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是由于内源或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引起肺循环障碍的病理生理综合征。PTE病情复杂,易误诊,其漏诊和误诊率达70%,未经治疗的PTE患者病死率为25%~30%,故及时诊断和治疗对患者预后十分重要。我院2001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23例PTE均误诊,现分析误诊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2.
无创诊断肺动脉血栓栓塞2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发病率在心血管疾病中仅次于冠心病及高血压,病死率仅次于肿瘤和心肌梗死。不经治疗的PE病死率为20%~30%,诊断明确并经积极治疗者病死率则仅为2%~8%。PE的栓子最多见的是血性栓子,即肺血栓栓塞(PTE)。我院1998年1月至2003年12月对临床怀疑PTE的患者,通过血浆D-二聚体测定、血气分析、胸片、下肢及心脏超声、胸部螺旋CT等检查,  相似文献   

3.
肺血栓栓塞36例误漏诊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肺动脉栓塞(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以肺血栓栓塞(pulmonary thrombo embolism,PTE)最多见,是由肺动脉或某一分支被血栓堵塞而引起的严重并发症。PTE并发于临床各科的许多疾病,临床表现常无特异性,易误诊、漏诊而延误治疗,病死率高。我院1995年1月-2005年1月收治PTE47例,其中36例误漏诊,占76.6%,本文回顾分析临床资料,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意识。  相似文献   

4.
急诊中对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及误诊病例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 探讨急诊肺血栓栓塞症 ( PTE)的鉴别诊断问题 ,以提高 PTE的正确诊断率。方法 对安贞医院心肺血管医疗抢救中心 2 0 0 0年 1月— 2 0 0 3年 8月底收治的 PTE病例进行分析。对将 PTE诊断为肺炎、心脏病、脑供血不足的病例和其他疾病误诊为 PTE的病例进行举例分析。结果 外院将 PTE误诊为细菌性肺炎者 5例 ,心脏病 7例 ,脑供血不足或神经系统疾患 3例。肺或纵隔肿瘤被疑似为 PTE4例 ,细菌性肺炎疑似为 PTE2例 ,支气管扩张症被误诊为 PTE1例。结论  PTE的鉴别诊断至关重要 ,应引起高度重视 ,特别是急诊一线的医务人员更应掌握 PTE的基本诊断方法 ,减少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5.
王春梅  王玉静 《临床医学》2004,24(10):20-21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症的总称。其中肺血栓栓塞(PTE)为最常见,在我国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且易误诊或漏诊,病死率高。因此,提高对PTE的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我院自2002年11月至2003年11月收治的20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周颖 《浙江临床医学》2004,6(12):1054-1054
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临床表现多样,且不具有特异性,以晕厥为首发表现的PTE较少,常被误诊.本院2002年9月~2003年11月收治PTE12例,现作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肺血栓栓塞症(PTE)误诊原因,以减少误诊率.方法 回顾分析2005-2010年收治的17例肺血栓栓塞症误诊病例.结果 误诊为冠心病7例,2例心功能不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3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2例,肺炎2例,胸腔积液1例.结论 重视危险因素,提高诊断意识,熟悉PTE的非特异的临床表现,结合D-二聚体、血气分析、心电图及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等检查尽早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肺栓塞八例误漏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指来自全身静脉系统或右心的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PE最常见的类型是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PE缺乏特异性表现,误诊率较高。2008年8月~2009年7月我院收治PE10例,其中8例误、漏诊,现分析误、漏诊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包括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脂肪栓塞综合征、空气栓塞、羊水栓塞等,其中PTE是PE最常见类型,通常所称的PE即指PTE。PE具有发病率高、漏诊率高、误诊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在欧洲心血管疾病中PE发病率位于第三位(年发病率可达1-2/1000例)[1]。由于PE的发病机制复杂,  相似文献   

10.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以各种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的肺循环障碍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是呼吸科急危重症之一,其中以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 embolism,PTE)为主,PTE并发于临床各科的许多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漏诊及误诊率高、不经治疗病死率高的特点,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明显降低病死率.我们对60例PTE患者实行2h溶栓治疗与标准化护理相结合,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对肺血栓栓塞症 ( pulmonarythromboembolism ,PTE)的认识 ,减少误诊。方法对 16例误诊为支气管哮喘的PTE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均经影像学检查及D 二聚体测定确诊为PTE ,其中 4例经超声心动图、MRI、肺通气 /灌注扫描确诊为中央型肺栓塞 ;12例经双螺旋CT肺动脉造影确诊为周围型肺栓塞。结论周围型肺栓塞易误诊为支气管哮喘 ,因此 ,临床上应通过完善各项检查 ,综合分析病情 ,提高PTE和支气管哮喘的鉴别能力 ,以减少误诊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研究肺灌注SPECT/CT对可疑肺栓塞(PTE)的恶性肿瘤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1日—2013年12月1日于我科进行肺灌注SPECT/CT显像可疑PTE的恶性肿瘤患者55例。回顾性分析患者肺灌注SPECT/CT图像。SPECT/CT栓塞肺段判断标准:沿肺段或亚肺段分布的楔形或片状放射性稀疏或缺损区,CT图像上相应部位无其他导致肺段血流灌注减低的病变。综合患者临床资料作出有无PTE的最终诊断。计算恶性肿瘤患者经肺灌注SPECT/CT诊断PTE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对恶性肿瘤患者肺灌注SPECT/CT诊断结果与综合患者临床资料诊断结果,进行配对四格表χ^2检验(McNemar检验)。结果:55例恶性肿瘤患者肺灌注SPECT/CT诊断为PTE 42例,经综合临床资料诊断为PTE 40例,与肺灌注SPECT/CT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恶性肿瘤患者经肺灌注SPECT/CT诊断PTE的灵敏度为95.1%,特异性为78.6%,阳性预测值为92.9%,阴性预测值为84.6%,准确性为90.9%。结论:肺灌注SPECT/CT能够较准确的诊断恶性肿瘤患者的PTE,为恶性肿瘤患者提供了一种可靠的PTE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并肺孢子菌肺炎(PCP)的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 对我院艾滋病并PCP误诊5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因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就诊,误诊为细菌性肺炎28例,肺结核14例,心力衰竭5例,支气管炎3例,肺出血2例,支气管扩张症2例.经详细询问病史,结合血常规、胸部CT、CD4+T淋巴细胞计数、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复方磺胺甲(口恶)唑治疗后效果确诊为艾滋病并PCP.予相应治疗后,治愈28例,好转6例,死亡20例.结论 PCP临床表现和体征缺乏特异性,影像学检查方法不当,基层医生缺乏PCP相关知识及诊断思维局限是该病误诊的主要原因.提高基层医生对PCP的认识,加强临床与影像科室的合作交流,对可疑艾滋病并PCP者及时行相关医技检查可避免或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的临床特点,减少误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7例PHPT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女性多于男性,年龄19~77(56.19±11.40)岁,病程0.25~11.00(4.13±2.31)年。分别以骨骼病变、泌尿系病变、消化系统病变、非特异性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就诊。19例误诊,误诊率51.35%;误诊时间0.75~4.00(2.64±1.37)年;误诊为骨质疏松7例(18.92%),泌尿系结石4例(10.81%),骨折、胃溃疡各2例(5.41%),尿路感染、慢性浅表性胃炎、急性胰腺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各1例(2.70%)。37例均经B超、99Tcm-MIBI及CT检查得以确诊,确诊后行手术治疗,术后均有程度不同的低钙血症,经补钙和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临床医师应加强对PHPT的认识,对疑诊患者及时行甲状旁腺激素、血钙、血清碱性磷酸酶检测以及甲状旁腺B超、CT、放射性核素扫描检查,以提高首诊正确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栓塞误诊为心内科疾病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误诊为心内科疾病的23例肺栓塞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胸闷、气短15例,其中伴咯血3例;8例以晕阙为主。查体发现口唇发绀20例,左侧胸骨旁2~4肋间可闻及收缩期杂音14例,颈静脉怒张9例,双肺底可闻及湿啰音13例,呼吸急促18例,心动过速15例,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12例。23例均在入院时误诊为心内科疾病,其中13例误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10例误诊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误诊时间8~72(42.52±5.14)min。23例初步诊断后均予对症处理,但症状均无改善,后进一步完善冠状动脉造影、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或肺血管重建CT检查,确诊为肺栓塞,其中21例予尿激酶溶栓、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辅以华法林及常规内科综合治疗,症状好转出院;2例病情恶化死亡。结论接诊医师未认真鉴别诊断、缺乏警惕性、未运用综合诊断思维、无特异性临床表现等是肺栓塞误诊为心内科疾病的原因,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6.
肺栓塞36例急诊误诊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急诊科医生对肺血栓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FFE)的认识,探索急诊可行的PrE诊断程序.以提高本病早期确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我院急诊误诊的36例FTE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改良Geneva评分评估临床诊断可能性。结果本组36例误诊为心血管疾病25例(69.4%),误诊为其他呼吸系统疾病9例(25%),误诊为脑血管疾病2例(5.6%),其中30例(83.3%)有易患因素。进行改良Geneva评分显示FFE中度可能性26例,低度可能性10例。查D-二聚体36例均升高,后经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确诊32例、肺通气灌注扫描确诊4例,均予抗凝治疗好转出院。结论PTE临床易误漏诊,急诊科医生应加强对奉病的认识,接诊PTE疑诊患者应洵刚有尤易患因索,通过改良Geneva评分进行诊断可能性评估,结合血D-二聚体检测,必要时臼丁行CTFA等,以提高确诊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儿童结核病的发病特点,减少临床误诊误治.方法 对我院近5年收治的符合结核病诊断的7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6 ~ 14岁年龄段发病率较高为41.03% (32/78),其中14例(17.95%)有明确的结核病接触史,传染源多为日常密切接触的家人.本组40例(51.30%)有明显发热、咳嗽等症状;29例(40%)结核菌素试验阴性,部分患儿初次结核菌素试验阴性4~8周后转阳性.本组27例(34.62%)误诊,误诊为肺炎12例,喘息性支气管炎4例,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脑膜炎各3例,淋巴结炎2例,哮喘、败血症、关节炎各1例.结合实验室及医技检查明确诊断结核病,除1例病情重(脑疝)自动出院外,余77例予抗结核治疗均治愈.结论 儿童结核病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手段匮乏,易误诊,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以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对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肺静脉狭窄的认识,以早期识别并及时正确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房颤射频消融术后肺静脉狭窄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因房颤在外院行射频消融术(肺静脉心房隔离术)。例1术后出现劳累后胸闷、气短,伴鼻分泌物及痰中少量血丝,停用华法林无效,后突然出现左侧胸部锐痛,误诊为胸膜炎;例2术后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胸痛,先后误诊为肺栓塞、肺部感染及真菌性肺炎。2例均经增强多层螺旋CT及心血管三维重建检查确诊肺静脉狭窄,行肺静脉支架置入术,但效果差。结论房颤射频消融术后6~12个月应行增强多层螺旋CT及心血管三维重建或肺通气/灌注扫描检查,以早期发现肺静脉狭窄,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颅内结核的临床特点,分析其误诊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颅内结核误诊为颅内转移性恶性肿瘤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例因低热、腹痛3个月,右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1个月入院.外院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提示右半结肠癌伴双肺转移、脑转移.予相应治疗后无好转来我院,经影像学检查、脑脊液检查、结核杆菌DNA检测后确诊为结核性脑膜炎、肺结核、肠结核,予全身抗结核、脑脊液置换及对症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结论 对于颅内结核,临床医生应认真仔细询问患者病史和细致查体,并及时行脑脊液检查和结核分枝杆菌DNA检测,以避免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仅有意识障碍的癫痫复杂部分性发作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 对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并误诊的癫痫复杂部分性发作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均表现为突然动作停止,两眼发直,呼之不应,但无跌倒、面色改变,也无不自主、无意识动作发生,且发作后可继续原来活动,每次发作持续数秒至数分钟,发作后有短暂定向力障碍.误诊为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晕厥各3例,癫痫典型失神发作2例.根据发作间歇期24h动态脑电图(AEEG)结果并结合特征性发作表现,8例均明确诊断为癫痫复杂部分性发作,予抗癫痫治疗后发作均得以控制.结论 仅有意识障碍的癫痫复杂部分性发作易误诊,临床医生应依据典型临床表现并结合相关实验室检查(特别是脑电图检查)和治疗反应有助于确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