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交试验优选春砂仁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春砂仁挥发油的最佳工艺,并进行包合物鉴定。方法:以挥发油利用率、包合物含油率与最高含油率比值和包合物收率的综合得分为评价指标,对搅拌法、超声法和研磨法进行优选;以挥发油与HP-β-CD的投料比、HP-β-CD的浓度、包合时间、包合温度为考察因素,上述综合得分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最佳包合工艺,并通过显微鉴别、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紫外分光光度、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方法对包合前、后的包合物进行鉴别。结果:最佳包合方法为超声法,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为挥发油与HP-β-CD的投料比为1:10(V:m),HP-β-CD的浓度为40%,包合时间80min,包合温度55℃。包合前、后成分未见明显变化。结论:春砂仁挥发油的HP-β-CD包合工艺切实可行,可为实际生产研究提供一定的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双氢青蒿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en FW  Guo T  Li HY  Guo Z  He ZG  Shi SL  Zhang JW 《药学学报》2012,47(4):529-534
采用正交设计法,以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DHA)和羟丙基-β-环糊精(hydroxypropyl-β-cyclodextrin,HP-β-CD)的摩尔比、包合温度和包合时间为考察因素,以包合物中DHA的包封产率和载药量为评价指标,优选包合工艺。用红外光谱法、差示扫描量热法和粉末X-射线衍射法表征制备的包合物,并采用分子模拟技术研究HP-β-CD包合DHA的可行性。结果显示,最佳包合条件:DHA与HP-β-CD的投料摩尔比为1∶5、包合温度为50℃、包合时间为1 h。红外光谱法、差示扫描量热法和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均表明DHA与HP-β-CD形成了包合物,分子模拟结果揭示了DHA与HP-β-CD包合物具有较低的结合自由能和较高的溶剂可及表面积,HP-β-CD包合DHA可行,能显著提高DHA的水溶性。DHA-HP-β-CD包合工艺可行,为研究生产工艺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选维药复方益心颗粒中挥发油的提取及β-环糊精(β-CD)包合工艺。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通过正交实验设计,以挥发油提取量为指标,优选挥发油的提取工艺;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挥发油β-CD包合物,以包合物收得率和挥发油包合率为综合评价指标,通过正交实验考察挥发油与β-CD的比例、包合温度、包合时间对包合工艺的影响。结果最优提取工艺为:加10倍量水,浸泡8h,蒸馏5h;挥发油最佳包合工艺为:油与β-CD比例1∶10,包合温度40℃,包合时间2h。挥发油β-CD包合物具有一定的光稳定性、热稳定性、湿稳定性。结论优选的挥发油提取与包合工艺条件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4.
杜蓉  黄军 《中国药师》2009,12(8):1056-1058
目的:优化霉酚酸酯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的包合工艺。方法:选用溶液.搅拌法制备包合物,采用正交试验来筛选影响HP-β-CD包合的主要因素,即HP-β-CD与药物的比例、包合温度、包合时间和搅拌速度,并以包封率和回收率为考察指标进行优选制备工艺,通过DSC验证包合物。结果:霉酚酸酯HP-β-CD的最佳包舍条件为:HP-β-CD与药物配比为1:1,包合温度为80℃,包合时间为3h,搅拌速度为400r.min^-1时,霉酚酸酯HP-β-CD包合物的包合工艺最佳。结论:霉酚酸酯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的制备方法简便、可靠,并可大大提高霉酚酸酯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5.
李争艳  陈凌云  罗静  余晓玲 《安徽医药》2019,23(9):1745-1749
目的 制备龙血竭与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提高龙血竭的溶解度。方法 通过测定龙血素A、B的含量,计算包合率和包合物收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包合时间、包合温度、龙血竭与羟丙基-β-环糊精的质量比为影响因素,以包合率和包合物收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使用正交试验法优化龙血竭的包合工艺。采用紫外光谱扫描法、差示扫描量热法、溶解度测定法对包合物进行评价。结果 最佳包合工艺:包合时间2 h,包合温度40 ℃,龙血竭与HP-β-CD质量之比为1∶8,采用优选的工艺条件制备的龙血竭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平均包合率为86.85%,平均收率为79.18%。结论 该工艺的包合率及包合物收率较高,包合效果较好,可以明显提高龙血竭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6.
正交试验法优选细辛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细辛挥发油β-环糊精(β-CD)的最佳包合工艺。方法:采用β-CD饱和水溶液法,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以挥发油利用率及包合物收率为指标优选细辛挥发油的最佳包合工艺。结果:最佳包合工艺为细辛挥发油与β-CD之比为1∶8(mL/g),搅拌温度为30℃,包合时间为0.5h。验证实验中挥发油利用率为77.57%±0.068,包合物收率为53.90%±0.036。薄层鉴别结果表明细辛挥发油被环糊精包合,而非表面吸附。结论:优选的包合工艺操作简便、工艺稳定、包合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优选β-环糊精(β-CD)包合放肺宁胶囊中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包合时间、包合温度及β-CD与挥发油的比例为考察因素,以挥发油包合率、包合物产率为考察指标,优选β-CD包合挥发油的最佳工艺,并用薄层色谱法验证包合物.结果 最佳工艺为:用8倍量的β-CD在45℃超声包合30 min;包合物与混合物有明显区别,包合前后无化学变化.结论 该工艺简单快速、稳定、包合率及包合物产率较高,适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8.
张佳佳 《中国药业》2005,14(7):55-56
目的:优选β-环糊精(β-CD)包合妇乐泡腾颗粒剂中丹皮酚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方法:以主、客分子比,包合温度和包合时间为考察因素,每个因素取3个水平,进行L9(34)正交试验,以包合物得率和包合率为综合评价指标,优选包合工艺条件.结果: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为丹皮酚:β-CD=1:8(g:g),包合温度为60℃,包合时间为2.5 h.结论:所选最佳包合工艺的包合率与包合物得率均较高,工艺稳定且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9.
唐富丽  秦郁文 《中国药师》2011,14(7):987-989
目的:研究九味羌活颗粒中挥发油β-环糊精(β-CD)包合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饱和溶液法制备包合物,应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优选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以包合物收得率和挥发油转化率为指标,以β-CD与挥发油的比例、包合温度、包合时间为考察因素。结果: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为挥发油:β-CD为1ml:10g,40℃搅拌1h。结论:正交试验优选的包合工艺合理,包合率高,工艺稳定。  相似文献   

10.
陈秋实  张洪  翁涛  杨明丽 《中国药房》2008,(36):2820-2822
目的:优选野菊花挥发油的最佳提取条件及其β-环糊精(β-CD)包合工艺。方法:以浸泡时间、超声波处理时间、提取时间、加水量为影响因素,以挥发油得率为指标优选提取工艺;以β-CD和野菊花挥发油投料比、包合时间、包合温度为影响因素,以包合物收率和挥发油包合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优选包合工艺。结果:最佳提取条件为浸泡1.5h,超声波处理40min,加热提取6h,加水600mL。最佳包合条件为β-CD和野菊花挥发油投料比为8∶1,包合时间为2h,包合温度为40℃。结论:本试验方法的提取率较高,可得到稳定的包合物。  相似文献   

11.
β-环糊精包合肉豆蔻挥发油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β-环糊精(β-CD)包合肉豆蔻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方法以挥发油包合率、包合物收率为指标,对研磨法、超声法和饱和水溶液法进行比较试验。采用正交设计法优选饱和水溶液法对肉豆蔻挥发油β-CD包合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优选出的最佳包合工艺为肉豆蔻挥发油:β-CD(1:6)、包合温度60℃、包合时间1h。结论确定了肉豆蔻挥发油的β-CD包合最佳工艺,为包合物制剂学研究和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咳喘宁胶囊中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β-环糊精(β-CD)包合咳喘宁胶囊中挥发油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挥发油利用率、包合物得率及包合物含油率为指标评价包合工艺。结果优选出的最佳包合工艺为β-环糊精∶混合挥发油=4∶1,包合温度为40℃,包合时间为3min。结论该工艺操作简单、质量稳定、耗时短、设备要求不高且包合率和包合物得率较高,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制备并鉴定黄丝郁金-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Ⅰ-HP-β-CD)。方法以挥发油平均利用率和收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挥发油(Ⅰ)与HP-β-CD的比例、包合时间、温度和搅拌速度对包合工艺的影响;采用薄层色谱(TLC)、差示扫描热量法(DSC)结合光学显微对包合物物相进行鉴定。结果最佳包合工艺为:挥发油(Ⅰ)-HP-β-CD(1:12),包合温度为40℃,搅拌速度1 000 r·min^-1,包合时间5 h,挥发油平均利用率为82.67%,包合物收率为88.54%。结论 HP-β-CD对黄丝郁金中的挥发油成分形成分子包合物,可为改善黄丝郁金挥发油溶解度和增加稳定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宋宁宁  许扬彪 《中国药房》2012,(11):997-998
目的:研究β-环糊精(β-CD)对复方鱼腥草颗粒中连翘挥发油的包合工艺。方法:以β-CD与挥发油的配比、包合时间、包合温度、加水量为考察因素,以挥发油收得率和包合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工艺。结果:优选的工艺为挥发油与β-CD的比为10mL∶80g、包合时间为4h、包合温度为60℃、加水量为β-CD的8倍。结论:所选工艺简单、可行,可有效地防止挥发油有效成分的散失。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取青香茅挥发油,优选青香茅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包合工艺。方法: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青香茅挥发油,采用饱和水溶液法,通过L9(34)正交实验设计优选青香茅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结果:优选出的最佳工艺是:β-CD与青香茅挥发油投料比为1∶10,包合物温度40℃,包合时间1h,β-CD与水的体积比1∶8。结论:青香茅挥发油包合工艺重现性好,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6.
王薇  周妍  范彦博  严启伟  周才新 《中国药师》2014,(10):1680-1681
目的:优选营心宁胶囊中β-环糊精(β-CD)包合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以包合物中含油量为考察指标,以挥发油∶β-CD、包合温度、包合时间及搅拌速度为考察因素优选工艺。结果:优选的包合工艺为:挥发油∶β-CD为1∶9,包合温度40℃,包合时间为30 min,搅拌速度800 r· min^-1。结论:优选的工艺简便可行,稳定性好,挥发油提取量最高。  相似文献   

17.
β-环糊精包合治偏痛微丸中挥发油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优选β-环糊精(β-CD)包合治偏痛微丸中混合挥发油的最佳工艺路线。方法选用饱和水溶液法,以主客分子比、包合温度和包合时间为考察因素,以包合物得率和包合率的综合得分为评价指标,筛选包合工艺。结果最优工艺条件为挥发油∶β-环糊精=1∶8(mL∶g),包合温度为60℃,包合时间为1h。结论所选最佳包合工艺的包合率与包合物得率均较高,工艺稳定且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8.
参术活血颗粒中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优选参术活血颗粒中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及β-环糊精(β-CD)包合物的包合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优选莪术、当归等四味药材的最佳提油工艺;采用 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包合率、包合物收得率为考察指标,优选最佳包合工艺。结果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为加8倍量水,提取5 h;β-CD 最佳包合工艺为:挥发油与β-CD 投料比为1∶8(mL∶g),包合时间为60 min,包合温度60℃;应用显微成像法和薄层色谱法(TLC)检验包合物,新的物相中挥发油的成分与包合前基本一致。结论优选出的工艺合理、可行,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9.
鲁一  谢文忠  王莹  凌春生  章莹 《中国药房》2012,(45):4275-4277
目的:制备西罗莫司-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并考察HP-β-CD提高西罗莫司溶解度的效果。方法:以西罗莫司与HP-β-CD之比(mol:mol)、包合温度和包合时间为因素,包合率、收得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筛选西罗莫司-HP-β-CD包合物的制备工艺,并进行溶解度影响、X-射线衍射法结构验证。结果:最佳工艺为:西罗莫司与HP-β-CD之比为1:6(mol:mol)、包合温度为25℃、时间为6h;以此工艺制备3批包合物,平均包合率为25.4%(RSD=1.16%),平均收得率为86.5%(RSD=0.83%);随着HP-β-CD浓度增加,西罗莫司溶解度从1.18μg·mL-1增加到49.97μg·mL-1;包合物的晶体衍射峰形几乎与HP-β-CD完全一致。结论:HP-β-CD包合西罗莫司的工艺简单、易操作,能提高西罗莫司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20.
β-环糊精包合川芎茶调散挥发油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平  张佳佳 《中国药业》2004,13(4):59-60
目的:优选β-环糊精(β-CD)包合川芎茶调散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方法:以主、客分子比,包合温度和包合时间为考察因素,每个因素取3个水平,以包合物得率和包合率的综合得分为评价指标,进行L9(34)正交试验,优选包合工艺条件.结果:最佳包合工艺为β-环糊精:川芎茶调散挥发油=8:1(g:mL),包合温度为40℃,包合时间为3.0 h.结论:本工艺包合率与包合物得率均较高,工艺稳定且操作简便,可应用于制备本处方的各种固体剂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