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的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8年6月至2012年10月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112例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患者,均采用手术切除治疗,病变切除后直接拉拢缝合83例,邻近皮瓣转移修复19例,中厚皮片移植修复10例。随访观察术后效果。结果 术后病理进一步证实,静脉畸形67例、微静脉畸形8例、淋巴管畸形4例、淋巴-静脉畸形24例、动静脉畸形9例。术后1例患者发生皮片感染,化脓部分坏死,患区给予湿敷换药后创面二期愈合。随访6个月至5年,治愈105例,其余7例于术后3~10个月复发,其中1例淋巴-静脉畸形、4例动静脉畸形、2例静脉畸形。复发的静脉畸形患者,病变内注射平阳霉素后均治愈;其他复发患者均再次手术切除后治愈。结论 手术切除治疗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在外形和功能上均可获得满意疗效,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才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在颌面部动静脉畸形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7例颌面部动静脉畸形DSA检查,明确病变和主要供血动脉,选择性注入栓塞剂以减少或阻断患区血供,5-7d后再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结果:经术前辅助性栓塞,7例术中平均失血量550mL,明显低于传统手术,根治性切除后经半年至6年随访,未见复发,结论:术前辅助性动脉栓塞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减低手术难度,为口腔颌面部动静脉畸形的根治性切除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和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在颌面部动静脉畸形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7例颌面部动静脉畸形行DSA检查 ,明确病变范围和主要供血动脉 ,选择性注入栓塞剂以减少或阻断患区血供 ,5~ 7d后再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结果 :经术前辅助性栓塞 ,7例术中平均失血量 5 5 0mL ,明显低于传统手术 ,根治性切除后经半年至 6年随访 ,未见复发。结论 :术前辅助性动脉栓塞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 ,减低手术难度 ,为口腔颌面部动静脉畸形的根治性切除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4.
下颌骨动静脉畸形的介入栓塞和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下颌骨动静脉畸形的根治性治疗方法和经验。方法对3例下颌骨动静脉畸形分别予介入栓塞结合手术切除2例,单纯介入栓塞1例,随访并评价治疗效果。结果随访6~36个月,介入栓塞结合手术切除2例均治愈,保存了下颌骨,骨腔新骨形成,面形及口腔功能恢复良好;单纯介入栓塞的患者,术后3个月牙龈再次大出血,予以切除下颌骨同期修复重建。结论介入栓塞结合手术治疗下颌骨动静脉畸形,可达根治肿瘤又保存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口腔颌面部软组织动静脉畸形栓塞治疗与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口腔颌面部软组织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的血管构筑特征。探讨其栓塞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 对11例口腔颌面部软组织AVM行造影及栓塞治疗,其中5例深部间隙AVM中,1例行单纯动脉栓塞,1例行单纯瘤腔栓塞,3例行动脉及瘤腔栓塞;6例浅表AVM中,5例行单纯动脉栓塞,1例行动脉及瘤腔栓塞。栓塞材料1例采用PVA,3例采用NBCA,7例采用PVA及NBCA。结果 5例深部间隙AVM造影均显示畸形静脉团,其中4例经瘤腔栓塞后随访12~30个月无复发;1例经动脉栓塞后18个月无复发。6例浅表AVM病变血管均较弥散,其中4例在栓塞治疗(共8次)后随访6~15个月,病变得到控制;另2例栓后手术,随访6~12个月无复发。结论颌面深部间隙AVM多含明显静脉池,应行动脉及瘤腔栓塞,部分病变有望得以根治;浅表AVM血管多较弥散,宜采用动脉栓塞,若皮肤受累可于栓后行病变切除及修复术。  相似文献   

6.
平阳霉素地塞米松联合治疗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平阳霉素(PYM)与地塞米松联合应用病变内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各种脉管畸形的疗效。方法 采用PYM和地塞米松联合病变内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患者200例(225个瘤体)5~7d注射一次,3~5次为一个疗程。结果 200例患者治疗1~5次后,经过6~36m随诊,治愈率和基本治愈率为86.5%,好转为11%,总有效率达97.5%。静脉畸形、淋巴管畸形、混合性畸形、微静脉畸形的治愈率和基本治愈率分别为91.4%、80%、90.5%、36.3%,而动静脉畸形应用PYM与地塞米松联合治疗基本无效,2.5%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溃疡,3.5%出现发热副反应。结论 PYM和地塞米松联合瘤内注射是治疗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一种较佳的治疗方法,疗效高,安全可靠,但应对脉管畸形病变进行正确分类,掌握其适应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颌面部创伤性动静脉畸形(AVMs)的治疗方法.方法 2006-2011年东南大学附属徐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共收治5例颌面部创伤性AVMs患者,根据病程及病变累及范围将其分为急性和慢性创伤性AVMs;2例急性动静脉畸形行手术切除,3例慢性动静脉畸形采用动脉血管内无水乙醇栓塞加局部穿刺无水乙醇栓塞的治疗方法(双介入治疗).结果 所有病例经过0.5~6年的随访,手术治疗2例治愈;“双介入治疗”2例治愈,1例好转,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动脉血管内无水乙醇栓塞加局部穿刺无水乙醇栓塞治疗是治疗创伤性AVMs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口腔颌面部软组织动静脉畸形血管构筑初探与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口腔颌面部软组织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 AVM)的血管构筑特征,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 对35 例口腔颌面部软组织AVM行血管造影检查及栓塞治疗,分析所有病变的供血动脉、回流静脉及畸形血管网的分布特征.20例单纯栓塞治疗,15例行栓塞与手术治疗,随访10个月~6年,分析其疗效.结果 从血管造影表现看,口腔颌面部软组织AVM可分为4型:弥散型(15例),病变由多个动脉支供血,畸形血管呈弥散的网状结构;密集型(11例),供养动脉及畸形血管网密集分布,呈团块状;混合型(6例),病变部分较弥散分布,部分呈密集的血管团状;伴动静脉瘘型(3例),病变内含较大的动静脉瘘结构.从疗效看,35例中20例疗效良好,随访期间未见复发;13例复发需进一步治疗;2例巨大病变则进行性发展.结论 颌面部软组织AVM的血管构筑可分为4型,血管构筑的分型有助于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和栓塞术在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例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患者行DSA检查,选择供血动脉栓塞,然后再行手术治疗。结果DSA可清晰显示血管瘤的供血动脉、病变区域以及回流静脉,栓塞后再行手术治疗,术中出血明显减少,病变切除彻底,术后随访3个月~2年无复发。结论DSA及栓塞技术可对血管瘤的手术治疗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颅颌面部动静脉畸形的临床分型、探索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方法:通过多种检查方法,将38例动静脉畸形病例分为单纯型、同侧吻合型、复杂吻合型3种,并应用介入栓塞、结扎相应血管、手术切除等方法治疗。结果:病变全部彻底切除,术后随访6个月至7年,无1例复发。结论:根据不同的分型,处理相应的滋养血管,彻底切除病变组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动静脉畸形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环扎、电化学疗法联合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软组织动静脉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2012年12月间采用环扎、电化学疗法联合平阳霉素注射治疗26例口腔颌面部软组织动静脉畸形,回顾分析其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根据疗效评价标准,将治疗结果分为治愈、好转、无效。结果:全组随访8个月-2 a,26例患者病变均不同程度缩小,有效率100%,临床治愈率77%(20/26)。术后不良反应主要是肿胀、疼痛、发热等,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环扎、电化学疗法联合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软组织动静脉畸形创伤小、无瘢痕,可重复治疗,外形和功能恢复良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口腔颌面部结节病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分析14例口腔颌面部结节病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993年至2005年期间收治的14例结节病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经病理诊断证实。8例口腔及颌面部单发病变行完整切除,术后予以随访观察。4例病变位于腮腺者,行肿块及腮腺浅叶切除术,保留面神经,术后随访观察。2例多发病变者,先予试验性激素治疗,病变缩小后再行大部切除,术后继续接受激素治疗。随访1个月~10a。结果:14例患者中,男5例.女9例:年龄30~66岁,中位年龄49岁、病变位于唇部5例,腮腺4例(1例双侧腮腺受累),颏部1例,下颌下1例,舌1例,颧部及下颌下1例.同时累及腮腺、下颌下、颏部1例.手术治疗效果良好,1例有上唇结节病患者.术后1年复发,再次手术治疗;1例舌结节病行部分切除,病变持续存在(8a),仍感不适。2例病变广泛者,术后辅以激素治疗.预后良好,无病变复发或进展。结论:口腔颌面部结节病临床少见,多属局部性病变,手术治疗可获良好疗效。对病变广泛者.术后需配合正规激素治疗,并严密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翻瓣激光联合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先以外科手术翻瓣显露病变,应用Nd:YAG激光照射凝固静脉畸形病灶,使病变萎缩消退,残余病变配合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共治疗36例13腔颌面部静脉畸形患者。随访1~8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42.5个月,治疗前、后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进行评估。结果:显效29例,占80.6%;有效7例,占19.4%;总有效率100%,无复发病例。22例腮腺咬肌区及面颊部静脉畸形患者中,5例出院时伴部分面神经损伤症状。术后随访观察3个月,经Buttes—Fisch面神经评分系统评估,3例得分为100分,完全恢复;2例分别获得94.7、98分,大部分恢复正常。结论:翻瓣激光结合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疗效及安全性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口腔颌面部大面积、多发性血管畸形的治疗。方法:采用手术切除、部分切除术;Nd:YAG 激光表面光凝术、深部血管畸形的翻瓣激光术;特殊部位的血管畸形用平阳霉素瘤腔注射或环扎注射术。并将上述各方法在不同个体综合应用。结果:16例多发性血管畸形患者,经一次或数次治疗,14例达到治愈效果,2例有效;随访2月至3年无复发,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对口腔颌面部大面积多发性血管畸形采用手术、Nd:YAG 激光表面光凝术、翻瓣激光术、平阳霉素瘤腔注射等多种方法综合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脉管畸形是先天性发育异常,好发生于口腔颌面部,可能与调节正常血管树形成的传导通路异常有关。按照其组织学特点、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又可分为微静脉、淋巴管、静脉、动静脉及混合畸形。由于脉管畸形临床表现及组织学构成具有复杂多样性,临床治疗效果不一,多数治疗方法有局限性。目前,对大面积、涉及多个解剖区的脉管畸形的治疗,尚缺乏简单、安全而有效的方法。病变内注射硬化剂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可单独使用或结合手术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咽喉部静脉畸形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 总结我院2011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咽喉部静脉畸形患者20例,在气管切开下行咽喉部静脉畸形无水乙醇栓塞治疗。结果 15例患者经2次无水乙醇栓塞后咽喉部静脉畸形萎缩并治愈。5例患者合并Ⅱ、Ⅲ度呼吸道阻塞,颞面、下颌、舌体及口底弥漫性静脉畸形行无水乙醇栓塞后,气道阻塞症状治愈,颌面部青斑褪色,静脉畸形缩小并恢复颌面部正常形态;其中3例合并巨舌,行舌体静脉畸形切除成形术取得成功。咽喉部静脉畸形治愈后随访2年未见复发,治愈率50%,有效率100%。结论 咽喉部静脉畸形应早期治疗,气管切开下行无水乙醇栓塞治疗是治愈咽喉部静脉畸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高浓度平阳霉素治疗不同部位静脉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2008年共收治114例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患者,其中男50例,女64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76岁,病变最小2.0cm×1.5cm,最大15cm×10cm.对不同部位的静脉畸形均采用浓度为8mg/3mL的平阳霉素每1530d局部注射1次,注射15次.对治疗后0.5~5a的随访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治疗效果分为治愈、基本治愈、有效及无效4级.结果:皮下静脉畸形有效率为92%,黏膜血管畸形有效率为96%.结论:采用高浓度的平阳霉素治疗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蒋勇联  曹之强 《口腔医学》2009,29(6):332-333
目的总结下颌骨动静脉畸形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3例下颌骨动静脉畸形1例在瘤腔填塞后行部分下颌骨切除,2例在介入治疗后行部分颌骨切除或瘤腔刮治。结果3例下颌骨动静脉畸形的不同治疗方案获得疗效满意程度不同,术后随访12-36个月,均未发现口腔内渗血或出血。结论颈外动脉术中暂时阻断、介入栓塞和手术治疗相结合是治疗下颌骨动静脉畸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无水乙醇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经皮穿刺栓塞治疗口腔颌面部动静脉畸形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12年3月至2016年1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口腔科进行DSA引导下经皮穿刺无水乙醇介入栓塞治疗的9例口腔颌面部动静脉畸形患者进行跟踪随访,评价其临床症状和影像学的改善情况。结果 9例口腔颌面部动静脉畸形患者中5例完全消退,2例消退率≥50%,2例消退率25%~50%。均未发生脑栓塞、肺栓塞、心脏衰竭等严重并发症,面型及功能保存良好。结论 DSA引导下经皮穿刺无水乙醇介入栓塞治疗口腔颌面部动静脉畸形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颌面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1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颌面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ELG)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对17例ELG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病理、治疗及疗效进行总结,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ELG17例主要表现为多发性皮肤软组织肿块和淋巴结肿大,颌面部畸形,患者均无肝脾大,生长发育良好。单纯手术5例术后均复发,采用手术及局部放疗后未见复发。结论:ELG单纯手术切除易复发,采用手术及放疗综合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