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儿童少年情感性精神障碍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42例儿童少年情感性精神障碍的临床资料。发现男:女为2.23:1,以双相情感障碍最多;多有精神病家族史,其性格特征多偏内向;发病多在春季,起病有一定的精神因素;临床症状及治疗与成人相仿,成人的诊断标准稍加修改可以用于儿童少年。  相似文献   

2.
报告22例儿童情感性精神障碍的临床资料,发现女性多于男性,起病年龄为12-14岁,未见有10岁以下发病者,以夏秋季为发病高峰,外向性格发病多。59%的患儿有明显的发病诱因。其临床症状以情感障碍为主导症状,典型的躁狂或抑郁发作表现“三高三低”症状,但躁狂发作时有15.8%具有“分裂性”症状,抑郁发作时有28.6%具有“分裂性”症状,因此不能认为“分裂性”症状是精神分裂症的“专有症状”。  相似文献   

3.
儿童情感性精神障碍的诊断复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情感性精神障碍首次确诊困难的原因。方法:对4例患儿的临床表现、病程特点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曾诊断为其他精神疾病的患儿更在诊断为儿童情感性精神障碍。结论:儿童情感性精神障碍首次确诊困难的原因可能与儿童期情感特点、情感表达手段、精神病学界的成见及其本身症状多变、难以与儿童期其它精神障碍鉴别有关。  相似文献   

4.
季节性情感性精神障碍(Seasonal AHec-tine Disorder SAD)属情感疾病的一个特殊亚型,以周期性每年秋冬季抑郁发作而于春或夏季缓解为特征。国内仅刘氏1988年报道过3例,笔者在门诊诊治1例,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情感性精神障碍140例治疗分析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三人民医院(617061)罗明王耀华李培轩为了解我院情感性精神障碍的药物治疗情况,更好地改进对情感性精神障碍的治疗,我们对1985年~1994年十年间140例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共321例次住院治疗用药情况...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对精神病人实施家庭治疗是精神卫生领域和康复精神医学的一个重要探索方向,本旨在研究和探讨情感性精神障碍的家庭治疗的意义、方法和技巧。方法:通过对既往治疗病例的回顾总结并结合所治疗1例具体病例探讨情感性精神障碍家庭治疗的理论基础,其治疗形式的多样性,具体的操作原则和实施时应注意的事项。结果:家庭治疗的形式多种多样,一般分为分析性家庭治疗和策略性家庭治疗两类。对情感性精神障碍病人的治疗:(1)要找出家庭中的观念行为模式、关系格局,并分析其与所存在问题的关系;(2)要代之以新的、灵活的关系格局;(3)治疗应保持中立和超脱,避免加入到其角色中去;(4)要使家庭成员对生活方式形成正确的认知。结论:家庭治疗在情感性精神障碍的治疗中具有极大的意义,其要点在于忽视过去,注重当前,以系统的眼光理解家庭问题,并策动家庭成员行为的实际改善。  相似文献   

8.
231例情感性精神障碍的复发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与情感性精神障碍复发的有关因素。方法 对1991-1994年痊愈出院的402例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进行了5-9年的门诊随访、信访和个别走访。结果 在随访期中有231例复发,复发率为57.5%。单因素分析发现,初发病年龄早、文化程度和社会经济地位低、阳性家族史、性格急躁、维持治疗时间短、病症亚型为双相、较多的生活事件、临床表现伴有妄想者等因素与复发有关,而特别、发病形式和首次发病平均住院时间等因素与复发无关。在复发季节方面,躁狂发作者以春季较式,抑郁发作者以冬委较多。复发时间多在出院后2年内。结论 长期药物维持治疗、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改善人际关系对预防和减少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旨在了解生活事件对情感性精神障碍的影响,并进行了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随机调查苏州市区1991年前曾住我院的病人共174例(均符合CCMD—2—R情感性障碍的诊断标准)。其中,双相性情感性精神障碍140例,抑郁症34例;男...  相似文献   

10.
快速循环型情感性精神障碍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了解快速循环型情感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从10年门诊及住院诊断为躁郁症的164例中筛选出符合快速循环者16例,对病史进行回顾分析,快速循环型占总数10.52%,临床特点为:女性多于男性,发作周期往往愈来愈频敏,循环发作比较难以控制。临床医生均应重视快速循环型的治疗及预防。  相似文献   

11.
30例儿童情感性精神障碍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30例住院治疗的儿童情感性精神障碍者的临床资料,发现单相患者5例,双相患者25例,其中4例诊断为快速循环型,临床症状与成人基本相似。43.33%有阳性精神病家族史,疗效和学业优秀、业余爱好、外向性格及阳性家族史呈正相关,并就儿童情感性精神障碍的诊断,临床表现及治疗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1984年Rosenthal首先提出季节性情感性精神病(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 SAD)的概念,这是一组单相或双相情感精神病,其发作与季节保持着规律性的时间关系(如冬季抑郁、春夏季缓解或转轻躁狂),这种类型在夜长昼短的  相似文献   

13.
情感性精神障碍病人孕产期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感性精神障碍需长期服药维持治疗 ,精神药物大多能通过胎盘并能通过乳汁分泌 ,对胎儿和乳儿有何影响 ?现对情感性精神障碍的女性患者孕产期治疗策略有关资料作一复习。1 孕前准备不少学者认为 ,妊娠具有抑制多种精神疾病发病的能力 ,尤其妊娠早期更是如此。赵贵芳对 30例情感性精神障碍妊娠期妇女观察发现 ,不论维持治疗与否 ,均未见病情波动 ,因此提出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病情痊愈 ,而且巩固治疗 1年以上者 ,可停药妊娠 ,停药期间要注意病情变化 ;若尚未怀孕病情复发或有波动 ,应先行治疗 ,不可急于妊娠[1] 。一般认为停药 2周后即可妊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预测住院情感性精神障碍疗效的主要因素。方法 以314例情感性精神障碍为研究对象,逐步回归分析之多因素分析方法。结果 影响闻效的主要因素依次为家族史阳性南面在酸锂合并抗精神病药、发病年龄小、家庭关系好。结论 提示情感性精神障碍疗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188例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情况。方法:选取某日我院心理科住院的188例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双相谱系障碍诊断率为12.8%,新型抗抑郁药应用比例96.3%,合并苯二氮革类药物比例达95.2%,情感稳定剂使用率<5%。结论:医生对双相障碍识别率不高,对情感稳定剂的认识不够全面.  相似文献   

16.
利培酮治疗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 理由和背景 1.1 不论国内还是国外,一般都是采用情感稳定剂加抗精神病药物作为治疗方案,这样既可以比较快速地控制躁狂,同时还有预防复发、防止转相的作用。这种约定俗成的方法为在情感性疾病中为使用利培酮这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提供了基础。 1.2 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中容易导致EPS、TD以及其他副作用,而这引些副作用同样也可以在情感性疾病中出现,为了避免这些副作用,应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就可以避免这些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调查了380例首次发病住院的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胎次,发现78.2%患者的胎次为第2胎或以上,采用Haldane和Smith法分析,C值4.61>2,提示情感性精神障碍的发生与胎次有明显关系,即胎次高者患病的风险较大,认为实行计划生育,提倡一对夫妇生一胎,是预防情感性精神障碍发生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8.
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的药物治疗于建新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的有效治疗有赖于正确的诊断,必须弄清其临床横断面,纵向病程及躯体状况。临床横断面包括精神病特征,认知损害,自杀及对人或财产的危险,不适当的性行为,药物依赖,个人自理能力,家庭及朋友的支持,经济来源等...  相似文献   

19.
对情感性精神障碍治疗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精神科医生对情感性精神障碍的治疗现状及疗效不佳时的处理。方法:采用医生自填问卷的方法,对140名精神科医生进行调查,内容为针对7例情感性精神障碍的问答题。结果:在抑郁发作中选用最多的药物为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尤为氟西汀,在重度抑郁及伴有精神病性症状时,首选电休克治疗(ECT),以无抽搐ECT为多,并以市级医院应用显著较多。在躁狂发作中选用最多的药物为碳酸锂,轻中度抑郁不理想时多改用另一种抗抑郁药。重度抑郁多选用ECT治疗。结论:抑郁发作的首选治疗由三环抗抑郁剂转向SSRIs。疗效不佳时治疗选择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20.
情感性精神障碍231例复发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情感性精神障碍复发的有关因素和规律,方法:对402例首次发病治愈的情感性精神障碍病人进行5-9年的门诊随访,信访和个别走访。结果:有231例复发,复发率为57.46%,复发与首次发病年龄较早,阳性家族史,性格共躁,文化程度和社会经济地位低下,服药维持治疗时间较短,双相发作,临床表现易激惹和亡想,生活事件等因素有关,而与性别,发病形式,首次住字平均时间等因素无关,复发在出院后2年内多见,复发季节;躁狂发作春季复发较多,抑郁发作冬季复发较多。结论:药物维持治疗是减少或预防复发的重要手段,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改善人际关系对预防和减少复发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