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4 毫秒
1.
孙思邈“治未病”思想在高血压病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玉霞 《陕西中医》2012,33(6):709-710
目的:探讨孙思邈"治未病"思想在高血压病防治中的意义及应用。方法:解读孙思邈的"治未病"理论,总结现代研究成果。结论:在高血压病的防治中,"治未病"思想贯穿于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与现代医学所讲的高血压的"三级预防"相吻合。  相似文献   

2.
"治未病"为中医学术思想的重要体现,其运用到感冒的防治中,突出表现在预防感冒的发生方面,从而达到未病先防的目的."治未病"思想贯穿于感冒防治的全过程,在感冒的防治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治未病"是中医学重要的学术思想,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治未病"的思想和方法,应贯穿于疾病前中后期的全过程,体现在疾病的预防、治疗、愈后防止复发的全过程中,而不是仅仅局限于《黄帝内经》所说的"不治已病治未病"。"未病"要治,"已病"、瘥后也同样要治,这是对《黄帝内经》"治未病"思想的延伸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阐述亚健康状态及"未病学"的概念,以及防治亚健康状态与中医"治未病"思想的关系,体现出防治"亚健康"与中医"治未病"的医学思想不谋而合。进一步就亚健康思维与中医"治未病"医学思想的契合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预防医学的精髓与核心,文章以"治未病"思想为指导,从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等方面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防治策略,其"防治并重"的理念在腰椎间盘突出症防治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近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思想,将进一步促进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治未病"思想对防治脾胃病变的指导意义。方法:归纳有关文献资料,结合当代研究成果对治未病"思想防治脾胃病变进行探讨。结论:防治脾胃病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体现"治未病"思想的一个关键领域。这就要求我们在临床防治功能性胃肠病、慢性胃炎、脂肪肝等脾胃系疾病时,时刻贯彻"治未病"思想,以期提高临床诊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多发性硬化(MS)是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具有高复发率和高致残率,是仅次于创伤性疾病的中青年致残主要原因。近年来,中医药对MS的相关研究逐渐成为热点。中医学“治未病”理论是中医预防医学的精髓和概括性总结。“治未病”理念一方面体现在疾病预防层面,另一方面体现在病中的积极治疗和病后康复层面。在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如MS的防治过程中,“治未病”理念体现的尤为丰富和深刻。通过讨论“治未病”思想在MS不同阶段的防治目标及防治策略,以期为中医药防治MS提供思路和理论支持,促进MS防治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探讨中医"治未病"思想的学术渊源、理论内涵以及在防治恶性肿瘤中的意义,并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等方面研究"治未病"思想在Barrett食管诊治中的作用,为临床应用"治未病"思想指导消化道癌前病变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肿瘤是临床常见病、疑难病,肿瘤的防治提倡“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三级预防理论,与中医学“治未病”的思想可以说是有异曲同工之妙。食管癌是我国较为高发的肿瘤之一,严重威胁国人生命安全。同样,食管癌亦遵循肿瘤发生及发展的普适规律,治未病思想应贯穿于中医药预防和治疗食管癌的全过程。中医学治未病思想对食管癌防治的指导意义,体现在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在探究治未病思想渊源的基础上,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两个方面浅析中医治未病思想与糖尿病肾病(DN)防治的关系,探讨中医治未病思想与防治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从“治未病”理念探讨病毒性心肌炎的分期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疾病谱的变化,病毒性疾病日益增多。病毒性心肌炎(VMC)成为常见的心脏病病种之一,VMC的防治变的尤为重要。笔者将VMC的防治分成3个阶段:未病阶段,顾护正气,阻邪外侵;已病初期,既病防变,防止疾病的发展与传变;已病后期,防微杜渐,防止病情反复发作而变生他病。通过对VMC各个阶段的防治,减少患者扩张型心肌病、心律失常的发生,保护心功能及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治未病是中医学重要的防治思想,即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防惠于未然的预防学思想,即未病之前,防止疾病的发生;已病之后,防止疾病的传变,强调以“预防为主”。本文从治未病的渊源;治未病思想的实质内容;“治未病”理论的应用;“治未病”临床研究进展等几方面解释治未病。  相似文献   

13.
从无病重防、欲病防作、既病防变、病瘥防复四方面探讨"治未病"思想在股骨头坏死防治中的应用。认为"治未病"思想对股骨头坏死的防治具有指导作用,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防治股骨头坏死发生和恶化的重要途径。从精神情志、饮食习惯、药物干预等方面进行调治,借助现代医学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并结合中医养生保健,能有效预防股骨头坏死的发生,改善股骨头坏死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治未病"理论是中医学的重要思想境界和精华,也是现代预防医学的最高体现,其基本内容主要涉及"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即积极预防疾病的发生,发病早期则积极干预、治疗,防止疾病加重、传变,并促进疾病的愈合,病情向愈后采取对应措施防止疾病复发."治未病"理论的精髓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对于疾病的防治意...  相似文献   

15.
代谢综合征是以胰岛素抵抗为病理生理基础,糖和脂类等代谢异常引发的一组临床症候群。认为脾和代谢综合征症候群有着密切的关系,并在其病机和治疗上起着独特的作用,提出脾虚失运,痰湿内蕴是代谢综合征的病机关键,应当重视从脾论治代谢综合征。  相似文献   

16.
"治未病"是指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是中医治则学说的基本法则,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以及瘥后防复三个基本方面。青光眼是不可逆性致盲性眼病,从"治未病"的理论出发指导青光眼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7.
肺结节为有形之邪,病位在肺,肺的病理生理功能与中医“气血理论”关系密切,气血运行失调关系肺结节的发生发展,笔者认为肺气虚是肺结节形成的根本原因,外感六淫、雾霾、吸烟等外因导致气血运行失常是发病的直接原因。肺结节的形成与肺、脾、肝、肾四脏关系密切,气虚痰瘀阻络和气滞血瘀痰凝是肺结节形成的主要病机,在防治方面,祛除致病诱因做到未病先防,改变肺结节生长的身体环境做到已病防变,对于有形之邪,采用中药消散或者手术祛除,同时补益气血,顾护正气应该贯穿肺结节防治的始终,通过对肺结节的病机与防治的探讨,以期为临床治疗肺结节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长春瑞滨导致化疗性静脉炎的机制及防治措施。方法:对近5 a来相关性文献进行分析及归纳。结果:发生机制主要是其较强的刺激性、腐蚀性和细胞毒性所致血管内皮损伤。采用局部物理疗法、中药外敷、西药外敷等治疗手段,可以预防和治疗静脉炎。结论:目前没有一种医疗界公认的、有效的药物防治化疗性静脉炎。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寻求更加安全、有效、快速的防治措施,将成为未来防护化疗性静脉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以治未病思想立论谈青少年近视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鸿  林忠嗣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1):2451-2453
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成绩显著。然而,青少年近视眼的发病率却逐年升。因此,近视眼的防治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中医学以其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独特预防医学思想为近视的防治工作提出了重要理论和指导性建议。结合现代眼科学与学校卫生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不难看出,弘扬中医治未病思想,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完善视力保护与近视防治体系,未病先防,既病早治,是近视眼防治工作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中医学中的“治未病”思想是古代医家提出的一种防治疾病的先进理念,它包含了疾病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对于防治疾病非常系统而全面。首先,艾灸的消毒灭菌、抗病毒以及针灸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体质的作用可以有效地预防新冠病毒对人们的侵袭,起到“未病先防”的效果;其次,针灸的抗炎作用,有利于防止新冠肺炎患者病情的恶化,促进他们的恢复,发挥“既病防变”的作用;最后,针灸调节脏腑功能,保护肝肾功能,改善胃肠道反应,能够进一步巩固已康复患者的疗效,同时减轻西药治疗对人体的伤害,降低“瘥后防复”的风险,减少后遗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