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为探讨孕产妇体重指数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我们对潍坊市妇幼保健院1997年1~3月住院分娩孕产妇的体重指数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进行了病例对照研究。1 材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1997年1~3月,潍坊市妇幼保健院住院产妇共分娩巨大儿91例。以分娩巨大儿产妇为病例组,按分娩巨大儿产妇的年龄±3岁配对选取91例分娩正常体重新生儿的产妇为对照组。两组产妇年龄在22~37岁之间,身高在1.5~1.7米之间。1.2 诊断标准 产妇均在孕20周之前开始定期产前检查,从孕20周起,以每8周及分娩前所测体…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孕妇孕前体重指数(BMI)、孕期总增重、孕中晚期增重速度的现状及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 收集了部分于2014年9月至2015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正常产检并分娩的孕妇进行前瞻性纵向研究.结果 ①孕中晚期增重速度及孕期总增重超出IOM标准组大于胎龄儿发生率高于低于IOM标准组.②孕中期增重速度与新生儿出生体重(r=0.439,P< 0.001)呈正相关.孕晚期增重速度与新生儿出生体重(r=0.224,P<0.001)呈正相关.结论 孕中晚期增重速度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正相关.建议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加强孕妇孕期营养知识的宣教及孕期体重的监测及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孕早、中、晚期孕妇体重的增加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观察记录440例孕妇年龄、孕次、产次及孕前、孕12周、孕28周、分娩前的体重,以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性别及胎龄。采用Pearson’s相关分析了解不同孕期孕妇体重增加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孕妇特征与巨大儿发生的关系。结果:早孕期孕妇体重增长速度最慢,为0.01 g.周-1;中孕期孕妇体重增长速度最快,达0.51 g.周-1。各孕期孕妇体重增长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巨大儿的发生率随着孕周增加而增加。孕妇孕前体重、总体重增加值以及中孕期体重增加的速度与新生儿出生体重显著性相关。结论:中孕期间孕妇体重增加的速度比早孕期和晚孕期快,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4.
孕妇体重管理、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剖宫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随着剖宫产率的逐年增加,其中原因有诸多种,但孕妇体重增加幅度,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剖宫产率有相关因素,本文讨论加强孕妇体重管理,降低剖宫产率。方法对2001-2005年在我科住院的孕妇体重增加幅度、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孕妇的分娩方式做回顾性分析,对近5年剖宫产率变化做比较,对新生儿体重与孕妇体重增加幅度比较,对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剖宫产率做比较。结果1)剖宫产逐年上升。2)新生儿体重多为3000~3990g,巨大儿有增长趋势。3)孕妇体重增加越多、新生儿体重越大、剖宫产率越高。结论孕妇体重增加幅度、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剖宫产率呈正相关。因此,可通过加强孕妇体重管理,控制新生儿体重,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胎孕妇的孕前体质指数(BMI)和孕期体重增加与新生儿体重三者的关系。[方法]根据孕前体重指数,按百分位法,将106例双胎孕妇分成3组:BMI<18kg/m2的为低BMI组(23例),BMI18~23kg/m2的为正常BMI组(63例);BMI>23kg/m2的为高BMI组(20例)。统计3组孕妇孕期体重及体重增加的程度,并分析其对新生儿体重的影响。另将孕妇按新生儿体重之和≥5.0kg和<5.0kg分为两组,比较两组孕妇的孕前BMI。[结果]3组孕期体重增加分别为15.23±5.62kg,20.16±4.54kg,10.18±4.75kg,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双胎新生儿体重之和<5.0kg的孕妇组孕前BMI为17.76±1.14kg/m2,≥5.0kg组孕前BMI为22.00±3.23kg/m2,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孕期体重增加程度、新生儿体重与双胎孕妇的孕前BMI有关;孕前BMI<19kg/m2的双胎孕妇出现低出生体重儿的可能性大,应重视双胎孕妇体质指数,指导双胎孕妇保持适当的BMI。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体重与孕妇年龄和体重指数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母亲年龄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以及孕期体重指数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出生的1301例新生儿体重;以及1999年1月至2003年7月在我院住院并进行阴道试产的初产妇576例,其中早孕期肥胖即体重指数(BMI)≥24有184例,分娩时肥胖(BMI)≥27有152例。观察出生体重与孕妇年龄和体重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在排出了妊娠合并糖尿病,非足月妊娠以及双胎、三胎妊娠,1301例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为3396g.男婴平均出生体重为3453g,女婴为3397g,其中只有20-24岁组分娩的新生儿出生体重低于总体平均体重;早孕期肥胖孕妇巨大儿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分娩时肥胖的产妇巨大儿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早孕期体重增加≥15kg者巨大儿的发生率高于体重增加〈15kg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母亲年龄过小影响胎儿生长发育,孕期母亲体重增长过多可导致巨大儿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7.
扶杨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1):147-148
目的探讨孕妇体内血红蛋白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基本情况调查,检测孕妇在不同妊娠期的血红蛋白值;根据新生儿出生体重情况将孕妇分组,比较各组孕妇的产前血红蛋白水平。结果在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末期的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123.20±11.86)g/L、(110.28±13.92)g/L、(105.46±8.43)g/L,两两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新生儿出生体重2500~3000 g组孕妇血红蛋白低于3000~3500 g组和〉3500 g组(P〈0.01)。孕妇体内血红蛋白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系数为r=0.849(P〈0.01)。结论孕妇的血红蛋白水平随着孕期的增加而下降;孕妇血红蛋白水平与新生儿的出生体重有关。  相似文献   

8.
孕期体重增长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奕  兰红霞  黄醒华 《中国医刊》2006,41(10):38-39
目的探讨正常孕期体重增长与出生体重的关系,指导合理控制体重增长,改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12月间分娩的1002例正常足月单胎孕产妇孕前体重指数,孕期增重等与新生儿体重的关系。结果体重及体重指数增加与新生儿体重有相关性,随体重指数增加新生儿体重、产后出血量及手术产几率均增加,体重指数正常者孕期平均增重16.87±4.85kg,体重指数增加6.42±1.78,新生儿出生体重理想。结论根据不同体重指数控制孕期体重增长范围,减少手术产几率和产后出血量和母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吕霞 《海南医学》2013,24(16):2391-2393
目的探讨孕妇的体重指数与妊娠结局和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1~12月在我院就诊并住院分娩的单胎初产妇346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孕产妇的一般特征、孕前体重指数(BMI)、怀孕期间体重增加值、妊娠结局和新生儿体重,并分析孕期体重指数与新生儿出生时体重的关联性。结果孕前肥胖组的妊娠高血压、糖尿病发病率明显增高,孕期增重15.1~20kg则孕妇妊高征、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明显增加(P均<0.05),孕妇体重正常组和肥胖组组新生儿体重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女怀孕前的体重增长过大对妊娠结局有影响,具有潜在风险,但孕期妇女体重增加对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孕妇孕期增加体重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669例产妇资料,均为初产、单胎妊娠,年龄25~34岁,孕前体重指数(BMI)为(18.5~23.9)kg/m2.将孕期增加体重分为三组:A组(体重增加≤9 kg,n=60)、B组[体重增加(9~18)kg,n=305]和C组(体重增加≥18 kg,n=45).记录每例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组、B组和C组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别是(2993.43 ± 348.70)g、(3161.68 ± 464.56)g和(3330.82 ± 415.81)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孕妇孕期增加体重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孕前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与早产的关系。方法: 以在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174例早产儿为病例,382例足月儿为对照,收集孕妇身高、孕前体重、分娩前最后一次体重、孕周、家族史、疾病史以及孕期并发症等信息,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调整混杂因素,分析孕前BMI等因素与早产的关系,并估计调整后的比值比(odds ratio,OR)和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结果: 通过对早产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孕前肥胖是早产的危险因素,调整后的OR值为2.461(95% CI:1.174~5.159, P=0.017),未发现孕前超重或孕前偏瘦与早产的关联;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和早产儿家族史是早产的危险因素,调整后的OR值分别为1.781(95% CI:1.025~3.095, P=0.040)、3.831(95% CI:2.044~7.180, P<0.001)和3.675(95% CI:1.358~9.942, P=0.010)。结论: 孕前肥胖是早产的危险因素,为了降低早产的发病率,孕妇需要加强孕前保健,在备孕期应控制孕前BMI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孕妇年龄、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对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单胎初产妇537人作为研究对象,按孕妇年龄分为低龄组144人,适龄组289人,大龄组80人,高龄组24人;按孕妇孕前BMl分为肥胖组9人,过重组44人、标准组416人,过轻组68人。分别比较各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情况、巨大儿发生率等情况。结果:低龄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与高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适龄组、大龄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均明显高于低龄组(P〈0.01)。孕前过重组和肥胖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体质量均明显高于标准组(P〈0.01),孕前过轻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体质量亦明显低于孕前标准组(P〈0.01)。结论:孕妇年龄、孕前BMI均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孕前体质指数、孕期增重与子代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 选取在妇幼保健机构体检的婴儿母亲,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母亲的一般情况、孕期增重及子代出生体重、身长等情况.采用方差分析、x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等方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母亲孕前超重/肥胖的检出率为12.3%(199例),孕期增重过高的检出率为52.1%(842例).超重/肥胖组其子代出生体重、巨大儿和大于胎龄儿的发生率均较高(P<0.05),而子代的出生体重、巨大儿发生率、低体重儿发生率、小于胎龄儿发生率以及大于胎龄儿发生率均在孕期增重过高组,增重适宜组和增重不足组间存在差异(P<0.05).在控制了母亲年龄等因素后,孕前超重/肥胖增加了巨大儿(OR=1.7, 95% CI:1.2~2.6)、大于胎龄儿(OR=1.7,95% CI:1.1~2.5)的发生风险,孕期增重过高则增加了巨大儿(OR=1.7,95% CI:1.2~2.5)、大于胎龄儿(OR=1.7,95% CI:1.1~2.4)的发生风险.而孕期增重不足能增加低体重儿(OR=2.2,95% CI:1.1~4.4)、小于胎龄儿(OR=2.0,95% CI:1.2~3.4)的发生风险.结论 母亲孕前体质量指数及孕期增重均与巨大儿和大于胎龄儿的发生密切相关,且孕期增重不足与低体重儿和小于胎龄儿的发生也密切相关.孕期保健应该加强对孕妇体重的监测,防止其对新生儿出生结局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出生体质量与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腰围和体脂肪含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上海市浦东新区高行镇2 561例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1 338人,女生1 223人。采集身高、体质量、腰围和体脂肪含量(生物电阻抗法)指标。出生体质量依据出生证明获得。出生后喂养情况、儿童每天运动时间、每月快餐次数、每周加工肉类、油炸食品、碳酸饮料频次、父母教育程度采用问卷调查获得。出生体质量与BMI腰围和体脂肪含量的关系采用广义线性模型,出生体质量与肥胖发生危险因素的关系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本组学生平均出生体质量为(3 3391±4502) g,平均年龄为(92±21)岁。随着出生体质量增加,学生BMI、腰围和体脂肪含量也明显增加(均有P<0001)。每单位SD(≈450 g)出生体质量增长,可导致BMI增长025 kg/m2、腰围增长066 cm、体脂肪含量增加023个百分点。与出生体质量处于第一四分位组的学生相比较,出生体质量位于最高百分位组学生发生肥胖的危险因素增加42%(OR=142,95%CI为105~192)。结论 出生体质量较高的儿童其BMI和腰围明显高于出生体质量较低的儿童。高出生体质量是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孕妇血糖水平对胎儿体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GDM)或非糖耐量减低(GIGT)孕妇空腹血糖及GST血糖水平与胎儿体重的相关性及其对预防巨大儿发生的意义.方法:将我院120例非GDM或非GIGT孕妇根据胎儿出生体重分为4组,分析各组胎儿体重与孕妇血糖之间的相关程度及其对分娩方式的影响.结果:各孕妇组,除第4组与第1组、第2组、第3组空腹血糖及GST血糖水平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各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及GST血糖值与胎儿体重呈正相关(r分别为0.42和0.88),两者比较发现GST血糖值与胎儿体重相关更密切,胎儿体重与分娩方式有关.结论:对非CDMM或非GIGT的孕妇,尤其是GST血糖值偏高者,适当控制饮食,可预防巨大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孕妇体重指数变化对新生儿体重的影响。方法:对近2年来我院产检并分娩的447例初产妇的妊娠初期体重指数、妊娠37周后体重指数及其新生儿体重,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其与巨大儿的关系。结果:496例产妇中,共有447例用于分析,检出巨大儿56例,检出率为12.5%。与非巨大儿母亲孕期体重指数增量〉6者的构成比(90/391,23.0%)相比,巨大儿母亲孕期体重指数增量〉6者的构成比(43/56,76.8%)较高(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期体重指数增量〉6是巨大儿的危险因素(RR=11.016,95%CI为5.650~21.477,P〈0.01),而年龄和孕次对巨大儿发生率的影响不明显。结论:初产妇孕期体重指数增量〉6与巨大儿有关。  相似文献   

17.
周俊  田聪贵 《海南医学》2011,22(5):44-45
目的 研究孕期妇女体重指数的增加与其血清瘦素水平间的关系.方法 将本院产科2008年2月至2010年4月间收治的138例孕妇设为研究组,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正常女性44例为对照组.研究组患者138例按照孕期被分为早中后期三组,每组46例,将各研究组与对照组的体重指数及相应血清瘦素水平进行对比.结果 血清瘦素水平三个研究...  相似文献   

18.
异位妊娠与体重指数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晓云  李疆 《吉林医学》2011,(9):1685-1686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发生与体重指数的关系。方法:按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计算,根据2000年国际肥胖特别工作组提出的亚洲成年人体重指数的标准,将结果分为正常、体重过低、超重、肥胖。结果:78例患者BMI正常,51例体重过低,38例超重,无肥胖者,体重过低者发生输卵管妊娠的危险是超重者的7.38倍,在95%的可信限值为1.93~28.16,体重过低者发生异位妊娠在0.005水平上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体重过低与异位妊娠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孕期体重管理对胎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保健门诊建卡的单胎头位初产妇600例,以就诊时间将产妇随机分入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0例。干预组接受体重干预教育,对照组接受常规产科检查和教育。比较两组产妇自建卡起至分娩前BMI和体重的变化和低体重儿、巨大儿的发生率有无差异并评价其他妊娠并发症。结果干预组的分娩前BMI和体重的增幅、低体重儿、巨大儿、妊娠期糖尿病、妊娠高血压、剖宫产、早产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管理孕期体重可有效控制体重增加,降低低体重儿、巨大儿的发生率和其他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