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霉素为主介入化疗对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单盲法分析32例肿瘤患者行以阿霉素为主介入化疗后对Q-T离散度(Q-Td)和心率校正Q-T离散度(Q-Tcd)的影响.[结果]化疗前Q-Td、Q-Tcd分别为(53.59±15.76)ms、(60.3±16.06)ms,化疗后Q-Td、Q-Tcd分别为(60.5±18.34)ms(69.21±19.01)ms,经t检验,P值均小于0.05.[结论]Q-Td作为一种监测化疗药物心脏毒性的简便、有效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Q-T间期离散度(Q-Td)、校正的Q-T离散度(Q-Tcd)对煤工尘肺(CWP)患者发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并观察CWP患者严重室性心律失常与Q-Td、Q-Tcd的关系。方法依丹麦ABL-4血气分析仪所测100例CWP低氧血症程度和Lown’s室性心律失常分级进行分析,并以40例煤矿工人为对照。结果 (1)对照组Q-Td、Q-Tcd均未见因年龄产生的明显差异。(2)CWP低氧血症患者中,PaO2≤60 mmHg组Q-Td为(59.9±21.7)ms,Q-Tcd为(72.91±25.25)ms,较PaO2>60 mm Hg组[Q-Td为(51.53±21)ms,Q-Tcd为(57.8±18)ms]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Q-Td与Q-Tcd延长,随患者低氧血症程度进展而加重。(3)Q-Td、Q-Tcd延长致CWP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级别增加。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组Q-Td为(79.28±15.27)ms、Q-Tcd为(84.39±14.2)ms,比轻级室性心律失常组(L1-2)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Td>79ms以上者中,63.33%的发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结论 Q-Td、Q-Tcd值越大者,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越高。Q-Td明显延长可能预告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先天性白内障患儿Q-T间期离散度(Q-Td、Q-Tcd)平均值。方法:测量251例51天~14岁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常规体表12导联心电图R-R、Q-Tmax、Q-Tmin,按Bazett公式矫正Q-Tcmax、Q-Tcmin,计算Q-Td(Q-Tmax减Q-Tmin)及Q-Tcd(Q-Tcmax减Q-Tcmin),微机数理统计。结果:Q-Tmax、Q-Tmin、Q-Tcmax、Q-Tcmin、Q-Td、Q-Tcd分别为(397.03±29.74)ms、(362.63±27.87)ms、(448.50±25.69)ms、(409.23±27.32)ms、(31.61±7.96)ms、(40.77±10.32)ms。结论 先天性白内障患儿Q-Td、Q-Tcd与健康儿童无差异,表明其心室肌复极不同步性和电不稳定性与健康儿童相同,能够承受麻醉及眼科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解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的动态变化,以及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左房负荷(PTFV1)的关系。方法:测量8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包括死亡前)住院期间Q-T离散度,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MI)入院与出院时Q-T离散度(Q-Td)及校正Q-T离散度(Q-Tcd),比较Q-Td与PTFV1及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结果:80例AMI住院期间Q-Td动态变化揭示了Q-Td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PTFV1的密切关系,62例急性心肌梗死Q-Td及Q-Tcd入院时较出院有非常明显延长(P<0.05)。结论:Q-Td可作为预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及心功能不全的一项敏感指标,不失为无创性评估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不同透析方式的67例尿毒症患者Q-T离散度(Q-Td)的改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透析方式对Q-Td、Q-Tcd无明显影响,测量Q-Tcd在一定程度上可间接反映尿毒症透析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文拉法辛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电图Q-T间期和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40例因急性冠脉综合征并焦虑抑郁障碍而口服文拉法辛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1、2w末分别记录同步标准12导联心电图,用Bazett公式计算校正的Q-T间期(Q-Tc),最长Q-Tc(Q-Tc max)与最短Q-Tc(Q-Tc min)差值为校正的Q-Tc离散度(Q-Tcd),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第1、2w末的Q-Tc、Q-Tcd比较及治疗后第1w末和第2w末Q-Tc、Q-Tcd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文拉法辛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者心电图Q-Tc、Q-Tcd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的Q-T离散度的临床意义。方法:观察了71例甲亢性心脏病患者心电图的Q-T离散度,并与96例正常组对比。结果:甲亢心患者的Q-Td、Q-Tcd比正常组显著延长,P<0.01。结论:甲亢心患者的Q-Td、Q-Tcd可作为评价其心脏功能的有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Q-T离散度(Q-T dispersion,Q-Td)是指心电图各导联间Q-T间期变异的程度,它反映了心室复极的不同步和心电不稳定的程度,为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危险性提供了更多有价值的信息[1~3].近年来报道冠心病、心肌梗死、肥厚性心肌病时Q-T明显延长,与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关系密切[4~6].煤工尘肺(CWP)患者的Q-Td、Q-Tcd变化未见报道,我们对CWP患者的Q-Td作了初步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胃食管反流病(GERD)与心肌缺血之间是否存在临床相关性,并寻找促进心肌缺血患者合并GERD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500例行心电图检查确诊为心肌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200例行心电图检查排除心肌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行GERD与心肌缺血的相关性分析.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基于偏最大似然估计的前进法二分类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判定心肌缺血合并GER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GERD发生率为28.6% (143/500),对照组为9.5%(19/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3,P< 0.01).观察组中GERD阳性患者143例(GERD阳性组),GERD阴性患者357例(GERD阴性组).GERD阳性组与GERD阴性组Q-T离散度(Q-Td)分别为54.92±27.96、40.29±24.15,心率矫正Q-Td (Q-Tcd)分别为61.12±30.66、45.11±28.40,GERD阳性组Q-Td和Q-Tcd均高于GERD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95、5.294,P< 0.05).GERD阳性组RDQ评分与Q-Td、Q-Tcd呈正相关(r=0.255、0.243,P<O.01).基于偏最大似然估计的前进法二分类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饮酒、高血压、糖尿病是心肌缺血合并GER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心肌缺血和GERD之间存在相关性,心肌缺血患者GERD发生率较正常人升高,饮酒、高血压、糖尿病是心肌缺血合并GERD的独立危险因素;心肌缺血合并GERD患者,心肌缺血和GERD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探讨室性心律失常与低血钾时Q-T离散度(Q-Td)的关系,测量50例低血钾患者补钾前后的Q-Td并与40例血钾正常者做对照。结果显示低血钾组Q-Td显著高于补钾后和对照组(P﹤0.01),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大于补钾后和对照组(P﹤0.01),说明Q-Td是低血钾患者的心律失常监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Q-Td、J-Td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观察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与Q-Ld、J-Td的关系。结果显示Q-Td、J-Td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分别为99.54±21.03ms,97.68±22.74ms,潜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为66.36±14.32ms,81.54±16.55ms,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为48.75±29.23ms、44.21±22.56ms,3组间差异极为显著(P〈0.01);Q-Td(J-Td)≥100ms者全部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结论认为Q-Td(J-Td)值越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越高,梗死早期Q-Td(J-Td)值越大〉60ms可作为预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一项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多态性对1-溴丙烷(1-BP)接触者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选择116名1-BP接触工人为接触组,133名无1-BP接触史的工人为对照组,用神经电生理检测技术测定工人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和末端潜伏期(DL),用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ASA)方法检测两组GSTT1和GSTM1基因型的分布.[结果]GSTT1基因多态性和1-BP接触对工人的SCV和DL的影响有交互作用,SNK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与对照组GSTT1基因携带者相比,接触组中GSTT1基因缺失型工人的SCV明显减慢[分别为(45.3±5.0)m/s和(40.1±5.3)m/s]、DL明显延长[分别为(6.3±1.3)ms和(8.3±2.0)ms],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去除交互项后的两因素方差分析显示,GSTT1基因多态性对工人的MCV有独立的影响(P<0.05).未发现GSTM1基因多态性对接触者外周神经传导速度有影响.[结论]GSTT1基因多态性与接触者对1-BP外周神经毒性的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P波离散度(Pd)对煤工尘肺患者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 煤工尘肺患者100例为煤工尘肺组和健康煤矿工人40例为对照组,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aO_2).同步记录窦性心律时12导联心电图,分别测定12导联P波最大时限(Pmax)P波最小时限(Pmin),计算P波离散度(Pd)并进行比较.结果 Ⅰ、Ⅱ、Ⅲ期煤工尘肺患者的Pmax分别为(112.2±7.4)、(118.6±8.2)、(122.2±8.9)ms,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6.8±9.4)ms],Ⅰ、Ⅱ、Ⅲ期煤工尘肺患者的Pd分别为(44.4±3.5)、(51.4±7.2)、(52.4±4.7)ms,均高于对照组[(34.1±3.5)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煤工尘肺组PaO_2分别为≤60 mm Hg与PaO_2>60 mm Hg患者的Pmax分别为(127.2±13.7)和(112.5±8.7)ms,Pd分别为(74.3±10.1)、(47.3±3.0)ms,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煤工尘肺组房性心律失常轻级组(K_0~K_2)与重级组(K_3-K_6)患者的Pmax分别为(109.4±8.8)和(124.2±12.7)ms Pd分别为(50.2±6.8)和(74.5±10.2)ms,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煤工尘肺患者在慢性低氧血症状态下的心电图Pmax、Pd值越增大,房性心律失常越严重,当心电图Pmax>120 msPd>70 ms时,可考虑作为预测房性心律失常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晚期子宫内膜癌的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对32例中晚期子宫内膜癌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17例,双侧子宫动脉超选择化疗栓塞;B组15例,静脉全身化疗(对照).全部病例均行两个疗程的介入治疗或全身化疗.每个疗程间隔1个月.治疗结束后复查B超,根据病灶情况选择手术或进一步治疗,对两组近期疗效和手术机率进行比较.[结果]介入化疗栓塞和全身静脉化疗临床有效率分别为70.6%和26.7%;手术切除率分别为64.7%和26.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化疗栓塞能使子宫内膜癌的瘤体缩小,可获得二期手术的机会.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曲美他嗪对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为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于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选取绍兴市中心医院门诊收治的120例合并糖尿病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曲美他嗪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在冠心病规范化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观察治疗前后第3个月、6个月心电图(EKG)和24 h动态心电图,记录并测量QT间期,计算校正QT间期(QTc)、QT离散度(QTd)。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t检验、χ~2检验,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治疗3个月后,曲美他嗪组室性早搏治疗有效率(30.0%)较对照组(8.3%)明显提高;治疗6个月后,曲美他嗪组室性早搏治疗有效率(38.3%)较对照组(5.0%)也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曲美他嗪组阵发性室速治疗有效率分别为25.0%、54.2%,较对照组(0、4.5%)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曲美他嗪组治疗3个月后,QTd为(44.6±13.7)ms,较对照组[(49.1±9.8)ms]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QTc未见明显变化。治疗6个月后,曲美他嗪组QTd为(32.1±9.8)ms,QTc为(413.3±19.4)ms,均较治疗前[QTd为(49.2±12.1)ms、QTc为(421.4±23.2)ms]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与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QTd为(50.1±11.1)ms,QTc为(423.4±31.1)ms]比较,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同时,QTd的变化在曲美他嗪组具有一定的时间依赖性,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QTd进一步缩短(r=0.538,P0.01)。结论曲美他嗪能够缩小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心室复极离散度,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喹那普利对高血压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波离散度的影响。方法观察42例高血压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最宽P波和P波离散度,并与喹那普利干预治疗3个月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治疗前的P波离散度为(54.7±3.6)ms,P波离散度≥40 ms 32例(76.2%),治疗后P波离散度为(42.7±2.8)ms,P波离散度≥40 ms 7例(16.7%)。治疗前后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喹那普利能减轻高血压病患者心房解剖重构及电重构,减少心房颤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江苏省苏州市小学生肥胖流行现况,探讨单纯性肥胖对小学生心肺功能的影响,为预防控制单纯性肥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对苏州市6所小学1~6年级小学生6 299人进行调查,并分别对单纯性肥胖的男、女学生各30例进行肺通气功能和心电图检测.结果 苏州市肥胖男、女小学生分别有291和189例,检出率分别为8.7%和6.4%,平均检出率为7.6%;男、女生体重超重分别有391和264例,检出率分别为11.6%和8.9%,平均检出率为10.4%;与正常学生比较,肥胖学生的每分最大通气量(MVV)、用力呼吸第1秒钟呼气量(FEV1)、肺活量50%时呼气流速(50%MEF)、呼气高峰流速(PEFR)明显降低,功能残气量(FRC)明显升高;肥胖学生心电图的QT离散度(QTd)和校正后QT离散度(QTcd)分别为(42.11±10.57)和(50.29±11.69)ms,与正常学生的(36.77±9.63)和(42.43±10.77)ms比较,均明显延长(P<0.05,P<0.01).结论 单纯性肥胖可导致小学生肺通气功能下降,心肌细胞电生理活动异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测定肥胖儿童晨尿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uria,MAU)水平,探讨儿童单纯性肥胖的早期肾损害.[方法]采用乳胶速率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50例单纯性肥胖及50例正常儿童晨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结果]单纯性肥胖组儿童与正常同龄儿童MAU水平均值(x±s)分别为(28.9±5.68)mg/L和(17.2±5.78)ms/L,经成组设计t检验,两组MAU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单纯性肥胖儿童可能存在肾损害,监测MAU有助于防治更严重的肾脏损害.  相似文献   

19.
辛胜军 《现代医院》2005,5(9):42-43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Q-Td的变化与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对80例符合WHO诊断标准的高血压患者,其中经超声心动图确定LVH38例,无LVH42例与40例正常成人作对照。结果LVH组Q-Td(65.8±14.7)ms,无LVH组Q-Td(37.2±8.9)ms,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健康对照组(31.95±8.8)ms,LVH组Q-Td≥60ms与左室正常组Q-Td>60ms的室性心律失常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及室速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高血压病LVHQ-Td增大与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复杂性心律失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血压所引起的左室肥厚、左室重量增加对房室传导及心肌细胞复极的影响。方法对临床确诊的高血压病人188例、其中高血压并左室肥厚者108例,不合并左室肥厚者80例两组的P-Rd,Q-Td,J-Td离散度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左室肥厚、左室重量增加导致左室传导及心室肌复极(即P-Rd,Q-Td,J-Td)离散度增加(p<0.01)。结论该结果说明了高血压左室壁增厚、左室重量增加影响到房室传导时限的一致性、心室肌复极的一致性可能会增加心率失常和猝死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