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与常规磁共振成像相比,超低场磁共振成像技术所需的成像磁体可降至mT级甚至μT级,不仅大大降低了设备的成本和体积,还能够获得普通高场磁共振成像设备无法得到的特殊图像,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光抽运现象的磁共振信号检测方法,该方法根据外加磁场会影响碱金属原子对特定波长光吸收的原理,通过检测透射光强的变化检测磁共振信号。文章最后利用线圈产生模拟磁共振信号,给出了一维及二维磁共振成像的实验结果,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磁共振信号有良好的频率分辨率及相位控制的稳定性。由于该方法具有高灵敏度、低成本以及在信号检测时需要很弱背景场等特点,因此特别适用于超低场磁共振信号的检测。  相似文献   

2.
移动式轻量化的磁共振成像系统可部署于重症监护室、救护车等特殊场合,使床旁脑卒中监护成像、救护车上移动脑卒中成像成为可能。相比于中高场系统,超低场磁共振成像设备采用轻量化的永磁体设计,结构紧凑,方便移动,但在没有电磁屏蔽房的情况下其图像质量极易受外部电磁干扰噪声的影响且硬件设计上还存在诸多关键技术问题有待解决。本文从系统硬件设计及环境电磁干扰消除两个方面展开研究,研发了50 mT移动式无屏蔽磁共振成像系统样机,从磁体的永磁结构、梯度和射频线圈系统以及电磁噪声消除算法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最终获得了高质量的人脑图像,为超低场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利用低场磁共振序列设计平台探讨脉冲序列的设计方法,并分析评价成像质量.方法 在低场磁共振平台上,基于序列编码语言及脉冲和编码梯度的最佳施加时间来设计成像序列,并对含油和硫酸铜的样品管进行成像,然后根据T1、T2、质子密度、回波时间、重复时间等基本成像参数对样品管图像进行比较和验证.结果 探索出磁共振成像序列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流程,并且获得了清晰的磁共振图像.结论 低场磁共振可作为基础研究平台用以设计成像序列并进行成像.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可针对不同组织部位设计具有特异性效果的脉冲序列,以将磁共振技术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4.
磁共振电阻抗成像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一种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和电阻抗成像(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EIT)技术融合的新型成像技术--磁共振电阻抗成像技术.阐述了二者结合的关键点:磁共振电流密度成像技术.分析了硬件系统构建的特点,着重回顾了当前研究概况并介绍了几种主要模型和算法,指出了各自特点.最后对该技术的主要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微结构成像是为了改善传统扩散磁共振成像的一些缺点而发展的一种新技术.微结构成像范式旨在建立组织结构特性与体素级磁共振信号相联系的模型,以此来估计并绘制微结构属性.目前该技术正在实现从实验室研究到临床应用研究的转变.首先介绍扩散磁共振成像并分析传统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阐述微结构成像原理;随后,对受阻与受限制复合扩散模...  相似文献   

6.
并行磁共振成像的回顾、现状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经过20多年的发展,磁共振成像已经成为临床医学影像学检查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但缩短采集时间仍然是磁共振成像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最近10年,成像速度的提高主要依赖于多通道线圈采集技术的出现和并行成像算法的发展。本研究介绍了并行成像的发展历程,并对现有重建算法及其应用进行了阐述、比较与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磁共振成像领域,线扫描是最早的一种傅立叶成像方法,后逐渐被二维傅立叶成像方法取代,近年来线扫描方法又重新引起了人们的兴趣,本文介绍磁共振线扫描方法,并分析其优缺点;方法:从线扫描与二维傅立叶成像方法的原理人手,在多个方面比较两种方法的差异;结果:线扫描方法在成像速度及图像信噪比方面不如二维傅立叶成像方法。但在克服运动伪影、金属伪影及手术过程中实时磁共振检查等方面优于二维傅立叶成像方法;结论:线扫描方法是一种适用于中低场永磁型磁共振设备的成像方法,在术中磁共振成像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西门子最新的一款磁共振设备MAGNETOM(R)Verio 3.0T+70 cm大孔径+Tim(tm)(全景矩阵成像)磁共振成像系统落户中国科学院上海临床中心(徐汇区中心医院),近日举行开机典礼。该款磁共振设备是超导3.0T场强,32通道头部线圈可用于脑功能成像和中枢神经细微成像量,Tim平台能快速获得优良的图像质量,双通道射频阵列技术消除射频场不均匀性伪影。可用于对神经系统早期或  相似文献   

9.
基于纵向弛豫时间的低场磁共振无创测温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磁共振成像(MRI)的一些成像参数对温度变化敏感,通过测量成像参数平衡磁化强度M.和纵向弛豫时间T1,可以实现无创的温度测量,该方法尤其适合在低场MRI中使用.本文在介绍磁共振无创测温技术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低场磁共振无创测温技术中T1值的测量,M.与温度的关系及测温时最佳TR值的选取等问题,提出了增加修正系数等解决方案,并对方案进行检验,结合仿真计算,验证了解决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基于脑内血氧水平变化的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逐渐成为研究人脑功能的最主要的手段之一,但它的时间分辨率低.近年提出的神经电流磁共振成像(nc-MRI)是一种利用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对神经活动产生的电磁场直接成像的新方法.在原理上,nc-MRI是一种无创伤且同时具有高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特性的技术.因此,它的出现有可能会极大地推进脑功能的研究.探讨了nc-MRI信号的产生机制,包括神经磁场的理论模型和nc-MRI信号源及nc-MRI信号的模拟计算,其中包括对树突分支磁场的模拟以及nc-MRI的实验研究进展:展望了nc-MRI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磁场均匀度对MR图像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核磁共振(MR)图像质量最基本的部分为磁体,在评价核磁共振扫描仪的众多参数中,主磁场的均匀性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衡量指标,该文阐述磁场均匀性对核磁共振成像质量的影响和磁场均匀度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12.
非人类灵长类动物是神经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动物模型,可以兼容多种侵入式和非侵入式神经信号探测和神经活动调控方法.结合侵入式和非侵入式方法的非人灵长类动物的神经科学研究,有助于将大量基于动物模型的基础研究成果进行临床转化.其中磁共振脑成像技术是目前最主要的非侵入式大脑神经信号探测手段.非人灵长类动物磁共振脑成像研究,对于深入...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磁共振成像设备系统庞大笨重、价格昂贵、检查噪声大、摆位困难等,因此限制其普及应用,而低场可移动式磁共振成像设备可以克服这些缺点。传统核磁共振成像采取大磁体包围小样品的模式,对高度均匀磁场环境(<5×10-6/40 mm DSV)中的样品进行成像,相应的硬件设计和许可技术相对都比较成熟和完善。开放式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基于极度不均匀的磁场条件(>1 000×10-6/mm DSV),相关的硬件设计、成像技术与传统的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差距很大,难度也急剧增加。全面论述低场开放式磁共振成像技术的起源、发展、关键技术,包括磁体、射频线圈、梯度线圈等硬件和射频脉冲设计、成像序列、图像后处理等方法,旨在为可移动式核磁共振成像设备的研发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不同场强不同序列伪影的差异。方法制作钛合金水模.分别在1-5T和3.0TMRI扫描仪上采用矢状位快速自旋回波(TSE)-T1、TSE-T2、TSE的短反转时间的反转恢复(STIR)的脂肪抑制、TSE的频率选择饱和法(FS)抑制、梯度回波序列(GRE),陕速小角度激发(FLASH)、扩散加权成像(DWI)等常用序列扫描。分析扫描得到图像伪影特点及进行伪影大小测量。结果GRE/FLASH序列图像和DWI图像伪影最大.FS抑制序列得到图像伪影比STIR序列图像伪影大.各序列伪影形状也有差别。在不同场强下相同类型序列扫描伪影也不同.高场强伪影明显大于低场强伪影。同一场强不同序列伪影大小不同,同一类型序列3.0TMRI图像伪影比1.5TMRI图像伪影要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以通过场强选择、序列的选择来减少金属植入物磁共振扫描带来的伪影。  相似文献   

15.
扩散敏感梯度磁度的方向及强度是磁共振扩散成像实验的重要参数,但这二个参数不能由用户通过设备自带的软件设定。本文介绍一种新的方法,通过修改MRI扫描机内部的数据文件,用户可以方便与精确地设定扩散加权成像DWI及扩散张景成像DTI的实验参数,而且可以为MRI扫描机增加新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确定医用核磁共振成像设备的相关风险因素,针对这些风险因素设计相应的风险管理流程与方案,以更好地保障医患安全及设备本身的安全运行。方法:本论文从医用核磁共振设备的成像原理出发,分析各个设备系统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结合国家现有的相关标准与医院临床实践需求,设计出医学核磁共振成像设备的风险管理流程及其具体管理方法。结果:根据对现有医院影像设备管理的需求分析和实地调研,结合核磁共振成像设备的自身运行特点,完成了核磁共振成像设备的主要风险因素的具体分析,所设计的风险管理流程涵盖了与核磁共振成像设备相关的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控制等等风险管理基本环节。结论:虽然医用核磁共振设备技术复杂,在平时运行维护过程中对安全性要求较高.但是,如果医院能够建立合理的医用磁共振设备的风险管理流程,让操作员工熟悉每个风险因素的前因后果,熟悉相应的科学处置方案,完善相应的风险管理细则,就可以降低每个风险的发生几率,可以保障医务人员及患者的安全,从而可以保持核磁共振成像设备的安全运行,提高设备管理效率等等。  相似文献   

17.
快速磁共振波谱成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磁共振波谱成像时间太长 ,不能应用到临床。发展快速波谱成像方法是必然的。目前有 7类快速波谱成像方法 ,它们都来自快速 MRI成像方法。本文对传统波谱成像和 7类快速方法分别作了介绍 ,并且展望如果把 MRI中任意轨迹图像重建方法用于波谱成像 ,将能够设计出速度更快的波谱成像数据采集脉冲序列。  相似文献   

18.
Summary Different structural as well as functional imaging technique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 the investigation of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an ischemic stroke. Available imaging procedures usually provide complementary data, but the images can not easily be compared due to differences in patient positioning, angulation, and slice thickness. We studied the value of spatial integration of images from different modalities in a patient with an ischemic stroke and used skin markers to integrate the obtained information. Computed tomography (C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99mTc HMPAO-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SPECT) and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ic imaging (MRSI) were performed in a patient, presenting with a right sided hemiparesis caused by an ischemic stroke. Combination of MRI with CT demonstrated that the infarction visible on CT and MRI corresponded in size and volume. Furthermore,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images could readily be integrated, thus allowing us to obtain accurate information in this stroke patient. Different imaging modalities provide complementary information in the acute phase of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multimodality matching can be of great value for improvement of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pathophysiology and course of ischemic stroke.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了非均匀场中磁共振成像及其复原方法。当主磁场及梯度场的误差场的分布是任意时 ,结果表明了这一方法对于模拟有误差场存在时的傅里叶 轭式断层 (Fourier zeugmatography)成像和自旋 卷绕法(Spin warp)成像都是有效的。这些结果将对直接傅里叶成像中所用的电磁铁和梯度线圈的设计与制造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