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脊柱韧带的功能解剖与临床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尽管关于脊柱疾病的研究已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但目前人们对其成因仍不甚明瞭。作为人体的中轴,脊柱由椎间盘、小关节和韧带将椎骨连接而成,许多伤病的发生不仅涉及到椎间盘、小关节和椎体,而且与脊柱的韧带有十分密切的关系。随着生物力学方法在解剖学和临床医学研究中的应用,人们对脊柱韧带的结  相似文献   

2.
背景:韧带是稳定腰椎的重要结构,随着年龄的增长韧带容易发生退行性变化,目前关于腰椎韧带的研究较少。目的:探究在一定的韧带损伤顺序下,前屈、后伸、侧弯、扭转4种运动状态时,不同韧带叠加损伤的组合对腰椎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建立L4-L5节段腰椎有限元模型,施加相应的力矩模拟前屈、后伸、侧弯、扭转4种运动状态,按顺序进行韧带的组合损伤,得到腰椎的活动度及各个韧带的应力。结果与结论:(1)每去除一根韧带,剩余韧带应力会增加,4种工况下都是关节囊韧带所受应力最大,尤其是前屈时;随着韧带的去除,腰椎活动度也在不断增加;(2)前屈时,去除第一根韧带关节囊韧带后,剩余韧带应力变化平均值最大,其次是去除棘上韧带后;去除关节囊韧带后,腰椎活动度变化率最大,去除后纵韧带后,腰椎活动度变化率最小;(3)后伸时,所有韧带都是在去除关节囊韧带后应力变化率最大,去除关节囊韧带后,腰椎活动度变化率最大,去除后纵韧带后,腰椎活动度变化率最小;(4)侧弯时,棘间韧带的应力变化率在去除横突韧带后减小,棘上韧带此时增加较多,去除关节囊韧带和去除横突韧带后,活动度变化率有较大的...  相似文献   

3.
背景:骨盆后部结构中,骶髂后韧带复合体、骶结节韧带和骶棘韧带的完整,对骨盆稳定性有重要作用。 目的:观察骶髂关节周围韧带解剖结构,了解各韧带对关节稳定性的作用。 方法:对20具防腐成年尸体骨盆标本,共40侧依次采用前后方入路,对骶棘韧带,骶结节韧带,耻骨联合及骶髂关节诸韧带结构进行解剖学观察。 结果与结论:骶髂关节周围韧带可分为3组:骶髂前韧带、骶髂骨间韧带和骶髂后韧带。耻骨上下韧带及耻骨前后韧带。骶棘韧带和骶结节韧带。此3组韧带主要有两个功能:连接脊柱和骨盆环;维持骨盆环的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拇指腕掌关节韧带的解剖学特点及各韧带在拇指运动中的作用,为韧带重建提供形态学基础。 方法 放大镜下解剖成人男性尸体20例新鲜手标本,观察拇指腕掌关节韧带的起止点及附着部位,分别测量各韧带在中立位下的长、宽、厚及最大拉伸长度,测量关节的活动范围。 结果 拇指腕掌关节周围共5条韧带,其中桡背韧带、后斜韧带、前斜韧带为囊内韧带,第1骨间韧带、尺侧韧带为囊外韧带。在囊内韧带中,最厚的是桡背韧带(2.08±0.27) mm,最薄的是前斜韧带(1.14±0.17) mm。最宽的是前斜韧带(9.33±1.09) mm,最窄的是后斜韧带(7.23±0.88) mm。延伸率最大的是桡背韧带(57.33±9.21%),最小的是前斜韧带(38.43±8.26%)。 结论 拇指腕掌关节存在三级稳定结构,在关节囊韧带中,桡背韧带厚韧而紧张,对维持关节稳定性起重要作用,前斜韧带薄而松弛,外伤或自发性劳损引起退行性变可能性较大,拇指腕掌关节炎应该首选重建前斜韧带。  相似文献   

5.
膝内侧副韧带解剖与临床研究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膝关节是人体关节中负重多及运动量大的关节,为适应此机能所需结构亦最为复杂。膝内侧副韧带是众多膝关节韧带中的一条,具有保持膝关节的稳定和运动作用。由于多种原因均会造成膝内侧副韧带的损伤,从而影响膝关节的稳定和运动。因此,对膝内侧副韧带的解剖学研究具有实用意义,现将膝内侧副韧带的解剖与临床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距下关节是保持足部稳定的枢轴,承受并传导人体体重,转换下肢的旋转应力,协同和辅助踝关节运动,支配跗中关节和前足活动,因此它是后足的力学中心。功能上主要发挥稳定作用,活动度小,属微动关节。距下关节的关节囊菲薄,主要依靠韧带的力量来维持关节稳定,韧带损伤常导致距下关节不稳定,影响足部的功能。因此研究距下关节韧带的解剖和生物力学特性,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现将近年来距下关节相关韧带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腕关节关节囊内韧带的解剖观察及其创伤学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文描绘了腕关节关节囊内韧带的解剖,其中首次描述了中腕关节的韧带连结,即大、小多角骨,头状骨至舟状骨的韧带和钩骨至三角骨的韧带.本文还论述了与这些韧带连结方式密切相关的腕骨生理运动特点及维持腕关节稳定性的因素.文章还讨论了与腕关节关节囊内韧带有关的腕部创伤学特点.  相似文献   

8.
颞下颌关节韧带的断层影像解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cT和MRI扫描,明确颞下颌关节韧带的形态、结构及其断层影像解剖特点。方法:选取60名健康志愿者分别行颞下颌关节CT、磁共振检查,观察颞下颌关节韧带的断层影像解剖特点。结果:颞下颌关节在cT图像中显示韧带呈等密度影,而钙化的韧带呈高密度影;在磁共振T1WI和T2WI图像中,翼下颌韧带、蝶下颌韧带、茎突下颌韧带、颞下颌韧带、下颌锤骨韧带(关节盘锤骨韧带)均显示为结构清晰的低信号影像,骨皮质在T1WI及T2WI图像中均显示为结构清晰的低信号影像,骨髓质均显示为结构清晰的高信号影像。结论:CT、磁共振成像可清楚地显示颞下颌关节韧带的断层影像解剖结构。  相似文献   

9.
拇指腕掌关节韧带损伤的生物力学研究及临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9只正常尸体手标本利用生物力学实验方法,分析了拇指腕掌关节的背韧带、外侧韧带和掌侧韧带对关节稳定性所起的不同作用。实验结果:拇指屈曲和外展时,背侧及外侧韧带对稳定关节起主要作用;伸拇运动时,掌侧韧带对稳定关节起主要作用,因此,当拇指腕掌关节脱位时,应主要修复背侧和外侧韧带。对7例陈旧性拇指腕掌关节脱位的病人进行背侧和外侧韧带的修复,随访8~37个月,证明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新鲜成人膝关节标本,对前交叉韧带及其转换替代物(髌韧带、髂胫束)进行系统的粘弹性力学性质的实验研究,通过粘弹性力学模型的建立,推导前交叉韧带及髌韧带、髂胫束的本构方程,对韧带的蠕变和松驰现象进行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韧带的损伤与韧带的生理力学性质有关,髌韧带的粘弹性性质更接近前交叉韧带,关节内髌韧带转换比髂胫束为佳。  相似文献   

11.
拇指腕掌关节囊和韧带的形态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拇指腕掌关节损伤修复与功能重建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上肢标本20例(40侧),解剖观察关节囊及其韧带的起止和附着部位,新鲜成人尸体手标本3例(6侧)制成生物塑化连续断面薄片,观察韧带纤维形态、方向。结果:关节囊背侧厚而紧张,掌侧薄而松驰,周围有后斜韧带、前斜韧带、背桡侧韧带、掌侧韧带和掌骨间韧带,背桡侧韧带粗壮。结论:修复和重建关节周围韧带对拇指腕掌关节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解剖拇指腕掌关节周围各条韧带及观察其组织形态学特征,探讨其在拇指腕掌关节稳定性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大体解剖学方法对10例新鲜冰冻手标本进行解剖,识别拇指腕掌关节周围韧带的连接部位与方向性,对韧带的宽度、长度、厚度进行形态学对比分析。并组织学观察拇指腕掌关节背侧和掌侧韧带细胞数。 结果 确定拇指腕掌关节周围存在7条主要韧带:即由3条背侧韧带(桡背侧韧带、背侧中央韧带、后斜韧带)组成的复合体,厚度分别为(1.24±0.12)、(1.91±0.15)、(1.61±0.12) mm。2条掌侧韧带(前斜韧带、尺侧副韧带),厚度分别为(0.78±0.11) mm、 (1.03±0.11) mm。2条尺侧韧带(大多角骨-第1掌骨背侧韧带,第1、2掌骨间韧带),厚度分别为(0.78±0.19) mm、(0.89±0.19) mm。背侧韧带明显厚于掌侧韧带(P<0.01),桡背侧韧带、背侧中央韧带、后斜韧带的细胞数多于前斜韧带,后斜韧带的细胞数也多于尺侧副韧带,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3条背侧韧带组成粗厚坚韧的复合体,在拇指腕掌关节的稳定中,前斜韧带起着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骶髂关节周围各韧带对骶髂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建立正常腰椎-骨盆-股骨有限元模型,在该正常模型基础上分别去除双侧骶髂关节各韧带,建立无髂腰韧带模型、无骶髂前韧带模型、无骶髂后韧带模型、无骶结节韧带模型、无骶棘韧带模型和无骶髂骨间韧带模型。在各模型上分别模拟脊柱的生理运动,分析左右骶髂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和各关节面的平均应力,并与正常模型进行比较。结果相比正常骶髂关节模型,无骶结节韧带模型、无骶棘韧带模型和无骶髂后韧带模型的左右两侧骶髂关节ROM均无明显差异,而无骨间韧带模型除在脊柱右旋转情况下左侧骶髂关节ROM和后伸情况下右侧骶髂关节ROM无明显差异外,在其他脊柱生理活动下左右两侧骶髂关节ROM均显著增大。无骶髂骨间韧带模型左右两侧骶髂关节在脊柱生理活动下关节面的平均应力均明显降低。结论在所有骶髂关节周围韧带中,骶髂骨间韧带对骶髂关节的稳定性影响最大。研究结果有利于探讨骶髂关节错位的发生机制,为临床骶髂关节错位的治疗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喙肱韧带(coracohumeral ligament,CHL)的解剖学特点。方法:观察20侧正常成人肩关节标本的CHL位置、形态、起止点及与盂肱上韧带的关系;CHL在肩关节各种活动中所处的状态;CHL与关节囊融合处、CHL根部组织、关节囊及喙肩韧带组织学特点。结果:20侧CHL全部起于喙突基底部的外侧缘;9侧止于冈上肌腱,7侧止于肩袖间隙,3侧止于冈上肌腱和肩胛下肌腱,1侧止于肩胛下肌腱;其中11侧可见CHL与盂肱上韧带存在纤维组织连接;CHL于肩关节旋外、前屈、后伸、内收、肱骨头前后平动时紧张,于旋内、中立位、外展位时松弛;CHL与关节囊融合处、CHL根部组织与关节囊组织学特点相似,均呈现关节囊组织的典型特点,喙肩韧带呈现出韧带的特有表现。结论:CHL位置与形态相对固定,起点一致,但止点呈多样性;CHL与盂肱上韧带复合体不固定;CHL在不同运动状态其紧张度不一;CHL与关节囊组织形态相似,是关节囊增厚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拇指腕掌关节背桡韧带及前斜韧带的解剖学及生物力学特点,测量其弹性模量及延伸率,为伤病时韧带修复提供参考。方法解剖成人男性尸体40例新鲜手标本,制做成大多角骨-韧带-第1掌骨标本,20例保留背桡韧带,20例保留前斜韧带,在生物力学机上测试,测量和计算背桡韧带及前斜韧带的长、宽、厚、最大载荷、弹性模量、延伸率。结果背桡韧带、前斜韧带的最大载荷分别为(213.5±72.4)、(168.7±35.2)N,弹性模量分别为(17.2±6.7)、(9.3±2.5)MPa,延伸率分别为(116.2±21.3)%、(92.7±22.4)%。背桡韧带的最大载荷、弹性模量及延伸率均大于前斜韧带。结论拇指腕掌关节囊内韧带中,背桡韧带刚度较大,韧性较强,对维持关节稳定性起重要作用。前斜韧带刚度较小,韧性较差,韧带退变时容易损伤。拇指腕掌关节炎应该首选重建前斜韧带,且应选用弹性模量及延伸率接近背桡韧带的材料为佳。  相似文献   

16.
背景:在踝关节扭伤和踝关节韧带损伤中近85%涉及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机制为足跖屈时踝关节内翻。急性踝关节外侧扭伤的患者中有20%-40%会出现持续疼痛和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导致距骨平移和旋转过大,加速软骨磨损,导致关节退化。目的:通过有限元建模探究不同类型的踝外侧副韧带损伤模型对踝关节稳定性以及距骨穹窿软骨接触应变的影响。方法:将1名27岁志愿者足踝CT扫描数据DICOM文件导入有限元软件中,进行三维重建及曲面拟合,再进行网格划分,建立含有骨骼、关节软骨和韧带的完整踝关节有限元模型,对比正常、距腓前韧带损伤、跟腓韧带损伤和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损伤4种不同工况下的踝关节稳定性和距骨软骨接触应变的改变。结果与结论:(1)在前抽屉试验中,距腓前韧带损伤和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损伤距骨前移距离明显大于正常和跟腓韧带损伤(P <0.05),而距腓前韧带损伤和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损伤之间、正常和跟腓韧带损伤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2)在距骨倾斜试验中,跟腓韧带损伤和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损伤距骨倾斜角度明显大于正常和距腓前韧带损伤,而跟腓韧带损伤和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损伤之...  相似文献   

17.
腕关节韧带的解剖学观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50侧成人尸体腕关节韧带的细致观察,证实腕关节的主要韧带为腕掌侧关节囊内韧带,首次测量了这些韧带的长、宽和厚度,并发现了头月关节掌侧面的弓桥韧带。作者还对腕关节韧带损伤与腕关节不稳的解剖学基础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韧带组织血供少 ,损伤后很难完全愈合 ,造成关节功能严重障碍。组织工程学的发展为韧带损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途径。本文对组织工程韧带领域中目前研究的主要成果进行综述 ,着重就组织工程韧带种子细胞的选择、生长因子的应用、支架材料的选择以及细胞与支架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目前的研究虽取得了一些进展 ,但仍需在构建有良好力学性能和降解性能支架材料、设计制造能对韧带细胞进行三维培养的生物反应器等方面进行大量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唐氏综合征患儿站立时足部内结构的关节接触力、韧带拉力和力传导模式。方法 基于1名唐氏综合征患儿与1名典型健康儿童CT影像学数据,分别建立足部有限元模型,采用静态站立下的足底压力分布实测数据验证模型。模拟站立时足踝受力,以地面反作用力和小腿三头肌肌力作为加载条件,计算分析胫距、距舟和跟骰关节的关节接触压力、弹簧韧带和足底短韧带的拉力,以及跗横关节处的力传导模式。结果 足部有限元模型可靠且有效。与健康儿童相比,患儿胫距关节的接触压力更高,距舟关节的接触压力更低;患儿弹簧韧带和足底短韧带的拉力分别是健康儿童的10倍和58倍;患儿跗横关节的关节间力均小于健康儿童。结论 唐氏综合征患儿站立时存在异常的胫距关节接触压力、较大的中足韧带拉力及较小的跗横关节传导力。临床康复应充分考虑唐氏综合征患儿足部内结构应力模式的异常变化,为筛选和制定早期康复介入计划和设计个性化矫形鞋垫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0.
通过调查人体韧带的结构、功能及分布,归纳了常见韧带损伤类型及损伤机制,整理了临床治疗手段,综述了目前人工韧带的应用与研发现状,分析了各种人工韧带的优势与不足,最后对人工韧带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期望为现有产品的完善及新型人工韧带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