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通脉降脂软胶囊对大鼠实验性高脂饮食脂肪肝的影响。方法:Wister大鼠灌胃高脂乳剂建立大鼠脂肪肝模型,设空白组、模型组、通脉降脂软胶囊低、中、高剂量组、血脂康对照组,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脂蛋白(LPα)、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计算肝脏系数,测定血清及肝组织脂质TC、TG、HDL、LDL并行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①血清脂质,血脂康对照组、高剂量组TC、TG、LDL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②肝组织脂质含量,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有下降的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肝组织病理学中肝脂肪性变评分值,血脂康对照组、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④肝脏系数,血脂康对照组、高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⑤肝肾功能指标显示,各组ALT和AST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通脉降脂软胶囊具有降低高血脂大鼠血脂作用,减轻脂肪在肝细胞中的堆积。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福脉袋泡剂对高脂饲养诱导的大鼠脂肪肝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脂饮食饲养制备大鼠脂肪肝模型,同时给予福脉袋泡剂治疗,观察大鼠体重变化、睾丸脂肪垫重量、肝脏指数、肝匀浆甘油三酯和胆固醇、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并与正常组和辛伐他汀组比较.结果 模型组大鼠肝脏出现明显的脂肪变性,福脉袋泡剂组睾丸脂肪垫重量、肝脏指数均较模型组减轻,福脉袋泡剂组肝匀浆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含量、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均低于模型组.结论 福脉袋泡剂对脂肪肝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3.
小鼠急性脂肪肝模型的建立及脂肝清作用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复制小鼠急性脂肪肝并伴有高脂血症的动物模型,观察中药脂肝清对此模型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地塞米松的同时灌胃高脂饮食复制小鼠急性脂肪肝模型,应用高、中、低剂量脂肝清对其进行预防治疗,并与中药脂必妥,西药辛伐他汀阳性药作对照,观察血糖、血清脂质、肝脏脂质、肝脏病理形态学等指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此方法成功地复制了小鼠急性脂肪肝并伴有高脂血症的模型,中药脂肝清可以降低急性脂肪肝小鼠肝指数、血清及肝组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改善此小鼠肝脏病理形态学,具有抗脂肪肝作用。[结论]此方法提供了一种小鼠急性脂肪肝的复制方法,中药脂肝清具有抗脂肪肝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复制小鼠急性脂肪肝并伴有高脂血症的动物模型,观察中药脂肝清对此模型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地塞米松的同时灌胃高脂饮食复制小鼠急性脂肪肝模型,应用高、中、低剂量脂肝清对其进行预防治疗,并与中药脂必妥,西药辛伐他汀阳性药作对照,观察血糖、血清脂质、肝脏脂质、肝脏病理形态学等指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此方法成功地复制了小鼠急性脂肪肝并伴有高脂血症的模型,中药脂肝清可以降低急性脂肪肝小鼠肝指数、血清及肝组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改善此小鼠肝脏病理形态学,具有抗脂肪肝作用.[结论]此方法提供了一种小鼠急性脂肪肝的复制方法,中药脂肝清具有抗脂肪肝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化瘀消痰饮防治大鼠高脂饮食性脂肪肝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中药化瘀消痰饮对高脂血症性脂肪肝大鼠血清和肝脏脂质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喂饲大鼠复制高脂血症性脂肪肝模型,实验分组为模型组、化瘀消痰饮高剂量组、化瘀消痰饮低剂量组、东宝肝泰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以高、低剂量化瘀消痰饮和东宝肝泰进行干预,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和肝脏脂质的含量。结果:化瘀消痰饮能明显降低模型大鼠血清和肝脏组织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结论:化瘀消痰饮能有效的防治高脂血症性脂肪肝。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去脂软肝方对高脂诱导脂肪肝大鼠肝组织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影响作用。方法高脂饮食复制大鼠脂肪肝模型,将实验鼠随机分为三组:正常组,模型组,去脂软肝方组。去脂软肝方组予去脂软肝方药液灌胃(1mL/200g)共12周;HE染色观察肝脏脂肪变性情况;测定大鼠血清血脂、肝脂、血浆血小板聚集率及肝组织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结果12周末模型组大鼠血脂『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1水平比正常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匀浆(肝脏TC、TG)与比正常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去脂软肝方组血清脂质和肝组织脂质水平比模型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血小板聚集率比正常组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大鼠肝脏组织中vWF比正常组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去脂软肝方组血浆血小板聚集率变化及肝组织vWF比模型组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去脂软肝方能明显改善高脂诱导脂肪肝大鼠血脂、肝脂及肝组织脂肪变性。减少vWF分泌、抑制血小板聚集、减轻血管及肝窦内皮细胞损伤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高脂饮食诱发大鼠营养性肥胖动物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高脂饮食诱发建立雄性SD营养性肥胖大鼠动物模型。方法:40只SD雄性青年大鼠采用D12492配方所制作的高脂肪、高热量食物进行限制饲喂,2周时剔除肥胖抵抗大鼠,其余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即正常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饲喂,高脂饮食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4周,观察体重、Lee's指数。高脂饲喂8周时禁食24 h后麻醉取血分离血清,取肝脏制备匀浆,取体脂称重并计算脂肪指数,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和肝脂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于正常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高脂饲喂4周后,高脂饮食组体重达到(299.3±17.74)g,而正常组大鼠体重仅为(202.8±9.14)g,高脂组的Lee's指数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同时高脂饮食组大鼠的脂肪湿重、脂肪指数、血清TC、TG、LDL-C以及肝脂TC、TG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01)。结论:选取SD雄性青年大鼠采用D12492配方所制高脂饲料运用限制喂养的方式成功建立营养性大鼠肥胖模型,节省造模成本,同时显著提高血清和肝脏中的TC、TG水平,造成动物的高脂血症和脂肪肝病变,与人类临床肥胖症及相关并发症颇为相似,为共同研究人类营养性肥胖伴发的高脂血症与脂肪肝提供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符合现代人饮食习惯的脂肪肝大鼠模型。方法:Wistar大鼠40 只,随机分为4 组,每组10只。正常组每天15 ml/kg生理盐水灌胃,模型1组、2组每天分别给予15 ml/kg 1号脂肪乳、15 ml/kg 2号脂肪乳灌胃,并均同时喂饲普通饲料,模型3组每天15 ml/kg高度白酒灌胃同时给予高脂饲料,连续4 周,分别测定各组大鼠的肝指数、血液流变学指标、羟脯氨酸(HYP)、血清和肝组织中脂质含量,并进行肝脏病理检查。结果:各模型组大鼠肝脏病理检查结果均表现为广泛的脂肪变性;模型1组与模型2组肝指数、血清中总胆固醇(TC)、肝脏组织中甘油三酯(TG)、HYP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01),而血清中TG、低切全血粘度、高切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均<0.01);模型3组HYP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 ,而血清TG、低切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均<0.01)。结论:建立了酒精合并高脂饮食性脂肪肝大鼠模型,为脂肪肝的实验研究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豆异黄酮对高脂饮食诱导大鼠脂肪肝的治疗作用.[方法]取5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个组,即正常组、高脂模型组、大豆异黄酮小、中、大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给予高脂饮食诱导建立大鼠脂肪肝模型,测定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含量,计算肝脏质量分数,观察肝脏病理学变化.[结果]大豆异黄酮可降低脂肪肝大鼠肝脏指数及血清TC,TG水平,并可明显改善肝组织的病理损伤.[结论]大豆异黄酮对实验性大鼠脂肪肝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高脂饮食致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易行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动物模型.方法:将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A组(对照组)给予基础饲料喂养4周,B组(模型组)给予高脂脂饲料喂养4周;4周内观察两组大鼠一般情况及体重变化,4周后取材检测比较大鼠血清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甘油三酯(TG)水平,肝脏HE染色病理学检杏,并计算肝指数.结果:模型组肝指数、TG明显高丁埘照组,AST、ALB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病理学检查证实模型组肝脏呈轻巾度脂肪肝变性.结论:成功建立适用于脂肪肝供肝研究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1.
芪月降脂片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芪月降脂片(QHT)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代谢的影响。 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QHT 1.75、3.50、7.00 g·kg-1组。采用喂饲高脂饲料同时灌胃QHT,连续4周,观察QHT对大鼠高脂血症的预防作用;采用喂饲高脂饲料1周后灌胃QHT,连续3周,观察QHT对大鼠高脂血症的治疗作用。 结果:与高脂模型组比较,QHT预防和治疗方式给药均能明显降低实验性高血脂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动脉硬化指数(AI)、TC/HDL-C及LDL-C/HDL-C比值(P<0.05或P<0.001),治疗给药亦能明显提高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P<0.05)。 结论:QHT对大鼠实验性高脂血症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毛平车前活性部位调节血脂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毛平车前活性部位(PDMAF)调节血脂的作用.方法:小鼠腹腔注射蛋黄乳剂造成急性高脂血症模型,观察PDMAF对小鼠高脂血症的预防作用.以大鼠食饵性高脂血症为模型,给予高脂饲料的同时给予PDMAF,连续28 d.测定血清中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肝组织中TC与TG含量以及肝指数.观察PDMAF对高脂血清损伤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细胞释放NO的影响.结果:PDMAF 30,60 mg/kg 明显降低蛋黄乳高脂血症小鼠的血清TC和TG.PDMAF 60 mg/kg 明显降低大鼠食饵性高脂血症模型的肝指数;PDMAF 30,60 mg/kg 明显降低大鼠食饵性高脂血症模型的血清TC、TG、LDL-C、MDA含量、TC/HDL-C比值,肝组织的TC与TG,并明显升高血清HDL-C和NO含量以及SOD活性.PDMAF 10,30,100 mg/L 明显逆转高脂血清损伤的ECV304细胞释放NO.结论:毛平车前具有显著的调血脂和抗氧化作用,改善高脂血症大鼠血管内皮的功能,提示其可用于防治高脂血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复方贞术调脂胶囊(FTZ)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和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乳剂灌胃SD大鼠2周复制高脂血症模型,根据总胆固醇(TC)随机分为模型组、FTZ高、中、低剂量组、血脂康组、非诺贝特组,各给药组连续给药4周后,检测血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变化(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结果 FTZ高、中、低剂量组能明显降低TC、TG、LDL-C和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升高HDL-C,降低全血高、中、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高、中、低切黏度,高剂量组还能使红细胞聚集指数和刚性指数降低。结论 FTZ能调节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改善血脂升高导致的血液流变学异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复方月见草油胶丸对大鼠实验性高脂血症的作用 .[方法 ]大鼠用高脂饲料喂养 ,同时给予不同剂量的复方月见草油胶丸 ,观察实验动物的血脂和肝脏脂质的变化 .[结果 ]复方月见草油胶丸大、中、小剂量组大鼠血清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值 ,大、中剂量组总胆固醇值 ,中剂量组肝脏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值及小剂量组肝脏甘油三酯值均显著降低 .[结论 ]复方月见草油胶丸对大鼠实验性高脂血症具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黄连解毒汤对高脂血症大鼠的脂类代谢及抗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组,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黄连解毒汤低、中、高剂量,每组16只,除正常对照组以外,其它组大鼠连续喂养8周高脂饲料建立高脂血症模型。模型建立后测定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三酰甘油(TAG)水平,测定血清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黄连解毒汤高、中、低剂量组能降低大鼠血清TC、TG、LDL-C、MDA含量,显著提高HDL-C含量和提高SOD、GSH-Px活性。结论 黄连解毒汤能够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提高机体抗脂质过氧化,高剂量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6.
中华大蒜油对大鼠实验性高脂血症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中华大蒜油对大鼠实验性高脂血症的防治作用。方法: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高脂模型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绞股蓝总甙阳性对照组。第1组大鼠给予普通饲料,第2-5组均给予高脂饲料,第3、4组分别g中华大蒜油1.5mg/kg和3mg/kg,第5组ig胶股蓝总甙60mg/kg。每d给药1次,连续28d。酶法测定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C)的含量。计算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L)。结果:中华大蒜油可明显降低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清TG、TC、LDL-C、VLDL-C,并能明显降低AI。结论:中华大蒜油对大鼠实验性高脂血症具有明显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决明山楂降脂方对高脂血症大鼠脂代谢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高脂喂养Wistar大鼠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将高脂血症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决明山楂降脂方)、辛伐他汀组(阳性对照),另设正常对照组。药物干预治疗后测定各组大鼠血脂、脂代谢相关酶活性及相关蛋白表达、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及肝脏三酰甘油(TG)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游离脂肪酸(FFA)、载脂蛋白B(ApoB)明显降低(P0.05,P0.01),肝组织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表达较模型组降低(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Ⅰ(ApoAⅠ)升高,脂蛋白脂酶(LPL)活性显著升高(P0.05,P0.01),肝组织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肝脏脂肪沉积减少,TG含量明显下降。结论决明山楂降脂方可有效治疗大鼠高脂血症,其机制可能与增加肝组织LDL-R蛋白表达,提高LPL活性以及降低肝组织SREBP-1c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研究地奥心血康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及脂蛋白的影响。用高脂饲料喂服雄性wistar大鼠,复制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动物分5组:1、正常对照组:给予基础饲料+生理盐水。2、高脂模型组:高脂饲料+生理盐水。3-4、地奥心血康010、020g/kg组:高脂饲料+地奥心血康;5、阳性药肌醇烟酸酯组:高脂饲料+肌醇烟酸酯(01g/kg),连续灌胃给药10d后采血,测定血清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计算低密度脂蛋白(LDL-C)。地奥心血康020、010g/kg均能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大鼠TC、TG、LDL-C(P<005P<001(与高脂模型组比),分别使TC降低30%、19%;TC降低45%、20%;使LDL-C降低57%、31%;020g/kg也能升高HDL-C,为12%。地奥心血康能降低高脂血症大鼠TC、TG、LDL-C水平而升高HDL-C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复方参草颗粒(CSCG)对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血清生物化学指标及肝组织形态学变化的影响。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脂可清胶囊组及CSCG高、中、低剂量组。正常对照组大鼠喂食普通饲料;其余各组大鼠喂食380 mL?L-1酒精及高脂饲料,连续15 d,制备高脂模型。第16天起,灌胃给予各实验组大鼠相应药物,连续40 d。末次给药12 h后腹主动脉取血,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含量,计算TC/HDL-C,LDL-C/HDL-C比值及动脉硬化指数(AI);断头处死大鼠,剖取肝脏,行常规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与模型组比较,CSCG高剂量组大鼠血清TC,TG,LDL-C、TC/HDL-C、LDL-C/HDL-C及AI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或P<0.01),血清HDL-C含量升高(P<0.01),AI下调(P<0.01);光学显微镜下CSCG高、中剂量组大鼠肝组织内脂滴成分明显减少,肝细胞结构及排列明显改善。结论:CSCG对酒精性脂肪肝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大黄( rhubarb rhizomes,Rhub)提取物治疗高糖-高脂诱导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Sprague-Dawley大鼠,雌雄各半,除空白对照组食用标准饲料和饮用蒸馏水外,其余动物随机喂饲富含高脂肪(25%)饲料和高蔗糖(10%)饮水,造模8周;然后将NAFL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水飞蓟宾(Silybin,Sily)0.15 mg/kg组以及Rhub 2.0g和1.0g/kg两个剂量组;分别 灌胃给药或蒸馏水,每天1次,连续4周;禁食24h后,处死大鼠,并收集血清,测定大鼠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血糖(FBG)、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游离脂肪酸(FFA)、脂联素(ADP),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胆碱酯酶(Ch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合酶(NOS)和一氧化氮(NO),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及肝指数;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脏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结果 NAFLD大鼠TC、TG、LDL-C、FFA、MDA、FBG和Fins含量升高,HDL-C、NO和脂联素含量下降,AST、ALT、ChE活性升高,NOS和SOD活性降低,ISI减弱,肝指数升高并呈脂肪肝组织病理改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Rhub 2.0g及1.0g/kg以及Silybin 0.15mg/kg处理NAFLD大鼠后,能不同程度地降低NAFLD大鼠TC、TG、LDL-C、FFA、MDA、FBG、Fins含量和AST、ALT、ChE活性,升高HDL-C、NO和ADP含量,增强ISI,肝指数下降并改善脂肪肝组织病理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Rhub和Silybin对抗NAFLD大鼠IR、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纠正高胰岛素血症,改善血糖-脂代谢紊乱,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和肝细胞损伤,降低肝细胞膜漏出的氨基转移酶和ChE活性,改善肝内血管内皮功能,以及不同程度地改善脂肪肝组织的病理改变,是Rhub拮抗NAFLD的部分作用机制.Rhub以上效应显示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