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汤剂是临床常用的剂型,历代医家对于汤剂的煎法很为重视.如徐灵胎<医学源流论>说:"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可见,中药煎煮的方法是否适当,直接影响汤剂的质量和疗效.现结合本人工作实际就中药煎煮方法谈一点个人体会. 相似文献
3.
4.
蒋红霞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9,18(Z1)
目的:研究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 :煎煮的用具、时间、火候以及特殊用药对汤剂煎煮的影响.结果 与结论:中药汤剂的煎煮需要严格掌握煎煮的用具、火候、时间以及特殊用药的煎煮. 相似文献
5.
6.
7.
8.
9.
10.
中药汤剂是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传统剂型之一。具有配方灵活、疗效快、易吸收等特点。是祖国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科学的煎煮方法,又直接影响汤剂的临床疗效,历代医家为了提高其疗效,对煎药器具,特殊药物的处理等有过诸多的论述,如《炮炙大法》中指出:“凡服汤剂,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卤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 相似文献
11.
12.
13.
<正>中药汤剂是中医应用最早、最广泛的剂型,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我国历代名医药家都很重视中药汤剂的煎煮。明代伟大的药物学家李时珍说:“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煮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由此可见,正确的掌握煎煮法是直接关系到中药的临床疗效。目前,中药汤剂仍占中药应用的大部分。笔者就中药汤剂煎煮中的几个问题,结合近几年来的研究文献,谈 相似文献
14.
当前 ,汤剂仍是中医治病的主要剂型。它因适合中医辨证施治、随症加减的原则 ,具有疗效显著等优点 ,二千多年来 ,久用而不衰。历代医家对中药汤剂煎煮法颇为重视。明·李时珍说 :“凡服汤药 ,虽品物专精 ,修治如法 ,而煎药者卤莽造次 ,水火不良 ,火候失度 ,则药亦无力。”清·徐灵胎说 :“煎药之法 ,最宜深讲 ,药之效与不效 ,全在乎此。”可见 ,中药煎煮法 ,对疗效影响甚大。目前 ,因煎煮方法不当 ,致使中药治疗效果下降 ,药源浪费严重的现象屡见不鲜。为此 ,应强调煎煮法中先煎、后下及复煎问题。现结合笔者体会 ,分述如下。1先煎法需先煎… 相似文献
15.
中药是中医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在中药的各种剂型中,汤剂因其可以随症加减,最适合中医辨证施治,故而应用广泛,成为中医药的一大特色。汤剂系指药物用煎煮或浸泡去渣取汁的方法制成的液体制剂,其制备简单易行,溶媒来源广泛,且具有吸收快、能迅速发挥药效等优点。中药汤剂的药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煎煮与服用方法,本研究对此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6.
汤剂适应中医辨证施治,随症加减的原则,除具有制备简单易行,溶媒来源广,无刺激性及副作用特点外,还具备液体制剂的优点,即吸收快,能迅速发挥药效。但汤剂也存在一些缺点,须临时煎制等。部分患者由于不懂如何煎煮中药及正确服用中药造成药物浪费,影响疗效或产生毒副作用。为了提高汤剂的疗效,对汤剂的煎煮法和服药法应予足够的重视。我国历代名医药家都很重视中药的煎煮法。明代伟大的药物学家李时珍说:“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煮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由此可知,正确的掌握煎煮法直接关系到中药的临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药汤剂煎煮及服用方法对疗效的影响。方法:认真分析多种汤剂处方的煎煮及服用方法。结果:使用中药汤剂治疗疾病,既要掌握好煎煮方法,又要掌握好服用方法,才能保证疗效。 相似文献
19.
综述有关中药煎煮方法的文献,从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煎煮容器、煎煮用水量和浸泡处置、煎煮火候和时间、特殊煎煮方式等方面对中药汤剂的煎煮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整理和分析。 提出中药汤剂的科学煎煮方法的建立应在继承传统煎煮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使中药最大限度地发挥疗效。在以后的研究中,要根据复方中的各单味药属性进行煎煮数据管理,使传统的煎煮方法理论化、规范化,真正实现中药的科学煎煮,切实提高中药在实际应用中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中药煎煮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药物治病的疗效,明代李时珍曰:"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笔者结合实际情况,就中药汤剂科学煎煮方法试述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