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比较文拉法辛缓释剂和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0例住院抑郁症病人随机分为文拉法辛组和帕罗西汀组,疗程8 wk,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疗效总体评定量表(CGI)和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在基线及治疗后wk 1、2、4、8末进行评定。结果:治疗1 wk文拉法辛组HAMD评分与帕罗西汀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8 wk末2组减分值分别为14±s 4和14±4,2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文拉法辛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帕罗西汀组为20%,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文拉法辛与帕罗西汀对抑郁症病人的疗效相当,而文拉法辛缓释剂起效快于帕罗西汀,2药不良反应有所不同,但均较轻,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
米氮平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米氮平和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0例住院老年抑郁症病人随机分为米氮平组和帕罗西汀组,各35例。米氮平起始剂量15mg·d-1,qn,1wk内加至30mg·d-1;帕罗西汀剂量为20mg·d-1,疗程均为6wk。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定疗效,以抗抑郁药副反应量表(SERS)评定不良反应,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4、6wk末评定一次。结果治疗前2组HAMD、病情严重程度(SI)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2、4、6wk末2组HAMD和S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治疗2wk末,HAMD和CGI评分2组间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治疗4、6wk末,2组间HAMD、疗效总评(GI)和SI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而疗效指数(EI)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2、4、6wk末的SERS评分2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帕罗西汀组躯体疲倦和性功能障碍发生多于米氮平组(P<0.05,P<0.01),而米氮平组发生嗜睡较多(P<0.05)。结论米氮平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均有较好疗效,米氮平起效较快、不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度洛西汀与文拉法辛治疗抑郁与焦虑共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开放性研究共入组患者76例。度洛西汀组起始量为20mg·d-1,文拉法辛组起始量为50mg·d-1,于7~10d内分别加至60mg·d-1和200mg·d-1,bid,治疗8wk。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安全性。结果完成有效病例73例。度洛西汀组37例,年龄(52±s14)岁;文拉法辛组36例,年龄(47±13)岁。按符合方案集评定8wk末疗效,度洛西汀组有效率(减分率≥50%)为89%,文拉法辛组有效率为94%,2组无显著差异。2组HAMD、HAMA总分及因子治疗分在2、4、8wk末与治疗前比较,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度洛西汀组的HAMD总分和认识障碍因子减分在治疗4wk和8wk末低于文拉法辛组(P<0.05,P<0.01),焦虑躯体化和迟缓因子减分分别在治疗2wk和8wk末低于文拉法辛组(P<0.05)。度洛西汀组的HAMA总分和躯体性焦虑因子减分在治疗2wk末大于文拉法辛组(P<0.05)。2组不良反应按安全数据集分析,度洛西汀组比文拉法辛组多见困倦嗜睡、口干和便秘(P<0.05,P<0.01),其他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度洛西汀与文拉法辛治疗抑郁与焦虑共病的疗效相当,不良反应相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舍曲林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30例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的青少年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5例):治疗组应用舍曲林联合认知行为疗法(舍曲林50~200 mg·d~(-1),认知行为疗法每周一次),对照组单一服用舍曲林(50~200 mg·d~(-1))治疗。疗程8 wk。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于治疗前和治疗2、4、6、8 wk末分别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脱落4例和6例,实际共完成120例。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wk 2末HAMD、HAMA评分均有显著下降(P<0.05,P<0.01),SCL-90评分无显著变化(P>0.05);2组HAMD、HAMA和SCL-90评分于wk 4、6、8末均显著下降(P<0.01)。2组间相比,wk 4、6、8末HAMD、HAMA和SCL-90评分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2组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厌食、头晕,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x~2=0.512,P=0.474)。结论舍曲林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青少年抑郁症较舍曲林单一治疗疗效更佳,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5.
阿立哌唑合用文拉法辛治疗难治性抑郁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合用文拉法辛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2例难治性抑郁症病人随机分成阿立哌唑合用文拉法辛组(研究组,n=36)与单用文拉法辛组(对照组,n=36),文拉法辛剂量:起始25 mg,bid,7~10 d内加至175~300 mg·d~(-1);阿立哌唑剂量:5 mg·d~(-1),治疗6 wk。用HAMD,HAMA,TESS量表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2组间HAMD,HAMA于wk 1,2,6末减分率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6 wk末研究组有效率86%,对照组56%,2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不良反应均表现较轻,大多出现在治疗早期,经对症治疗逐渐缓解。结论阿立哌唑合用文拉法辛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优于单用文拉法辛,且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帕罗西汀治疗惊恐障碍中的可能作用。方法:接受帕罗西汀治疗12周的惊恐障碍患者45例(治疗组),按治疗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减分率分为有效组(≥50%,29例)和无效组(<50%,16例)。采用惊恐相关症状量表(PASS)、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HAMA、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评定疾病严重程度和改善程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血清BDNF浓度,并与30名正常对照者(对照组)比较;对治疗组的血清BDNF浓度与各相关因素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有效组BDNF水平高于无效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无效组的BDNF水平则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清BDNF水平治疗后的PASS分值(r=-0.540,P=0.000)和HAMA分值(r=-0.491,P=0.001)呈负相关,与治疗前后HAMA评分差值(r=0.425,P=0.004)和PASS评分差值(r=0.522,P=0.000)呈正相关。结论:外周循环中BDNF水平减少在惊恐障碍的病理生理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能是帕罗西汀疗效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7.
文拉法辛缓释剂与米氮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文拉法辛缓释剂与米氮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TRD)的疗效、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方法:对68例TRD病人以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分成2组,分别给予文拉法辛与米氮平治疗8 wk,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病情严重程度(CGI-SI)评定疗效。结果:文拉法辛组治疗剂量为(196±s 48)mg·d~(-1),显效时间(8±3)d,有效率68%,米氮平组分别为(32±11)mg·d~(-1)、(12±6)d、65%。2组疗效量表评定结果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特别是文拉法辛组wk 1和wk 4的HAMA减分率为(33±3)%和(50±3)%,米氮平组为(14±3)%和(31.0±2.3)%,前者下降更为明显。结论:文拉法辛缓释剂和米氮平治疗TRD疗效均较好、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文拉法辛缓释剂起效更快速,其抗焦虑作用更快、更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帕罗西汀合用复方氯唑沙宗治疗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紧张型头痛均在服用复方氯唑沙宗基础治疗下,治疗组加服帕罗西汀20~40 mg·d~(-1),对照组加服多塞平25~75 mg·d~(-1),疗程均为12 wk,进行头痛程度、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头痛改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12 wk,头痛程度评分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4 wk和12 wk后的HAMD,HAMA评分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的不良反应比对照组少而轻,治疗后2 wk,TESS评分(6±s 3,9±3)2组间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而治疗后4 wk,12 wk,2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帕罗西汀、复方氯唑沙宗联合治疗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曲唑酮与丁螺环酮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诊断标准的84例广泛性焦虑障碍病人随机分为曲唑酮组(n= 43,50~200 mg·d~(-1))和丁螺环酮组(n=41,25~45 mg·d~(-1)),开放治疗6wk,于治疗前和治疗后wk1、2、4、6以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焦虑自评量表(SAS)、临床疗效总评(CGI-I)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曲唑酮组有效率91%,显效率72%;丁螺环酮组有效率88%,显效率71%,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Ridit分析,P>0.05)。曲唑酮组在1wk末HAMA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经秩和检验,P<0.05)。治疗6wk末曲唑酮组HAMA的躯体焦虑因子分与丁螺环酮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经秩和检验,P<0.05)。2组TESS评分(3.5±s 1.8)分和(4.0±1.9)分,经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经秩和检验,P>0.05)。结论曲唑酮是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安全有效的药物,疗效与丁螺环酮相似,对躯体焦虑症状疗效优于丁螺环酮,曲唑酮起效较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单用文拉法辛与联合百乐眠治疗躯体化障碍的疗效和不良反应(ADR)。方法:将145例躯体化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单用组和联用组,治疗8周后以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价疗效,ADR量表(TESS)评价ADR。结果:治疗8周末,经CGI评分联用组总有效率(94.18%)显著高于单用组(88.14%)(P<0.05);治疗后2组SCL-90中的躯体化障碍因子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联用组SCL-90中的躯体化障碍因子评分显著低于单用组(P<0.05);联用组ADR发生率显著低于单用组(P<0.05)。结论:文拉法辛联合百乐眠治疗躯体化障碍疗效优于单用文拉法辛,且可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文拉法辛缓释胶囊 (简称文拉法辛 )和丁螺环酮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广泛性焦虑症病人 5 3例 [男性 1 9例 ,女性 3 4例 ,年龄 (2 8±s 5 )a,病程 (1 4± 3 )mo]采用文拉法辛 (97± 8)mg,75~ 2 2 5mg·d-1,po,qd,疗程为 8wk。另用丁螺环酮治疗同类病员 5 4例 [男性 2 1例 ,女性 3 3例 ,年龄 (2 7± 6)a,病程 (1 6± 4)mo],用量(3 1± 4)mg ,1 5~ 45mg·d-1,po,qd,疗程为 8wk。在治疗前及治疗后 1 ,2 ,4,8wk末予HAMA ,CGI,TESS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文拉法辛组显效率 79% ,丁螺环酮组显效率 74% ,2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文拉法辛组不良反应较丁螺环酮组少。结论 :文拉法辛与丁螺环酮治疗焦虑症疗效相当 ,前者较后者起效快 ,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帕罗西汀与丁螺环酮治疗广泛性焦虑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79例广泛性焦虑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9例,口服帕罗西汀20~40mg·d-1;对照组40例,口服丁螺环酮15~40mg·d-1,2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及治疗后1,2,4周末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焦虑自评量表(SA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及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66.7%,对照组显效率为70.0%,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药物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帕罗西汀治疗广泛性焦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安神二号胶囊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口服安神二号胶囊,4粒,tid,对照组口服帕罗西汀20-40 mg·d~(-1)。两组病例均于入院时、治疗0,2,4,6周时分别计算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焦虑量表(HAMA)总分及治疗后的减分率。结果:两组患者HAMD及HAMA,总分在治疗结束时均显著下降(P <0.01)。两组之间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效率安神二号胶囊组79.3%,帕罗西汀组为85.1%(P>0.05)。安神二号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帕罗西汀组。结论:安神二号胶囊是安全有效的抗抑郁中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帕罗西汀、谷维素对肝硬化患者伴发抑郁焦虑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4年3月至2004年9月瑞金医院消化内科病房收治的肝硬化患者中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2分且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10分者30例,随机分为帕罗西汀组(10 mg,po,qd)和谷维素组(2片,po,tid),每组15例,疗程6 wk。在治疗的2、4、6 wk分别以HAMD、HAMA、症状自评量表(CSL-90)、生活满意度指数评定及实验室测定肝功能、PT、APTT。结果2组治疗后2、4、6 wk的SCL-90、HAMD、HAMA评分均低于治疗前,生活满意度指数均高于治疗前(P<0.05);6 wk复查,帕罗西汀组SCL-90、HAMD评分均低于谷维素组(P<0.01和<0.05);2和6 wk复查,帕罗西汀组HAMA评分低于谷维素组;4和6 wk复查,帕罗西汀组生活满意度指数高于谷维素组(P<0.01和<0.05);帕罗西汀与谷维素治疗前后肝功能各项指标、PT、APTT无变化(P>0.05)。结论帕罗西汀能够快速有效治疗肝硬化伴发的抑郁焦虑症状,无明显肝功能损害,其疗效优于谷维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帕罗西汀合并利培酮治疗强迫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符合入组条件的74名强迫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服用帕罗西汀和利培酮,对照组单用帕罗西汀,应用Y-BOCS、HAMD、HAMA量表评定疗效,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Y-BOCS、HAMD、HAMA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或0.01),Y-BOCS、HAMA在第6、8周末的评分显示两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8周末研究组总有效率81.08%,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59.46%(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差别(P>0.05)。结论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利培酮治疗强迫症疗效优于单用帕罗西汀治疗的效果,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瑞波西汀治疗首发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方法。受试者分别口服瑞波西汀胶囊8 mg.d^-1或帕罗西汀片20 mg.d^-1。采用HAMD、HAMA(汉密尔顿抑郁、焦虑量表)总分减分率以及CG1分作为主要疗效指标;实验室检查、生命体征等观察药物安全性。结果:共收集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80例,瑞波西汀组(试验组)与帕罗西汀组(对照组)各40例。治疗42 d后,瑞波西汀组HAMD、HAMA总分明显下降,与治疗基线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两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瑞波西汀组有效率(HAMD减分率≥50%)为82.5%,帕罗西汀组为77.5%,两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瑞波西汀组临床治愈率(HAMD、HAMA总分≤8)为62.5%,帕罗西汀组为55.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CGI评分上,两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安全性分析显示:两组不良反应的症状和发生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瑞波西汀治疗首发老年抑郁症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