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士鑫 《长寿》2004,(11):7-7
中医诊疗的一大法则便是“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因此,只要有虚证反应的时候,不管春夏秋冬都能进补,什么时候虚就什么时候补,哪里虚就补哪里,因为小虚不补便会酿成疾病。  相似文献   

2.
一忌凡虚必补。“虚则补之“是药膳进补的基本原则,但虚有阴虚、阳虚和气虚、血虚之别,偏寒者畏寒喜热、手足不温、口淡涎多、大便溏、小便清长、舌质淡脉沉细;偏热者则手足心热、口干、口苦、口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若不  相似文献   

3.
进补要辨证     
即使一个人体质真的虚了,也要分清虚在什么地方,是气虚、血虚,还是阴虚、阳虚。只有了解清楚,才能有的放矢。气虚者补气,血虚者补血,阴虚者补阴,阳虚者补阳,气血两虚者气血双补,阴阳两虚者阴阳双补。一句话,什么虚就补什么。怎样才能知道自己究竟是哪方面虚呢?气虚证气虚证主要表现为少气乏力、语音  相似文献   

4.
王晓东 《药物与人》2013,(12):74-74
冬季忌凡虚必补虚有阴虚、阳虚、气虚和血虚之别.不能凡虚必补。如果不辨寒热妄投药膳,容易导致”火上加油“。再者.根据中医的先后缓急的治疗原则,冬季用药膳者若有外邪存在.则宜先祛邪解表.不宜盲目进补。另外.在消化道疾病发作期,一般不宜进补.如果直接进补则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5.
儿童是否可以进补 中医讲,"实者泻之,虚者补之".宋代儿科医家钱乙曾说,"小儿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既然小儿也有虚证,按照"虚者补之"的理论,当然是可以进补的.从现代医学的观点来看,儿童的内脏器官和各系统的功能都尚未发育成熟,其新陈代谢旺盛,生长发育迅速,易受各种内外因的影响,引起营养方面的紊乱和感染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中医治疗神经官能症不应专用补法,也不应专用泻法。 中医对神经官能症的病因在诊断方面,多称谓心血不足、脏气虚弱。原因是思虑过度伤及心脾,而导致心阴虚或心阳虚等。总之中医把神经衰弱、失眠、健忘或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恐惧症、癔病等神经官能症,多诊断为虚症。不是心阴肾阴虚就是心阳肾阳虚。因此有一部分中医大夫认为久病必虚,虚则必补。他们根据中医治疗学总则,即对脏腑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的常规,采用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方法,治疗神经官能症常常失败。 我承认中医这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是正确的,是古圣先贤受尽了千辛万苦给我们创造的无价之宝,丰富充实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医学宝库。尤其内经和类  相似文献   

7.
现代人都很讲究自身保健,增强自身体质,预防疾病和延缓衰老。缘此,补养类中药和药膳受到很多人的青睐。然而,如何正确认识和合理使用补养类中药和药膳,是一个很值得注意的问题。首先要认识如何补养。1.根据体质和病情补益中医在预防保健和诊断治疗疾病中,很注意病者的体质状况和疾病的证候,讲究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也就是说,各个人的体质和所患疾病的证候,有寒热虚实之不同,必须“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所以,辨证论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则。只有遵循这一原则才能保证实效。补品是针对虚证使用的,而对虚…  相似文献   

8.
辨“虚”进补辽宁中医学院教授 黄国雄随着饮食由“温饱型”向“营养型”过渡,名目繁多的滋补药进入千家万户。在不少人心目中,补药是“有病疗疾,无病强身”的“灵丹妙药”,殊不知,作为医用化学物质的任何一种药,均有一定的适应证与毒副反应,用之得当能治病,补之...  相似文献   

9.
芷蕙  王梓 《自我保健》2014,(10):29-29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入秋之后,很多人已经迫不及待地往家拎大包小包的补品了。寒冬天到来之前,把身体“补”结实原本是科学合理的养生方式,但什么时候补?补什么?怎么补?这可不是千人一方,操作不当,不但于“体”无补,还会带来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0.
冬至之后,天气寒冷,人们纷纷进补,以增强体质,抵御风寒,防病保健,延年益寿。但中医认为,药补不如食补,寒则"温"之,虚则"补"之。因此,寒冬时节,尤其是老年人,适当食用些具有"温"、"补"作用的药粥,可收到较好效果。常用的有:  相似文献   

11.
冬季用食疗进补,对老年、儿童以及孱弱的人均以羊肉为好。因为羊肉性温,是动物肉食的大补之品,明朝大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羊肉能暖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力,治虚劳寒冷。”从现代科学分析,羊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成分。进食后,人体产生的热能,比食用其它蛋白质中氨基酸在体内分解代谢所产生某些物质,  相似文献   

12.
人们经过炎热的夏天,身体消耗大,体内的营养物质相对缺乏,故有体 重减轻、倦怠乏力、食欲降低等体虚症 状,此时调养一下身体是很有必要的。 根据中医“虚则补之”的原则,初秋进补对恢复体力、提高抗病能力 冬的到来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徐艳 《健康生活》2007,(21):20-20
中医认为,西洋参性苦、微甘而寒,人心、肺、肾经,有补肺降火、养胃生津之功。《本草从新》言其:“补肺降火,生津液,除烦倦,虚而有火者相宜。”《医学衷中参西录》言其:“性凉而补,凡欲用人参而不受人参之温者,皆可以此代之。”药理研究表明,西洋参主要成分为人参甙类.又含挥发油等,有镇静大脑作用,对生命中枢有中度的兴奋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进补7忌     
《科学健身》2011,(9):170-171
<正>1忌无病乱补无病乱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血中胆固醇增多,易诱发心血管疾病。2忌虚实不分。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会伤害身体。保健养生虽然不像治病那样严格区别,但应按用膳对象分为偏寒偏热两大类。偏寒者畏寒喜热,手足不温,口淡涎多,大便溏,小便清长,舌质淡。偏热者,则手足心  相似文献   

15.
夏季进补的必要性:夏季气候炎热,出汗较多,这会大量消耗人体内部的各种营养物质,同时,天气炎热会影响人体脾胃功能,减少胃液分泌,加上睡眠不足、进而影响食欲,造成了食入减少而消耗增多的现象,故不少人夏季体重下降。不少人在夏季表现为气虚或气阴两虚,根据“虚则补之”原则,夏天也应注意进补。 夏季进补清补为主:夏季进补应以养阴清热、清淡爽口为原则,故应施以清凉补品,以清心防暑,滋阴生津。此外,夏季食欲减退,脾胃功能较为迟钝,此时食用消淡补品,有助  相似文献   

16.
冬令话进补     
中医认为,“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其意思说,好的医生不仅能治疗已形成的疾病,更注意预防疾病。冬令进补既可治病、又能防病,何乐而不为!那么,哪些人需要冬令进补呢?根据“虚则补之”的中医理论,主要是患有各种虚症的人们。 一、阳气虚弱者。时值冬令,天寒地冻,为  相似文献   

17.
鸭肉药膳宜进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认为,鸭肉性味甘、微寒,入脾、胃、肺、肾经,有滋阴养胃,利水消肿之功效,适用于骨蒸劳热,咳嗽,咯血,遗精,盗汗,水肿等症,为夏秋季节进补佳品。《名医别录》言其:“补虚除热,和五脏,利水道,主小儿惊痫。”《随息居饮食谱》言其:“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津,止嗽息惊,消螺蛳积。”营养分析表明,鸭肉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钙、磷、铁、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现介绍几款鸭肉药膳食疗方如后,供选用。  相似文献   

18.
冬令进补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它的科学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有的人一听到“补”就会想到肥胖,其实这是对冬令进补的误解。 首先,所谓进补是补其所缺,是补虚。而肥胖者也不全代表营养过盛,它也可以是营养不良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冬季进补是祖国医学养生益寿的方法之一。中医认为,冬季进补有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养精蓄锐之功效。 由于冬季天寒,进补应做到易被机体吸收利用,改变虚弱状态,增进身体健康。因此冬季进补要讲究方式方法。 一忌无病滥补。冬令进补并非每个人冬天都要吃补药。年轻力壮和体质强健的人,就不必要进补,即使身体虚弱、适宜进补的人,也应该根据体质状况,对症下药,才能起到补虚扶正,补益强身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许多人都以为夏季不能进补,其实并不尽然,如果进补得当,同样可以起到养生健身的作用。夏令进补,中医常用“清补法”即利用既能补身体,又能生津液、解渴消暑的食物或药物来补充身体中不足物质的方法,而不宜吃人参、鹿茸、狗肉等湿热厚重之味,更不宜用药物大补,而应进食下列这些新鲜果蔬以及药性较平和而偏凉的药物进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