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周熹 《中外健康文摘》2012,(49):419-420
近年来,在不同种族、不同国家、不同年龄和不同性别的人群中出现了“肥胖悖论”,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进行了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和肥胖的相关研究,分析了“肥胖悖论”的可能机制,并提出了心血管疾病中“肥胖悖论”的深层次认识.  相似文献   

3.
肥胖是心血管事件的高风险因素。代谢手术可以在达到长期减重效果的同时,明显改善肥胖相关代谢紊乱,包括高血糖、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由此降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心房颤动和心力衰竭等疾病的发生风险和死亡率。本文就代谢手术与肥胖相关心血管疾病临床结局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儿童肥胖是遗传、环境、内分泌等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一种慢性营养障碍性疾病。肥胖相关的血脂异常、高血压、高血糖与胰岛素抵抗等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本文就近年有关儿童肥胖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对含碳水化合物食物进行分类的替换系统,1961年提出了糖指数的概念。此后,就这一问题已发表了数百篇科学论文和大量通俗普及饮食手册。然而。血糖指数的临床意义仍是讨论的主题。这篇综述的目的是探讨糖指数的生理学作用以及这些作用与预防和治疗肥胖、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7.
肥胖作为一种慢性疾病直接危害人类的健康。在美国肥胖的发生率从 1 991年的 1 2 %增长到 1 998年的1 7.9% ,50 %的死亡与肥胖有关。在我国肥胖的发生率也有逐年递增的趋势 ,1 982~ 1 994年的 1 0余年中 ,在对我国 1 0组人群的观察中 ,有 8组人群体重指数升高 0 .52 .5,而肥胖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肥胖是指身体内脂肪过多。临床上最常用的检测方法有测量体重、体重指数 (BMI)或腰 /臀比值(WHR)。通过测量体重 ,将体重超过理想体重 (IBW )1 0 %以上或大于体重正态分布的第 85百分位数 ,被认为是过重 ,而严重…  相似文献   

8.
半个世纪以来 ,随着基础及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和高科技技术的应用 ,我国心血管疾病的诊疗手段有了高速的发展 ,降低了多种疾病的病死率 ,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一、高血压病诊疗进展流行病学资料显示 目前心血管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 ,高血压发病率 3 0年来不断升高 ,近 10年来上升约 2 5% ,目前患病人数已达 90 0 0万 ,但治疗率仅 12 .5% ,且控制率只有 3 % ,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因此 ,高血压病的防治迫在眉睫。 1998年 9月WHO和国际高血压联盟 (ISH)修订的高血压诊疗指南中推荐了一个新的血压分类标准 ,我国亦制定了相应的高血…  相似文献   

9.
2021-04-22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了一项关于《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的声明,总结了肥胖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以及心房颤动诊断、临床管理以及预后的影响。本文结合我国临床的实际情况对该声明内容进行解读,以期为我国心血管内科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肥胖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肥胖是一种身体内脂肪过度蓄积以至威胁健康的慢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 (WHO)已于 1999年正式宣布肥胖是一种疾病。肥胖现已成为全球性的流行病。在欧洲 ,35 - 6 5岁的人群中 ,平均 15 %的男性和 2 2 %的女性为超重或肥胖 ;在美国 ,大约 2 0 %的男性和 2 5 %的女性为肥胖。亚洲地区肥胖的患病率较欧美低。 1992年 ,中国城乡青壮年肥胖的发病率接近 15 % [1] 。专家预计 ,2 0 0 2年全国营养普查将显示肥胖率超过 2 0 %。随着肥胖发病率的迅速增加 ,与肥胖相关性疾病也呈增长趋势。大量资料表明 ,肥胖是 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胆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社区超重或肥胖人群动脉僵硬度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于2009年7月至8月底选取自然人群2095例;通过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评价超重或肥胖,将其中达到超重或肥胖诊断标准的939例作为研究对象;以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ankle-brachial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评价动脉僵硬度;以Pearson相关系数评估与baPWV呈线性相关关系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以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动脉僵硬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高动脉僵硬度组与动脉僵硬度正常组在年龄、性别构成、腹围、收缩压、舒张压等变量间均存在差异。(2)与baPWV呈线性相关关系的变量有:年龄(r=0.546,P=0.000)、腹围(r=0.148,P=0.000)、收缩压(r=0.520,P=0.000)、舒张压(r=0.275,P=0.000)、总胆固醇(r=0.126,P=0.000)、空腹血糖(r=0.218,P=0.000)、糖化血红蛋白(r=0.172,P=0.000)等。(3)在调整性别、BMI、糖尿病史、血脂异常史、肾功能后,与baPWV呈独立相关的变量是高血压史(OR=3.996,P=0.000,95%CI:2.821~5.661)、甘油三酯(OR=1.428,P=0.000,95%CI:1.201~1.698)、年龄(老年与非老年)(OR=5.35,P=0.000,95%CI:3.728~7.676)。结论年龄、高血压史、三酰甘油是超重或肥胖人群动脉僵硬度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baPWV的升高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2.
吴光雨 《医学综述》2014,20(20):3649-3652
脂质运载蛋白2(lipocalin-2,LCN2)主要由脂肪细胞和多种上皮细胞分泌。过去的研究结果发现,LCN2参与肾脏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并可作为肾脏急慢性损伤的标志物。近期大量的临床证据表明,LCN2的水平与代谢性疾病及相关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转归相关。LCN2通过调节炎性反应,参与糖脂代谢,促进内皮功能紊乱及粥样斑块形成,增加心肌损伤,促进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该文就LCN2联系肥胖及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证据及机制研究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广西壮族中老年居民不同肥胖类型与心血管疾病(CVD)危险因素发生及聚集情况,为该人群预防和干预CVD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1 650例广西南宁市45岁以上壮族城乡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体质量指数和腰围作为不同肥胖类型的测量指标,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组、全身型肥胖组、腹型肥胖组和复合型肥胖组,比较各组间CVD危险因素检出率,分别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肥胖类型与CVD危险因素的发生及聚集情况。结果: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复合型肥胖是发生高血压、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与正常组相比,复合型肥胖组发生1种CVD危险因素的风险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腹型肥胖组、复合型肥胖组发生2种或2种以上CVD危险因素的风险分别为正常组的2.781倍(OR=2.781,95%CI:1.108~6.984)、3.416倍(OR=3.416,95%CI:2.818~4.141)(均P<0.05)。结论:广西南宁市壮族中老年居民肥胖类型与CVD危险因素的聚集有关,复合型肥胖的影响最高,其次...  相似文献   

14.
本期专题讲座邀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市心血管研究所医学博士周京敏副教授和本刊特邀编辑郭艾武同志共同组织编写。周京敏副教授从事心血管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多年,2000年在德国做访问学者一年,主要研究方向为心脏疾病的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5.
心血管疾病与抑郁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平 《中国医刊》2002,37(9):18-20
1 见于心内科的抑郁症的表现与诊断抑郁症是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在一般人群中 ,抑郁症的患病率为 5 %左右。在综合医院门诊病人中可高达 1 0 % -2 0 %。在慢性躯体疾病患者以及住院病人中抑郁症的患病率在 1 /3左右。抑郁症与各种躯体疾病的关系很密切。首先 ,许多躯体疾病可使抑郁症的发生率上升 ,而抑郁症也会使躯体病迁延不愈。这就导致了抑郁症与躯体疾病的高共病性。在心内科 ,许多心血管疾病与抑郁症在很多方面也存在相互联系 ,其共患率也很高。Carney(1 988)发现 ,冠心病患者中 1 7%存在重性抑郁症 ,而存在抑郁症的冠心病…  相似文献   

16.
牛磺酸与心血管疾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兴胜 《医学综述》1998,4(12):650-652
<正>牛磺酸(Taurine)是体内的非必需氨基酸,属含硫的β-氨基酸。因最早是从牛的胆汁中分离出来,故有此命名。牛磺酸为心肌细胞内含量最高的游离氨基酸,约占心肌细胞内游离氨基酸的50%~60%。业已证明其具有调节细胞渗透压、维持细胞膜稳定性、调节细胞钙稳态、对抗氧自由基及调节某些内源性血管活性物质的平衡等作用。鉴于这些作用特点,一般认为其具有心肌细胞保护作用。本文重点阐述牛磺酸与几种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心血管疾病在2002年中有不少进展,现就以下主要问题归纳如下:1.冠心病1.1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ST段抬高心肌梗死治疗进展1.1.1 模式转变 应是建立快速的绿色通道:救护车-胸痛中心-导管室或溶栓-CCU,可大大缩短AMI患者door-to-needle或door-to-balloon时间。此模式可在症状发  相似文献   

18.
肥胖对人体主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肥胖在全世界愈来愈普遍,肥胖常诱发合并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肺功能不全以及某些癌症,对消化系统功能,肾脏功能产生影响以及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而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肥胖削弱机体抵抗力,增死亡率。文章综述了肥胖在这些方面的危害。  相似文献   

19.
胡芸  蒋凤艳 《医学综述》2008,14(2):287-289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好发于青春期和生育期的内分泌疾病,以雄激素过多和持续不排卵为主要特征,有35%~60%的患者合并有中心性肥胖。近年来很多研究表明,PCOS与心血管疾病有着密切联系,尤其是肥胖患者。肥胖通过加重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高血压、血管功能的改变及低度慢性炎症等多方面因素促进心血管疾病的进展。现就肥胖型PCOS与心血管疾病的联系,肥胖加重心血管疾病的机制和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陈智伟  陆士娟 《海南医学》2014,(15):2255-2257
网膜素(Omentin)是一种新发现的脂肪因子,由内脏脂肪组织中血管基质细胞特异性分泌表达,在皮下脂肪组织中表达甚微。研究发现其具有增强胰岛素敏感性、调节内皮细胞功能、舒张血管、促进血管再生、抗动脉粥样硬化、调节细胞分化等生理作用,在肥胖、胰岛素抵抗、炎症状态下表达明显降低,与糖尿病、肥胖高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密切关联,其水平的变化是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