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多节段前后受压的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波  范里  黄晶  陈家禄  郑望苟  徐勇 《武警医学》2012,23(2):105-107,110
目的 探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多节段前后受压的脊髓型颈椎病疗效.方法 对28例前后方同时受压的严重颈椎病患者,采用一期前路减压(椎间盘摘除或椎体次全切除)、自体髂骨植骨或钛笼自体骨植骨、颈前钢板固定,后路单开门丝线缝合或CENTER PIECE固定,观察脊髓功能恢复情况、颈椎稳定情况及植骨融合率.结果 随访12~36个月,平均13.7个月,28例皆获得骨性愈合,术后融合节段稳定,颈椎生理曲度得到良好重建及维持,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 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前后受压的严重脊髓型颈椎病有助于脊髓的功能恢复及颈椎稳定性的重建.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颈椎单侧关节突交锁的不同治疗方法选择.方法 32例颈椎单侧关节突交锁,行头颅牵引复位成功8例,其中3例维持牵引1个月后改行头颈胸石膏固定,余5例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23例牵引失败,其中14例行前路切开复位、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3例前路复位失败行椎间盘切除加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术,1例前路复位失败改行后路切开复位后再前方植骨内固定术;3例行后路切开复位侧块内固定植骨融合术,2例行后路切开复位减压、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术.1例由于漏诊,伤后8个月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结果 平均随访18个月.发现颈椎不稳2例,均为仅行牵引复位,未做融合术者.颈前路手术者植骨块术后12周均获骨性融合.颈椎生理曲度及椎间隙高度恢复较好.无内固定并发症,亦无治疗中神经并发症.结论 下颈椎单侧关节突交锁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是否伴有椎间盘损伤、是否合并后柱骨折、脊髓压迫及损伤情况.对伴有创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的单侧关节突交锁者,前路减压复位稳定术是首选方法,对于不伴椎间盘突出者,可试行牵引复位或直接后路切开复位固定.  相似文献   

3.
对于外伤所致颈椎骨折、脱位的治疗,传统的手术方法是以牵引复位、颈椎后路减压固定术或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固定术为主,再辅以适当外固定为基本术式。颈椎爆裂性骨折、颈椎骨折和/或脱位,其主要致压物多来自脊髓前方,故临床上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已被广泛应用,但对颈椎椎体骨折合并椎板骨折,颈脊髓前后方同时受压的复杂损伤患者,手术入路选择上说法不一。我科自1998年3月~2002年9月采用颈椎前后路联合减压植骨带销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颈椎损伤21例,取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不同术式治疗上颈椎不稳定型损伤的疗效。方法对36例上颈椎不稳定损伤病人行单纯头环背心(Halo—vest)固定术11例;行Halo-vest固定下的后路颗粒状松质骨植骨融合术15例;行Halo-vest+Gallie术式+颗粒状松质骨植骨融合术3例;行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术7例。结果随访3~32个月(平均18个月),植骨融合,无内固定物折断、松脱,无1例出现神经血管损伤症状。结论上颈椎不稳定型损伤的治疗方法较多,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只要解除了对脊髓的压迫,稳定了损伤的颈椎椎体,就可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颈胸段脊柱损伤的临床特点及其前路手术疗效探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颈胸段脊柱脊髓损伤的临床特点及颈胸段前路减压,植骨,Orion钢板内固定术的治疗作用。方法:24例颈胸段脊柱损伤患者,损伤部位为C6-T1;损伤类型为椎体爆裂性骨折16例,椎体压缩性骨折6例,单纯骨折脱位2例。分析上述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分别行颈胸段前路C7,C6,7,T1或C7-T1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及Orion锁定型颈椎前路钢板固定术。结果:颈胸段脊柱脊髓损伤患者通常表现为C8,T1或T2相应节段脊髓神经根症状,其中8例伴有窦性心动过缓,7例出现低血压,6例出现Horner征等交感神经节刺激症状,所有患者随访3-18个月,植骨均在3-4个月内完全融合,其中17例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21例伴有交感神经节刺激症状者有所缓解,1例术后出现暂时性声音嘶哑。结论:颈胸段前路减压,植骨,Orion钢板内固定术对颈胸段脊柱脊髓损伤具有较好的疗效。Orion钢板有助于植骨节段融合,重建和稳定颈胸段脊柱。  相似文献   

6.
改良颈椎椎体次全切除术临床疗效随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改良式颈椎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66例多节段脊髓型或脊髓神经根混合型颈椎病。手术有效率为95.5%(63例),优良率为84.8%(56例),无手术死亡或重残发生。该术式的优点是手术野较大,脊髓损伤机会少,能同时直接去除椎间盘水平和椎体后方的脊髓压迫,且可避免椎体切除过多和脊髓减压不充分,镶嵌植骨和术后颈胸口膏围领外固定能防止植骨块脱出和确保植骨融合。最为适宜2 ̄4个节段的脊髓型或脊髓神经根混合型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无脊髓损伤下颈椎脱位的手术方法选择及疗效.方法 分析总结2004年1月-2009年6月手术治疗的无脊髓损伤下颈椎脱位患者11例.根据Allen分类均为牵开屈曲型损伤,其中Ⅰ度脱位7例,Ⅱ度脱位1例,Ⅲ度脱位3例.陈旧性脱位8例,新鲜脱位3例,均为单纯颈椎外伤,不合并其他脏器损伤.单纯前路复位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7例,前后路联合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4例.术后随访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11例患者手术经过顺利,术前11例Frankel分级E级,术后11例Frankel分级E级.X线片示11例患者均恢复颈椎正常序列和曲度.随访3~31个月未出现脊髓损伤症状及再脱位.术后3.5~5.5个月(平均4.3个月)达植骨融合.结论 合并关节突交锁的下颈椎脱位宜Ⅰ期行前后路联合复位内固定,无关节突交锁者可单纯前路复位椎间植骨融合.复位及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是治疗无脊髓损伤型下颈椎脱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探讨下颈椎损伤前路减压带锁钢板内固定手术疗效。对12例下颈椎损伤采用颈前路减压植骨带锁钢板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损伤节段均获早期稳定,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无内植物松脱及断裂。  相似文献   

9.
颈髓挥鞭样损伤的前路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颈髓挥鞭样损伤的受伤特征和前路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36例影像学证实伴有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的颈髓挥鞭样损伤患者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自体髂骨植骨加钢板内固定术,并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36-54个月,平均46.4个月。结果该组患者以交通伤为主,颈椎间盘突出发生在C5-6节段和C4,5节段者最多,突出的椎间盘类型以中央型突出者居多,手术有效率为95%(34/36)。结论 对影像学证实颈髓挥鞭样损伤伴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颈前路减压植骨加带锁钢板内固定手术是一种良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严重创伤性颈椎后凸畸形的治疗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性颈椎后凸畸形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严重创伤性颈椎后凸畸形9例,术前后凸Cobb角50°~71°,平均59°。先以在伸展侧位片测量椎体后缘切线夹角作为依据,决定后部截骨高度及角度,行颈椎后路截骨及前路松解术。术后行颅骨牵引使松解后颈椎后凸达到最大可能的矫正,7—10d后Ⅱ期行颈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结果本组患者随访14—32个月(平均28个月),术中、术后无脊髓损伤加重,颈部疼痛症状消失,脊髓损伤神经功能有所恢复,植骨部位均获得骨性愈合。后凸Cobb角-10°~11°,平均-5°,纠正率为85%。结论通过动态颈椎后缘切线夹角测量可决定合适的后路截骨高度、椎间撑开高度及植骨块的大小。分期手术及手术间期持续牵引能够充分矫正严重创伤性颈椎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11.
下颈段损伤颈椎不稳,经颈前路减压植骨,由于固定未很好解决,植骨块易移位、脱落。我院从1987年8月~1994年1月应用颈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下颈段损伤,效果满意。解剖标本及CT测量方法1.解剖标本测量:用东北出土成人脊柱干燥标本颈段,共测量150个椎体...  相似文献   

12.
颈椎前路减压治疗晚期脊髓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椎外伤合并脊髓损伤的处理存在着很大争论,有主张早期手术者,也有主张非手术治疗的。对陈旧性脊髓损伤的治疗,通常比较消极。近来不少作者报告,脊髓损伤行后路减压效果不佳,甚至造成术后瘫痪加重。而颈椎前路手术不仅可解除椎管前方压迫,且可以整复脱位,纠正畸形及椎体间植骨,可获得颈椎骨折脱位的稳定。我们对伤后平均39个月的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四肢瘫进行了治疗。本文报道其治疗结果,并介绍环锯椎体切除开槽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和分析两种锁定钢板(CSLP、ORION)在颈椎前路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及其适应证。方法 对18例颈椎伤病患者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并采用CSLP和ORION内固定。结果 随访3-10个月,17例病人神经系统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植骨块也在术后3个月获骨性愈合,无一例发生钢板断裂、螺钉松动。结论 CSLP及ORION钢板能固定节段达到内在的稳定,有利于植骨块的愈合。同时,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生物相容性好,不干扰CT、MRI等影像学检查,不需再次手术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颈椎一期后前路手术中应用自体颈椎椎板行椎间植骨融合加前路钢板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6月采用颈椎一期后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前后方均受压迫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7例,其中A组采用后路所切除的颈椎椎板行椎间植骨加前路钢板固定,B组采用自体三面皮质髂骨植骨加前路钢板固定(n=22)。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植骨融合率、VAS评分、JOA评分及椎间隙高度变化。结果 A组手术时间(102.7±13.9min)及术中出血量(170.3±25.7ml)均明显低于B组(分别为128.9±12.3min、191.1±32.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术后3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2个月,平均17.4个月。术后6个月A、B两组植骨融合率分别为94.4%(14/15)和100%(22/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0)。两组术后VAS评分、JOA评分、椎间隙高度较术前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需行前后路手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椎椎板作为颈椎前路椎体间植骨材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陈旧性颈椎脊髓损伤手术的远期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76例合并不完全性瘫痪的陈旧性颈椎骨折或骨折脱位,并经颈前路于损伤节段施行减压和植骨融合术。分别于术后3年至12年6个月进行随访观察。以临床症状、体征和影象检查评价其效果。按照Frankel功能分级法,术后神经能提高一级以上者占85.5%(65/76),植骨愈合率达100%。对陈旧性颈椎损伤合并不全瘫痪手术治疗的理论、损伤节段的稳定程度及影响手术远期效果的因素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短节段通用脊柱系统(USS)骨折内固定术及伤椎内植骨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急性单节段胸腰椎不稳定骨折行后路短节段USS骨折内固定术及伤椎内植骨,对患者手术前后的椎体高度、Cobb’s角进行比较,观察术后1年内固定材料有无松动、断裂,椎体内及椎板间植骨融合情况,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40例患者术后1周、1年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值、Cobb’s角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与1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未见内固定材料松动、断裂,椎体内及椎板间植骨均骨性融合,有5例神经功能较术前好转。结论短节段USS骨折内固定术及伤椎内植骨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椎体内及椎板间植骨融合率高,能有效防止术后矫正角度丢失及内固定失败。  相似文献   

17.
采用后路短节段复位内固定加椎弓根通道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共78例,经术前、术后、随访的X线片的测量,表明该手术方式能够重建椎体的高度,增加脊柱前柱稳定性,有效防止内固定失败和矫正度丢失。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研究探讨前、后路减压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12月河南中医药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前路组(35例)和后路组(35例),其中前路组患者采用经胸腹膜外入路的前路减压手术治疗,后路组患者采用经胸背部入路的后路减压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及触觉、运动评分与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 前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明显高于后路组(t=218.60、65.37,P均<0.001);术后5周,两组患者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触觉及运动评分均明显升高,且前路组均高于后路组(t=11.90、6.817、3.273、2.676,P<0.001、P<0.001、P=0.002、P=0.009);术后3个月随访,前路组患者满意18例、较为满意15例、不满意2例,总满意度为94.29%,明显优于后路组患者的满意12例、较为满意13例、不满意10例,总满意度71.43%(Z=-2.125,P=0.034)。结论 前路减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能够更好地重建椎体高度,矫正脊柱畸形,神经恢复效果更好,患者满意度更高,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手术入路的选择和手术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收治的68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入院前后均行CT、MRI及X线片检查.行前路手术54例,后路手术10例,前后联合入路手术4例.观察手术前后神经功能恢复、脱位纠正、椎体高度恢复、植骨融合等情况,评估手术疗效.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 ~ 36个月,平均21个月.所有患者术后神经功能障碍无加重.除5例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A级患者神经功能无任何恢复,其余患者ASIA分级均有1~2级提高.所有患者脱位均复位、椎体高度恢复.椎间植骨均融合,平均融合时间为12周.术后复查X线片示内固定位置可,螺钉无松动、脱落,无植骨块松动、脱出. 结论 对于下颈椎骨折脱位,应根据骨折脱位类型与脊髓受压部位和程度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治疗.前路手术较单纯后路或前后路联合手术具备更宽的适应证,手术时间短、出血少,能有效行神经减压,恢复颈椎生理曲度,术后颈椎可获得即刻稳定,利于患者早日康复锻炼,应为下颈椎骨折脱位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颈前路切除颈椎椎体转移瘤,采用钛网植骨加钢板内固定重建椎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行颈前路椎体切除,钛网自体髂骨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治疗12例颈椎椎体转移瘤。结果:12例均获6~49个月,平均16.2个月的随访。全部病例植骨融合满意,局部肿瘤无复发,内固定物无断裂、松动、滑脱等并发症。伴有神经功能障碍者,其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经颈前路切除转移瘤椎体,钛网植骨加钢板重建切除后椎体,可即刻保证固定节段的稳定性。植骨融合良好,明显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