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近年来,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发生率不断升高,该病已成为全世界儿童失明的主要原因。目前,ROP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早产、低出生体质量、高浓度吸氧是公认ROP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许多研究者还提出其他危险因素,包括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早产儿并发症,输血、糖皮质激素治疗等。本文就目前新提出的ROP危险因素和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ROP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原称晶状体后纤维增生症。这是一种发生于早产儿尤其是低出生体重儿的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可以导致视力严重丧失。随着围生医学的进步,早产儿的生存率上升,ROP的发生率亦逐渐增多,受到更广泛的关注。在发达国家ROP占儿童致盲原因的6%~18%,严重影响儿童的生存质量。本文综述了ROP的历史与命名、流行病学、致病因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与国际分类、临床筛查与检查方法、预防与治疗及展望。  相似文献   

3.
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Ofpremature,ROP)是未成熟或低出生体重儿的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疾病,发病机制目前仍尚未完全明了,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邹城市人民医院自2005年1月~2007年12月对早产儿常压低浓度吸氧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病情况进行了前瞻性研究,以期探讨常压低浓度吸氧与早产儿视网膜病的相关性,指导早产儿合理用氧,减少ROP发病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早产儿视网膜病(ROP)是视网膜异常血管增生的一种疾病,是导致儿童失明的主要原因。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中,新生血管的形成起主导作用,它是众多血管因子相互作用和调节的结果,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起着重要的中心调控作用,随着对VEGF与早产儿视网膜病研究的不断深入,针对VEGF的一些内科治疗方法已开始动物实验研究,为早产儿视网膜病的早期干预提供了可能,本研究就VEGF在ROP发病中的作用及抗VEGF治疗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指枧网膜血管的异常增殖性疾病,是儿童致盲的主要原因.早产儿视网膜血管发育不完善是其根本原因.现就近年对ROP发病率、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从而降低ROP发生率,改善儿童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早产儿视网膜病209例筛查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发病特点及筛查策略。【方法】按ROP诊断方法对209例早产儿,使用间接眼底镜观察视网膜血管情况。【结果】209例早产儿中ROP发病率为11.0%,早产、低出生体重多发,氧疗增加ROP的发生。【结论】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病率高应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7.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发生在早产儿的一种视网膜血管增生性病变,可造成6%~18%儿童视力丧失,是世界发达国家儿童失明的首位原因。近年来,我国围产医学及新生儿急救医学的发展使早产儿生存率不断提高,ROP的发生率也随之上升,如何提高存活早产儿的生命质量、降低视觉残疾率是当前我国医学发展与管理中的重要问题。我院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近年来对ROP的管理模式进行了探讨,并对ROP的成本效益进行分析,旨在评价ROP的筛查模式及卫生经济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主要见于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的一种以视网膜血管异常增殖为特点的眼底疾病,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例如:视网膜脱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斜视等,最终致盲,是目前全世界儿童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1]随着目前围产医学及新生儿监护室的蓬勃发展及普及,早产儿的存活率也在不断升高,进而导致ROP患儿的数量不断增加[2],国内报道的ROP检出率约为6.6%~24.6%。对于大多数儿童来说,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会以较温和的形式发生,  相似文献   

9.
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是当今世界范围内儿童致盲的首要因素。随着早产儿存活率的增加,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发病率及致残率也逐年上升,但现有的治疗方法不能对其进行早期有效干预和治疗,而一些新的研究进展,则为早产儿视网膜病的药物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就新近发现的靶向药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和多聚不饱和脂肪酸)在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的机制和应用上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早产儿视网膜病(ROP)筛查及早期干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璟  李杨方  吴茜  许江涛  潘晓洁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6):1031-1032,1034
[目的]探讨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ROP)筛查及早期临床干预。[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0年6月期间,在我院新生儿科出生的早产儿100例,检查前首先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对患儿进行双眼散瞳,15min1次,4次后瞳孔散大,并压迫泪囊,采用小儿开睑器将患儿眼睑分开。[结果]100例早产儿中有17例发生了早产儿视网膜病,占17.00%,男11例,女6例。其中ROPⅠ期9例,ROPⅡ期4例,ROPⅢ期1例,ROP达到Ⅲ期阈值并伴有附加病变而接受治疗者1例。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生的几率随着出生体重的下降逐渐升高,且与体重≤1000g早产儿相比,体重为1750~2500g早产儿ROP的发生几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发生几率随着孕周的缩短逐渐升高,且与孕周≤30周早产儿相比,孕周为34~36周早产儿ROP的发生几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吸氧浓度≤400ml/L早产儿相比,吸氧浓度﹥400ml/L早产儿ROP的发生率明显提高,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吸氧时间≤3d早产儿相比,吸氧持续时间≥7d的早产儿ROP的发生率明显提高,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生体重越低,孕周越短的早产儿发生ROP的几率越大,且吸氧浓度越高,持续时间越长也会促使早产儿ROP的发生,这将对早产儿的临床护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是多发生于早产儿和低体质量儿的一种视网膜血管增生性病变,晚期可造成视网膜脱离而致盲.随着我国围生医学和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发展,早产儿、低体质量儿、极低体质量早产儿的存活率逐步提高,早产儿ROP的发病率也相应增加[1],因此,ROP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对提高早产儿生存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2010年4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出生的286例早产儿行ROP筛查,并对危险因素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筛查方法及影响因素。方法对本院NICU抢救存活600例早产儿行ROP筛查,其中对胎龄≤34周及出生体重≤1500g高危儿40例的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0例早产儿筛查出7例ROP(1.167%),均在出生胎龄≤34周及出生体重≤1500g40例早产儿(17.5%)中,通过对该组高危儿妊娠、分娩、治疗各因素分析,发现胎龄、吸氧时间、浓度、呼吸暂停发作频率、固尔苏使用与ROP发病有明显关系(P〈0.05)。结论预防早产、对早产儿规范用氧和及时筛查,是预防ROP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早产是妊娠期常见并发症,占分娩总数的5%~15%,是导致围产儿患病率和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1].早产儿由于器官发育不成熟,生存能力低下,常常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脑室内出血(Intraventricu-lar Ilemorrhage,IVH)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 is,NEC)等疾病,严重威胁围产儿生命.其中,RDS是目前导致围产儿病率和死亡的首位原因.因此,积极有效预防RDS的发生,是降低早产儿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早产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产是常见的妊娠并发症之一,是导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除外新生儿畸形,约70 %~80 %的围产儿死亡与早产有关[1] 。降低早产发生率已成为进一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主要措施。回顾性分析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1998- 1999年早产的发生因素,以期提高对早产的认识,降低其发生率。1  相似文献   

15.
14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缦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8):1175-1177
<正>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是指出生体重<1 500 g的新生儿〔1〕。VLBW目前已成为我国各大医院NICU诊治的重要人群之一,因胎龄小体重低,疾病发生率高,诊治难度大,亦成为围产儿死亡主要人群。现对本院NICU 2005年1月~2008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进行筛查,了解ROP的发病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对眼科门诊进行ROP筛查的早产儿及低体重儿进行回顾性调查,统计筛查情况。 【结果】 共计筛查239例早产儿、低体重儿,发现ROP患儿15例,发生率为6.28%。BW≤1 500 g、1 500 g2 000 g的ROP的发生率分别为20.59%、8.22%、1.52%,组间ROP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47,P<0.005);胎龄≤31周、31<胎龄≤34周、胎龄>34周的ROP的发生率分别为29.17%、7.25%、2.06%,组间ROP发生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25.96,P<0.005)。分析显示ROP的发生与吸氧有一定的关系。 【结论】 筛查显示ROP的发生率为6.28%,不规范吸氧、出生体重低及胎龄小是ROP形成的相关因素,对于低胎龄或低体重的高危早产儿应定期进行眼底筛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和筛查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情况,探讨诱发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高危因素,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预防、诊断与治疗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430例早产儿(胎龄36周)为研究对象,对全部早产儿进行视网膜筛查,判断是否有视网膜病变情况,对早产儿胎龄、性别、出生体重、贫血、吸氧、肺炎、低血糖血症、酸中毒、输血史等资料进行分析,并对上述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早产儿中发生ROP者45例,发生率为10.47%,患儿均接受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44例患儿手术成功,手术成功率为97.78%,另外1例(2.22%)患儿手术效果欠佳。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出生体重、肺炎、贫血、胎龄、吸氧、输血史和低血糖血症因素是诱发ROP的主要因素;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吸氧和出生体重是影响ROP的关键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产儿进行筛查,发现早产儿出生体重、吸氧是导致视网膜病变的主要因素,临床需早期发现和治疗,有利于控制病情,降低致盲率,促进患儿健康成长,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8.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是导致儿童致盲的重要原因,降低ROP的发生率和致残率是降低儿童致盲的重要措施。ROP的合理预防、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可以降低其发生率和致残率,因此,为减少ROP的危害,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强化对ROP防治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对ROP的发生状况、国内外ROP防治管理概况及国内ROP防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综述,并运用系统管理理论探讨其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2008年5月~2009年7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儿科收治的胎龄<37周的早产儿应用RetcamⅡ进行眼底照相检查,根据1984年国际ROP会议制定的分类标准进行诊断和分析。结果:515例早产儿中患不同程度ROP者87例,ROP发生率16.89%;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ROP发生率越高。对可能影响ROP发生率的9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胎龄、出生体重、贫血、低血糖血症、吸氧、肺炎、输血与ROP发生率密切相关,性别、新生儿酸中毒与ROP发生率无相关性;进一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生体重与ROP发生率最相关,是ROP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具有新生儿贫血、低血糖血症、肺炎、吸氧史及输血史的早产儿ROP发生率越高,其中低出生体重是ROP的最高危因素,对具有以上危险因素的早产儿应早进行眼底筛查,早诊断,早治疗,预防ROP致盲。  相似文献   

20.
陈文浩  刘德林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5):5542-5544
目的: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生率及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充分散瞳及表面麻醉后,在双目间接检眼镜下用巩膜压迫器压陷眼球周边部一周,观察视网膜血管发育情况。结果:早产儿308例,体重≥2 000 g 121例,<2 000 g187例;发现1期患儿37例,2期患儿14例,3期患儿6例、4期患儿2例,无5期患儿。ROP发生率为19.16%(59/308)。ROP组与非ROP组出生体重、孕周数、高碳酸血症发生率、吸氧时间、低氧血症、胆红素水平及蓝光照射时间比较,前者均明显高于后者(P<0.05)。结论:出生体重越低、孕周越小、给氧浓度越高及时间越长、胆红素水平越高、蓝光照射时间越长,越易发生ROP,是ROP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