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柴亚胜 《医学临床研究》2007,24(11):1851-1852
[目的]探讨应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以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软组织缺损11例,皮瓣面积最大13 cm×8 cm,最小8 cm×6 cm.[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9例,皮瓣边缘坏死2例,经换药后治愈.[结论]应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蒂部小隐静脉是否需结扎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背、足跟及踝部软组织缺损,交腿转移修复对侧足踝部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应用解剖基础上,设计带筋膜蒂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逆行应用修复足背、足跟、足底及踝部软组织缺损,同时观察皮瓣的可切取范围、血液供应及静脉回流情况、营养血管在外踝上与腓动脉穿支相交通的位置及血管蒂隧道的处理方案.结果临床应用 21例,其中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 8例、足跟软组织缺损 4例、足底软组织缺损 2例,外踝及足背联合缺损 3例及对侧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4例.皮瓣最大面积 15cm× 9.5cm,除 2例远侧皮缘部分坏死,全部成活.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液循环丰富,成活率高,不牺牲主要血管神经,是修复足背、足跟、踝部及足底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3.
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足踝部皮肤缺损情况,于小腿内侧切取以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为蒂的皮瓣转移修复各种原因所致的足踝部软组织缺损6例。结果5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远端少许坏死,皮瓣面积最大为15cm×10cm,最小为6cm×4cm,随访3~12个月,效果满意。结论皮瓣应用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为蒂,可以不牺牲小腿主要血管而修复足踝部大部分的软组织缺损,手术简便、安全,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带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和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4年1月~2014年1月,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3例,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创面缺损12例。创面缺损面积约为3cm×5cm~11cm×17cm,皮瓣切取面积约为5cm×7cm~13cm×25cm。结果所有的皮瓣都完全成活并得到了满意的临床结果。经6个月~2年随访,皮瓣外形良好,功能佳。结论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操作相对简单且外观良好。所以胫后动脉皮瓣是一种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更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在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疗效. 方法:我院2002年3月~2008年5月应用改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39例.切取的皮瓣面积应大于创面15%,将皮瓣旋转点改为外踝上0~7 cm任意一点处,根据创面大小及最远端距离调整旋转点位置,筋膜蒂宽度在5 cm左右,将蒂部保留1 cm左右宽的皮条采用明道转移修复创面,术中创面彻底清创,防止坏死组织继发感染影响皮瓣成活.结果:术后39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4例皮瓣远端部分表皮坏死,经换药后2期愈合. 结论:改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切取简单,成活率高,是修复足踝部较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一种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带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转移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02年1月-2007年3月,采用以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为蒂的逆行岛状小腿内侧转移皮瓣修复足跟后部软组织缺损3例、内踝部软组织缺损4例、踝前与足背软组织缺损6例。结果:临床应用13例,皮瓣面积最小为8cm×4cm,最大18cm×7cm,术后13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11例,随访时间2~18个月,皮瓣保护性感觉恢复,质地良好,外形不臃肿。结论:内踝上皮支皮瓣厚薄适中,手术切取容易,质地好,血运可靠,不牺牲胫后血管,成活率高,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7.
带蒂皮瓣、肌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带蒂皮瓣、肌皮瓣修复小腿和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及其应用体会.方法:自1990年以来,我院根据68例患者创面所在具体部位、面积、创面的性质及致伤因素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皮瓣治疗小腿下段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共使用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4例,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9例,肌皮瓣12例,足外侧皮瓣23例.皮瓣面积5.0 cm×2.0 cm~24.0 cm×8.0 cm.结果:68例皮瓣中有65例术后全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3例皮瓣远端小面积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所有病例术后均随访3个月~9年,平均2年9个月,皮瓣外形、功能良好.结论:应根据小腿下段和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皮瓣种类.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肌皮瓣,足外侧皮瓣均是较理想的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材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转移修复小腿远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0-05/2006-03,对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3例小腿远端、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行隐神经-大隐静脉、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术。皮瓣面积最大为16cm×10cm,最小为6.5cm×5.5cm,平均11.2cm×7.4cm;蒂长4~10cm,蒂宽3~4cm。结果:33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术后转移皮瓣血供良好,31例存活,随访6~18个月,皮瓣质地满意;2例出现坏死,但筋膜层存活,经游离皮片植皮后愈合。结论:隐神经-大隐静脉、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切取简便,血供可靠,不牺牲主要动脉,外观满意,存活率高,是修复小腿远端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远端蒂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及其皮瓣临床应用的效果及可靠性。【方法】2005年4月至2007年11月,以远端蒂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7例,皮瓣面积最大10.0 cm×8.0 cm,最小4.5 cm×4.0 cm。【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远端浅表皮肤坏死,经换药治愈。随访4~13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远端蒂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手术操作简便快捷,血供可靠,是一种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应用胫后动脉穿支为蒂的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位修复小腿远1/3内侧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临床效果.方法 2003年8月-2009年8月对48例小腿远1/3内侧软组织缺损患者,在小腿内侧区沿大隐静脉设计以胫后动脉穿支为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切取面积5 cm×8 cm~15 cm×20 cm.结果 术后3例皮瓣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