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6年12月我们诊断和治疗1例缅甸感染回归的重症恶性疟病例。其发病突然,症状严重,原虫密度高,有发展为脑性疟的趋势。现把救治过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3.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国内国际交往活动日益增多,人员流动变得极为频繁.加之受全球气候逐渐变暖的影响,近年来恶性疟疾的发病在我国北方屡见不鲜.本文11例恶性疟疾均为末稍血经显微镜检查确认为恶性疟原虫感染.其中多数病历有明确的疫区生活史,或者与疫区来的带疟原虫患者有一起生活史,这就提醒广大医务工作者,对来自疫区的反复发热、头疼、关节痛的病人应疑为本病,给予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 ,国内国际交往活动日益增多 ,人员流动变得极为频繁。加之受全球气候逐渐变暖的影响 ,近年来恶性疟疾的发病在我国北方屡见不鲜。本文 11例恶性疟疾均为末稍血经显微镜检查确认为恶性疟原虫感染。其中多数病历有明确的疫区生活史 ,或者与疫区来的带疟原虫患者有一起生活史 ,这就提醒广大医务工作者 ,对来自疫区的反复发热、头疼、关节痛的病人应疑为本病 ,给予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青蒿素对恶性疟配子体感染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27例携带恶性疟配子体的患者,分为A、B、C3组,A组日服青蒿素1200mg共5天,B组顿服甲氟喹750mg,C组顿服甲氟喹750mg+伯氨喹45mg。服药后按计划逐日取血观察配子体密度变化,同时观察配子体对大劣按蚊的感染情况。结果显示:A组服药后4、7、14和2l天配子体密度和按蚊感染率下降非常显著,7天以后配子体感染性明显下降;B组7、14和21天配子体密度显著减少,14天和2l天配子体感染性和按蚊感染率下降非常明显;C组9例4天时有5例配子体消失,全部不能感染蚊媒。说明青蒿素对恶性疟配子体感染性有抑制作用,在阻断恶性疟传播途径方面的作用明显优于甲氟喹。  相似文献   

6.
7.
收集刚果(金)维和任务区2019年12月收治的1例蒿甲醚耐药重症恶性疟病例诊疗过程中的临床和实验室检验资料,并进行相关分析,为今后恶性疟疾的临床治疗提供思路.该患者为中国工兵,自2019年9月23日参与联合国刚果(金)维和行动.2019年12月8日患者因"头痛、乏力3d,发热伴皮肤及巩膜黄染1 d"就诊于中国二级医院....  相似文献   

8.
9.
用单克隆抗体(McAb)夹心斑点免疫金银染色法(Dot-IGSSA)对11株抗恶性疟McAbs和4株抗食蟹猴疟原虫McAbs进行了筛选,其中McAbs11G5、13A2、13A1可包被到硝酸纤维素膜(NcF)上作为捕获抗体,McAb14D9可用于胶体金探针的标记。此外,为增加胶体金的标记效果和胶体金标记McAb14D9探针的敏感性,还对McAb14D9的等电点(pI)进行了测定,其pI为6.35。同时用筛选出的最佳McAbs对10份恶性疟病人感染血和10份健康人血样品进行了检测,并对这几株McAbs的交叉反应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McAbs11G5、13A1与14D9夹心时,对云南株和安微株恶性疟原虫红内期抗原呈现交叉反应,而且McAb13A1与14D9夹心时还可以用于检测间日疟抗原。  相似文献   

10.
多重抗药性恶性疟的严重性及分布范围的迅速扩散,给恶性疟的防治带来了极其严峻的问题,寻找新类型的抗疟药实在刻不容缓。酮替芬(Ketotifen)为5—羟色胺(5—HT)类药,常用于抗过敏性疾病。1986年潘星清等发现其对红内期疟原虫有一定的杀灭作用,且能治愈高度抗氯喹株伯氏疟原虫感染,后经临床试用酮替芬合并少量磺胺多辛治疗现症恶性疟和间日疟确有疗效。新近研究表明,酮替芬或同类的赛庚啶(cyproheptadine)单用治疗抗氯喹株伯氏疟原虫较敏感株疗效更佳,与氯喹并用可逆转伯氏疟原虫对氯喹的抗性  相似文献   

11.
20 0 0年 7月 ,我市自 1989年基本消灭疟疾以后首次发生一例输入性恶性疟疾病例并致死亡 ,现报告如下。1 发病经过患者薛某 ,男 ,38岁 ,濮阳中原油田测井公司干部。患者于 2 0 0 0年 7月 9日从非洲苏丹回国 ,7月 14日去海南旅游 ,当日出现发冷、发热、头痛、出汗等症状 ,在当地按感冒治疗效果不佳。 7月 16日高热达4 0℃ ,遂到海南一部队医院就诊 ,血检疟原虫虽为阴性 ,但医生根据病情仍按疟疾治疗 ,注射蒿甲醚三支后于 7月 18日热退 ,患者自行停药。 7月 19日再次出现高热 ,当日乘飞机返回濮阳 ,7月 2 0日住进中原油田职工中心医院 ,当时…  相似文献   

12.
结核病实验室快速诊断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匡铁吉 《当代医学》2000,6(10):22-27
我国由于结核病发病率较高,患病人数多,结核病快速诊断技术更显重要。结核病实验室快速诊断方法涉及细菌学,免疫学,物化和分子生物学领域一系列新技术。主要用于分支杆菌快速培养和鉴定,分支杆菌快速分型,结核病免疫学快速诊断和分支杆菌快速药敏试验。  相似文献   

13.
纸片法ParaSight^TM—F诊断恶性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为对今后临床选择抗恶性疟药物提供可能的依据,本文比较蒿甲醚及双氢青蒿素治疗恶性疟的疗效,156例2~13岁恶性疟患儿分为双氢青蒿素组76例及蒿甲醚组80例,两组均口服给药,用药5d,剂量各异,治疗期间禁用糖皮质激素及解热镇痛药,以用药后疟原虫无性体在体内消失及复发做疗效观察指标。结果,两组在24h平均原虫下降率、平均原虫转化时间、平均退热时间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青蒿琥酯肌注与静注治疗无并发症恶性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00例无并发症恶性疟病人随机分为青蒿琥酯肌注组和静注组,每组50例,两组给药方案均采用5d疗程成人总量360mg。以治疗后病人退热时间、原虫转阴时间和原虫复燃率以及不良反应作为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和比较指标。结果青蒿琥酯肌注组与静注组平均退热时间分别为22.5±9.8h和21.3±10.5h,平均原虫转阴时间分别为65.4±12.5h和68.5±12.8h。追踪观察28d原虫复燃率分别为10.8%(4/37)和9.1%(3/33)。两组主要观察比较指标结果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少而轻微。结论青蒿琥酯肌注5d疗程总量360mg方案治疗恶性疟具有与同等剂量疗程的青蒿琥酯静注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恶性疟疾临床表现不典型,热型不规则,易被临床医生忽视,我们遇一例,延迟诊断月余。现报告如下: 1 病历摘要 赵某,男性,37岁,汉族,农民。病案号170471。患者困头痛一月,发热20 d,加重4 d于1992年6月27日  相似文献   

17.
1974年海南岛发现首例抗氯喹恶性疟,海南建省前1987年疟疾发病率为23.4,恶性疟占34.8%.病例数为5267例,流行区人口50余万。建省后进一步增加投入,加强防治研究:(1)掌握了抗氯喹恶性疟流行病学的新特点,适时调整防治措施;(2)筛选出几种抗疟药联用新方案,用于临床治疗和现场防治;(3)在全省主要疟区推广控制抗氯喹恶性疟的“毛阳模式”。疟疾发病率自1989年起逐年下降,1996年降至历史最低水平为5.30,恶性疟占24.3%,病例数为1026例,比1987年下降80%,流行区人口缩减了一半,防治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恶性疟引起肝肾损害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疟原虫侵入人体后可引起多器官损害.我院1996年至2003年收治的疟疾患者中有12例因恶性疟引起的肝肾明显损害患者,现报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青蒿琥酯治疗60例抗氯喹恶性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友恶性疟疾是热带地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尤其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抗药虫株的逐年增多和多种抗药性的产生,使临床控制疟疾出现困难。近年来,我国新的青蒿素制剂在世界许多受援国家应用,在抗疟方面尤其是治疗抗药恶性疟收获显著,作者在坦桑尼亚的奔巴地区对青蒿琥酯治疗成人抗氯喹恶性疟60例,现将疗效观察总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全部选自坦桑尼亚奔巴岛的阿卜杜拉-姆才医院门诊及住院病人,符合恶性疟的诊断标准,经使用标准剂量及疗程的氯喹磷酸盐片治疗无效者,本组60例中,男48例,女32例,男女之比为1∶…  相似文献   

20.
51例疟疾患者的血小板计数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卫民  张倩  王炜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0):2753-2753
疟疾是由疟原虫经按蚊叮咬传播的传染病,临床上以周期性定时性发作的寒战、高热、出汗、退热以及贫血和脾大为特点,它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传染性疾病之一,近年来呈现多发的趋势。传统认为疟疾破坏血液成分主要是溶血反应,破坏红细胞,但我们发现疟疾患者常伴有血小板减少的现象。现就2003年5月至2006年12月被我院确诊的51例疟疾患者的血小板计数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