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本院经过病原学确诊的10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和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均起病较缓慢、病史长.确诊依据脑脊液真菌涂片、培养或隐球菌抗原检查.症状以发热、头痛为主,头部影像学检查以脑室扩大、脑积水为主.治疗采用两性霉素B静滴,5-氟胞嘧啶口服,辅以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等药物治疗.10例患儿痊愈4例,病情明显好转4例,放弃治疗1例,死亡1例.结论:儿童新型隐球脑膜炎起病缓慢,其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可发生于免疫功能正常的儿童,对怀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时,应该积极新型隐球菌相关辅助检查,尤其是脑脊液检查.儿童新型隐球菌脑炎预后不良、病死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1引言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因菌株耐药性强,药物副作用大,病例治疗难度大,多数病例因副作用大而中止治疗,导致治疗失败而患者死亡。本例坚持鞘内注射相对大剂量、副作用小的二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坚持近7个月治疗,最终完全治愈。  相似文献   

3.
61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61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1例患者均有颅内高压症状和发热,其中颈项强直51例.脑脊液检查显示压力均升高,病程短者脑脊液中细胞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质定量0.30~2.34 g/L.全部病例均行头颅MRI或CT检查,提示脑积水伴双侧脑室旁白质缺血性改变12例,脑膜异常强化35例,脑实质低密度灶9例.61例患者均经两性霉素B联合5-氟胞嘧啶(5-FC)治疗,其中行鞘内注射15例,行侧脑室引流术1例,反复隔天腰椎穿刺放脑脊液,随后用0.9%氯化钠行脑脊液置换30例.61例患者中治愈40例,好转16例,死亡5例.结论 两性霉素B联合5-FC仍是目前治疗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较好方案;反复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是确诊新型隐球菌脑膜炎重要方法,积极行腰椎穿刺脑脊液引流或置换以控制颅内压,并行鞘内注射是降低病死率、赢得治疗时间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金春姬  金正勇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1):4405-4406
目的:探讨小儿隐性球菌性脑膜炎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0例隐性球菌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儿隐性球菌性脑膜炎临床症状、脑脊液特点均不典型,误诊率高,以头痛、发热、脑膜刺激征最为常见。建议对可疑病例要反复多次腰穿进行墨汁涂片或培养查找隐性球菌。两性霉素B加5-氟胞嘧啶联合治疗及两性霉素B鞘注效果明显。结论:隐球菌性脑膜炎为一种难治性疾病,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抗真菌疗程要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新生隐球菌脑膜炎(CNM)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6例CN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26例患者均有头痛,发热21例,脑膜刺激征阳性19例。涂片找到隐球菌24例,真菌培养阳性3例。首诊误诊12例。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5-氟胞嘧啶(5-Fc)治疗,治愈好转率81.82%(9/11);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治疗5例,治愈好转3例;两性霉素B联合5-Fc治疗3例,治愈好转2例;单用氟康唑治疗4例,治愈好转2例;3例未予抗真菌治疗者均病死。结论:新生隐球菌脑膜炎早期误诊率高,脑脊液涂片及真菌培养有利于确诊;两性霉素B、氟康唑、5-Fc是有效的治疗药物,且联合治疗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M)的临床表现,实验检查,影像学表现和治疗预后,以探讨CM的治疗方法和进展。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19例经临床确诊的CM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和统计分析。结果总死亡率为36.8%,全为腰穿压力大于400毫米汞柱患者,腰穿压力>400mmH2O及脑积水患者行侧脑室引流并脑室内注药脑疝发生率降低。结论保守治疗首选氟康唑,联合应用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颅内压>400mmH2O或有脑积水患者应及早行侧脑室引流。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M)的临床表现,实验检查,影像学表现和治疗预后,以探讨CM的治疗方法和进展。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19例经临床确诊的CM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和统计分析。结果总死亡率为36.8%,全为腰穿压力大于400毫米汞柱患者.腰穿压力〉400mmH2O及脑积水患者行侧脑室引流并脑室内注药脑疝发生率降低。结论保守治疗首选氟康唑,联合应用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颅内压〉400mmH2O或有脑积水患者应及早行侧脑室引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隐球菌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疗效,以提高对儿童隐球菌病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5例确诊隐球菌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儿发病年龄1岁2月~10岁,首发症状发热13例,伴头痛、呕吐6例,伴咳嗽5例,伴皮疹2例;首发症状头痛2例,伴精神异常。肺部查体13例正常,2例可闻及湿性罗音。脑膜刺激征阳性6例,肝脾肿大5例,浅表淋巴结肿大3例。10例免疫功能检查正常,1例支气管肺门淋巴结结核,4例免疫功能低下。11例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患儿联用两性霉素B+氟康唑或5-氟胞嘧啶治疗后,7例有效,4例死亡或放弃治疗;1例难治性隐球菌性脑膜炎患儿联用两性霉素B、氟康唑、5-氟胞嘧啶治疗后治愈;3例未合并脑膜炎患儿单用氟康唑治疗有效。结论:隐球菌在免疫功能健全儿童中的感染呈增高趋势,儿童隐球菌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隐球菌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几率较高,一旦确诊隐球菌病,建议常规行脑脊液检查。氟康唑、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治疗儿童隐球菌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现代医院》2017,(6):855-858
目的分析影响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隐脑)的预后因素。方法收集106例艾滋病合并隐脑的病例资料并随访1年,分析影响其病死率的危险因素。结果 1年归因死亡率24.2%。单因素分析提示与1年归因病死率增多相关因素有神志改变、血液/骨髓隐球菌培养阳性以及肺泡灌洗液隐球菌培养阳性。与归因病死率减少相关的因素有治疗方案含有两性霉素B、累计两性霉素B剂量>500 mg及两性霉素B剂量>1 000 mg。Cox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提示与1年归因病死独立相关因素包括神志改变、血液/骨髓隐球菌培养阳性、肺泡灌洗液隐球菌培养阳性以及治疗方案两性霉素B剂量<500 mg。结论艾滋病合并隐脑患者发生神志改变、血液/骨髓隐球菌培养阳性、肺泡灌洗液隐球菌培养阳性者预后不良,累计两性霉素B剂量>500 mg才可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特点,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住院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共65例,对其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并根据转归结果将其分为治愈组和未治愈组,对两组相关因素进行比较。结果:65例隐球菌性脑膜炎中50岁以下患者49例,农民33例,57例有基础疾病,发病时多有进行性头痛、发热等症状,可伴有呕吐、意识障碍等,治疗方法根据肝功能正常与否选用两性霉素B联合5~FC或大扶康联合5-FC;疗效结果分组比较发现,治愈组和未愈组患者在年龄、病程、基础疾病、csf压力、csf蛋白及脑积水、昏迷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以中青年人群为主,伴有发热、进行性头痛等,误诊率高等特点,患者年龄较高、病程长、基础疾病多、颅压较高、存在脑积水、昏迷等为隐脑主要预后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