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秩边穴是足太阳膀胱經的腧穴。在我国最早的針灸典籍《甲乙經》中就已有了較詳細的記載:“腰痛骶寒,俛仰急难,阴痛下重,不得小便,秩边主之。”以后历代医籍也多有記述,如《銅人  相似文献   

2.
一、耳針疗法的发展概况: 耳針疗法是我国針灸疗法的一部份,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長期与疾病作斗爭的經驗积累之一。我国古代医書中,早有关于耳与全身经絡的关系及針灸耳廓治疗疾病的記載。如“灵枢”記載:“耳者,宗脈之聚也”。宋代杨士贏又有:“十二經脈,上絡于耳”的說法。唐代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有用艾灸耳后筋上,治疗风聋雷鳴;明代杨繼洲“針灸大成”中,有用小艾炷灸耳尖,治眼生翳膜等的記載。另外民間还流传用針扎耳垂、治紅眼、針挑耳后、治烂喉痧;手揑耳  相似文献   

3.
引言經絡学說是祖同医学基本理論。在“內經”里卽有系統的經絡学說的記載。特別是針灸疗法,就是以經絡学說为基本理論根据的。根据古代文献的記載,認为經絡是构成人体气血运行整体循环的通路。它将五脏(肝、心、脾、肺、腎)六腑(大肠、小肠、胃、膀胱、胆、三焦)四肢、皮肉、骨骼等联系起来,有决死生,处百病,調虛实的功能。经絡中包括十二經脈、奇經八脈、十五絡、十二经别及十二經筋等部分,构成整体循环的主要通路;与现代解剖生理学的知識相对照,有許多地方是无法解释的。有人認为經  相似文献   

4.
膻中穴属任脉,横量两乳間陷中,仰而取之。“难經”曰:气会膻中。疏曰:气病治此,灸五壮。据各家載述,膻中穴主治:上气短气,咳逆、喘息、噎气、鬲气、胸中如塞等。一切属“气”类之症。但据一般文献記載,大都将此穴列为禁針穴。有的主张只灸不針。笔者屡用此穴針治哮喘,胸悶,痰饮之病,均获良效。令将治愈二例虚性气喘患者的經验介紹如下:  相似文献   

5.
耳針疗法是一种針刺耳部治疗疾病的方法。远在晉代葛洪《肘后方》就有以葱刾耳救治卒中恶的記載。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有艾灸耳后筋上“阳維”穴可治风聋雷鳴的記載。明代李时珍《本草綱目》中引唐陈藏器方“瘧正日发,取蛇蛻塞两耳……”。明代楊繼州在《針灸大成》中更提出艾灸“耳尖穴”,可以治眼生翳膜。又据云在清朝就有专門用耳針治病的中医很受群众欢迎。約三十年前,杭州有一位七十  相似文献   

6.
針灸疗法已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后疼痛,取得效果。我们以針刺束骨穴治疗肛門术后疼痛共12例,現將临床材料,整理报导。針刺方法穴位:束骨穴位于足小趾外侧本节后,赤白肉际陷中,属足太阳膀胱經俞穴。針刺深度:刺一寸深。(按一般文献記載为2—3分深) 手法:捻轉泻术,結合留針30分钟。  相似文献   

7.
閱讀1955年10月号“上海中医藥雜誌”陸瘦燕医師論“針灸学概述”一节,在第9頁左21行,有“足太陽69穴”之文,我考查了几本書籍,有的記載說是67穴,有的說是63穴,也有个別書中的記載是66—65—62—61穴等。(如表一)  相似文献   

8.
我們在学习经脈学说时,对经脈的循行通路的是否存在,力求同时得到感性認識与理性認識。我們在临床实践中,針刺經脈中的孔穴时,針下的电掣式的感傳,往往与經脈的循行通路相一致。患者在电掣式的感觉以后,所患的疾病即同时消失。这一联串的事实,对我們有很大的启示,使我們意識到經脈的循行,是有一定的規律的,它也可以作为針灸的治疗規律。我們为了探求这一经脈的循行規律与針刺的治疗規律的統一,在1955年11月26日至1956年6月11日,有意識的用循經取穴法治疗牙痛11例(見附表),認識到經脈的循行通路,是客观存在的,它并且是針灸的治疗規律。  相似文献   

9.
这里討論的背部俞穴定位,主要是指背部膀胱經第一、二侧线的定位問題。根据目前在針灸教学上几乎一致是按全国統一教材的取法:即膀胱经第一侧线如大杼穴的取穴法;正坐从第一椎下督脈陶道穴旁开一寸五分(从督脈正中綫旁开一寸五分)。第二側綫如魄戶穴的取穴法:从第三椎下督脈身柱穴外开三寸陷中取之(正中线旁开三寸)。但从以上各穴的穴位一栏来看,前者是挾脊三寸、后者是挾脊六寸?荒芊袢险馐怯形南赘莸摹R陨涎ㄎ缓腿⊙ǚ?虽是同一穴的两項記載,不能說是沒有矛盾的。前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目前,在医案的处方中,尚无針灸符号(一般皆以文字記載)。笔者不揣冒味,草拟数則,写在下面,借以拋磚引玉,就教于針灸界的同道們。 (二)符号的書写及其簡單的含义 1.針号:∨。含有針尖向下刺入皮內之意。例如針湧泉穴即可書写为:湧泉∨。如願标明深淺度亦可作:湧泉 ,表示針三分。 2.灸号:∧。含有象征艾柱的形狀之意。例如灸合阳,即可書写为:合阳∧。如願标明壯数亦可作:合阳 ,表示灸五壯。 3.針灸号(針而后灸的符  相似文献   

11.
讀了1959年3月号“江苏中医”刊載吳国森先生的“对任、督、足太阴經脈的管见和刍議”一文后。有一些个人肤浅的看法,願就正子吳先生,并希同道們指正。 吳先生对督脈的循行,提出了新的见解,这种大胆疑古的治学精神是值得效法的,但吳先生所持的理論,在我来說,还是沒有足够說服力。现在我就以下几点提出来討論。首先应該明确,督脈是屬于奇經八脈之一,而奇經八脈是“不拘于常”,它既无表里配偶关  相似文献   

12.
孔穴一、孔穴的名称:孔穴乃是在身体上施行針灸的特定部位,簡称为穴。晋皇甫謐撰甲乙經时,就曾取材于明堂孔穴針灸治要一書,可見孔穴一称来源已久了。在整个人体上的孔穴总数,如把左右兩側通計在內,共有一千多个穴位,其中有361个穴名,670个穴位是排在十四經系統以內的,叫作經穴,也叫作气穴或腧穴。其  相似文献   

13.
腰痛是临床上常见疾病,除用药物、按摩等治疗外,針灸也是主要的一种手法,在《素問·刺腰痛論》,已把各經腰痛的特症,和針刺部位,提出概括性的介紹,經过历代針灸医师研究发展,在治疗腰痛中,积累了很多經验,在文献中都有記載。如《通玄指要賦》中指出:“人中除脊膂之强痛”。“腎俞把腰痛而泻尽”。“腰脚痛在委中而已矣”等等,至論病因,不外乎外感风、寒、湿邪,或內伤色欲,腎阴不足所致。茲将115例腰痛簡介于下: 一、病历分析 115例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年龄以中年多见,职业工人几乎占一半,病程短。可分四种: (1) 风寒型:腰部两側及髀部为风寒所感,肢体酸軟且痛,腰部无力畏寒。  相似文献   

14.
閱讀江苏中医杂志1962年12月号刊載肖少卿同志的“評針灸取穴参考图”一文。对本人所繪的(1959年4月一版)針灸取穴参考图,指出图中正、背、側三面之人体經穴位置以及經絡循行等方面,有一些不同的看法而有所质疑。本人对肖同志相互切磋的精神,深表感謝。原拟早作說明,与肖先生释疑解答,以期将人体經絡腧穴的位置符合于生理組織实况,使本图  相似文献   

15.
火針是祖国医学針灸疗法中的一种。早在民間即已盛行,效果也很确实。在古代文献中有叫做燔針或烧針,明代《針灸大成》才有火針的記載。我院針灸科陈玉銘大夫常用火針治疗外痔、乳核、疣子(老鼠痣)、瘰癧等症,效果颇佳,茲将病例整理介紹如下:  相似文献   

16.
后谿是小腸手太阳經的腧穴。在古代針灸八法中認为它与督脉有密切联系。笔者通过十几年的临床实践,体会到后谿穴在辨証施治的原则下,取穴准确,手法得当,往往是針到病除,效如桴鼓。茲仅根据古代針灸文献的記载,結合临床經驗体会,将它的适应范围、主要作用,簡介如下,供临床医家参考。  相似文献   

17.
医不三世,不服其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不三世,不服其葯”有两种解释:一是說医生没有經过父子三代相承,不可服食其葯;一是說“三世”指黄帝針灸、神农本草和素女脉訣三种医书,医生如果没有熟讀这“三世”之书,不可服食其葯(見《礼記——曲礼》疏),两說应以后者較为恰当。黄帝針灸可能是《黄帝內經》,它和神农本草、素女脉訣是我国最早的基础医学、葯物学、診断学的代表作品。“医不三世,不服其葯”这句話,如果随文释义,好象是告誡人們择医必須慎重,其实它还有更积极的合义:它为我們指出,一个高明的医生(这  相似文献   

18.
祖国医学关于膀胱的解剖、生理及排尿障碍的記載頗多。古代早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芷焉,气化則能出矣”(素問灵兰祕典論),及“腎气通于阴,阴,水液下流之道也,膀胱为津液之府”(巢氏病源)等解剖生理的記載,当膀胱和“气化津液”有关的肺、三焦、肝、腎、小肠与脾胃等脏腑經絡发生疾病时,均可引起排尿障碍。如灵枢(經脈篇)載:“肝足厥阴之脈,是主肝所  相似文献   

19.
經脈杂談     
一經脈与針灸、方藥的关联經脈学說的理論,是我国古代中医学的結晶。它是經历了不知其数的年代,及亿万劳动人民无数次的实踐观察出来的,是由实踐到理論的。它的理論体系,导源于上古自发的朴素的辯証法的阳阴五行的思想,结合人体內部的神經、血管、体液运行的生理狀态,及临床証狀的各种病理狀态,經过分析綜合,才总結出經脈的循行規律与治疗規律来,并以这一規律的理論,指导中医診治的临床实踐。內經“灵樞”經脈篇說:“經脈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調虛实,不可不通”的意見,就是指的經脈学說是中医的診断与治疗的重要的法則。古代的中医治病,主要是針灸治疗,因而經脈的循  相似文献   

20.
夜神闕穴即臍中、历代針灸书籍皆謂:“能治前食伤、泄利不止、小便不利及中风、中暑等急症”,惟宜灸而不宜針。尝讀王执中《針,生經》有“予尝患溏利夕灸壮,次日写厠、連数夕灸,則数日厕、足见經言主不止之驗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