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性可控回肠代膀胱术(附四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女性可控回肠代膀胱术(附四例报告)卢洪凯仲基范藏运江刘鲁东张明荣郑锡广我院自1994年以来对4例女性膀胱癌行膀胱全切,尿道次全切及可控回肠代膀胱术,效果良好。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4例,年龄58~66岁,平均62岁。病理检查均为局限性浸润性膀胱移行细...  相似文献   

2.
可控回肠膀胱术治疗膀胱移行细胞癌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膀胱全切除加可控回肠膀胱术治疗胱移行细胞癌7例,术后患者恢复顺利,随访1年9个月 ̄8年6个月,回肠膀胱自控功能良好,电解质紊乱不明显,并就回肠段的处理,乳头瓣的建立与固定等问题予以讨论,认为适时用95%无水乙醇灌注可减少肠粘液的分泌,在距切开肠壁7 ̄8cm处用丝线牵引固定乳头瓣十分便利。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制贮存和排出尿液功能近似正常膀胱的原位膀胱重建新术式。方法:用末段回肠30cm,乙醇浸泡肠粘膜,N形排列去管后制成球形贮尿囊。输尿管与贮尿囊行抗返流吻合,贮尿囊下端与尿道断端吻合。临床应用38例。结果:获得随访38例,随访时间3--42(平均32)月。37例健在。排尿可控率100%。术后12月20例平均尿量585.6mL/次。残余尿22mL。Qax17.3ml.s^-1。膀胱测压18例,平均半充盈、充盈和排尿压力分别为1.18、1.62、4.60kPa。尿常规正常,尿培养(一);肾功能及血生化正常。无肾、输尿管积水。病理示新膀胱粘膜变薄,粘膜腺体减少,绒毛消失,部分区域固有膜腺体消失,呈鳞状化生结构。PAS、HSP阳性,P^53阴性。结论:球形可控回肠原位膀胱术具有容量大、压力低、可控性好,对机体干扰轻,并发症少,易接受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1988年至1995年我院施行膀胱全切除可控回肠膀胱七例,术后病人恢复顺利,最长已随访8年6月,回肠膀胱自控功能良好,无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低压可控性回肠代膀胱术17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膀胱全切除术后患者理想的膀胱替代式。方法:采用W形尿囊及球形贮尿囊代膀胱作低压可控性回长膀胱术治疗因膀胱癌而行膀胱全切除术患者17例。结果:随访0.5 ̄2年,经代膀胱造影、测压和IVU检查,效果满意,仅5例术后出现没的并发症,经症处理均治愈;术后膀胱容量达240 ̄560ml,膀胱静压为2.44 ̄4.68kPa。结论:本文式代膀胱内压低、容量大、抗反流效果好无明显输尿管梗阻及肾盂积水,无  相似文献   

6.
回肠膀胱扩大术术后肠管发生腺癌罕见。 2 0 0 1年 6月我院收治 1例 ,现报告如下。患者 ,男 ,75岁。 5 0年前因泌尿系统结核行右肾切除加左输尿管皮肤造瘘术 ,40年前行回肠膀胱扩大加左输尿管种植术 ,6年前因良性前列腺增生行TURP术 ,术后患者排尿困难无明显改善 ,同年 12月行耻骨上代膀胱造瘘。术后 4年 ,患者有反复尿路感染 ,时有胶冻样物质堵塞造瘘管 ,尿培养为大肠埃希菌。 2 0 0 1年 6月 ,患者出现发热 ,左肾区胀痛 ,会阴部隐痛不适。查体 :右腹股沟可触及数枚肿大淋巴结 ,质硬 ,活动度小 ,直肠指检于直肠前壁触及结节样肿块 ,质硬…  相似文献   

7.
回肠代膀胱术是膀胱替代治疗中的一种较新术式。1999年8月—2003年6月我院对6例膀胱肿瘤患者行全膀胱切除术后行回肠代膀胱术,输尿管采用粘膜下隧道式植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膀胱全切除病人常需行尿流改道,常用的Bricker膀胱及Kock膀胱因需佩带尿袋或自家导尿,给患生活带来不便。原位可控性回肠代膀胱术建立了一种更接近生理状况的新膀胱,提高了患的生活质量。我们于1990年2月至1998年2月间共行膀胱全切原位可控性回肠代膀胱术16例,取得了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回肠袋膀胱3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全膀胱切除是浸润性膀胱癌和多发性膀胱癌的标准治疗方法,不同尿流改道方式对生活质量影响差别很大。为解决全膀胱切除后贮尿、控尿和排尿问题,本文总结正压可控性低压U型回肠代膀胱术的手术经验。方法 1994年6月~2005年1月共施行了101例全膀胱切除正压可控性低压U型回肠代膀胱术。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该方法的手术指征和临床效果。结果 101例手术顺利,无手术死亡。手术时间为4~6.5h,平均5h,随访3~48个月,平均30个月,101例U型回肠膀胱均能自行排尿,其中96例(95.0%)白天完全控尿,69例(68.3%)昼夜完全控尿,32例(31.7%)夜间尿失禁。术后无并发症,随访期内无肿瘤复发,死亡3例,1例于术后9天死于手术后急性心肌梗死,2例于术后2年死于脑出血。结论 对浸润性膀胱癌和多发性膀胱癌应尽早行全膀胱切除,正压可控性低压U型回肠代膀胱术,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术后生活质量提高,且远期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改良低压可控性回肠代膀胱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建立一种更接近生理的回肠代膀胱术。方法1991~1998年实施5例全膀胱切除,回肠膀胱与尿道吻合,由外括约肌控制,经尿道排尿的新手术方法。结果术后随访3~84个月,平均28.6个月。至随访日,5例无吻合口狭窄,排尿通畅。3个月后4例完全控制排尿,1例仍有不完全性尿失禁。结论该术式具有贮尿囊内压低(20~30cmH2O),容量略小(250~300ml),可控性和原位排尿的优点,且无电解质紊乱和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下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代膀胱术(附15例报告)   总被引:51,自引:5,他引:51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代膀胱手术方法。 方法 浸润性膀胱癌患者 15例 ,年龄 39~ 71岁 ,平均 5 9岁 ,男 14例 ,女 1例。采用 5个套管针 ,腹腔镜由脐部上缘套管针进入 ,手术者经左侧 2个套管针操作 ,助手经右侧 2个套管针操作。清扫双侧盆腔淋巴结 ;游离输尿管下段在其末端切断 ;男性患者行膀胱前列腺全切除 ,紧贴前列腺尖端离断尿道 ;女性行膀胱全切除的同时作子宫及附件切除。在下腹正中线上作 4~ 5cm切口 ,取出标本。将回肠拉出切口外 ,隔离 5 0cm回肠剖开后M形折叠形成贮尿囊 ,将输尿管末段 1cm插入贮尿囊后顶部作吻合。贮尿囊最低位开口与尿道断端 6针吻合 ,前 4例直视下作吻合 ,后 11例在腹腔镜下行尿道吻合。 结果 手术时间 5~ 10h ,平均 6 .5h ;出血量 2 0 0~ 10 0 0ml,平均 387ml。术后 3周KUB、IVU及代膀胱造影检查显示 :双肾显影良好 ,无输尿管返流及梗阻 ,代膀胱充盈良好 ,容量约 30 0ml,术后 4~ 6周内患者均恢复控尿功能。无排尿困难及尿失禁。 结论 腹腔镜下行膀胱全切除视野清楚 ,可减少出血 ,避免尿道括约肌损伤 ,保留海绵体神经血管束 ;减少肠管暴露时间 ,有利于术后肠道功能恢复 ,减少肠粘连。小切口取出标本 ,体外构建贮尿囊 ,吻合输尿管 ,可缩减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3.
可控回肠袋代膀胱术40例随访报告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探讨可控回肠袋代膀胱术的远期效果,对1988年10月~1996年12月收治的40例病人进行随访分析。随访12~96个月。结果:白天完全自控排尿40例(100%),夜间完全自控排尿34例(85%)。偶有遗尿4例,需垫尿垫2例(5%),输尿管返流2例(5%),代谢性酸中毒2例(5%),无再手术和手术死亡病例。认为可控回肠袋代膀胱术具有手术成功率高,可控性好,远期并发症少的优点,是尿路改道的较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4.
改良低压回肠代膀胱术1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低压回肠代膀胱术的技术改进及远期疗效。方法 对16例全膀胱切除的膀胱癌患者,施行回肠袋近端肠管人工套迭加隧道式输尿管肠吻合术,同时用20g·L~(-1)碘酊处理回肠袋粘膜以减少肠粘膜的分泌与吸收。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5h50min。术后随访11~72月,全部病人白天均能自控排尿,无输尿管返流,无代谢性酸中毒,无手术死亡及再次手术。结论 本术式具有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病人术后生活质量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原位回肠代膀胱术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估13年来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回肠代膀胱术疗效。方法:观察26例患者术后可控情况,实验室、影像学检查结果以及手术并发症。随访时间2-72个月,平均24个月。结果:4例患者死于肿瘤复发和转移,1例术后死亡与肿瘤无关。21例患者白天可控;3例出现夜间遗尿;2例术后出现膀胱瘘并行修补术,但一直尿失禁;1例术后出现腹股沟斜疝。结论:原位回肠代膀胱术是一种可控效果好,并发症少的术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改良Kock回肠代膀胱术的优缺点,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浸润性膀胱癌患者51例(T2N0M0 37例,T3N0M0 14例,病理分级Ⅱ-Ⅲ级),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行改良Kock回肠膀胱术,包括缩短输入段凹肠,重建储尿囊,代膀胱低位与尿道吻合,恢复原有排尿通道。结果51例手术时间5.5~8.5h,平均6.5h。术中出血量300—1200ml,平均650ml,术中输血31例。围手术期发生应激性溃疡6例;术后发生输尿管支架管拔除安道漏尿1例,经再次引流后痊愈;其余44例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6—8个月北于肿瘤广泛转移4例,余47例随访8—32个月存活,患者无腰腹胀痛、发热及血尿,B超及泌尿系造影显示储尿囊形态规则,2例患者存在输尿管返流,但无肾功能损害。术后6个月内患者白天均可完全控尿,夜间尿失禁6例。结论改良Kock回肠代膀胱术可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术后并发症少,符合生理性排尿,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尿流改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沈雅兰 《护理学杂志》1992,7(3):114-115
巨大和多中心性膀胱肿瘤,传统的手术方式是膀胱全切除同时作回肠膀胱术及腹壁人造肛门或直肠膀胱术,术后患者大小便从直肠肛门排出,生活诸多不便,且易引起逆行感染和电解质紊乱等。目前采用低压可控性回肠膀胱术,是膀胱肿瘤作膀胱全切后重建膀胱的一种改良术式。具有二便不改道,排尿能自控,膀胱容量大,压力低,能避免尿液逆流感染,易为患者接受。我科1990年8月为1例患者施行此手术,获得成功。病例简介患者女,48岁,反复出现无痛性肉眼血尿近1年余。入院后取活体组织病理检查证实为膀胱移行  相似文献   

18.
原位回肠代膀胱术的疗效观察(附25例报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7年来行原位回肠代膀胱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5例男性膀胱癌患者行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结果:25例患者中有24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84个月,平均84个月。手术时间平均240min,输血量平均550ml,手术并发症少,23例患者白天可控制排尿,其中14例夜间自控排尿。3例有肾脏或输尿管积水,2例肾功能异常。膀胱排尿造影均未发现输尿管反流。血生化检查除2例发现低血钾外,其余血电解质均在正常范围。未发现肠膀胱或尿道肿瘤复发。结论:原位回肠代膀胱术是值得选择的尿流改道方式。  相似文献   

19.
1993年 4月至 2 0 0 1年 12月 ,我们对35例全膀胱切除患者采用原位W形回肠代膀胱术 ,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本组 35例 ,均为男性。年龄 4 1~ 70岁 ,平均 5 9岁。其中膀胱移行细胞癌 33例 ,腺性囊性膀胱炎2例。移行细胞癌中 ,2例为可做膀胱部分切除的单发肿瘤但患者要求全切 ,余31例为多发肿瘤、巨大肿瘤和三角区肿瘤。 2例腺性囊性膀胱炎在三角区和输尿管口周围广泛生长乳突样肿物 ,伴血尿和严重排尿困难。伴前列腺增生 16例、单侧肾积水 4例、双侧 3例。患者均无肿瘤转移 ,心、肝、肺、肾功能正常。手术方法 :膀胱全切时离前列腺尖部…  相似文献   

20.
低压回肠双重抗反流代膀胱术疗效观察(附4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改善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4例膀胱癌膀胱全切除术后行可控低压回肠双重抗反流代膀胱术,采用肠管套入乳头瓣及输尿管“Y”形孔头袖套式膀胱吻合双重抗反流。结果:随访1 ̄3年,代膀胱内压力低、顺应性好、容量大,抗反流好,能有效地预防逆行感染,无水、电解质紊乱,无输尿管扩张、梗阻,白天自控排尿良好。结论:对可保留尿道的膀胱癌患者是一种较理想的膀胱替代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