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分析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自主神经功能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在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搜集的47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一般资料(作为实验组),再收集同期我院46例非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一般资料(作为对照组)。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SDNNindex、SDANN、RMSSD、PNN50、TI)、实验组患者心率变异性测值与心功能分级(Ⅱ级、Ⅲ级、Ⅳ级)之间的关系以及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超声心动描记术检测结果。结果实验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各项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SDNNindex、SDANN、RMSSD、PNN50、T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各项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SDNNindex、SDANN、RMSSD、PNN50、TI)与心功能分级(Ⅱ级、Ⅲ级、Ⅳ级)的下降呈递减趋势(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与收缩末期内径随心功能下降而出现改变趋势(P<0.05),右心室内径在心功能不同分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失衡,与心功能损害程度密切相关,心率变异性指标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力衰竭程度。  相似文献   

2.
心力衰竭患者自主神经功能与临床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研究通过对不同病因的慢性心力衰竭 (心衰 )患者的心率变异性 (HRV)分析 ,探讨慢性心衰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活动与心功能受损的严重程度及其临床诸因素的相关性。1.资料与方法 :1999年 1月~ 2 0 0 1年 6月门诊或住院患者共 97例 ,分为两组 :(1)对照组 35例 ,男2 3例 ,女 12例 ,年龄 2 6~ 75 (5 5± 11)岁 ,无器质性心脏病。 (2 )慢性心衰组 6 2例 ,男 4 2例 ,女 2 0例 ,年龄 2 8~ 82 (5 7± 13)岁 ,其中高血压病 16例、冠心病13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 13例、病毒性心肌炎 7例、肺原性心脏病 6例、扩张性心肌病 5例、风湿性心脏病 2例。所…  相似文献   

3.
自主神经功能与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近年来,心率变异性tHRV)作为无例评价自主神经功能的方法已获公认。老年人易患心血管疾病与自主神经功能有何关系尚不清楚。本文用HRV来评价老年人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亚临床资环1,工受试对象选择选择经体检(超声心动图、四部X光片、心电图及生化检查)正常,无烟酒史来自我市心血管监测区和本院职工292例为对象,分40~59岁(150例)、>60岁(241例)两个年项组,男178例,女114例。1·2HRV测定1.2.至短程HRV测定采样均在9:00~12100时之间进行,采样前赢卧10~20min;用美国ART公…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活动与心功能受损的严重程度及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分析61例老年CHF患者和30例对照者的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及临床相关指标。结果(1)CHF组与对照组比较,HRV各测值均显著降低(P<0.01)。(2)HRV各测值均随心功能的下降而呈递减性下降,在心功能各级别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0.01)。(3)除RV及E/A比值无显著差异(P>0.05)外,LVd、LVs、LVPWI、VS、LVEF均随心功能下降而呈显著改变(P<0.05~0.01)。(4)SDNN和TI下降与心功能NYHA分级、LVd和LVs、LVPW及IVS呈负相关(P<0.05~0.01),而与LVEF、E/A比值呈正相关(P<0.05~0.01)。结论老年CHF患者存在着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和失衡,且与心功能损害、左心室肥大以及左心室收缩与舒张功能减退的程度密切相关,HRV检测有助于老年CHF的早期诊断、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与预后的评估以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5.
118例高血压患者不同时期自主神经功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不同时期的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程度。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EH)患118例,按WHO高血压分期标准。对照组80例,均记录24h动态心电图(DCG),进行心率变异(HRV)时域和频域分析。结果 ①EH组时域和频域指标均显低于对照组(P<0.001)。②高血压Ⅲ期组SDNN、SDANN、HF明显低于Ⅰ、Ⅱ期高血压组(P<0.05),其它指标也有所下降。结论 EH HRV降低,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损害且与靶器官损害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心率变异性(HRV)分析是反映支配心脏自主神经活性的一项无创性指标。我们通过HRV时域和频域分析法,研究51例正常人、60例不同病因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率变异特性。结果表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24小时RR间期标准差(SDNN)和HRV指数,明显低于正常人。频域分析显示正常人心率变异功率谱密度(PSD),日间以低频成分占优势,夜间睡眠时则高频成分占主导,低频成分昼夜变化不明显。慢性充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心病慢性充血性心功能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及其昼夜节律的变化,以及自主神经功能损害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用24 h动态心电图分析52例冠心病慢性充血性心功能衰竭患者(心功能衰竭组),33例冠心病心功能代偿期患者(心功能代偿组),23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比较三组间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的变化和慢性充血性心功能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昼夜频域指标变化;分析此类患者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变化与美国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的关系.结果冠心病心功能代偿组24 h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窦性心律R-R间期标准差、5 min窦性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和5 min窦性R-R标准差平均值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相邻R-R间期差值>50 ms的个数除以整R-R间期的个数的百分比和三角指数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别(P>0.05);冠心病慢性充血性心功能衰竭组的各时域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也低于心功能代偿组(均P<0.05),且昼夜频域指标变化无差异;将冠心病慢性充血性心功能衰竭组分为心功能Ⅱ级组(n=32)和心功能≥Ⅲ级(n=20)两个亚组,结果发现心功能≥Ⅲ级组心率变异性各时域指标明显低于心功能Ⅱ级组(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可能在心功能代偿期自主神经平衡就已受到损害,当出现慢性充血性心功能衰竭时交感活性增强,迷走张力进一步下降,自主神经调节昼夜节律功能丧失,心率变异性指标的下降与心功能损害程度相关,因此心率变异性指标可作为评价慢性充血性心功能衰竭预后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心率变异性、心率减速力对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合并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评估及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我院老年代谢综合征合并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患者90例作为试验组,对照组有90例年龄匹配的单纯性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作为分析患者心率减速力(Heart rate deceleration force, DC)和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的工具,其中心率变异性包括的指标有5min 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RR间期总体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差大于50ms的相邻RR间期占RR间期总数的百分比(PNN50)。由此评估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状态,从而帮助临床预防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恶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心率减速力和心率变异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和心率减速力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P均<0.05)。以SDNN≤90ms、SDANN≤75m...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研究老年男性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雄激素水平与心功能及心率变异性(HRV)的相关性。方法纳入老年男性100例,年龄60~96〔平均(79.16±6.98)〕岁,包括81例CHF患者(其中心功能Ⅰ级组19例,心功能Ⅱ级组23例、心功能Ⅲ级组20例、心功能Ⅳ级组19例)及19例对照者,以上各组均进行睾酮(T)水平测定,同时行心脏超声及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HRV时域指标,观察各组T水平及HRV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CHF组T水平均下降(P0.05);随着心功能恶化,血清T水平依次降低,各组差异显著(P0.05),且各CHF组血清T水平与LVEF显著正相关(r=0.833,P=0.000)。与对照组对比,各CHF组HRV各时域指标水平均下降(P0.05);随着心功能恶化,HRV时域指标越降低(P0.05),且CHF组HRV各时域指标均与其LVEF呈正相关。CHF组T与HRV各时域指标呈正相关(P0.05)。结论随着CHF的加重,T水平、HRV各时域指标均降低,且CHF患者T水平与HRV各时域指标呈正相关,T有可能通过影响HRV从而参与CHF进程。  相似文献   

10.
对48例正常人、52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进行分析,发现CHF患者24小时SDANN、rMSSD及pNN50等时域指标明显低于正常人;LF、MF、HF和TP等频域指标也明显低于正常人,LF/HF比值略高于正常人。揭示CHF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损害,交感神经相对占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心脏自主神经活性和平均心率的昼夜改变.方法:对59例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力衰竭组)和40例健康者(对照组)经Holter记录进行24 h长程心功率谱分析和平均心率计算.结果:心力衰竭组清醒期或睡眠期LFnu均明显升高而HFnu明显降低(P<0.01或P<0.05),LF/HF均大于对照组(P<0.05),同时心力衰竭组夜间平均心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力衰竭病人昼夜交感神经活性均升高,同时伴迷走神经活性减退,这种改变与心力衰竭病人夜间平均心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可能有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卡维地洛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97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初始剂量2.5mg,每Et两次,每2周增加一次剂量,直至20mg一次或最大耐受量为止。用动态心电图分析治疗前后心率、室性心律失常和心率变异性变化,并用超声心动图测定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结果 治疗组用卡维地洛治疗6个月后,心率下降、室性心律失常减少、心率变异性参数改善(P〈0.01);心功能改善亦非常显著(P〈0.01)。结论 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降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改善心率变异性和心功能。  相似文献   

13.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及其昼夜节律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及其昼夜节律的变化,了解CHF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损害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分析38例CHF患者,20例心功能代偿的心血管病患者心功能代偿组,1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HRV时域指标。比较三组间HRV指标的差异;计算CHF患者HRV昼夜指标差异,分析CHF患者24小时HRV指标变化与心功能NYHA分级的关系。结果心功能代偿组24小时HRV时域指标SDNN、SDANN和SDNNindex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0.05和0.05rMSSD和pNN50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别P>0.05;CHF组的HRV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且昼夜指标变化无差异;将CHF组分为心功能Ⅱ级组n=20和心功能≥Ⅲ级n=18两个亚组结果发现心功能≥Ⅲ级的HRV各指标明显低于心功能Ⅱ级组P<0.01。结论心血管病患者可能在心功能代偿期时自主神经的平衡就已受到损害当出现CHF时交感活性增强迷走神经张力进一步下降,自主神经调节昼夜节律性丧失,且HRV指标的下降与心功能损害程度相关因此HRV时域指标可作为评价CHF预后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Increased QT dispersion, which has been proposed as a markerof ventricular repolarization inhomogeneity, may predisposeto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Data on QT disper sion in patientswith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are scarce. In this study, conventional12-lead ECGs were recorded in 135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secondary to idiopathic dilated cardiomyopathy.Seventy-five patients were excluded from QT interval assessmentsdue to one or more of the following reasons: (1) low amplitudeof the T wave (n=3), (2) atrial fibrillation (n=26) and (3)bundle branch block (n=46). QT dispersion was calculated as(I) QT-rang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aximum and minimumQT intervals on any of the 12 leads and (2) QT-SD: the standarddeviation of the QT interval in all the 12 leads. RR intervalswere measured in leads II, aVL, V2 and V5 QT-SD (20·85± 5·00 ms) was significantly (r=0·8997,P<0·00l) related to QT-range (6565 ± l5 ms),but not to the QT interval. Neither QT-range nor QT-SD was significantlyrelated to age, left ventricular dimensions, left ventricularend diastolic pressure,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orleft ventricular wall thicknes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in QT dispersion between survivors and those who died (n=8)or were transplanted (n=9) during 34 ± 23 month follow-up.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QT dispersion was observed between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 three consecutivebeats) detected on 24-h Holter ECGs. RR interval variation wassignificantly lower in patients who died compared with survivors(standard deviation: 10·37 ± 3·61 vs 36·02± 35·03 ms, P<0·001; coefficient ofvariance: 1·87 ± 0·7 vs 4·50 ±4·9%, P=0 This was also true in patients with bundlebranch block. These observations suggest that QT dispersionin idiopathic dilated cardiomyopathy is not significantly relatedto either QT interval or cardiac size and function and doesnot predict death. The application of QT dispersion assessmentis limited by the commonly encountered atrial fibrillation andbundle branch block in this patient population. However, reducedRR variation on standard 12-lead ECGs has important prognosticimplications in these patients.  相似文献   

15.
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HF)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表对66例HF患进行生活质量调查,结果:q检验表明,心功能IV级组的生活质量计分与Ⅲ级组,Ⅰ-Ⅱ级组间差异非常显(P<0.01),心功能Ⅲ组与Ⅰ-Ⅱ级组间差异不显(P>0.05)。结论:HF患心功能级别与其生活质量有明显关系,心功能越差,其生活质量越差(P<0.01)。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卡维地洛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方法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 6 2例(其中扩张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 15例 ,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 4 7例 ) ,左室射血分数 (LVEF)≤ 4 0 % ,心功能(NYHA)Ⅱ~Ⅳ级 ,常规治疗 (洋地黄 ,利尿剂 ,ACEI)基础上随机分为卡维地洛试验组和安慰剂对照组。应用心脏彩色超声仪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 1个月 ,3个月左室结构和功能指标的变化。观察卡维地洛治疗三个月后对心功能的影响。 结果 卡维地洛平均用量为 2 1 1mg d± 9 6mg d。经过 3个月治疗 ,试验组症状和心功能改善 ,与对照组比较左室射血分数上升 (P <0 0 0 2 ) ,左室收缩末容积下降 (P <0 0 5 ) ;左室舒张末容积与对照组比较虽无统计学差异但与治疗前比较亦明显下降 (P <0 0 5 )。 结论 在洋地黄、利尿剂、ACEI的治疗基础上 ,应用卡维地洛能显著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 ,改善心室结构 ,且疗效与应用剂量无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45例CHF患者被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B组)用利尿剂、强心甙、硝酸酯类等药进行治疗,治疗组(A组)在B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起始剂量3.125mg,2次/d,每2周加量1倍,至最大剂量25mg,2次/d。结果:治疗16周后,两组的心功能分级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LVEF增加更加显著(P<0.05)。结论:卡维地洛对CHF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充血性心衰患者早期运动康复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早期运动康复对充血性心衰患的临床疗效疗,探讨其运动方式和安全性。方法:对本院近4年来25例充血性心衰患在实施临床医疗措施的同时,早期介入运动康复,并与周期25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25例患均顺利完成早期运动康复,其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显节省,可促进临床表现的好转,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可增强患身体活动能力,提高出院时生活质量。续集:早期运动康复对充血性心衰患疗效显,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9.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O及SOD改变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探讨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血浆一氧化氮(NO)含量、血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比色分析法和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了40例老年CHF患者的血浆NO浓度及SOD活性。结果老年CHF患者的血浆NO[(87.4±14.2)μmol·L-1]显著高于对照组[(78.1±22.9)μmol·L-1],P<0.05;血液SOD活性[(178.5±49.8)U·L-1]显著低于对照组[(276.4±57.3)U·L-1],其中心功能Ⅲ~Ⅳ级(按NYHA分级)患者的血浆NO[(89.8±9.8)μmol·L-1]显著高于心功能Ⅱ级者[(79.4±10.6)μmol·L-1],P<0.01;血液SOD活性[(158.3±34.6)U·L-1]显著低于心功能Ⅱ级者[(188.5±34.6)U·L-1],P<0.01。结论老年CHF患者的血浆NO水平增高,SOD活性降低,且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NO及氧自由基在CHF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缬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目的 :探讨缬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自身对照及组间对照 ,将 5 0例CHF分为缬沙坦组 (2 5例 ) ,服用缬沙坦 80mg/d ;常规治疗组 (对照组 ,2 5例 ) ,疗程均为 18周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左室射血分数 (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 (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 (ESV)、6min步行试验及实验室参数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缬沙坦组临床显效率 4 8.0 % ,有效率 4 4 .0 % ,无效率 8.0 % ,对照组分别为 36 .0 %、4 0 .0 %、2 4 .0 % ,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LVEF、EDV、ESV、6min步行试验相关参数均有显著改善(P <0 .0 1) ,缬沙坦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血生化两组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缬沙坦治疗CHF疗效肯定 ,优于常规治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