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鼻窦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方法对201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进行鼻窦内镜手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痊愈149例(74.1%),好转35例(17.4%),无效17例(8.6%),总有效率91.3%。结论鼻窦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具有视野清楚、直视下操作、病灶清除彻底、疗效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内镜鼻窦手术620例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刘丽岱  许燕 《中国内镜杂志》2005,11(11):1185-1186,1188
目的探讨提高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疗效的方法。方法对经鼻内镜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6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464例(74.8%),好转125例(20.2%),无效31例(5.0%),总有效率95.0%。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具有良好的疗效。认真的术前准备,准确熟练的手术操作和严格的术后随访是提高治愈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唐辉  高志伟  马俭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20):2296-2297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老龄复发性鼻息肉、慢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对54例(100例)≥60岁老龄复发性鼻息肉、慢性鼻窦炎患者进行鼻内镜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随访1年以上,总有效率94.4%(51/54),其中治愈率61.1%(33/54),好转率33.3%(18/54)。结论:修正性鼻内镜手术同样适用于老龄复发性鼻息肉患者,可望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鼻内镜手术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老年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该科2003年3月~2005年11月收治的45例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年龄≥60)鼻内镜手术临床资料,按照1997年海口会议标准进行临床分型分期和疗效评价。结果术后随访6~28个月,症状改善率为100%,其中治愈35例(77.7%),好转10例(22.2%)。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出现下睑肿胀、轻微眶周淤血1例(2.2%)。结论鼻内镜手术是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有效方法,妥善的围手术期处理和注意术中操作可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13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施行内镜鼻窦手术治疗的135例(206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135例均获得6~12个月随访,其中治愈98例(72.6%),好转26例(19.3%),无效11例(8.1%),总有效率91.9%。术后鼻窦出血2例,中鼻甲与鼻中隔粘连4例,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创伤小、疗效好,熟练精细的手术操作和正确的术后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鼻内镜鼻窦手术中鼻腔鼻窦解剖变异的处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解剖变异与慢性鼻窦炎的关系及鼻内镜鼻窦手术中鼻腔鼻窦解剖变异的正确处理的重要性。方法:36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以冠状位鼻窦CT分析鼻腔鼻窦解剖变异,并在鼻内镜鼻窦手术中分别予以矫正。结果:鼻腔鼻窦解剖变异包括鼻中隔高位偏曲(21.3%)、中鼻甲气化(18.5%)、反向弯曲(7%)、中鼻甲肥大(55.8%)、钩突气化(3.3%)、钩突偏移(9.7%)、钩突肥大(23.1%)、鼻丘过度气化(6.1%)、Haller气房(11%)。结论:鼻腔鼻窦解剖变异与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发病相关,鼻腔解剖变异的正确处理是鼻内镜鼻窦手术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7.
选取我院收治的92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采用传统手术进行治疗,治疗组(46例)采用鼻内镜下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3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1.74%,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内镜下手术在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疾病临床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994年12月~2002年12月间685例(1327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或两者兼有者的鼻内镜手术治疗情况和近期随访结果。结果 随访6个月~1年,Ⅰ型治愈81例(81/99,81.8%),好转18例(18/99,18.2%);Ⅱ型治愈335例(335/408,82.1%),好转59例(59/408,14.5%),无效7例(7/408,1.7%),复发7例(7/408,1,7%);Ⅲ型治愈142例(142/178,79.8%),好转24例(24/178,13.5%),复发12例(12/178,6.7%)。Ⅰ~Ⅲ型总有效率为96.2%(659/685)。93.5%的患者术后获得嗅觉的恢复或改善。结论 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为防止息肉和炎症复发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有利于鼻及鼻窦生理功能的维护和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05年5月至2009年5月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200例,以上患者均行鼻内镜手术。治疗后根据疗效评定标准,评定本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本组患者中Ⅰ型36例中,治愈34例,好转2例,总有效率为100%;Ⅱ型74例患者中,治愈66例,好转8例,总有效率为100%;Ⅲ型19例患者中,治愈13例,好转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9.8%。本组200例患者中,治愈184例,好转14例,无效2例,本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9.0%。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疗效显著,其治疗效果与慢性鼻窦炎临床分型分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
熊烈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1):2538-2538
目的探讨采用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鼻窦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则采用鼻内镜鼻窦手术进行治疗,并出院后随访1~2年,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结果通过对比两组治疗结果发现,相教于传统手术,采用鼻内镜鼻窦手术能有效提高患者治愈率,且大大降低复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且术后并发症少,在患者术后康复及健康生活方面发挥巨大作用,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李丽  涂艳  刘玉华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4):3305-3306
目的探讨鼻腔冲洗作为鼻腔护理的方法之一,在鼻腔鼻窦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系统总结鼻腔冲洗装置、冲洗方法、冲洗液的相关成分等资料。方法查阅近几年国内外文献。结果鼻腔冲洗已逐步普及到临床鼻腔鼻窦疾病及鼻腔保健中,方法简便,安全有效,已被部分人群认可、接受,大大减轻鼻腔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鼻腔冲洗虽被认可,但国内还没有用于鼻腔护理的专用产品,鼻腔冲洗液成分各异,健康宣教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探讨研究并规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息肉并嗅觉减退的效果及影响嗅觉功能恢复的因素。方法对48例鼻息肉并嗅觉减退患者行鼻内镜手术治疗,分别于术前以及术后4、12、24周采用CCCRC嗅觉测试法进行嗅觉功能评价,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术后各时间点不同程度功能障碍鼻腔数均较治疗前减少,但嗅觉正常与中度功能障碍鼻腔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嗅觉功能恢复与术前分型、分期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鼻息肉并嗅觉减退临床疗效确切,鼻息肉术前分型、分期可作为判断患者术后嗅觉功能恢复情况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个体化手术的疗效及体会。方法对176例鼻中隔偏曲患者,经鼻内镜及鼻窦CT检查确诊,根据鼻腔内中隔偏曲的不同类型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经鼻内镜实施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术后门诊随访6个月以上。结果 176例患者均一次性完成手术,术后2例并发鼻中隔血肿,经处理后治愈,未出现鼻中隔穿孔及其他并发症。所有病例经随访6个月以上,双侧鼻腔通气良好,头痛、鼻出血等症状缓解,鼻内镜检查鼻中隔基本处于正中位置,未见有器质性偏曲。结论鼻内镜下依据鼻腔内中隔偏曲具体形态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具有操作精确、微创和安全等优点,符合鼻生理功能的需要及微创手术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内镜在鼻中隔偏曲患者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对58例鼻中隔偏曲行鼻内镜手术的患者给予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 58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均取得良好的矫正效果,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鼻内镜手术前后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鼻塞鼻罩交替法对预防早产儿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所导致鼻部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新生儿科2018年6月—2019年12月收治的使用NCPAP治疗的早产儿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鼻塞组(n=30),鼻罩组(n=30)及鼻塞鼻罩交替组(n=30),3组分别选择鼻罩、鼻塞及鼻塞鼻罩交替作为无创通气连接界面,观察3组早产儿鼻损伤的发生率及通气效果相关指标。结果3组患儿鼻部损伤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交替组鼻部损伤发生率(10.00%)低于鼻塞组(33.33%)和鼻罩组(36.67%)。3组NCPAP治疗时间及NCPAP治疗12~24 h后动脉血气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pH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塞鼻罩交替法可有效地减少早产儿NCPAP所导致的鼻部损伤。  相似文献   

16.
浆细胞瘤是一种少见肿瘤,发生于髓外者极罕见;鼻结石临床亦很少见,我们遇到1例鼻腔浆细胞瘤并鼻结石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Nasal obstruction is common and may disturb well-being during daytime and sleep. Its objective assessment by standard methods requires patient cooperation and inconvenient instrumentation. Therefor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velop a novel, unobtrusive technique for continuous monitoring of changes in nasal conductance during natural breathing based on pressure recordings at the left and right nares. In ten volunteers, pressure swings derived independently from left and right nasal cannula were recorded at baseline, and after topical application of histamine and xylomethazoline. Nasal conductance was measured by means of epipharyngeal pressure recordings and face-mask pneumotachography as the reference standard. Decreases in nasal conductance were associated with changes in relative timing and shape of left and right nasal cannula derived pressure swings during breathing. This was reflected in decreases in the coefficient of cross-correlation between left and right nasal pressure signals. Diagnostic accuracy in detecting a fall in nasal conductance to <80% baseline by the maximal 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 from cross-correlation of left versus right nasal pressure was evaluated by 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s. The area under the curve was 0.88, 95% confidence interval 0.76 to 0.99, n = 40, P < 0.05 versus 0.5. We conclude that patterns of pressure swings derived from left and right nasal cannula may serve as a noninvasive means to detect changes in nasal conductance without requirement of patient cooperation.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内窥镜术后院外护理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总结并分析我科2004年7月~2006年7月15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内窥镜手术后院外护理对术后术腔黏膜转归情况的影响,进一步了解正规的院外护理对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术后复发率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结果150例各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经过正规的术后护理,均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结论对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来说,手术仅仅是治疗的第一步,术后院外护理与院内护理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19.
鼻内窥镜下微波治疗鼻后部出血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鼻内窥镜下采用微波治疗鼻后部出血的护理经验。方法:经鼻内窥镜应用微波对50例鼻后部出血的患进行治疗。结果:50例患均一次治愈,随访3个月无复发。结论:在治疗中应针对患不同情况做好心理护理,掌握适应证及治疗方法,做好术前及术后护理是确保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