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分析前不合格检验标本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调查本院各临床科室分析前不合格检验标本的产生原因并研究解决方法.方法 先对2005年分析前不合格检验标本的产生原因进行总结分析,向医护人员提供标本采集指南,并进行培训,于2006年实施.结果 与2005年分析前不合格检验标本数量相比,实施改进措施后2006年分析前不合格检验标本的数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 向临床医护人员提供标本采集指南、在全院进行宣教培训、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总结分析并予以改进,可有效地提高检验标本的合格率,使检验质量得到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不合格检验标本产生的原因,寻找对策,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对2009年1-12月检验科拒收的不合格检验标本,按拒收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血液标本645015份,不合格标本617份,占0.09%,其中溶血、血凝固和血标本量不足是导致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并与护理工作相关.结论 要取得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检验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我院创伤骨科不合格血液标本产生的相关原因,针对具体因素采取相应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2011年医学实验中心拒收的创伤骨科不合格血液标本进行统计,分类分项统计例数进行汇总分析,分析产生不合格标本的相关因素,并根据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溶血、凝血、脂血是导致血液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进行护理干预以后,由干预前2011年的126例(不合格标本率2.77%)下降至干预后2012年的63例(不合格标本率1.60%),不合格血液标本数量明显减少。结论:分析不合格血液标本的相关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可有效地减少不合格血液标本的数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血液检验标本350例为对照组,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血液检验标本350例为研究组,对比加强质控管理前后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状况;结果:加强质控管理后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发生情况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检验标本治疗的影响因素较多,需要对护理人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强管理,从而保证血液检验标本质量,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中不合格标本产生的原因及其解决措施,以便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结果。方法统计该院2011年住院患者送检的微生物培养不合格标本的数量分布,并分析其中的原因。结果全年24006份微生物培养标本中,不合格标本数为311份,不合格率为1.3%。微生物室不合格标本的主要类型是痰液、尿液、大便等。不合格的原因,标本留取质量不合格(59.2%)、申请信息不全或错误(19.3%)、容器使用错误(6.1%)等。结论加强微生物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加强与临床的联系与及时沟通,针对不合格标本发生原因定期向临床医护人员进行宣传、培训,减少不合格标本的发生;使其认识到合格的标本是整个检验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消化内科不合格血液检验标本原因及护理对策展开分析探讨,尽量避免影响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消化内科收集的不合格血液检验标本,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分布情况及发生的原因,并结合原因制订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护理干预前收集的14 528例标本中,出现不合格150例,不合格发生率1.03%;护理干预后收集的14 621例标本中,出现不合格50例,不合格发生率0.34%。护理干预后不合格血液检验标本发生率明显低于护理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取护理干预对策前不合格血液检验标本150例,分别为溶血标本71例、凝血标本31例、采血量不足标本27例、采血试管选取不当标本11例、送检不及时标本10例;采取护理干预对策后不合格血液检验标本50例,分别为溶血标本23例、凝血标本14例、采血量不足标本8例、采血试管选取不当标本3例、送检不及时标本2例。结论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后临床护理人员正确采集了血液标本,有效保证检验标本可靠性,降低血液标本不合格率,为临床医务人员提供有效、准确的诊断依据,从而进一步改善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检验分析前不合格标本产生的原因,对不合格标本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提高分析前质量水平。方法对2007年度不合格标本进行分析统计,针对不合格标本产生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措施后对2008年度不合格标本再进行统计。结果2007年度总的标本数量85579例,不合格1374倒,占1.61%,改进措施后,2008年度总的标本数量100038例,不合格标本623例,占0.62%,改进措施后不合格标本率显著低于改进措施前,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一系列改进措施,不合格标本率明显减少,提高了分析前质量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实验室信息系统(L1S)建立检验标本重要环节的监控程宁并加强护理干预,提高检验标本的质量。方法利用LIS统计分析临床不合格标本的原因。在LIS中没置节点控制程序,并在检验标本准备、采集、运送中加强临床护理干预的力度,以减少不合格标本发生率。结果根据有关接收标本的规定对检验标本进行验收.通过LIS统计,2009年临床不合格检验标本发生率为0.26%.比较上一年度同期不合格率(0.39%)有较大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和实验室信息管理节点监控在规范采集、运送、保存标本.保证检验标本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分析不合格检验标本原因及改进措施,提高检验质量,确保结果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济南军区总医院2015年1至6月和2016年1至6月的不合格血液标本的数量,并对不合格标本进行原因分析。根据卫计委发布的15项质量指标要求,分别统计2015年上半年及2016年上半年的标本类型错误率、标本容器错误率、标本采集量错误率、抗凝标本凝集率及标本溶血率并进行比较。按照标本来源对比分析门诊标本、住院标本、内科病房标本及外科病房标本的不合格情况。结果 2015年上半年不合格标本率为0.21%(593/281 567),2016年同期不合格标本率为0.14%(382/268 60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35,P0.01)。门诊标本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04,P0.01),住院标本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6,P0.01),内科病房标本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0,P0.05),外科病房标本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6,P0.01)。结论通过向医护人员共同分析不合格标本情况,在医院进行宣教培训总结,并予以改进,提出预防措施,可以降低检验标本的不合格率,提高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2015年3~12月急诊检验不合格标本进行分类统计和原因分析,并与2009年不合格标本进行对比,以提高检验标本的合格率。方法对海军总医院急诊检验科2015年3~12月所有不合格标本1 422份进行分类统计并分析原因及探讨对策。结果急诊检验科标本总体不合格率为0.31%;血液凝固、溶血、脂血及标本量多(少)是导致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因素,其在不合格标本中所占比例分别为44.93%、15.82%、7.59%和6.96%;尿液、大便标本不合格率相对较小,不合格原因主要为条码错误或重复、标本污染和空管(盒)。结论做好异常标本统计,加强与临床沟通,增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对提高检验标本的合格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187例不合格检验标本的原因分析及护理管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我院不合格检验标本产生的原因,为制订相应的整改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检验科拒收的187例不合格检验标本,包括血、尿、便常规等。按照拒收原因进行分类,分析各种检验项目中出现不合格标本的例数。结果将187例不合格标本分为9类,其中标本量不足、标本与化验单患者姓名不相符、标本凝固、送错标本居前4位。尿常规和血常规不合格者居多,其次为凝血5项和便常规。结论应完善标本采集、运送操作规范与流程,以减少不合格标本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临床实验室不合格标本的特点和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近年来我院临床实验室不合格标本的特点及产生原因,提高我院标本采集的合格率,加强分析前质量控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南医疗区检验科2004~2007年不合格标本的特点和原因,计算其标本不合格率。结果2004~2007年本科标本总数为203185份,不合格标本数为2411份,标本不合格率为1.19%;每年的标本不合格率分别为1.95%、1.56%、0.99%和0.75%,显示呈逐年降低趋势。结论实验室要想为临床提供准确、及时、可靠的检验结果,就必须加强分析前质量控制,加强与临床的沟通和合作,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提高标本合格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检验科分析前过程中不合格标本产生的原因,找出不合格的关键少数原因、次要多数原因及其关系,为改进不合格标本的现状提供依据,提高检验科分析前质量控制水平。方法应用帕累托图分析法对该院2015年第3、4季度的不合格标本进行分类统计。结果分析这2个季度不合格标本产生的主要原因,进行人为干预。通过对临床标本采集的培训和宣教、标本流程的改进,不合格标本的主要原因、次要原因、一般原因发生了相互转换,不合格标本的数量减少,为后续分析前标本管理的进一步改进提供了依据。结论通过帕累托图分析法可找出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可集中力量对主要原因进行纠正和验证,针对不同科室的不同原因精准发力,有效促进分析前质量控制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外出体检采集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降低血液标本不合格率。方法对外出体检的181 247人次中所采集不合格血液标本的表现和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合格血液标本105份,表现为血量不足、凝血、溶血和标识不清。原因以采集和运送欠规范为主。结论应加强护理人员检验知识的培训,规范采集和运送环节,提高血液标本的采集和送检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合格标本发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案,确保分析前标本的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标本采集质量改进前后检验科不合格标本情况,对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结果 300 657例送检标本中不合格标本送检总数1 292例,总不合格率0.43%。不合格原因前5位分别是:标本不足(或空管)31.0%、凝固24.5%、溶血16.2%、标本与抗凝剂比例错误9.5%、条码信息不全或错误9.0%。与标本采集质量改进前比较,质量改进后标本不合格率由0.54%下降到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9个科室标本不合格率下降显著(P0.05)。结论增强工作人员责任心,严格执行标本拒收管理,加强与临床工作人员沟通及培训,降低标本不合格率,是提高分析前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标本采集质量。方法:对微生物标本质量进行监测,分析标本不合格的原因,针对问题进行相应的干预。结果:标本采集过程中存在患者准备不足、标本污染、采集量不足、送检不及时、标本送检数量不合要求、暂存不当等问题,进行干预后,各类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加强患者健康指导,完善标本采集手册,系统培训标本知识,落实标本采集的环节控制,加强科间联系等干预措施可提高标本送检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以质管办牵头,医务部、护理部、检验科等多学科协作,运用PDCA管理手段在检验前标本采集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以WS/T496-2017《临床实验室质量指标》发布落实为契机,将临床标本规范化采集管理列为院级年度重点质量持续改进项目,积极调动多学科协作共同管理,对2017年7月?2018年12月期间全院不合格标本每月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PDCA手段进行管理,比较实施前后标本采集的不合格率。结果:检验前标本采集不合格率由干预前(2017年7月~2017年12月)的1.50‰降低至干预后(2018年7月~2018年12月)的0.90‰,P<0.01.结论:通过多学科协作实施PDCA管理手段后,全院临床标本采集规范性明显提高,标本采集不合格发生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统计门诊急诊和住院急诊标本报告周转时间(TAT),分析影响TAT的因素,提出解决方案。方法对2012年3月检验科强生干式生化仪急诊标本TAT进行分析,分别统计门诊急诊标本和住院急诊标本TAT。结果该检验科急诊干式生化TAT不合格率为19.8%,其中门诊不合格率为9.1%,住院不合格率为28.6%。结论目前该检验科急诊生化TAT不合格率达不到质量目标,住院急诊标本TAT不合格率高是其主要原因。加强人员培训,改进仪器设备,优化工作流程是缩短TAT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随州市无偿献血者血液不合格原因,探讨加强无偿献血管理的有效方法,提高血液质量,降低血液报废率。方法对无偿献血者5项血液检测指标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获得无偿献血者健康状况及血液检测不合格原因的资料。结果 2008~2009年无偿献血者5项血液检测指标总不合格率为3.50%,不合格率依次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63%)、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0.95%)、梅毒(0.43%)、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0.38%)、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0.11%)。两年不合格率比较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0、P0.05)。结论加强无偿献血宣传工作,建立低危固定的无偿献血者队伍,提高血液检测水平,有助于保证血液质量、提高血液安全性、降低血液报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