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崔培霞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7):6610-6611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甙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蛋白尿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选取临颍县人民医院住院及门诊的8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2例)应用常规剂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治疗组予雷公藤多甙20 mg,3次/d,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肝肾功能及血常规、尿常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24 h尿蛋白定量均减少。且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尿蛋白下降更明显。雷公藤多甙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及外周血象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雷公藤多甙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蛋白尿水平,对患者肝、肾功能及外周血象未见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甙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果。方法选择某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雷公藤多甙联合缬沙坦治疗)和对照组(50例,缬沙坦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肌酐、总胆固醇、三酰甘油、24 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尿液亮氨酸氨基肽酶、尿足细胞标志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多甙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尿蛋白,快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肾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大黄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61例和临床糖尿病肾病67例分别随机分为缬沙坦对照组和缬沙坦联合大黄治疗组,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明显下降(P<0.05,P<0.01),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C-C)明显上升(P<0.05),对照组上述指标变化不明显(P>0.05)。(2)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早期DN患者尿白蛋白(MA)、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β2微球蛋白(β2-MG)均显著改善(P<0.05,P<0.01),而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显著(P<0.05)。(3)对临床DN患者的尿蛋白定量、尿α1-MG、尿β2-MG、血白蛋白(ALB)、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治疗组均改善显著(P<0.05,P<0.01),且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除尿蛋白定量、尿α1-MG、尿β2-MG改善显著(P<0.05)外,其余指标改善均不显著(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大黄治疗DN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百令片治疗Ⅳ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Ⅳ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参照组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百令片口服,观察两组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等指标变化,并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两组均能降低24h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升高血清白蛋白,但治疗组疗效优于参照组。结论: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百令片治疗Ⅳ期糖尿病肾病,可明显减少蛋白尿,升高血清白蛋白,改善肾功能,缓解症状,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胰岛素联合缬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干预作用。方法 46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30例采用胰岛素联合缬沙坦治疗(观察组),16例行常规口服降血糖药物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治疗前、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肌酐、血压、血脂等水平。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逐渐恢复正常,且血糖波动较小,而对照组血糖水平有所下降,但波动较大;尿微量白蛋白及尿蛋白排泄率2组改变均不明显;治疗6个月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及尿蛋白排泄率开始下降;治疗1a后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及尿蛋白排泄率低于对照组(P<0.01),其中8例尿微量白蛋白达正常水平,而对照组均未恢复正常。结论胰岛素联合缬沙坦干预治疗可使部分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排泄异常逆转,有助于疾病控制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曹国富  刘海涛  陈冬 《中国康复》2007,22(5):354-354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甙片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糖尿病肾病患者16例,随机分为雷公藤组及对照组各8例,均给予低分子肝素5000U/d腹壁皮下注射,雷公藤组加服雷公藤多甙片,每次2片,每天3次。结果:治疗30d后,2组血肌酐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雷公藤组24h尿蛋白及纤维蛋白原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P<0.01)。结论:雷公藤多甙片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可有效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蛋白尿,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甙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IgA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5例。2组予相同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雷公藤多甙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对照组加用糖皮质激素。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显效率(56.0%)及总有效率(84.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8.0%,64.0%)。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血清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及对照组24 h尿蛋白定量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并且治疗组24 h尿蛋白定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雷公藤多甙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IgA肾病疗效确切,尤其在降低尿蛋白含量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且不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8.
雷公藤多甙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甙片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42例肾小球肾炎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70例)和联合给药组(72例),在休息和低盐、低蛋白饮食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给药组加服雷公藤多甙。并测定血浆白蛋白(ALB)、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常规等指标。结果联合用药组治疗总有效率84.7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8.57%,2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雷公藤多甙片治疗肾小球肾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雷公藤多甙片联合激素和ARB类药物治疗狼疮性肾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来芳  王瑞娟 《临床医学》2007,27(11):26-27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甙片联合激素和ARB类药物治疗狼疮性肾炎的近期疗效。方法狼疮性肾炎患者30例接受雷公藤多甙片、泼尼松、缬沙坦片治疗,疗程60 d,治疗结束后评定疗效,并观察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及治疗中的不良反应等。结果30例中完全缓解18例(60%),部分缓解10例(33.3%),无效2例(6.7%)。患者中部分可见胃肠反应,血细胞升高,停用及对症治疗处理后,恢复正常。结论雷公藤多甙片联合激素和ARB类药物治疗狼疮性肾炎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胰岛素联合缬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干预作用.方法 46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30例采用胰岛素联合缬沙坦治疗(观察组),16例行常规口服降血糖药物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治疗前、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肌酐、血压、血脂等水平.结果 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逐渐恢复正常,且血糖波动较小,而对照组血糖水平有所下降,但波动较大;尿微量白蛋白及尿蛋白排泄率2组改变均不明显;治疗6个月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及尿蛋白排泄率开始下降;治疗1 a后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及尿蛋白排泄率低于对照组(P<0.01),其中8例尿微量白蛋白达正常水平,而对照组均未恢复正常.结论 胰岛素联合缬沙坦干预治疗可使部分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排泄异常逆转,有助于疾病控制和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剂量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缬沙坦组(n=30)服用缬沙坦(valsartan)320mg/d,联合组(n=30)服用雷米普利(Ramipril)10mg/d联合缬沙坦160mg/d,疗程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24h尿白蛋白、血钾、肾功能(BUN、Cr)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在治疗前后均能有效降低血压,联合组降舒张压优于缬沙坦组;治疗前后24h尿白蛋白定量均有所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联合组效果更为明显;两组治疗前后血钾、肾功能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大剂量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安全,联合治疗双重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有叠加的减少尿蛋白及降血压作用。  相似文献   

12.
雷公藤多甙对IgA肾病大鼠免疫调节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雷公藤多甙对实验性IgA肾病大鼠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牛血清白蛋白和葡萄球菌肠毒素复合免疫法建立大鼠实验性IgA肾病模型,比较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雷公藤多甙组大鼠的尿红细胞、24 h尿蛋白、肾功能,以及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结合率和肾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雷公藤多甙组大鼠的尿红细胞、尿蛋白、血清肌酐、血尿素氮含量均低于模型组( P〈0.05),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高于模型组( P〈0.05),肾小球系膜区IgA沉积较模型组少,肾功能改善好于模型组.结论 雷公藤多甙对实验性IgA肾病大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对出现的免疫失调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松龄血脉康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疗效观察及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11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59例与对照组59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处理。对照组给予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松龄血脉康胶囊。两组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血压、24 h尿蛋白定量和蛋白排泄率(UAER)和肾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22%)高于对照组(7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9,P<0.05)。两组治疗后舒张压(DBP)、收缩压(SBP)、24 h尿蛋白定量、UAER、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水平较治疗前降低(t分别=16.89、20.41、10.66、23.34、19.56、13.80;11.74、10.37、5.90、12.88、8.49、8.33,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SBP、DBP、24 h尿蛋白定量、UAER、Scr和BUN水平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6.99、6.79、9.43、8.97、11.57、9.28,P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08%)低于对照组(18.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P<0.05)。结论松龄血脉康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疗效良好,且对肾脏具有良好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7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7例)在常规对症支持疗法的治疗基础上采取缬沙坦药物治疗,观察组(n=37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取前列地尔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24h尿蛋白排泄量(24 h Upr)、血尿素氮(BUN)和肌酐(Cr)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1%,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4.9%,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24 h Upr、Scr和BUN等肾功能指标无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明显下降,但观察组24 h Upr下降更为显著(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吗替麦考酚酯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喜生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7):1295-1296
[目的]了解吗替麦考酚酯(MMF)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经肾穿刺活检并结合临床确诊为原发性IgA肾病39例,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20例,服用吗替麦考酚酯及雷公藤多甙;对照组19例,单用吗替麦考酚酯.[结果]经治疗24周后,吗替麦考酚酯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组的完全缓解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55%和85...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缬沙坦)单独和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应用对Ⅱ型糖尿病肾病(DN)合并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及其对尿蛋白排泄量的影响。方法 122例DN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缬沙坦组(对照组)60例,给予缬沙坦80 mg,1次/d;观察组62例,给予左旋氨氯地平5mg及缬沙坦80 mg,1次/d。疗程均为12周。治疗后观察降压效果及尿蛋白排泄量的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均能显著降低血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降低血尿素氮、肌酐及尿蛋白排泄量,但观察组降低血压及尿蛋白排泄量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缬沙坦单独和联合氨氯地平治疗DN合并高血压,均可明显降低血压,减少血尿素氮、肌酐及尿蛋白排泄量,保护肾功能,但与苯磺酸氨氯地平两药联用时降压作用及改善蛋白尿作用更好。  相似文献   

17.
刘玉平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13):1019-1020,1023
目的观察小剂量糖皮质激素与雷公藤多甙联合治疗对IgA肾病蛋白尿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纳入的IgA肾病继发蛋白尿患者86例,随机将所有观察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给予少盐、低脂、适量优质蛋白饮食,服用氯沙坦钾片1片/(d.次),研究组增加口服雷公藤多甙片(TWP)1mg/kg,3次/d,强的松0.6 mg/kg,清晨顿服,6月后调整药量为TWP 0.5 mg/kg,强的松0.3 mg/kg,3月后复查,调整药量为TWP 10 mg/d,强的松5 mg/d,根据病情可酌情减量至停药。对照组不服用强的松,给予TWP治疗,其疗程与研究组TWP治疗方案相同。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时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脂、尿常规、24 h尿蛋白沉淀定量等指标。结果治疗后3个月时,研究组血肌酐、尿素氮、尿酸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治疗后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1)。研究组24 h尿蛋白沉淀定量及尿红细胞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矫正χ2=9.06,P<0.05)。结论小剂量糖皮质激素与雷公藤多甙联合用药较雷公藤单药具有明显改善IgA肾病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事件等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糖尿病肾病患者216例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108例为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行体外反搏治疗108例为治疗组,对治疗前、后24h尿白蛋白和β2-微球蛋白水平进行比较。结果体外反搏治疗后,治疗组糖尿病肾病Ⅲ与Ⅳ期患者24h尿白蛋白、尿及血β2-微球蛋白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P<0.05),较治疗组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P<0.05),治疗组糖尿病肾病Ⅴ期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反搏治疗可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24h尿白蛋白、尿及血β2-微球蛋白水平,对患者肾脏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硫辛酸联合缬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氧化应激及炎症水平的影响。 方法收集潍坊市人民医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6月入院的12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3组患者分别加用硫辛酸静脉滴注、缬沙坦口服及硫辛酸联合缬沙坦治疗,比较4组患者治疗前后糖代谢、尿蛋白水平、氧化应激水平及炎症水平,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首先进行方差分析,再采用LSD-t检验分别进行组间的两两比较。 结果硫辛酸组、缬沙坦组及联合组患者治疗后尿白蛋白、尿白蛋白/尿肌酐、丙二醛(MD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水平组间比较低于对照组[(20.36±4.32)mg/L vs (23.35±5.38)mg/L vs (16.48±3.37)mg/L vs (44.57±7.78)mg/L;(42.13±21.52)mg/g vs (45.78±16.47)mg/g vs (34.62±23.58)mg/g vs (74.72±15.33)mg/g;(4.71±0.78)mol/ml vs (5.17±0.84)mol/ml vs (3.87±1.31)mol/ml vs (5.96±0.96)mol/ml;(2.24±0.98)mg/L vs (2.35±1.17)mg/L vs (1.76±1.26)mg/L vs (2.93±1.15)mg/L;(34.98±6.51)ng/L vs (36.78±9.46)ng/L vs (30.19±13.25)ng/L vs (44.38±12.27)n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9.815、17.373、22.992,P均<0.001;t=10.029、8.906、12.026,P均<0.001;t=6.514、4.128、10.848,P均<0.001;t=5.769、4.999、7.721,P均<0.001;t=4.004、3.238、6.043,P<0.001、=0.001、<0.00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高于对照组[(78.62±5.31)U/ml vs (75.28±9.24)U/ml vs (83.31±6.18)U/ml vs (72.13±7.35)U/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879、2.365、8.412,P<0.001、=0.019、<0.001)。且缬沙坦联合硫辛酸组较单用缬沙坦组或单用硫辛酸组患者治疗后尿白蛋白、尿白蛋白/尿肌酐、MDA、hs-CRP、8-iso-PGF2α水平低、SOD水平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177、5.619,P=0.002、<0.001;t=1.996、3.120,P=0.047、<0.001;t=4.333、6.719,P=0.002、<0.001;t=1.981、2.478,P=0.049、=0.007;t=2.039、2.806,P=0.043、=0.006;t=3.533、6.047,P=0.001、<0.001)。 结论硫辛酸联合缬沙坦治疗可以改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氧化应激及炎症状态,具有治疗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干乳剂联合贝那普利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水平的影响及其不良反应。 方法 将6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常规行降糖、降压、抗凝和贝那普利口服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采用前列地尔前列地尔干乳剂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治疗2周及4周的24 h尿蛋白水平、24 h尿微白蛋白排泄率(UMER)、血肌酐水平、临床症状积分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24 h尿蛋白水平与UMER、血肌酐水平及临床症状积分的关系。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组治疗显效比例、总治疗有效率提高,治疗2周及4周的24 h尿蛋白水平、UMER、血肌酐水平及临床症状积分则均降低(P<0.05)。与治疗前相比,联合组治疗2周及4周的24 h尿蛋白水平、UMER、血肌酐水平、临床症状积分降低,对照组治疗4周的24 h尿蛋白水平、UMER、血肌酐水平及临床症状积分降低(P<0.05)。两组治疗期间头痛、干咳、恶心、肝肾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接受前列地尔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其24 h尿蛋白水平与UMER、血肌酐水平、临床症状积分呈正相关(r=0.896,0.842,0.763,P<0.05)。 结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水平与其肾功能损伤及临床症状均相关,前列地尔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疗效和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