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胸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 40例胸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用药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术前、术后1、4、24、72 h的动态变化.结果 IL-6、IL-8术后1 h均显著升高,4、24、72h逐渐降低,乌司他丁用药组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乌司他丁可降低术后IL-6、IL-8、TNF-α的水平,对减轻术后炎症反应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效果及对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11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5)和观察组(n=55)。对照组采用常规抗休克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微量注射泵静注。两组疗程均为1周。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心率、尿量、肝功能、肾功能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术后3 h、6 h心率明显低于治疗前,尿量明显多于治疗前;观察组术后第1、第3天的AST、ALT及LDH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第1天BUN、SCr、β2-MG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后第3天BUN、SCr、β2-M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1天IL-1β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术后第3天血浆IL-1β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1、第3天IL-6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且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肝肾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还可改善患者心率及尿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多发伤并发肺挫伤患者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8的影响. 方法 选择多发伤并发肺挫伤患者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并选取20例正常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 治疗组和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加静脉注射乌司他丁100 kU,q8 h,连用7 d. 采用ELISA法测定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3,5,7天的血清TNF-α、IL-8含量. 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清TNF-α、IL-8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1),两组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 TNF-α、IL-8在肺挫伤及其继发性肺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 乌司他丁可能通过降低血清TNF、IL-8含量,对多发伤并发肺挫伤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对照组为综合治疗,治疗前后观察血清细胞因子(IL-8、TNF-α、IL-6)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均能降低血清TNF-α、IL-8、IL-6的表达,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乌司他丁能降低AECOPD患者血清中IL-8、TNF-α、IL-6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40例需要手术治疗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术前具有明显肾功能不全者除外)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乌司他丁组(U组),每组20例,乌司他丁组切皮前静脉滴注乌司他丁1万U/kg,对照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分别于切皮前(H1),切皮后2h(H2)、4h(H4),术后第1天(D1)、第2天(D2),采静脉血测定血浆中非蛋白氮(BUN)、肌酐(SCr)以及脂质过氧化物MDA、炎性介质IL-6和IL-8的水平。结果与H1相比,BUN、SCr水平在切皮后2h、4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术后第1天(D1)及术后第2天(D2)均显著降低(P〈0.05),MDA、IL-6和IL-8在切皮后2、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第1天(D1)及术后第2天(D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相比,U组在切皮后2h、4hMDA、IL-6和IL-8水平显著降低(P〈0.05),在术后第1天(D1)及术后第2天(D2)BUN、SCr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有效抑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在休克期以及休克恢复期氧自由基的释放,对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急性创伤性凝血障碍(acute traumatic coagulopathy,ATC)患者血浆中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ICU收治的急性创伤性凝血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ATC组30例,乌司他丁干预组30例,两组除乌司他丁治疗外无其他差异,分别检测第1、3、7天血浆中的TNF-α、IL-6水平,选择同期在院体检中心20名健康体检者设之为对照组,检测血浆中的TNF-α、IL-6水平,三组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结果 (1)第1天血浆中TNF-α、IL-6水平比较:ATC组TNF-α、IL-6水平及干预组TNF-α、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ATC组与干预组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8),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9);(2)第3天血浆中TNF-α、IL-6水平比较:干预组TNF-α、IL-6水平均低于ATC组,有统计学差异(P=0.003、P=0.001);(3)第7天血浆中TNF-α、IL-6水平比较:干预组TNF-α、IL-6水平均低于AT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34)。结论 (1)血浆中TNF-α、IL-6的水平影响了ATC的发生发展过程。(2)应用乌司他丁可抑制ATC患者血浆中TNF-α、IL-6水平,并可以降低其峰值水平,实验证明应用乌司他丁可显著改善ATC患者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 PCI)患者炎症介质的干预作用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68例行急诊PCI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前、术后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factor-α, 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的变化,术后7 d对患者进行心脏彩超检查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结果治疗组PCI术后的各时间点的血清IL-6、TNF-α均较对照组下降(P<0.05)。治疗组术后心功能指标LVEF、LVDD、NT-proBNP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改善(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以有效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对急诊PCI患者的心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UTI )对老年患者上腹部手术后血红素氧合酶-1 (HO-1)活性和细胞因子变化的影响. 方法 择期行上腹部手术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n=20). 试验组给予乌司他丁 1万U&#8226;kg-1; 对照组给予等容积0.9%氯化钠注射液. 乌司他丁给药方法 :患者入室开放中心静脉,随即开始采用微量泵快速泵入乌司他丁,于切皮前泵入总量1/3(约30 min),余2/3维持至手术结束. 分别于中心静脉开放后即刻(t0)、术毕(t 1)、术后6 h(t 2)、术后12 h(t 3)、术后24 h(t 4)时点取中心静脉血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HO-1,并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与t 0点比较,对照组HO-1活性t 3时开始升高,t 4时达峰值(P<0.05),IL-6浓度术后各时点均升高,t 2时达高峰 (P<0.05),TNF-α浓度术后各时点均升高,t 3时达峰值呈进行性升高( 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HO-1活性t 4时升高(P<0.05), IL-6浓度t 1~ t 4时均降低(P<0.05),TNF-α浓度t 2~ t 4时降低 (P<0.05). 结论 老年患者上腹部手术后TNF-α、IL-6浓度及HO-1活性明显升高,乌司他丁能明显减少老年人上腹部手术后血清细胞因子TNF-α、 IL-6的释放,促进血清HO-1活性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严重烧伤延迟复苏的作用。方法:18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烫组(S组)、烫伤延迟复苏组(B组)和烫伤延迟复苏+乌司他丁组(U组)。U组在烫伤后延迟复苏的同时,于伤后6h、12h分别予乌司他丁20 000 U·kg~(-1)腹腔内注射。伤后24h处死大鼠,测定伤后24h肺、肝干湿重比,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乳酸值和血浆丙二醛含量。结果:B组IL-8、TNF-α、乳酸和丙二醛含量均高于S组,肺、肝干湿重比低于S组(P<0.01),U组大鼠肺、肝干湿重比为0.229 4±s 0.001 2、0.275±0.008,血清IL-8和TNF-α值为(226±16)ng·L~(-1)、(514±24)ng·L~(-1),血清乳酸与血浆丙二醛含量分别为(4.5±0.8)mmol·L~(-1)、(2.52±0.27)nmol·L~(-1),均比B组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结论:乌司他丁可减轻严重烧伤延迟复苏对机体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
11.
摘要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和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影响及疗效。方法:64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患者均予以补液扩容、抗感染及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治疗,必要时行机械通气及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20万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中静滴,q12h,对照组予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两组疗程均为1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IL-10和PCT水平的变化,观察治疗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病死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血清IL-6和PCT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血清IL—10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或0.01),且观察组下降或上升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MODS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病死率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基础治疗同时加用乌司他丁治疗感染性休克疗效显著,安全性较佳,能明显减少MODS发生率,其治疗效果与抑制血清IL-6和PCT释放和促进IL-10释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乌司他丁应用于中暑患者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中暑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48例中暑并伴有多脏器功能衰竭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接受常规治疗,乌司他丁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静脉滴注治疗.以入院时和入院第7天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为观察指标,评价乌司他丁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后乌司他丁组血浆TNF-α和IL-6浓度均较观察组显著降低,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用于中暑患者的治疗具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3.
乌司他丁对心肺脑复苏后血细胞因子与脑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酶抑制剂乌司他丁 (ulinastatinforinjection ,UTI)对心肺脑复苏后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细胞介素 6 (IL 6 )、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和脑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将 2 4只成年健康普通级SD大鼠 ,随机分成对照组、复苏组和乌司他丁组 ,每组 8只。对照组仅行气管切开术 ,不夹闭气管 ,不造成心跳呼吸骤停 ;复苏组与乌司他丁组建立心肺脑复苏模型 ,乌司他丁组在心肺脑复苏时加用单次UTI 10 6U·Kg-1。对照组在气管切开即刻、0 .5、2、4、6h采集血标本 ,复苏组与乌司他丁组分别在气管切开即刻、复苏成功后 0 .5、2、4、6h采集血标本 ,以放免法测定血清中TNF α、IL 6、IL 10的水平。实验结束时每组随机取 2只动物快速断头取皮层脑组织观察脑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中TNF α、IL 6、IL 10基本平稳 ,各时间点间无显著变化 (P >0 .0 5 )。复苏组复苏后TNF α、IL 6明显上升 ,IL 10明显下降 (P <0 .0 1或P <0 .0 5 )。乌司他丁组TNF α、IL 6、IL 10复苏后各时间点与气管切开即刻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TNF α在复苏后0 .5、2、4h与复苏组同时间点比明显下降 (P <0 .0 5 ) ,IL 10在复苏后 0 .5、6h与复苏组同时间点比明显升高 (P <0 .0 5 )。脑组织超微结构改变 :乌司他丁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全身炎症的抑制作用及对疗效的影响。方法根据治疗方法将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乌司他丁联合治疗组(观察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疗效和炎症因子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前的APACHEⅡ评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和IL-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APACHEⅡ评分、hs-CRP、TNF-α、IL-6和IL-8均显著降低,IL-10均显著升高;观察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后的APACHEⅡ评分、hs-CRP、TNF-α、IL-6和IL-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IL-1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病死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显著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状态,从而提高治疗疗效,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蔡焕友 《中国药业》2011,20(5):10-11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胆道感染中毒性休克患者肝肾功能的保护作用及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影响。方法选择急诊胆道感染中毒性休克患者3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在术前、术中及术后第1~3天,乌司他丁治疗组给予乌司他丁20万U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结果两组患者术中0.5 h、术中1 h及术后的平均动脉压均较术前明显升高,而心率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但对照组心率降低幅度明显小于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3天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及IL-6和IL-8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但治疗组升高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5天两组患者均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尿素-谷酰胺转肽酶(γ-GTP)和血肌酐(SCr)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但治疗组尿中γ-GTP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且术后第5天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组血SCr除术后第3天明显升高(P<0.05)外,余时间点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术后第3天、第5天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6.
17.
乌司他丁对休克患者肾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休克患者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入选28例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抗休克治疗的同时给乌司他丁20万U,加入生理盐水100ml,q8h静滴;对照组常规抗体克治疗,方案与观察组相同。观察两组的尿量、肾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尿量明显增加,尿NAG(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α1-微球蛋白明显减少,血BUN和Scr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在观察期间需要行持续肾脏替代治疗的百分率为14.2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7.14%。结论乌司他丁具有保护肾小管功能及促进休克患者肾功能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谢友华 《江苏医药》2015,41(2):184-185
目的探讨大剂量乌司他丁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80例感染性休克合并肺损伤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100万U泵注,每12小时1次,连续应用7d);B组仅采取综合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7天检测肺泡灌洗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及肺血管外肺水含量。比较两组ICU住院时间和疗效。结果与B组比较,A组ICU住院时间缩短[(8.7±2.9)d vs.(11.4±3.5)d](P<0.05),治疗有效率高(75.0%vs.62.5%)(P<0.05),病死率低(15.0%vs.27.5%)(P<0.05)。A组治疗后肺泡灌洗液TNF-α、IL-1β和肺血管外肺水含量低于B组(P<0.05)。结论大剂量乌司他丁可减少感染性休克患者肺部炎症反应及毛细血管渗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进一步了解乌司他丁对重症胆管炎伴感染性休克患者围术期肝功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是否具有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麻。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n=34),观察组在术前,术中及术后第一天,第三天,第五天分别给予乌司他丁20万U+10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所有患者均于注药后1h内进行采血检测各项特异性检测指标。术中全程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并随时记录各项数据并统计。结果观察组HR较术前明显降低,HR改变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ALT和AST升高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术后第一、三、五天尿中-γGTP和NAG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Scr术后第一、三、五天两组间比较差著有显著性(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重症胆管炎伴中毒性休克患者肝、肾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循环功能,提高患者机体对手术耐受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下肢缺血-再灌注期间氧自由基(OFR)代谢物丙二醛(MDA)、TNF-α、IL-6、IL-8以及一氧化氮(NO)的影喻。方法将60例单侧下肢手术伴有缺血-再灌注的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U组,n=30)和对照组(C组,n=30)。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U组于上止血带前15min静脉滴注乌司他丁按6000u/kg,松止血带前5min再次静滴6000u/kg;C组以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于相同时间静脉注射。于上止血带前(TI)、松止血带后5min(T2)、15min(T3)和30min(T4)抽取术侧股静脉血,测定TNF—α、IL-6、IL-8、MDA、NO浓度。结果C组在T2、T3、T4时点TNF—α、IL-6、IL-8、MDA含量较T1时显著增加(P〈0.01),U组仅L时较T。时增加(P〈0.05),U组T2、T3、L时TNF—α、IL-6、IL-8、MDA含量较C组低(P〈0.05),血浆NO浓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中OFR代谢物MDA以及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IL-8的产生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