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采用无创伤心阻抗血流图研究0.75%布吡卡因和1.6%利多卡因+0.16%丁卡因混合液(不含肾上腺素)硬膜外阻滞后肾脏手术侧卧位对病人循环功能的影响。30例病人随机分成二组,并与15例健康人作对照。其结果为;① 未施行麻醉的健康人在摆成肾脏手术侧卧位时左心收缩功能有减弱的趋势,每搏量和心排出量明显减少,体循环血管阻力增加,平均动脉压不变;②在施行硬膜外阻滞后肾脏手术侧卧位时,PEP延长10%,LVET增加4%,PEP/LVET增大8%,1/PEP~2减少18%,EF减少5%,SV与SI减少数22%,CO与CI减少24%,SVR增加12~24%,MAP下降12~16%,HR减慢1~9%;提示硬膜外阻滞后肾脏手术侧卧位对左心功能的抑制更为加剧,血流动力学变化剧烈。并就体位改变前后监测的重要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应用0.25%布吡卡因和1.33%利多卡因混合液用于硬膜外阻滞麻醉,进行各类手术麻醉612例。利多卡因和布吡卡因具有协同作用,缩短了手术开始时间,又减少了术中用药次数,避免了单一用药的不足。该混合液肌松效果好,对呼吸循环影响不大,硬膜外阻滞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盐酸丁卡因作为一种长效酯类局麻药由于过去药物纯度不够,注射液易挥发。毒性较大.临床上常用于表面麻醉。目前盐酸丁卡因粉剂(浙江三九邦而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是一种新型制剂,具备性能稳定且毒性低的特点。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浓度丁卡因复合利多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时的麻醉效能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现就我科2004年2月-2005年5月收集的99例剖宫产手术患者术中麻醉效能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0.25%布吡卡因和1%利多卡因混合液(简称低浓度布利混合液)硬膜外阻滞用于32例胸腹部手术。结果31例(96.6%)镇痛,肌松满意,保有布吡卡因作用时间长的优点,无一例出现毒性反应,表明低浓度布利混合液膜外阻滞适用于胸腹部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手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老年患者手术麻醉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腹部手术老年患者96例,随机分为 A、B、C 3组,各32例。分别以0.375%、0.5%、0.75%罗哌卡因对3组行硬膜外麻醉。记录并分析3组麻醉效果及不同时间段血压、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结果3组在麻醉起效时间、麻醉作用范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较于其他2组,A 组麻醉维持时间显著缩短(P<0.05);B 组及 C 组麻醉维持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醉20 min 后,C 组收缩压(118.86±7.44)mmHg、SpO2(90.10±1.00)%、HR (61.85±8.79)次/min 显著低于 A 组(139.72±8.79)mmHg、(98.45±1.12)%、(76.45±9.28)次/min ,及 B 组(141.58±9.64)mmHg、(97.86±1.04)%、(77.58±10.21)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浓度的罗哌卡因均可应用于老年患者行腹部手术,但0.5%罗哌卡因组具有更长的麻醉维持时间且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更小,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探讨硬膜外阻滞麻醉对婴幼儿循环功能的影响:前瞻性选择2岁以下小儿施行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定时测定阻滞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每搏输出量、分钟心输出量、射血速率指数、心室射血时间、肺液指数等9项指标及阻滞平面,其中阻滞平面达胸4(T4)和胸6(T6)各10例;结果表明阻滞平面达T4和T6两组患儿硬膜外阻滞后,除心率减慢之外,其他指标无明显改变,提示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对婴幼儿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将ASAⅠ~Ⅱ级子宫切除术患者 6 0例随机分成 3组 ,每组 2 0例 ,应用碳酸利多卡因 (A组 )、碳酸利多卡因加地卡因混合液 (B组 )、盐酸利多卡因加地卡因混合液 (C组 )进行硬膜外阻滞。结果 :A、B两组起效及阻滞完善时间较C组明显缩短 (P <0 .0 1) ,作用持续时间A组明显短于B、C两组 (P <0 .0 1)。 3组镇痛、肌松作用均良好。表明碳酸利多卡因加地卡因组成混合液既起效迅速、阻滞平面固定快 ,又有麻醉持续时间长的优点 ,适合于子宫切除术患者的麻醉  相似文献   

10.
分娩镇痛是近些年来受到国内外十分重视的问题。1990~1997年我院采用低浓度小剂量了吡卡因硬膜外阻滞对64例产妇进行分娩止痛的临床观察(观察组),同期随机选择产妇64例作为对照组,现总结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足月妊娠、单胎、头位产妇,预计能阴道分娩,无麻醉禁忌证的志愿者64例,采用硬膜外阻滞镇痛分娩,并随机选择64例未用任何止痛方法的产妇进行对照,两组产妇的年龄、胎次、妊娠周数见表1。表1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一般情况(例)1.2麻醉方法:在产程较活跃,窗口开2—4cm时施行硬脊膜外腔穿刺、选择L。_4或…  相似文献   

11.
应用无创伤性方法对0.75%布吡卡因硬膜外阻滞59例,对照组1.6%利多卡因、0.16%丁卡因混合液(均不含肾上腺素)30例病人的STI变化进行临床对比研究。两组病人无明显心血管疾患,年龄17~60岁。实验结果表明:上腹部手术硬膜外阻滞后两组的PEP、LVET、1/PEP~2、MAP和HR的变化相似(P>0.05);PEP/LVET与EF的改变:布吡卡因组>利多卡因组(P<0.05~0.01)。而中、下腹部手术的结果却恰恰相反。证明在常用浓度、一般剂量、阻滞范围相同情况下,中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左心功能的抑制以布吡卡因更为严重;下胸、腰段硬膜外阻滞则以利多卡因、丁卡因混合液更为显著。它为临床医师在硬膜外阻滞时选择局麻药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和丁卡因硬膜外联合全麻对异氟醚MAC的影响。方法78例胆囊切除病人随机双盲分为四组,Ⅰ、Ⅱ、Ⅲ组均用硬膜外联合全麻,分别用1%利多卡因、0.15%丁卡因和其混合液做硬膜外麻醉,并吸入异氟醚全麻,Ⅳ组单纯吸入异氟醚全麻做对照。用电刺激左肩C5水平上下浮动法测异氟醚的MAC值。结果3组硬膜外联合全麻组异氟醚的MAC分别是:0.67±0.097%、0.68±0.084%、0.61±0.103%,3组间无显著差异;而全麻对照组的MAC为1.15±0.088%,硬膜外联合全麻组与全麻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可以显著降低异氟醚的MAC。结论利多卡因和丁卡因硬膜外联合全麻可以降低异氟醚的MAC值,但利多卡因和丁卡因及其混合液组中无显著差别,且表现相加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一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于不同药物的腰硬联合麻醉对股骨头骨折置换手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80例股骨头骨折置换手术平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分别采用基于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药物的腰硬联合麻醉方法。结果:基于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药物的腰硬联合麻醉对股骨头骨折置换手术都改善了血流动力学,麻醉后SBP与麻醉前相比较略微降低,而HR的变化比较平稳,但是两组间麻醉前后各时间相比都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罗哌卡因的腰硬联合麻醉对于股骨头骨折置换手术有利于维持围术期血流动力学与生命体征的稳定,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超声心动图监测比较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联合或不联合硬膜外麻醉气管插管期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年龄65~75岁,美国麻醉医师学会分级(ASA)Ⅰ或Ⅱ级择期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成全身麻醉组(G组)和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组(GE组),每组20例。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2μg/kg,咪达唑仑0.06 mg/kg,维库溴铵0.12 mg/kg,二异丙酚1.6 mg/kg行麻醉诱导和插管。采用心电监护仪和超声心动图技术记录麻醉诱导前(T0)、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即刻(T2)、插管后1 min(T3)、插管后5 min(T4)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左心室舒张期末容量(EDV)、每搏输出量(SV)、射血分数(EF)、心排血量(CO)的变化。结果:两组气管插管期血流动力学参数均出现明显变化(P<0.05)。在T1、T2、T3、T4时间点,G组SBP、DBP、EDV、SV、EF、CO明显高于GE组(P<0.05),HR则无明显差别。结论: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较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气管插管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影响小。  相似文献   

15.
硬膜外阻滞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在分娩时应用硬膜外阻滞镇痛的效果。方法:硬膜外阻滞负荷剂量为0.2%布比卡因5~10ml,镇痛用1.25%布比卡因与2μg/ml芬太尼的混合液,以lOml/h的速度从硬膜外导管泵入硬膜外腔。结果:行硬膜外阻滞,消除产痛,效果满意,也得到产妇主动配合,而且对产妇和胎儿生理均无明显干扰。结论:应用硬膜外阻滞进行分娩是一种确切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单纯全麻与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对食道癌三野根治术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将3 0例ASAⅠ~Ⅲ级食道癌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A组为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 (GA +EA ,15例 ) ;B组为单纯全麻 (GA ,15例 )。B组静注咪唑安定、芬太尼、异丙酚、维库溴铵诱导后气管插管 ,A组先行胸段硬膜外穿刺置管注药后再行气管插管 ,分别监测A、B两组插管后、术中、拔管后MAP、HR、CVP、PETCO2 各项参数变化。结果 A组MAP下降、HR减慢与麻醉前比 (P <0 .0 5 ) ;B组MAP、HR上升 (P <0 .0 5 ) ;A组MAP、HR、CVP、PETCO2 均低于B组 (P <0 .0 1)术中、术后ECG异常变化B组均大于A组 (P <0 .0 5 )。结论 食道三野手术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围术期血流动力学较单纯全麻稳定 ,但应注重血容量补充。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与腰麻在疝修补术中的麻醉管理及相关并发症,确定硬膜外麻醉在疝修补术麻醉中的优越性。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6年9月四川护理职业学院附属医院择期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传统疝修补和无张力疝修补)的手术患者共10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n=50)和腰麻组(n=50),记录患者麻醉前、麻醉后和麻醉结束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术中患者对手术配合情况;术后尿潴留以及头痛发生率等。结果麻醉后硬膜外麻醉组 MAP、HR无明显变化,腰麻组 MAP、HR 波动明显(P <0.05);硬膜外麻醉组能通过咳嗽或憋气配合医生确认疝囊,腰麻组未能成功(P <0.05);术后尿潴留硬膜外麻醉组明显少于腰麻组(P <0.05);术后头痛发生率硬膜外麻醉组明显低于腰麻组(P <0.05)。结论与腰麻相比,硬膜外麻醉用于疝修补术,患者血压心率变化小,循环稳定,能更好地配合手术,且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无需去枕平卧,患者舒适度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连续性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的影响。方法:采用利多卡因,低浓度丁哌丁因及芬太尼混合液连续注入硬膜外腔,将施行分娩镇痛的96例初产妇作为观察组,将未采用任何分娩镇痛药物而进入产程的96例初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缩宫素使用率。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两组第二产程时间、缩宫素使用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活跃期,第三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连续性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效果可靠,对母婴无不良影响,虽然第二产程稍有延长,但未超出正常范围,故是一种安全的无痛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未经正规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位和低位硬膜外阻滞时对血压的影响。方法:有明确的高血压病史的急诊中上腹部手术麻醉病例42例(Ⅰ组)和下腹部手术麻醉病例47例(Ⅱ组),采用硬膜外阻滞后,比较手术时间、局麻药总量、麻醉后动脉血压下降的幅度和时相。结果:(Ⅰ组)手术历时62.3±17.8min,局麻药总量为利多卡因387.0±31.2mg,(Ⅱ组)手术历时56.8±14.9min,利多卡因总量366.7±30.1mg,均无显著差异。Ⅰ组硬膜外麻醉前平均动脉压为123.6±13.2mmHg,麻醉后最低的平均动脉压为69.5±10.0mmHg,出现最低平均动脉压的中位时间为26.3min,Ⅱ组麻醉前的平均动脉压为117.3±15.7mmHg,麻醉后最低平均动脉压为71.0±7.4mmHg,出现最低平均动脉压的中位时间为21.3min。两组在硬膜外阻滞后平均动脉压下降幅度及下降时间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未经很好控制的高血压患者硬膜外阻滞后均可引起血压急骤下降,低位硬膜外阻滞与中高位阻滞引起的血压下降幅度和时相相似。  相似文献   

20.
程凯军  董章利  江莉敏 《中外医疗》2009,28(11):115-117
目的比较2种局麻药用于剖宫产硬膜外阻滞的麻醉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在硬膜外阻滞下行剖宫产手术的120例产妇被随机分为3组。硬膜外穿刺置管成功后,先给试验量含1∶200000mg肾上腺素的2%利多卡因3mL,再分别给予浓度为0.5%的布比卡因、0.5%罗哌卡因和0.75%罗哌卡因中的一种,分次给药。记录各组的感觉和运动阻滞的起效、时效及不良反应。结果3组均有较好的麻醉镇痛效果,但有一些肌松不满意的病例。0.5%罗哌卡因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效较其他2组长,但尚无统计学差异;其运动阻滞起效与时效和运动阻滞程度均不及其他2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3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硬膜外0.5%布比卡因、0.5%罗哌卡因和0.75%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均有较好的麻醉镇痛效果,有一些肌松不满意的病例,但0.5%罗哌卡因的运动阻滞起效与时效和运动阻滞程度均不及0.5%布比卡因和0.75%罗哌卡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