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垂体瘤临床拟诊常常要早于放射学检查,当今,其诊断方法包括CT、MRI、颅骨X线平片以及目前已废弃不用的气脑造影。若疑有鞍上扩延,应先作CT检查;在没有视交叉受累的征象时,选用MRI作为检查方法;如要作开颅手术,术前都要做MRI。所以在一般情况下,都要做MRI,而CT可作为健康检查的筛选方法。血管造影当前只是对鞍区病变疑为动脉瘤时进行。鞍区MRI检查要求有1~1.5T场强的高质素,必需包含平扫和增强(0.1~0.2nmol/kg体重)的冠状和矢状T_1加权画面。常常需要覆盖整个颅内结构的轴位层面,加作垂体区的  相似文献   

2.
蛛网膜下腔出血首次全脑血管造影阴性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首次行全脑血管造影呈阴性的原因及治疗策略。方法对我院2001 ̄2005年间15例首次全脑血管造影呈阴性的SAH病人的诊断、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人首次造影均阴性,3例重复造影明确诊断,1例手术探查明确诊断,5例结合CT,MRI/MRA,CTA明确诊断,1例重复造影后死亡,5例重复造影仍阴性,仅CT表现为中脑周围池出血。结论首次造影阴性的SAH病人应重复DSA检查,同时辅助行CT、MRI/MRA检查,必要时行CTA进一步检查;对同一部位的反复出血,CT或MRI又高度怀疑有病灶的病人,尽管DSA检查阴性必要时也可以直接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3.
DSA、CTA和MRA对颅内破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临床上用于显示颅内动脉瘤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头部CT、CTA,MRI、MRA和DSA等,其中DSA、CTA和MRA均可直接显示颅内血管和动脉瘤,尤其是CTA技术的快速发展,已使将脑血管造影检查作为颅内动脉瘤诊断金标准的理念受到挑战。[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脊髓造影与CT脊髓造影在退行性腰椎侧凸性椎管狭窄(degenerative lumbar stenosis with scoliosis,DLSS)中的诊断价值,并与MRI扫描、手术所见相比较。 方法:选择2004-01/2007-06在北京协和医院骨科收治、并经手术证实的DLSS 患者97例。所有患者均经脊髓造影和CT脊髓造影观察,其中43例同时行MRI扫描。通过脊髓造影与CT脊髓造影的影像进行分析,确定其椎管狭窄部位、病变范围和病变程度,并与术中所见及MRI比较。 结果:①脊髓造影与CT脊髓造影的表现:DLSS对硬膜囊或神经根的压迫较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复杂,除与关节突肥大增生、黄韧带肥厚、椎间盘退变突出有关外,还与关节突关节半脱位、椎弓根移位压迫神经根等因素有关。②与手术所见的符合率:脊髓造影、CT脊髓造影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7.6%和92.8%,二者联合应用的诊断正确率为95.3%;对于不同弯度的DLSS,二者的诊断正确率无明显差异。③与MRI比较:在弯度较大的DLSS中,脊髓造影与CT脊髓造影的诊断正确率高于MRI。 结论:脊髓造影和与CT脊髓造影的联合应用于DLSS诊断正确率较高,对于弯度较大的DLSS诊断正确率优于MRI。  相似文献   

5.
脑血管病研究进展—神经内科部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诊断学进展神经学家历来重视临床观察和诊断。近年神经科辅助检查工具和方法突飞猛进,临床诊断学焕然改观,五年来,我国各大医院CT已渐普及,MRI开始装备。直接穿刺单支动脉造影已逐渐改用逆行定向导管作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心血管科各种新的检查技术广泛应用于心脏、颈部大血管病变成象和血流速度测定。电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了26例经头颅CT或MRI确认的TOB病人,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而且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73.1%,瞳孔改变61.5%,眼球运动异常69.3%,小脑症状46.2%,肢体轻瘫53.8%。本文11例头颅CT检查正常,而MRI检查发现了脑干和其他部位的病灶,说明CT对缺血后脑组织的早期改变及后颅凹病变的分辨力差,而MRI在这一点有绝对的优势,有条件者更应尽早做脑血管造影检查。预后:死亡5例,其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侧脑室内脑膜瘤的临床特点、手术技巧及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1例侧脑室内脑膜瘤患者,所有病例均行CT和MRI检查,9例行脑血管造影检查,均采用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果所有患者均获肿瘤全切,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CT和MRI检查是诊断侧脑室脑膜瘤最可靠的方法,脑血管造影可明确肿瘤的血供,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应用显微手术切除侧脑室脑膜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MG  Bruzzone  M  Grisoli  T  De  Simone  C  Regna-Gladin  毛成洁 《中华脑血管病论坛》2005,3(2):188-190
眩晕患者的诊断过程始于对病史以及随后的全身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的准确评价。这步骤通常能够识别确切的病因,或者至少可鉴别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神经放射学检查必须作为选择性诊断手段加以考虑,包括CT、MRI、MR血管造影(MRA)以及血管造影术。对于周围性眩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迷路炎、Meniere病、外淋巴瘘、局部外伤、中毒性迷路炎、急性中耳炎和慢性中耳渗液等疾病的诊断而言,影像学技术的作用是有争议的。CT和MR可用来排除其他病理学原因和证实诊断。分辨率和增加和能够增强迷路内液的特殊MRI序列的应用,使我们能够对迷路的结构和病理学变化进行更详细地分析。T1和T2对比序列检查都是必需的。当怀疑中耳类以及在外伤后眩晕随访时,需要进行高分辨率CT检查。中枢性眩晕的病因很多,包括椎基底循环血管病变、多发性硬化、偏头痛相关性眩晕、小脑和脑干肿瘤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其中脑缺血和多发性硬化最为常见。在这些情况下,影像学检查应该是强制性的。CT能够诊断大多数小脑出血以及小脑和脑干的急性缺血,增强的MRI已经证实是检测后颅窝病病变最为敏感的工具。弥散加权MRI能够比常规MRI更早地显示急性缺血性改变。MRA能提供类似血管造影片的颅内血管图像。有证据表明,有时可避免进行侵入性的血管造影术。MRA的分辨率不如传统的血管造影术,还可能受到活动和其他伪影的影响。选择性的后循环血管造影通常对治疗决策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无症状性脑梗死和血管性痴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脑梗死(ACI)与血管性痴呆(VD)的关系。方法对2000~2004年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史或有眩晕、头痛而无明确卒中痛史的300例60岁以上的老年人做了CT或MRI检查。并对68倒影像学检查有ACI者做了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和老年认知功能测验。结果做CT检查的200例老年人显示有ACI者33例(占16.5%),做MRI检查的100例显示有ACI者35倒(占35%),68倒有ACI患者有63例做了心理学测验,得分均低于非ACI者。结论ACI并非无临床症状,只是症状轻微、短暂,ACI患者绝大多数都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最终将演变成血管性痴呆。  相似文献   

10.
CT脊髓造影在自发性颅内低压脑脊液漏点检出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脊髓造影在自发性颅内低压脑脊液漏点检出中的价值及影像学表现.方法 6例自发性颅内低压患者,男女各3例,均符合2004年国际头痛分类第2版自发性颅内低压的诊断标准.影像学资料包括5例全脊柱MRI检查和6例全脊柱CT脊髓造影.根据CT脊髓造影发现的脑脊液漏点,选择穿刺部位,透视下注射混合碘造影剂的自体静脉血,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5例全脊柱MRI检查均未发现漏点.6例CT脊髓造影检查均发现了漏点,各例漏点数目为1~7个,总漏点数目25个,平均4.2个,其中颈椎和胸椎各12个,腰椎1个.CT脊髓造影表现包括造影剂线状漏出、椎旁软组织内片状造影剂蓄积及神经根袖呈鸟嘴样扩大等.6例患者经靶向硬膜外血贴治疗后获得临床痊愈.结论 CT脊髓造影是一种有效和精确的自发性脊髓脑脊液漏点定位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1.
不明原因的蛛网膜下腔出血重复脑血管造影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不明原因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重复脑血管造影的益处和危险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40例SAH患者154例次(首次140例,重复14例)脑血管造影的结果及其并发症。结果 首次造影发现动脉瘤107例(76%),烟雾病2例,血管畸形1例。14例重复脑血管造影检查时发现前交通动脉瘤1例;12例进行了脑、脊髓MRI扫描,发现丘脑、脊髓血管畸形各1例。全部154次造影检查中,术后8小时内死亡1例,脑梗死1例,血管痉挛6例,穿刺点感染2例,并发症比例6.4%(10/154)。结论 首次脑血管造影检查时,若技术及设备优良,阅片仔细,结合CT、MRI检查及临床特点,则重复造影不必进行;当首次造影结果不可取,伴有脑血管痉挛或再出血者,重复脑血管造影才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2.
颅脑损伤首次CT检查阴性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分析颅脑损伤首次CT检查而复查CT、MRI阳性的表现及原因。方法对我科收治的78例颅脑损伤首次CT检查阴性,但复查CT、MRI发现迟发性颅内病变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首次CT检查阴性但复查CT、MRI的阳性表现为迟发性血肿,脑干血肿,横窦沟硬膜外血肿,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腔积液,弥漫性脑肿胀,弥漫性轴索损伤。首次CT检查阴性与检查时间,病变发展,受伤部位等因素有关。结论对首次头部CT检查阴性结果者,应仔细行神经系统的常规检查,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及时复查CT、MRI以指导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分析鞍上病变的CT和MRI影像表现,以提高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方法收集经CT、MRI检查并经病理或临床证实鞍上区病变32例,均行CT和MRI平扫并大部分增强扫描。结果32例鞍上病变MRI发生率100%,CT发现率93%,定性诊断与病理符合29例。结论应用MRI检查技术是目前诊断鞍上病变最好的方法之一,大部分病例MRI优于CT。MRI以失状、冠状、轴位平扫加增强扫描为基础,必要时辅助特殊序列检查,可以清晰显示病变位置、大小、信号以及周围组织结构关系,提高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偏瘫(AHS)的病因、临床特点,并对实验室检查、诊断及治疗做一评价。方法对35例AHS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患儿中,3岁以下患儿占80%,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为主要病因。脑脊液检查、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在AHS诊断方面提供重要信息。治疗采用综合治疗方法,顸后良好。结论AHS以婴幼儿多见,病因以感染、外伤多见,3个月以下小婴儿以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多见,本病诊断手段多,侧重点不同,脑脊液检查、CT及MRI检查可作为AHS的重要检查手段,治疗上及早应用改善微循环、营养脑细胞及高压氧疗等综合治疗是AHS所需。  相似文献   

15.
脑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脑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表现。方法 脑海绵状血管瘤58例全都作MRI检查,其25例曾作DSA和48例曾作CT检查。分析脑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表现。结果 脑海绵状血管瘤DSA常呈阴性,CT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欠缺,而MRI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 MRI对脑海绵状血管瘤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CT、MRI和EEG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探讨CT、MRI和EEG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7例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资料,统计CT、MRI和EEG阳性率检查结果。结果137例全部检测分析。(1)CT的检出阳性率16、8%,MRI为76.4%,EEG为85.12%;(2)MRI与CT比较,两者检出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x^2=65.56,P〈0.005),EEG与CT比较栓出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x^2=81.55,P〈0.005);EEG与MRI比较检出阳性率无差异(x^2=0.34,P〉0.05)。结论MRI和EEG检查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价值较大,病毒性脑炎做CT无多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脑深静脉血栓形成两例临床和病理报告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分析脑深静脉血栓形成(DCVT)的临床和病理物点。方法:分析2例患者的临床床及尸检资料,结果:本病临床常表现呼精神障碍。CT、CT血管造影(CTA)、MRI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等使早期临床诊断成为可能。早期诊断抗凝、溶栓治疗使本病预后趋于良好。DCVT往往累及整个深静脉表现各异,首发症状多为头痛、意识和精神障碍,CT检查显示双侧基底节或丘脑梗死;CTA或MRI(MRA)检查能够辅助临床诊断,早期抗凝和溶栓治疗使预后趋于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常规CT、MRI检查阴性的弥漫性轴索损伤(DAD的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常规CT、MRI检查阴性的DAI患者影像学资料。结果常规cT以及MRI自旋回波序列T1WI、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2WI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经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和/或弥散加权序列(DwI)检查显示14例胼胝体、基底节区存在散在的、斑点状高信号影。18例患者采用综合治疗后按GOS评价预后,恢复良好13例,中重残5例。结论常规cT和MRI检查对DAI的敏感性有限,FLAIR、DWI序列提高了DAI诊断率,应作为DAI的重要检查方法,但目前的检查技术仍有一定局限性,部分DAI患者仍可能难以通过影像学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T、核磁共振(MRI)、诱发电位检查在多发性硬化(MS)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MS患者CT、核磁共振(MRI)、诱发电位检查结果与临床对比分析、结果MRI检查异常率最高.为85.1%,CT为41.7%.VEP为60%,SSEP为54.2%,BAEP为45.8%。如同时进行两项以上诱发电位检查.只要一项异常即判断为诱发电位异常,其异常率可达81.4%、结论CT、MRI、诱发电位检查结合应用可提高MS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CT和脑血管造影是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常用检查方法。现将我院近三年来收治的2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表现、CT、和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报告如下,并做简要讨论。临床资 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