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目的对比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MI)与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特征。方法于我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随机选取ST段抬高型和非ST段抬高型各60例,对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和实验室检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 STEMI组中吸烟、持续性胸痛及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明显较NSTEMI组多;NSTEMI组患者年龄、女性比例和糖尿病并发率均明显高于STEMI组;STEMI组血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Ⅰ水平均明显高于NSTEMI组;造影显示冠脉单支病变NSTEMI组明显较少,而三支病变则多于STEMI组;冠脉狭窄程度≤90%的患者NSTEMI组较多,而狭窄>90%者STEMI组更多;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TEMI患者年龄偏大,且好发于女性,临床症状较轻,化验检测结果严重程度低,且造影显示冠脉病变程度低,但有基础TIMI血流3级和存在侧支循环的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诊治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3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运用常规疗法,治疗组于常规疗法基础上配合静脉介入治疗。结果治疗组存活率为93.3%,对照组存活率为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运用尿激酶静脉溶栓配合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可有效缩小梗死面积、改善预后,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AMI)并空腹血糖(FBG)升高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急性ST段抬高AMI患者120例,根据FBG水平,空腹血糖〉7.0mmol/L为高血糖组,≤7.0mmol/L为对照组。结果当FBG〉7.0mmol/L时,CK-MB峰值、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均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并空腹血糖升高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江华县人民医院2007年4月至2010年4月的48例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治疗资料,统计其临床特征及诊断、治疗数据。结果 23例中低危患者采用药物治疗(主要是抗凝,抗血小板,降脂,控制血压及血糖,扩冠,护心等治疗),均有效控制住了病情;25例高危患者采用药物治疗及介入治疗,3例死亡,其余均正常出院,就不同程度NSTEMI患者的心脏不良事件及死亡发生率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杨松  蒋建东 《江苏医药》2006,32(12):1194-1195
临床上,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合并糖代谢异常十分常见,对此加以研究有利于更好地进行ACS的防治。本文对比分析155例ACS患者血糖、胰岛素、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测结果,探讨ACS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临床及冠脉病变特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 (AMI)合并对应性 ST改变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记录 12 6例有 Q波 AMI患者中合并对应性 ST段改变者的临床特征及住院早期并发症 ,行常规 12导联及右胸导联加 V7~ 9导联 ,并与无 ST段改变者比较。结果 :AMI合并 ST段改变组较无 ST段改变组住院早期严重心律失常 (P<0 .0 5 )及泵衰竭 (P<0 .0 5 )发生率高 ,住院病死率也增高 (P<0 .0 5 )。结论 :AMI合并对应性 ST改变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7.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静  李琳  黄暄 《河北医药》2002,24(1):12-13
目的 了解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我院冠心病监护病房 (CCU)收治的 5 2 2例AMI患者 ,根据患者发病年龄分为老年组 2 5 8例 ,对照组 2 6 4例。结果  ( 1)老年组女性占的比例大 ( 37.98%比 2 3 .48% ,P <0 .0 1) ;老年组伴糖尿病 (DM ) ( 2 9.45 %比 4.5 5 % ,P <0 .0 1)、陈旧性心肌梗死 (OMI) ( 13 .18%比 7.2 0 %P <0 .0 5 )、脑卒中 ( 11.2 4%比 4.5 5 % ,P <0 .0 1)多。( 3)老年组AMI发病前有明显诱因者所占的比例少 ( 16 .2 8%比 2 5 .76 % ,P <0 .0 1)、无痛性心肌梗死所占比例大 ( 2 0 .5 4%比 8.33 % ,P <0 .0 1)、就诊时间 (h)晚 ( 9.2 5± 2 .6 3比 5 .74± 1.36 ,P <0 .0 1)、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少 ( 34.5 0 %比 5 0 .38% ,P <0 .0 1)、住院病死率高 ( 14 .73 %比 3 .41% ,P <0 .0 1)。结论 老年AMI预后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ST段持续抬高的预后意义。方法选择2006年7月-2008年6月92例首次急性ST段抬高性前壁心肌梗死的连续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静息心电图Q波导联是否存在ST段抬高,将患者分为ST段抬高组(52例)和非ST段抬高组(40例).结果ST段抬高组入院后CKMB水平(140±21U/L)明显高于非ST段抬高组(90±15U/L),其他一般临床资料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时两组心脏超声资料显示,ST段抬高组心功能较差,平均经过2年随访,复查心脏超声,两组心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ST段抬高组心脏功能仍较非ST段抬高组差。结论AMI后ST段持续性抬高,与较大面积的梗死、较差的心功能有关,并在随访2年中更易发生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高州市人民医院152例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介入治疗(观察组)及非介入治疗(对照组),随访并评价两组患者预后。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6个月及1年病死率分别为1.3%、5.3%及9.2%,对照组分别为9.2%、14.5%及22.4%,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介入治疗可降低急性STEMI患者1年以内的病死率,早期介入治疗有利于STEMI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 收集明确诊断的85例NSTEMI及116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对高危因素、并发症、预后、心肌酶峰值、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NSTEMⅠ组糖尿病、高脂血症、梗死后心绞痛、半年内再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STEMⅠ组,泵衰竭、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及死亡率显著低于STEMⅠ组(P< 0.05);NSTEMⅠ组肌钙蛋白T、心肌酶峰值低于STEMⅠ组(P< 0.05);NSTEMⅠ组多支病变的比例明显高于NSTEMⅠ组,完全闭塞率低于STEMⅠ组(P< 0.05).结论 NSTEMI具有良好的近期预后,但远期预后有可能较STEMI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糖代谢状况。方法连续选择自2010年10月~2011年9月在我院住院的23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无明确糖尿病史的患者在出院前均常规行口服葡萄糖耐量(OGTT)试验,以明确糖代谢状况。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糖尿病患病率为44.7%,糖调节受损患病率为25.1%,总的糖代谢异常患病率为69.8%。除去既往有糖尿病史的患者,新诊断的糖尿病和糖调节受损患病率分别为24.9%和34.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大多数存在糖代谢异常,行OGTT可及早发现糖代谢异常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表现及并发症的特点。方法选择26例年龄>60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老年组,同时选择60岁以下的4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础疾病、临床症状、并发症等资料,并进行对比。结果老年组的临床发病特点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合并并发症及不良事件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不典型,与糖尿病、高血压关系密切,住院期间死亡率高,对高龄患者心肌梗死及早诊断,积极治疗,以降低再次发病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早发冠心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冠脉病变特点及危险因素, 为预防早发STEMI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11月至2021年6月来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就诊的4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冠脉造影结果, 对早发STEMI(男性<55岁, 女性<65岁, 124例, 男94例、女30例)和晚发STEMI患者(278例, 男214例、女64例)传统及非传统危险因素、冠脉病变特点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非参数检验。结果早发STEMI组体质量指数、肥胖、冠心病家族史比例高于晚发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17、χ2=3.987、11.355, 均P<0.05), 高血压病史比例低于晚发组(χ2=7.277, P<0.05);早发STEMI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载脂蛋白B(apoB)、血尿酸(UA)高于晚发STEMI组(t=4.796、4.170、5.210、4.900、3.239, 均P<0.05), HDL-C、Hcy低于晚发STEMI组(t=3...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其预后的关系,提高对SIRS概念的认识。方法:分析102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凡具备SIRS4个诊断标准,包括发热、体温过低、心动过速、呼吸频率增快或白细胞计数异常的至少2个者定为SIRS阳性,对SIRS组和非SIRS组患者的合并疾病、并发症、病死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合并其它疾病,SIRS组79.5%,非SIRS组37.5%;心律失常,SIRS组76.9%,非SIRS组41.7%;休克,SIRS组23.1%,非SIRS组0;心力衰竭,SIRS组25.6%,非SIRS组0;心跳骤停,SIRS组11.5%,非SIRS组4.2%;病死率,SIRS组21.8%,非SIRS组0。病死率与SIRS的严重程度有关,绝大多数病死者具备SIRS的至少3项标准。结论:SIRS可作为AMI病情重症化的一个较早的警戒指标,对判断预后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血糖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85例患者住院24h内测空腹血糖,根据空腹血糖值分为高血糖组(血糖值≥6.1mmol/L)64例,其中,男34例,女30例;血糖正常组(血糖值〈6.1mmol/L)21例,其中,男11例,10例。比较两组不同血糖水平的疗效及临床表现与并发症情况。结果:高血糖组的存活率明显低于血糖正常组(P〈0.05),死亡率高于血糖正常组(P〈0.05),且高血糖组的临床表现,包括意识障碍、偏瘫、失语、延髓性麻痹、感觉障碍、病理反射的病例数均多于血糖正常组,其中偏瘫、失语、感觉障碍、病理反射的发生率与血糖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并发症方面考虑,统计分析显示,高血糖组的应激性溃疡、肺部感染、心律失常、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经统计学分析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血糖越高,预后越差。因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早期及时监测血糖水平,对判断病情、指导治疗及估计预后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欣维宁对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冠脉内血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欣维宁治疗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及对冠脉内血栓的影响。方法治疗组的18例ST段抬高性AMI患者均有行急诊介入治疗的适应症,冠脉造影显示冠脉内血栓形成,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血栓未能消失,远端TIMI血流1级或以下,对照组为前期本科未开展急诊介入治疗前有行急诊介入治疗的适应症且未溶栓患者,满2周后择期行冠脉造影(20例),比较两组患者出现心衰、休克或死亡等心脏不良事件、冠脉内血栓及远端血流情况。结果出现心衰、休克或死亡等心脏不良事件治疗组(5.6%)较对照组(40%)明显减低,2周后造影显示治疗组及对照组犯罪血管血栓发生率分别为5.6%及35%,治疗组及对照组TIMI血流2级或以上分别为88.9%及45%,差异均有显著性。出血并发症治疗组(16.7%),高于对照组(5%),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值〉0.05),两组均无肝肾功能损害及其他不良反应。结论欣维宁能消除冠脉内血栓、改善心肌灌注、减少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心率控制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8月~2013年7月收治的256例起病24 h内入院的AMI患者。所有患者均常规每日应用比索洛尔片,不需调整剂量就达目标心率(55~65次/min)者为A组,未达目标心率者再随机分组于入院后第1天(B组)、第3天(C组)、第7天(D组),调整比索洛尔用量至目标心率。观察其住院期间及1个月内梗死后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和心原性休克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B组和C组患者的心梗后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和心原性休克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D组(P〈0.05)。结论起病24 h内入院的AMI患者入院后心率早期(3 d内)控制达标(55~65次/min)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近期预后,对临床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丁酰胆碱酯酶活性以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30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例选为研究对象,依据丁酰胆碱酯酶活性差异分为低丁酰胆碱酯酶活性患者(A组,n=160)与高丁酰胆碱酯酶活性患者(B组,n=140).比较2组预后及各项临床指标.结果 2组吸烟史、性别组成、高血压、Killip分级以及HD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年龄、血清肌酸酐、死亡率明显高于B组,且BMI、丁酰胆碱酯酶活性、收缩压、舒张压、血糖、LDL、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及LVEF明显低于B组(P<0.05).丁酰胆碱酯酶活性与年龄、血清肌酸酐呈负相关性,而与BMI、收缩压、舒张压、血糖、LDL、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及LVEF呈正相关性(P<0.05).死亡率升高独立影响因素主要为丁酰胆碱酯酶活性降低、LVEF减小.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预后与丁酰胆碱酯酶活性存在相关性,患者死亡率升高主要独立因素包括丁酰胆碱酯酶活性,其测定可为患者治疗及预后提供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19.
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早期的再灌注治疗能有效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减少心肌损伤,促进心功能的恢复。本文就近年来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发展进行综述,分析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优势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青壮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方法:比较青壮年组与老年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结果: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硬化家族史、代谢综合征病史在青壮年组与老年组所占比例分别为78.6%vs55.0%、22.3%vs39.1%、63.1%vs 38.7%、12.6%vs4.6%、19.4%vs8.0%,P〈0.05;心绞痛病史、典型临床症状在两组中所占比例为49.6%vs61.8%、78.6%vs61.8%,P〈0.05;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63.1±13.6)%和(53.4±14.5)%,P〈0.05。结论:青壮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与吸烟、高脂血症、动脉硬化家族史、代谢综合征病史,呈正相关.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比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