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麻疹流行规律以期为麻疹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分析莱芜市1960-1999年麻疹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计划免疫使发病率呈阶段性大幅度下降,1987年后发病率被控制1/10万以下,打破了固有流行规律。近十几年来麻疹发病呈现以下特征:城镇发病率显著高于农村;发病高峰仍然存在且明显拖后;发病年龄向大、小两个方向推移;职业分布中,学生、工人、农民构成比有明显增加。[结论]提出现阶段在常规免疫基础上,应高度重视MV复种和麻诊病例监工作,最大限度地消除免疫空白,以达到控制、消除、消灭麻疹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和政县麻疹流行特征和规律,探讨防制对策与措施. [方法]对1971~2007年和政县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实施计划免疫后和政县麻疹发病率下降了97.46%,死亡率下降了98.85%,流行强度减弱,以散发为主,呈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分布;发病年龄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少、边乡镇及城区流动人口是和政县计划免疫的薄弱环节. [结论]近年来麻疹发病回升的主要原因是MV接种率低,存在免疫空白.增加投入、强化管理,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加强疫情监测,有计划地开展高危地区/人群MV强化免疫或应急接种,消除免疫空白,是贫困少数民族地区控制消除麻疹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甘州区1993~2006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制订预防控制麻疹的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甘州区1993~2006年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的麻疹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甘州区1993~2006年共报告麻疹病例数1024例,年平均发病率15.49/10万,发病季节主要在3~7月份,流行周期性明显,每隔4年出现一次流行高峰;发病年龄主要为<8月龄和5~7岁,发病年龄后移现象不明显,学生和幼托儿童是主要的发病人群;城乡发病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报告病例中有免疫史的仅占61.33%,远低于常规免疫接种的MV接种率.[结论]甘州区麻疹发病率仍较高,应进一步提高常规MV接种率和接种质量,消除免疫空白,提高麻疹监测系统的监测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麻疹流行原因,分析发病规律,发现存在的薄弱环节,控制麻疹的流行.[方法]对泰安市泰山区2005年麻疹流行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报告麻疹33例,报告发病率为5.25/10万,无死亡.疫情波及全区各乡镇(街道),分布在28个村(居委会),以散发为主;5月发病17例,18~49岁20例,工人、农民11例;麻疹IgM抗体33例阳性;首诊误诊率为48.48%;适龄病人有麻疹疫苗免疫史者占19.35%.[结论]由于易感人群积累,存在免疫空白引起麻疹流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北京市西城区 2005~2009 年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消除麻疹采取针对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北京市西城区 2005~2009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5~2009年西城区累计发生麻疹27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97/10万,流动人口发病率明显高于本市人口.麻疹全年均有发病,以3-5月为多.<1岁儿童麻疹病例数占病例总数的15.77%,≥15岁组麻疹病例数占病例总数的74.19%.[结论]流动人口的发病已成为全区麻疹流行的重要影响因素.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提高流动人口麻疹疫苗免疫覆盖率是控制、消除我区麻疹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莱芜市1960~2004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莱芜市麻疹流行规律,为麻疹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莱芜市1960~2004年麻疹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用圆形分布法分析麻疹发病的集中时点和流行高峰期。结果麻疹疫苗(MV)使用前阶段、计划免疫前期、计划免疫初期和计划免疫阶段麻疹年均发病率分别为556.59/10万、228.88/10万、11.32/10万、0.40/10万,麻疹发病呈现以下特征:1979~2004年农村年均发病率为2.93/10万,城镇年均发病率为5.92/10万,城镇发病率显著高于农村(P<0.01);计划免疫前(1960~1978年)麻疹发病高峰时点为3月29日,50%发病高峰期在3月7日至4月23日,计划免疫后(1979~2004年)发病高峰时点为4月8日,50%发病高峰期在3月11日至5月2日,发病高峰仍然存在且明显拖后(P<0.01);1985~2004年共发生麻疹91例,与1979~1984年相比,1岁以下构成比上升了16.13%,8岁以上构成比上升了22.42%;1985~2004年发生的91例麻疹,学生41例,占45.05%,工人、农民26例,占28.57%。结论现阶段麻疹控制工作应在做好MV常规免疫的基础上,重视加强免疫、有针对性的MV强化免疫、流动人口管理和麻疹病例监测工作,最大限度地消灭免疫空白。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惠州市麻疹流行特征和预防控制措施,为进一步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4-2010年惠州市麻疹疫情特点;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麻疹IgM抗体.结果 2004-2010年惠州市共报告麻疹病例2 842例,年平均发病率11.69/10万,发病模式以散发为主,病例分布广泛,并有明显的季节性,5~7月是麻疹高发季节,14岁以下年龄组为麻疹高发年龄.病例中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者占90.04%.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麻疹疫苗(measles vaccine,MV)的基础免疫接种工作,消除免疫空白,适时开展MV强化免疫,提高免疫覆盖率.同时要考虑对大年龄组人群接种MV,继续加强麻疹监测.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麻疹流行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宁省在麻疹疫苗 (MV)使用前 (1949~ 196 5年 ) ,麻疹报告发病率一直在 5 0 0 / 10万左右 ,居法定报告传染病的首位。流行曲线呈隔年一次高峰。自普遍使用MV后 (196 6~ 1978年 ) ,麻疹发病率降至 10 0 / 10万 ,流行曲线仍是隔年一小流行的周期。在实施计划免疫的初期 (1978~ 1984年 ) ,麻疹发病率持续下降 ,打破了隔年一个流行高峰的规律。 1985年后使用冻干MV ,免疫程序与全国统一 ,麻疹发病率逐年下降 ,1999年报告发病率为 0 5 2 / 10万 ,为历史最低水平。麻疹的地区分布无特殊规律。使用MV后 ,麻疹发病主要在 3~ 5月 ,以 2 5岁以下人群为主 ,呈现向大年龄组后移的现象。 1997~ 1999年麻疹发病以中小学生最多 ,约占 40 % ;其次是散居儿童 ,占 2 0 %。今后应继续加强冷链建设 ,提高疫苗接种率 ,认真做好麻疹疫情的主动监测和实验室监测 ,及时隔离传染源 ,彻底处理疫点和疫区 ,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对高危人群的强化免疫 ,以达到控制和消除麻疹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德州市2005年麻疹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德州市麻疹发病流行特征,指导今后麻疹控制工作.[方法]对2005年报告的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德州市2005年报告麻疹疑似病例547例,确诊369例,发病率为6.72/10万.在15处暴发点发病56例,其他均为散发.369例病人中,8月龄至5岁占36.85%,18岁以上占38.49%;3~7月占全年总数的88.62%;麻疹流行初期,25例为院内感染;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者占69.38%.[结论]2005年麻疹发病率大幅度上升,主要原因是基础免疫存在薄弱地区和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0.
漯河市2005、2006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漯河市2005、2006年麻疹发病情况.[方法]对漯河市2005、2006年报告的麻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漯河市2005年共报告麻诊疑似病例277例,确诊195例,发病率为7.74/10万,暴发20起;2006年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136例,确诊92例,发病率为3.62/10万,暴发4起.[结论]漯河市2005年麻疹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与儿童常规免疫接种率低、初始免疫失败有关;2005年麻疹强化免疫后,2006年MV发病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陕县麻疹流行特征指导麻疹控制工作。方法对2005年~2006年报告的麻疹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陕县2005年~2006年共报告麻疹病例20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9.42/10万,明显高与往年。病例以14岁以下儿童居多,发病高峰在(3~5)月份。发生乡级麻疹爆发一起,罹患率为5.49%。结论儿童MV基础全程接种率低;MV接种质量;免疫空白和免疫成功率低是造成发病增多和出现局部流行的主要因素。对降低麻疹发病,控制局部流行提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评价2008年麻疹疫苗(MV)免疫强化的效果,探讨控制麻疹的策略和有效措施,同时分析昭通市麻疹控制工作存在的问题,为实现消除麻疹目标提供依据。[方法]对麻疹强化免疫资料、疫情监测系统资料及麻疹IgG抗体检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008年MV强化免疫共接种目标儿童1310172人,报告接种率98.34%,快速评估接种率96.98%。免疫后人群麻疹IgG抗体阳性率达到96.0%,麻疹发病数由2008年的731例降到2009年的32例,发病率由14.92/10万降到0.69/10万,发病范围由111个乡镇缩小到26个乡镇,季节高峰不明显,麻疹疫情控制在历史最低水平。[结论]2008年MV强化免疫效果显著,高质量强化免疫是迅速控制麻疹发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进一步探讨临沂市麻疹的流行规律,为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临沂市1979~2004年麻疹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79~2004年合计发病48 055例,年均发病率为17.99/10万,死亡73例,病死率为0.15%。麻疹发病呈流行、散发与暴发并存的流行病学模式,全年各月均有麻疹病例发生,2~5月为发病高峰。发病年龄构成后移,成人发病比例增加,男女发病分别占发病总数的58.25%、41.75%。各县区均有病例发生。统计1 307例麻疹病人,免疫史不详的742例,占56.77%;无MV接种史者401例,占30.68%。[结论]临沂市的麻疹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应提高麻疹疫苗接种质量,加强麻疹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4.
广元市2008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分析广元市麻疹疫苗(MV)强化免疫活动经验,为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全市所有县区MV强化免疫报表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本次MV强化免疫共计接种8月龄~14岁目标儿童466 302人,报告接种率和快速评估接种率均>95%;全市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后麻疹发病大幅下降;广泛宣传动员、政府支持参与、严格技术培训和操作、扎实摸底等是MV强化免疫顺利实施的保障;同时通过MV强化免疫工作的开展不仅积累了经验,而且对全市免疫规划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结论]本次MV强化免疫达到了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江津区2009年麻疹减毒活疫苗(MV)强化免疫的效果。[方法]综合分析MV强化免疫报告数据及现场调查资料,对比MV强化免疫前后麻疹发病数变化。[结果]MV强化免疫共接种目标儿童195730人,报告接种率和随机抽查接种率均﹥95%;江津区2009年网络直报麻疹病例10例,发病率0.67/10万,强化免疫后麻疹发病显著降低。[结论]江津区2009年MV强化免疫效果明显,需加强常规免疫接种来巩固成果,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推动消除麻疹总体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韩务强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0):1948+1958
[目的]了解中牟县2000~2009年的麻疹流行特征,为加速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0~2009年麻疹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麻疹发病率年平均为7.30/10万,发病年龄主要是7岁以下儿童(73.72),发病季节高峰在1~5月,2~3年为一流行周期。流动人口发病比率逐渐加大。[结论]麻疹流行的主要原因是免疫空白人群、人口流动。建议加强MV初免和复种工作,提高接种质量和免疫覆盖率,开展对特定人群的免疫,完善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减少免疫空白人群是当前控制麻疹发病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2007年龙泉驿区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龙泉驿区麻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7年麻疹发病率为19.70/10万.6月发病率最高.5岁以下为麻疹高发年龄组.病例中无麻疹疫苗免疫史者占42.45%.流动人口病例数占总病例教的51.87%.实验室确诊病例为总病例数的72.64%.[结论]为实现2012年消除麻疹目标,重点是控制麻疹暴发.提高流动人口的免疫覆盖率,提高整个人群的免疫水平,加强监测工作的力度等综合措施,需要政府加大免疫规划工作的投入.  相似文献   

18.
1999~2006年济宁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济宁市1999~2006年麻疹流行规律,为消除麻疹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9~2006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99~2006年累计报告麻疹确诊病例1 290例,年均发病率为2.02/10万,无死亡病例;不同年份间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地区间发病率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局部暴发影响全市的发病水平;冬春季为发病高峰季节.1999~2004年病例主要以8月龄至14岁为主,占总病例数的72.55%,2005~2006年发病主要集中在≥15岁,占46.18%;但8月龄至6岁也占有相当比例,为32.66%;7~14岁发病比例由1999~2004年的30.59%下降到7.83%,而<8月龄则由1999~2004年1.96%上升到13.33%;8月龄~6岁估算接种率约为88%.[结论]济宁市麻疹发病有周期性规律,易感人群积累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另外,病例逐渐向成人和未到免疫年龄人群转移,给麻疹控制乃至消除工作带来挑战,因此要达到消除麻疹目标,除要做好儿童常规免疫外,加强成人麻疹监测和免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连云港市麻疹流行特征与规律,探讨适合本地区特点的麻疹防治对策与措施.[方法]收集2006年麻疹疫情资料及2006年麻疹监测资料,应用SAS6.12统计软件分析.[结果]2006年共报告麻疹病人687例,死亡2例,报告发病率为14.57/10万.局部暴发流行,人群以散居儿童和学生为主,占78.60%;发病年龄集中在15岁以下,占80.64%(554/687),其中<1岁儿童发病262例,占38.14%,时间集中在1~4月份,占79.91%.[结论]连云港市麻疹局部暴发流行,需采取针对性有效措施,以达到控制和消除麻疹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控制麻疹的有效措施。[方法 ]强化免疫前后 4年发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效果评价。[结果 ]麻疹强化免疫后发病率大幅度下降 ,季节高峰削平 ,8月龄和 10~ 15岁组发病率明显下降 ,<8月龄、>15岁仍有病例发生 ,但麻疹抗体的免疫水平提高了。[结论 ]麻疹疫苗的强化免疫是控制麻疹流行乃至消除麻疹的有效补充。调整免疫策略将复种提前至 4岁、初种提前到 6月龄 ,可降低麻疹发病率和学龄前儿童及中、小学校的暴发和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