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89例成人HIV/AIDS肺部感染的临床和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成人HIV/AIDS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征象。方法:收集在援博茨瓦纳玛丽娜公主医院临床确证的HIV/AIDS肺部感染389例,对其常见类型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征象进行综合分析。结果:HIV/AIDS肺部感染最常见的类型为肺结核、卡氏肺囊虫肺炎和细菌性肺炎,临床特点、X线和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结论:肺部感染是艾滋病患者晚期的主要机会性感染。肺内出现斑片、大片或弥漫病变,或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结合临床资料应考虑这些感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AIDS患者常见肺部机遇性感染影像表现。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6年8月23例AIDS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胸部X线片及CT片,结合临床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合并肺结核13例,细菌性肺炎3例,肺部影像表现与普通肺结核、肺炎相似;卡氏肺囊虫肺炎(PCP)7例,主要表现为两肺弥漫分布斑片状、网格状、结节状影或磨玻璃样改变。结论肺部感染是AIDS病患者晚期的主要机遇性感染,影像表现对卡氏肺囊虫肺炎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多元化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多元化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tieieney syndrome,AIDS)合并肺结核的影像学资料,CT扫描31例,DR胸片14例,经CT引导下穿刺26例,综合分析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特征。结果:45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病灶累及1个肺段的10例,2个肺段的6例,3—5个肺段的4例,两肺弥漫性分布的20例,肺部无阳性表现者5例,其中病理证实同时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neomoeystis carinii pneumonia,PCP)10例,合并细菌(化脓菌)感染8例,合并真菌感染5例。结论: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同时合并多种病原体感染,病变表现形态多样,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肺部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仍不失为金标准。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鸟-胞内分枝杆菌(MAC)感染的胸部影像表现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非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经菌种鉴定为MAC的AIDS患者31例,其影像表现及临床资料.31例患者中30例行胸部CT及X线检查,1例仅行胸部X线检查.结果 31例AIDS合并MAC感染患者中,3例肺部未见病变,28例为MAC肺部感染.AIDS合并MAC肺部感染的影像表现类似肺结核改变,常见的CT征象有斑片影21例,其中大片实变3例;支气管扩张18例,结节18例,双肺弥漫粟粒10例,空洞10例,胸腔积液10例,纵隔淋巴结肿大15例,以中度肿大为主,7例肺门淋巴结大,双肺门多见.结论 AIDS合并MAC感染的胸部影像表现多样、不典型,以斑片影、小结节及支气管扩张多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肺结核与单纯肺结核胸部CT表现差异,以提高对AIDS合并肺结核的诊疗水平。方法:收集35例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并与同期收治的35例单纯肺结核患者CT表现比较。结果:2组发生在双肺下叶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部CT表现以实变、融合斑片影多见,且纵隔淋巴结肿大及胸腔积液多见,与单纯肺结核CT表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表现为单纯空洞者少见。结论:AIDS合并肺结核及单纯肺结核胸部CT表现存在差异,临床及影像医师应高度重视,以提高该病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艾滋病合并成人肺结核原发综合征三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会感染是艾滋病(AIDS)的主要合并症和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肺结核是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携带者或艾滋病最常见的机遇性感染之一,同时也是最早出现的机遇性感染。2种感染相互影响促进,加速艾滋病与结核病的发生和发展。现对本院收治的27例AIDS合并肺结核中的3例原发综合征影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6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诊断治疗情况。结果:26例患者中青壮年占88.5%,HIV感染途径主要是血液接触传播(42.3%)、性接触传播(53.8%)和静脉吸毒传播(23.1%),临床表现有连续发热、咳嗽、腹泻一个月以上的特点,PPD试验阴性率76.9%,全身淋巴结肿大69.2%,X线表现继发型肺结核73.1%,同时罹患肺外淋巴结核51.9%,一年内病死率65.4%。结论: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PPD试验阴性率高,X线表现不典型,诊断困难,病情复杂,疗效差,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分析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与单纯肺结核患者胸部影像学的差异,提高临床医师和影像学医师对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认识。方法:分析经临床确诊的26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胸部影像表现,并与同期50例单纯肺结核的影像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26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中,17例发生在单纯肺结核非好发部位,17例累及2个或以上肺段;15例表现为渗出实变影,12例伴弥漫粟粒性结节。50例单纯肺结核中37例发生在上叶尖后段、下叶背段,35例仅累及1个肺段;30例伴纤维增殖灶,26例有1个或多个空洞。2组发生部位及影像表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与单纯肺结核患者病灶发生部位及影像表现均存在差异,艾滋病合并肺结核胸部影像学表现更为多样和不典型,临床和影像科医师应警惕。  相似文献   

9.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附3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邱乾德 《放射学实践》2002,17(6):522-523
目的:提高对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认识,探讨艾滋病与肺结核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艾滋病合并症-- 肺结核的临床与X线表现,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32例中血行播散型肺结核17例,继发型15例,12例在确诊HIV感染和AIDS前已患肺结核,其病灶仅局限其一叶,抗结核治疗5个月后病变均有不同程度吸收好转,当血清内发现HIV感染一确定AIDS后,继续用同样抗结核治疗1-5个月后,即见结核灶扩散到二叶以上。20例先确定HIV感染后患肺结核者,抗结核治疗3-10个月后,未见结核灶吸收,反而见病在发展,该20例也在三个月内快速发展为AIDS,结论:HIVA感染和AIDS易并发肺结核和加速结核病发展,结核病也可促使HIV感染发展AIDS。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心包疾病的超声心动图改变.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567例艾滋病合并心包病变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分析其实验室检查及临床治疗结果.结果 ①心包病变声像图特征:心包积液567例,占100.0%;心包膜增厚385例,占67.9%;两者常合并存在.②病因诊断:机会感染554例,占97.7%;非霍奇金淋巴瘤、卡波西肉瘤心包膜浸润13例,占2.3%.③临床治疗结果:510例(89.9%)治疗后心包积液及心包膜增厚消失,但可反复发作;57例(10.1%)持续存在.结论 AIDS心包疾病超声心动图有特征性改变,可以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艾滋病患者肺部疾病的影像学特征,并评价其在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12例经临床证实的艾滋病患者肺部疾病,包括卡氏肺囊虫感染7例,卡波氏肉瘤2例,肺结核2例,以及真菌感染1例,均经胸部X线检查,8例又经胸部CT扫描,对所有患者的影像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卡氏肺囊虫感染表现为双肺弥漫性病变,呈网状合并斑片状、结节状及磨玻璃样影,2例卡波氏肉瘤表现为直径小于等于1cm的结节影,沿支气管血管分布,伴小叶间隔增厚或淋巴结肿大,2例肺结核表现为血行播散型和浸润型各1例,1例真菌感染表现为肺内结节伴空洞形成及空洞内结节与气体半月征。结论胸部X线与CT检查在艾滋病患者各种肺部疾病的鉴别诊断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2007年-2009年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治的73例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及X线资料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分析、总结AIDS合并肺癌的临床及CT表现特点,提高对AIDS合并肺癌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17例AIDS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及CT表现。结果:AIDS合并肺癌以中年男性多见,常合并肺部感染。CT多表现为外周分布的类圆形、分叶状软组织肿块,多合并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肿大。伴有肺部感染者与不伴肺部感染者相比,在肿块分布、外形、密度、邻近肺野及胸膜改变、肿大淋巴结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但肿块较大、伴有胸水在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检验,P=0.02;Fisher确切概率法,P=0.04)。结论:中年男性AIDS患者伴有肺部机会性感染时,若肿块较大、出现胸水且对症处理后效果不明显时,应考虑到肺癌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艾滋病并发症中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在艾滋病肺部病变中的应用、诊断价值及其暴露防护。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相关资料,男10例,女6例,平均年龄28.7岁;其中单个病灶7例,多发块影或结节影5例,大片实变影4例,合并纵隔淋巴结肿大4例,合并胸水3例。结果:所有病例均穿刺成功,16例患者行18例次穿刺,12例病例获得诊断,其中肺结核6例,真菌感染3例,细菌感染3例,诊断符合率66.7%;不能明确诊断4例。术后并发症:病灶周围出血5例,少量气胸3例。无医护人员暴露感染。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较为安全,有利于患者早期诊断,操作应严格预防暴露感染。  相似文献   

15.
西宁地区重症肺部感染合并MODS 18例的特点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重症肺部感染合并MODS的特点及治疗原则。方法:分析18例重症肺部感染合并MODS的特点并提出治疗原则。结果:合并2个器官衰竭10例,3个器官衰竭8例,4个器官衰竭4例。存活12例,死亡6例。结论:西宁地区重症肺炎易合并MODS,早期支持呼吸,改善组织氧合,是防治MODS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艾滋病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影像学表现,以期提高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82例艾滋病患者的肺部影像学表现.全部病例均有完整的影像学资料,其中71例行胸片检查,66例行CT扫描,胸片、CT都检查者53例.结果 82例中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54例,主要表现为两肺弥漫分布斑片状、网格状、结节状影或磨玻璃样改变;肺结核19例,细菌性肺炎1例,肺部影像表现与普通肺结核、肺炎相似;此外还有真菌性肺炎2例,卡波氏肉瘤2例,双肺间质性感染4例.卡氏肺囊虫肺炎最常见且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结论 影像学可以鉴别艾滋病患者肺部并发症的类型,CT能更好地显示病变的部位、形态以及细微病变,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症的影像与病理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AIDS尸体的解剖资料及影像、病理资料.对其不同的部位进行常规CT扫描和(或)MR检查;7具尸体在冷冻状态下行横断断层解剖观察,1具行大体解剖;在各断层面和各脏器取材行病理检查,对比分析受累脏器影像改变以及其病理改变基础,从病理结果中作出病因学诊断.结果 8例AIDS患者中,寄生虫感染5例、细菌感染3例(2例结核菌感染,1例肺炎球菌肺炎)、真菌感染2例、病毒感染2例、B细胞性淋巴瘤1例、1例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患者同时合并脑大面积梗死.5例肺部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感染者CT表现为以肺门为中心的对称性毛玻璃状阴影;2例肺部结核CT表现为肺部片状阴影、散在分布的结节影及弥漫粟粒性均匀分布的结节影和结核性胸膜炎;2例真菌感染CT表现为云雾状模糊密度阴影及多灶性慢性炎症表现;曲霉菌典型表现为曲霉菌肿.2例肺部CMV感染表现为肺部网格状及实变影.1例肠道肿瘤CT表现为肠管壁增厚,管腔狭窄.1例CMV脑炎CT表现为脑组织低密度影,及MR表现为长T_1、长T_2信号,MRA显示脑组织液化区血管中断.1例脑弓形虫感染CT表现左侧内囊部位可见片状低密度区.1例脑部隐球菌感染CT表现大脑基底节区多发小片状低密度区.结论 AIDS患者可同时或先后合并多个器官多种病原体感染或肿瘤发生,影像表现多样化,无明显特异性,鉴别诊断困难,病理表现更复杂.影像表现与病理结合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8.
艾滋病伴肺部感染的临床及影像学相关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IV相关性肺部感染是艾滋病病人重要并发症,也是病人致死的主要原因.影像检查对艾滋病伴肺部感染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旨在介绍艾滋病伴肺部感染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并对照其病理学和解剖学,解释其病理机制,评价影像学在艾滋病伴肺部感染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的影像学表现特征及分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PCP)的影像学特征、动态变化及CT影像分型。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诊断或病理证实的40例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的临床、影像学资料,总结其影像学特征,且按照影像学形态、病理基础及动态变化过程进行分型,并评价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结果:40例艾滋病合并PCP患者中,表现磨玻璃影22例,肺气囊9例,而且两肺弥漫性表现者占77%以上。依据PCP的CT影像学表现及利于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将其分为5型,即磨玻璃型、肺气囊型、斑片型、间质型、混合型。影像学动态变化特点:最初小片状渗出、磨玻璃样改变向双肺散在斑片状及弥漫实变过渡,最后常遗留间质性改变。结论:AIDS合并PCP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是肺部磨玻璃影及肺气囊。影像学分型在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在西宁地区(2260m)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致病菌及其抗菌药物敏感性,为西宁地区临床第一线治疗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598例我院住院患者在院内获得肺部感染行细菌学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进行分析。结果:培养出细菌891株,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占80.81%,革兰氏阳性菌分离率占18.86%。结论:西宁地区医院内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对亚胺硫霉素有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