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探讨门诊抽血室与检验科开展互动式沟通合作对血标本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检验科人员对门诊抽血室护士进行血标本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知识的宣传、对不合格标本产生原因及时沟通及门诊抽血室护士对患者信息进行反馈等交流协作方式,比较门诊抽血室与检验科沟通前、后血标本不合格率的变化。结果双方开展互动式沟通合作后,护士采集血标本技术更加正确规范、标本保存与运送更加安全合理,血标本不合格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加强门诊抽血室与检验科之间的密切联系,有利于标本的规范采集和运送,有助于减少分析前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保证了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分析前的质量控制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控制人(包括医生、护士、检验人员、患者、送检标本的护工及患者家属),二是控制标本(杜绝不合格标本、溶血标本、标本送检不及时、未按规定准备等)。本文分析本院生化室2003年至2010年发生的差错标本实例。  相似文献   

3.
徐青  曹志刚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12):1695-1697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降低不合格血液标本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集2011年11月至2012年2月住院患者4 824份血液检验标本作为QCC活动前组,采集2012年3月至2012年5月住院患者5 000份血液检验标本作为QCC活动后组.血液标本均由统一培训后护理人员采集,经训练的运送标本人员送检,不合格标本为临床检验中心拒收的标本.活动后组在此基础上开展QCC活动,确立活动课题,进行现状调查,分析不合格血液标本发生的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并实施.比较实施QCC活动前、后不合格血液标本数,计算不合格标本发生率.结果:QCC活动后组不合格血液标本发生率为0.2%,明显低于QCC活动前组的2.7%(P〈0.01).结论:QCC活动有助于提高血液标本合格率,持续改进和提高护理服务和医院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张国英  夏学红 《重庆医学》2013,42(9):1061-1062
目的分析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的不合格原因,确保标本送检质量的提高和检验结果的准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4月该院门诊送检的痰液、中段尿、咽拭子、粪便、血液、分泌物、脓液、胸腹腔积液等标本4 605例标本不合格原因。结果不合格标本数为232例(5.03%),其中,粪便标本的不合格率最高,占10.59%,其次是痰液标本,占7.45%。主要原因为标本采集不符合规范,占59.05%,运送不及时占17.24%,未使用无菌容器占3.45%。结论应加强医护人员微生物标本采集运送规范的培训,以提高标本的送检质量。  相似文献   

5.
刘普阳   《中国医学工程》2014,(8):137-137
目的探讨细菌检验质量应用不同的标本采集法的影响因素。方法我中心于2010年1月-2011年12月接受的各类细菌检验标本995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取规范的标本采集、运送、处理及质量反馈制度检验5325例标本,对照组采用常处理规方法检验4625例标本,观察记录各组的合格率。结果对照组的合格率93.41%低于观察组98.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规范的标本采集、运送、处理及质量反馈制度,可提高细菌检验的质量,准确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如何控制和降低不合格标本量,以确保分析前质量.方法:回顾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一门诊片区收到检验科收到血液标本共计54785人次,其中对不合格标本进行分析.结果:不合格血液标本214份,不合格主要原因为:标本量少,标本凝固及标本类型错误.主要原因为标本采集和运送过程不规范所致.结论:加强检验标本采集及运送培训,及时与检验科人员进行沟通,同时建立控制血液标本不合格相关制度,有效降低标本不合格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精益六西格玛质量工具减少送检标本缺陷率的效果。方法:根据精益六西格玛"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对全院各病区送检标本进行不合格率计算,并查找主要的原因和主要科室,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多种改进措施,比较实施六西格玛质量工具前后送检标本不合格率情况。结果:观察组不合格标本数299例,对照组不合格标本数385例,2组不合格标本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合格标本中部分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标本采集满意度、报告出具及时性和结果与临床符合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护士标本采集满意度及运动、饮食等对结果影响和输血对结果的影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六西格玛精益管理有助减少临床检验标本不合格率,提高分析前质量,提升检验整体质量及医生、护士满意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从临床医生根据病人诊疗需要选择要检测的项目、并开出各类检验申请单、告知患者采集标本前的注意事项、做好采集标本前的一切准备,到标本的合理采集、适时保存、运送中的质量管理即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标本采集是直接关系检验结果的基本要素,而且这也正是保证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关键的、重要环节,如果由临床采集送到检验科的标本已经是不合格的,即使最好的仪器设备,再标准化操作程序,检验人员技术再高,也难以弥补在标本采集过程中引入的误差和错误。全面质量控制也就都变成了一句空话。本文现将各类标本采集的原则及注意要点分别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在提高肾病患者尿浓缩稀释试验标本留取合格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1次尿浓缩稀释试验标本的采集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标本采集不合格的主要因素;制定尿浓缩稀释试验标本留取工作流程、登记表及指南等CQI措施,应用于147次标本采集中,对比前后标本采集不合格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CQI后,尿浓缩稀释试验标本不合格率从16.05%下降至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护士服务态度满意率由88.31%上升到97.24%。结论遵循护理CQI原则有助于提高尿浓缩稀释试验标本合格率和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提高采集血标本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科2013年1月-12月成立质量改进小组,针对不合格血标本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制定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并于持续质量改进前后采用自制的调查表,调查血标本合格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血标本合格率从改进前的90.00%上升到99.00%,患者满意度从改进前的88.03%上升到95.68%,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能有效提高采集血标本质量,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统计深圳西乡人民医院产科送检的不合格检验标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制订相应的整改措施,以提高产科送检标本的合格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产科送检的74例不合格检验标本,根据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类,并分析不合格标本的分布情况及产生原因,并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结果产科送检的74例不合格标本分中,标本量不足(22份)、标本与检验申请单姓名不符(14份)和标本怀疑有污染(10份)居不合格率的前3位;不合格标本送检率最高的是血常规标本和尿常规标本,其次为凝血四项。通过实施相应的整改措施,2011年7~12月产科送检的不合格标本显著减少。结论分析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进行相对应的护理干预.并加强与检验科的沟通,通过完善标本采集和运送的操作规程,可减少不合格送检标本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减少其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地区3家基层医院2013年1月—6月共计340例不合格血液标本,总结其原因及项目分布。结果在340例不合格血液标本中,不合格原因依次为有凝块或标本凝固(30.9%),脂血(19.1%),标本量不足(18.2%),溶血(14.4%),抗凝剂比例不恰当(7.7%),血液稀释(5.0%),容器错误(2.9%),陈旧标本(0.6%)。其中红细胞沉降率标本和凝血功能标本不合格率最高,分别占30.0%和28.9%,生化标本占22.9%,血常规标本占18.2%。结论基层医院血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多种多样,需加强人员责任心,提高技术水平,减少不合格血液标本的产生,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我院检验科标本不合格的原因,查找处理对策。方法对检验科标本不合格原因、不合格项目及科室不合格送检率进行分析。结果我院检验送检标本不合格率为0.78%,其中不合格原因以标本凝块、痰液标本为唾液、标本量少、无标本、乳糜血、条码错误、项目与标本类型不符等原因居多;不合格项目以血常规标本最高,其次是微生物;不合格标本送检率较高的科室是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儿科。结论针对不合格标本原因,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减低或减少不合格标本的发生,确保检验结果的质量,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确保护理安全,和谐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方法制定护理告知程序,明确护理告知内容,护士实施护理告知程序贯穿于患者从入院至出院的整个过程。结果有利于保证护理安全,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由实施护理告知前的86.4%提升到告知后的96.3%。结论通过严格履行护理告知程序,保证了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和维护了护士的合法权益,为患者提供了安全有序、细致优质的护理服务,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分析凝血检验标本采集与处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方法选择凝血检验标本采集与处理强化质控措施实施后(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和实施前(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在本院行凝血检验的健康体检者各41例,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收集两组待检查者的标本采集、处理过程记录,比较两组标本不合格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凝血检验标本不合格发生率(2.44%,1/41)显著低于对照组(19.51%,8/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质控措施可有效提升凝血检验标本采集与处理过程规范性,降低不合格标本风险,有助于保障凝血检验准确性和有效性,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QC)小组在降低住院病人静脉血标本不合格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8月~2016年2月贵阳市妇幼保健院护理部和检验科以降低住院病人静脉血标本不合格率为主题,开展为期7个月的QC小组活动,运用关联图分析血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并实施。结果:活动后妇产科住院病人静脉血标本不合格率由1.02%降至0.49%,儿科住院病人静脉血标本不合格率由4.06%降至1.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QC小组活动,不仅降低贵阳市妇幼保健院住院病人静脉血标本不合格率,而且提高QC小组成员参与质量管理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进一步规范静脉血标本采集流程,制作静脉采血的操作视频和临床采血手册,提高血标本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在防止硬麻外镇痛泵导管提早脱落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1年6月我院943例剖腹产产妇的临床资料,均采用硬脊膜外麻醉,手术完毕后留置硬麻外导管与镇痛泵的导管相连接。将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712例患者设置为护理持续质量改进前组,2011年1-6月收治的231例患者为护理持续质量改进后组,分析硬麻外镇痛泵导管提早脱落原因及存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持续质量改进计划,强调全体护士参与。结果持续质量改进后其脱管发生率、操作熟练程度、患者满意度与改进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持续质量改进,护士掌握硬麻外镇痛泵导管提早脱落的原因,认真实施持续质量改进计划,使导管提早脱落率明显降低,并达到持续质量改进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对儿科45份不合格血标本的原因进行探讨,经分析认为造成儿科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采血不顺利、采集方法有误、采集量不准确、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标本传送欠及时。针对以上原因积极采取对策:提高护士临床检验知识;加强年轻护士的静脉血液采集技术训练与考核;落实核心制度,狠抓质量管理,规范采血流程及规范患儿身份核对程序;及时传送标本。通过以上措施,不合格标本明显减少,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9.
谭雪梅  肖岷  马春峰 《中国医院》2011,15(12):42-44
大庆油田总医院结合医院实际,通过"调研——试点——改进——评估——持续改进——扩大病种"的方法大力探索和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取得医生诊疗进一步规范、工作质量持续提升、患者费用进一步降低、促进了医患和谐、提高了工作效率等效果,同时提出了推行临床路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提高检验科病人满意度中的作用。方法抽取2012年5月前未实行PDCA循环的1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3年5月后实行PDCA循环的120例患者为实验组,记录两组患者满意的分布情况。比较满意度的差异及住院患者不合格标本、门诊患者不合格标本和健康体检者不合格标本的不合格率。结果对照组120例患者,12例不满意,满意度为10.0%;38例基本满意,满意度为31.6%;28例较满意,满意度为23.3%;42例满意,满意度为35.0%。实验组120例患者,无不满意者;14例基本满意,满意度为11.6%;20例较满意,满意度为16.6%;86例满意,满意度为71.6%。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5.935,P〈0.05)。实验组120例患者中,住院患者不合格标本12例,不合格率为10.0%;门诊患者不合格标本8例,不合格率为6.6%;健康体检者不合格标本15例,不合格率为12.5%。两组患者不合格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0.458,P〈0.05)。结论PDCA循环在检验科中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科室检验的效率和准确性,值得推广和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