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C反应蛋白(CRP)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贫血的影响。方法:选择28例MHD患者,依据血透前CRP浓度分为正常CRP组和异常增高CRP组,同时选取2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观察3个月,监测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用量以及血液透析前后CRP、血清肌酐(SCr)、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的变化。结果:MHD患者CRP比正常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RP血透后较血透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HD患者CRP浓度与EPO治疗剂量成显著正相关(r=0.71,P<0.05)。结论:MHD患者CRP升高,提示存在炎症状态,炎症状态可致MHD患者EPO使用量增加,提示炎症状态是导致MHD患者对EPO低反应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静脉补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贫血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血液透析患者90例,随机分为静脉组(30例)、口服组(30例)和未补铁组(30例)。观察用药前后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血清铁、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等疗效指标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白介素-6、白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等炎症指标并监测不良反应。结果:8周后,静脉组血红蛋白水平及血清铁蛋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血浆及血清C反应蛋白,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或P〈0.05)。结论:静脉补铁有效改善患者的贫血及缺铁,也加剧了其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不同给药方式对血液透析患者贫血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血液透析患者临床资料,根据EPO不同给药方式分为静脉注射组26例和皮下注射组26例,比较2组EPO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血红蛋白水平。结果 EPO治疗前,静脉注射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87.8±11.8)g/L]与皮下注射组[(85.4±15.7)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PO治疗后3个月,2组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静脉注射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108.2±21.8)g/L]高于皮下注射组[(91.4±18.2)g/L](P<0.05)。结论静脉注射或皮下注射EPO均可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贫血,静脉注射EPO纠正贫血的效果优于皮下注射。  相似文献   

10.
黄俊  张虹  傅君舟  雷鸣 《新医学》2012,43(4):223-227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合并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α-珠贫)对其使用促红素纠正贫血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12例合并α-珠贫的MHD患者(α-珠贫组),观察其贫血纠正过程及对促红素的反应,并与无合并α-珠贫的12例MHD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α-珠贫组患者开始血液透析时的初始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12例α-珠贫患者在透析治疗的前3个月每周促红素用量虽由137 IU/kg上升至190 IU/kg,血红蛋白仅上升了22 g/L,在此期间α-珠贫组有7例(58%)患者发生心力衰竭,而对照组仅1例(8%)发生心力衰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后3个月中,α-珠贫组患者每周促红素用量升至(234±34)IU/kg,血红蛋白升至(114±3)g/L,贫血得以纠正。α-珠贫组在贫血纠正时及维持期每周促红素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α-珠贫组12例患者透析期间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结论:合并α-珠贫可能加重MHD患者的贫血程度,且使其对常规剂量促红素治疗反应不足,需大剂量促红素才可纠正其贫血,但这并不能改变其小细胞低色素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静脉补铁对肾性贫血的疗效及护理。方法 46例维持血液透析的贫血患者分为静脉和口服两组,治疗8周后观察其Hb、RBC等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静脉组治疗前后的Hb为(70.05±16.19)g/L及(86.19±13.04)g/L,RBC为(2.51±0.56)×1012/L及(3.08±0.65)×1012/L,Hct为0.218±0.051及0.274±0.046,SF为(215.43±98.31)μg/L及(510.99±136.96)μg/L,TSAT为(21.03±5.83)%及(33.51±7.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且Hb、Hct、SF、TSAT增高幅度明显高于口服组(P<0.05)。口服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静脉补铁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疗效优于口服铁剂。  相似文献   

12.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脑血管意外的危险因素及转归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脑血管意外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影响脑血管意外患者转归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脑血管意外的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12例同期住院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脑血管意外组低密度脂蛋白(LDL)明显高于对照组(2.99±1.27mmol/L vs 2.01±0.52mmol/L,P<0.05)。两组在年龄、性别、透析龄、糖尿病病史、心血管疾病史、高血压及其控制情况、透析情况、血红蛋白、其它血脂指标、肾功能、钙磷乘积、ECG幅值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脑出血组发病距末次透析时间短于脑梗死组,分别为17.7 h和60.0 h。脑出血组的病死率明显高于脑梗死组(88.9%和12.5%,P<0.01)。结论:LDL是尿毒症患者脑血管意外的可能危险因素,脑出血的病死率明显高于脑梗死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有动静脉内瘘侧和无动静脉内瘘侧的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EDD)间有无差异。 方法应用高分辨率超声诊断仪,对38例应用动静脉内瘘行MHD的患者,检测动静脉内瘘侧(AVF组)及非动静脉内瘘侧(NAVF组)肱动脉基础内径、反应性充血后内径的变化并计算EDD。 结果MHD患者中AVF组肱动脉EDD(5.21±1.84)%较NAVF组(7.33±3.43)%明显减低,差异显著(P〈0.001);MHD患者AVF组肱动脉基础内径(5.90±1.04)mm较NAVF组(4.37±0.88)mm明显增宽(P〈0.001)。 结论MHD患者有动静脉内瘘侧EDD较无动静脉内瘘侧损害严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蔗糖铁与右旋糖酐铁注射液静脉注射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缺铁性贫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100例MHD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蔗糖铁组)与对照组(右旋糖酐铁组),每组各50例。将100mg蔗糖铁和100mg右旋糖酐铁分别稀释100mL生理盐水,于每次血液透析时使用。每周治疗1次,治疗时间为10周,观察12周。两组患者的总铁量1000mg,所有病例都合并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0)治疗,剂量为每周120~150u/kg,皮下或者静脉应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贫血的效果,铁代谢指标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两组的血红蛋白(Hb)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均P〈0.01);红细胞比容(HCT)也较治疗前显明升高(均P〈0.01),而试验组的上升幅度大于对照组,但两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血清尿素氮、肌酐、转氨酶等均无明显变化。两组患者均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蔗糖铁是治疗伴有缺铁性贫血血液透析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5.
观察不同剂型铁剂对维持性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并建立严密的护理观察体系。方法:本院接受血液透析的60例尿毒症患者入选,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治疗组32例。两组均常规血液透析,使用r-HuEPO治疗,对照组口服琥珀酸亚铁,观察组采用右旋糖酐铁注射,疗程均为10周,静脉注射严密观察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经严密观察和及时处理后,副反应明显下降。结论:静脉注射右旋糖酐铁临床疗效比口服琥珀酸亚铁疗效好,在合理应用的同时,密切监测,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6.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浆游离氨基酸进行测定和分析。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15例血透患者在一次透析前后的血浆氨基酸谱。结果发现血透患者在透析前的必需氨基酸除苯丙氨酸外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其中以缬氨酸、亮氨酸和组氨酸下降为显著;非必需氨基酸中精氨酸、甘氨酸和鸟氨酸明显升高;酪氨酸/苯丙氨酸和丝氨酸/甘氨酸的比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患者在一次透析后的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均低于透析前水平。引起血透患者氨基酸异常的原因可能与蛋白质摄人不足、尿毒症毒性物质和酸中毒等有关。  相似文献   

17.
姚筱  蒋云生  朱新林 《医学临床研究》2008,25(10):1749-1752
[目的]观察维生素C(Vit C)透析液透析对静脉补铁诱导的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20例,随机分为补铁组(10例)、补铁 Vit C透析液组(10例),另选同年龄、性别健康人10例为对照组,检测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指标血浆丙二醛(MDA)、血浆晚期蛋白质氧化产物(AOPP)、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清谷胱甘肤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HD患者MDA、AOPP含量升高,SOD、GSH-Px含量降低(P<0.05),补铁组静脉补铁8周后与治疗前比较MDA、AOPP含量明显升高,SOD、GSH-Px含量明显降低(P<0.05),补铁 Vit C透析液组治疗8周后与补铁组比较SOD、GSH-Px含量明显升高,AOPP舍量明显降低(P<0.05),MDA含量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HD患者静脉补铁后氧化应激明显,补铁同时使用Vit C透析液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铁荆诱导的氧化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清硫化氢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根据筛选及排除标准,纳入符合要求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50例,同时收集健康志愿者17名作为健康对照。留取患者透析前后血标本,健康对照组则清晨空腹抽血。检测血清硫化氢、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内皮素-1及硫化血红蛋白等水平,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血清硫化氢、一氧化氮/内皮素-1比值、硫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内皮素-1和维生素B6含量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前血清硫化氢与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内皮素-1比值、硫化血红蛋白及肾小球滤过率正相关(P0.01),而与血肌酐水平负相关;透析后血清硫化氢水平较透析前明显上升,一氧化氮水平和一氧化氮/内皮素-1比值明显下降,而内皮素-1、硫化血红蛋白及维生素B6水平在透析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硫化氢水平明显降低,其水平与一氧化氮、硫化血红蛋白、肾功能等显著相关;血液透析后患者血清硫化氢水平较透析前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9.
C-反应蛋白在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CRP)与营养状态、贫血及感染的关系。方法:68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于透析日空腹采血测定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转铁蛋白(TF)、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和CRP,记录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用量,观察C-反应蛋白与其之间的关系。结果:血清CRP增高组rHuEPO用量、Epo/Hct比值均显著高于CRP正常组(P<0.01);Hb、Hct、Alb均显著低于CRP正常组(P<0.01);两组间年龄、性别、体重及Kt/V指标未见显著差异。感染组CRP水平明显高于非感染组CRP水平(P<0.01)。感染组Hb、Alb及TF明显低于非感染组(P<0.01),感染组PA也明显低于非感染组(P<0.05);两组间年龄、性别及体重等其它指标无显著差异。CRP水平与Hb、Alb、PA、TF呈负相关(P<0.01)。结论: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CRP水平普遍增高,CRP升高是预测rHuEPO疗效的理想指标,监测CRP水平可能对于调整rHuEPO用量以达到有效纠正贫血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同时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CRP水平可反映贫血、营养不良及炎症反应,贫血、营养不良与炎症反应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生物电阻抗分析法评估血液透析患者干体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生物电阻抗频谱分析法(bioimpedence analysis,BIA)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的体液分布,同时了解其对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透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5例,透析时间均大于3个月,应用BIA分别测定透析前后细胞内液(intra—cellular water,ICW)、细胞外液(extra—cellular water,ECW),并分别计算占体重的百分比(ECW%、ICW%)。另外选取83名性别、年龄、体重匹配的正常个体作为对照组。结果HD患者透前ECW%明显高于同性别正常对照(P〈0.01),透后较透前明显降低(P〈0.05),透后接近正常人群水平(P〉0.05)。HD患者ICW%透析后降低,但与透前相比无明显差异,且与同性别正常对照组亦无明显差异(P〉0.05);HD患者高血压组透前、透后均高于正常对照(P〈0.05);HD患者正常血压组透前高于正常对照(P〈0.05)。透后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HD患者低血压组透前与正常对照无差异(P〉0.05),透后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透析患者的体液分布存在明显异常,主要表现为透析前ECW%增加。透析脱水主要来自ECW,对ICW无明显影响。利用多频生物电阻抗测定透析后ECW%可用于评价HD患者干体重,但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